本发明属于土壤学领域,涉及一种修复土壤的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改良滨海盐碱地区重粘质盐渍土为绿化种植土的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绿地是反映现代城市文明和良好人居环境的重要标志。提高城市绿地的覆盖率,改善城市绿地的结构,科学的经营和维护城市绿地,使其发挥更大的生态和景观效益,是现代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目标。滨海盐碱地区绿地由于土壤质量差,通气透水性差,导致植物长势衰弱和死亡,严重影响了绿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绿地景观的维护。
滨海地区盐渍土特点,通气透水性差,土壤物理结构不良,土壤质量持续退化等问题逐渐演变为主要障碍因子,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盐碱地绿化的进程和成本。植物健康生长不仅需要充足、平衡的养分供应,还需要有水、气、热等各土壤理化条件良好协调的环境,农业的持续发展归根结底依赖土壤的可持续利用,而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又依赖于土壤结构的不断改良和肥力的维护。
现有滨海盐碱地绿化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在盐碱地中掺入砂子,施入有机肥等,主要依靠添加外源物质,掺入量大,为15-20%,要求掺拌均匀,效果比较好,但脱盐过程中发生碱化,即pH升高,使用土壤改良剂,多为高分子聚合物,成本高,只能在土壤表层或浅层0-20cm起作用。但如果一旦植物根系深入下层土壤30cm后,常规改良技术措施不容易实施深层作业,土坷垃坚硬、大,土壤因板结粘重,透气渗水差,树木根系生长受阻,影响植物水分和营养吸收利用,植物将逐渐出现衰亡。同样对于将来沿海地区直接利用盐土或吹填土,掺入改良物质,在脱盐过程中pH升高,发生碱化,改良难度大,费用高。足以可见现有改良技术的不足。
重粘土改良为绿化种植土,首先需要提高其通透性,增加渗透能力,才能快速脱盐降碱,使得该地区因土壤质量差,绿化持续发展受到限制。本发明针对盐渍土粘重,综合改良,选用两种常规物质,不仅使粘质土壤迅速提高通透性,也促使重盐渍土在脱盐的过程中,同时降低pH,防治次生碱化的发生,达到植物栽植的条件,效率高,投入少,促使重粘质盐渍土快速修复和有效持续利用,为重盐渍土直接低成本改良为绿化种植土提供一种工程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先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后利用大水淋洗盐分,再利用农业及绿地本身的废弃有机物回归土壤,增加肥力,提高地力,是低成本持续修复土壤的技术途径,是一种土壤改良利用的节约循环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滨海地区重粘质盐渍土快速脱盐降碱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地下排盐:在滨海盐渍土的地下按设计常规要求布置暗管排盐系统;
2)添加改良试剂:第一步在土体内掺入固体硫酸铝,第二步:将聚顺丁烯二酸先用水稀释,配置好溶液,从灌溉水的入水口加入,结合大水淋洗进行,慢慢灌入土体;
3)大水淋洗:利用大水浇灌,分2-3次进行,第一次用量为0.6-0.7吨/m2,(以土体表面留存10cm水面,也即水头为10cm为停止用水量的依据);浇灌前关闭集水井出水口,浸泡土体,12个小时后,打开出水口阀门,把淋洗后的盐水通过排盐系统把盐水排走;第二次淋洗,用水量为0.4-0.6吨/m2,12小时后打开出水口阀门,排出盐水,检测土壤指标,当水溶性盐总量≤3.00g/kg,pH<8.5时,停止浇水灌溉,当达不到这个指标,进行第三次灌水淋洗,用量为0.2-0.5吨/m2,12小时后打开出水口阀门,排出盐水,检测土壤指标。
4)施入有机质和/或有机肥:
排盐后,土体晾晒,当土壤含水量在15-20%,施入有机质或有机肥中的一种或两种;栽植树木时,每棵树施入量为3-5公斤;栽植草坪,在表土0-30cm中按照土体体积的10-15%用量施入,用机械耕作掺拌均匀后,栽植草坪或播种。
所述暗管排盐系统工程施工应符合《暗管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TD/T 1043.2-2013的有关规定。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2)为:第一步在土体内掺入固体硫酸铝,按种植层(一般乔木按照深度100cm计,灌木按照深度60cm计,草坪按照深度40cm计,农作物按照深度30cm计)土壤重量的0.8-1.0%添加掺拌,采用机械掺拌或人工掺拌,掺拌均匀;(添加量不能少于0.8%,也不能高于1.0%;加入量过少效果达不到生产要求;加入量过大,效果不明显,防治发生铝毒害);第二步:以改良种植土的重量计,按其重量的0.6%的量取用聚顺丁烯二酸,聚顺丁烯二酸先用水稀释,聚顺丁烯二酸与水的体积比为1:3,配置好溶液,从灌溉水的入水口加入,结合大水淋洗进行,慢慢灌入土体。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3)中采用的水要求达到农田灌溉水标准,其中水质要求必须满足矿化度<2.5g/kg,5.5<pH<8.0。
所述的有机质为药厂药渣、糠醛渣、酒厂的酒糟、葡萄渣或农林废弃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农林废弃物为农业秸秆和/或绿地产生的枯枝落叶腐熟而成。
所述的有机肥为牛粪、猪粪、鸡粪、蚯蚓粪、复合有机肥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重粘质盐渍土为水溶性盐总量≥3g/kg(或pH≥8.5),容重≥1.4g/cm3,孔隙度<50%,土壤渗透系数<10-4s/cm,有机质<2%,不能栽植常规植物,质地粘重的盐渍土。
通过以上改良措施的实施,土壤性能指标达到盐碱地绿化种植土的标准,即水溶性盐总量≤3g/kg,pH<8.5,容重≤1.35g/cm3,孔隙度>50%,土壤渗透系数>10-4s/cm,土壤有机质≥2%。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方法操作方便,脱盐过程中同时降碱,达到绿化种植土要求,而且效率高,结合工程施工进行,不耽误施工工期,改良成本较低,当年就可改良为绿化种植土,实现当年改良,当年见效,工程成本不高于滨海盐碱地客土置换的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2015年在承建的“滨海新区独流减河、永定新河原土改良项目”中,应用了这种脱盐降碱的方法,本项目为原土改良项目,土体来源于河底淤泥吹填而成的盐土,原土含盐高,土质粘重、结构性差,见表1,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表1:2015年施工前3月23日份土壤理化指标
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工程排盐:按照设计铺设反刨槽埋设排盐管,管间距4米,管埋深1.0米。
2)添加改良试剂:第一步在土体内掺入固体硫酸铝,按种植层(按照深度100cm计)土壤重量的0.8%添加掺拌,采用机械掺拌,掺拌均匀;第二步:以改良种植土的重量计,按其重量的0.6%的量取用聚顺丁烯二酸,聚顺丁烯二酸先用水稀释,聚顺丁烯二酸与水的体积比为1:3,配置好溶液,从灌溉水的入水口加入,结合大水淋洗进行,慢慢灌入土体。
3)大水淋洗:利用大水浇灌,分2次进行,第一次用量为0.7吨/m2,(以土体表面留存10cm水面,也即水头为10cm为停止用水量的依据);采用的水要求达到农田灌溉水标准,其中水质要求必须满足矿化度<2.5g/kg,5.5<pH<8.0,浇灌前关闭集水井出水口,浸泡土体,12个小时后,打开出水口阀门,把淋洗后的盐水通过排盐系统把盐水排走;第二次淋洗,用水量为0.5吨/m2,12小时后打开出水口阀门,排出盐水,检测土壤指标,水溶性盐总量<3.00g/kg,pH<8.5,停止浇水灌溉。
4)施入有机肥:
排盐后,土体晾晒,当土壤含水量在15-20%,施入蚯蚓粪;栽植乔木为白蜡,国槐,榆树,柳树,树胸径为8cm,每棵树施入量为5公斤;与改良后的土掺拌,在树根系周围回填后压实,按照栽植要求浇水。
表2:2016年12月9日
实施例2
1、改良淋洗实验:我们选用塑料盆装入盐土,每盆土重900克,选用滨海盐渍土,含盐量2.14%,pH8.37,设置CK(对照为盐土)、硫酸铝浓度0.8%、1.0%,聚顺丁烯二酸0.6%,禾康改良剂浓度1.0%、1.2%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5次。按不同处理的试剂量与土均匀掺混后装盆,每盆装土900g。土样装填完成后,硫酸铝为固体按照以上用量加入后掺拌均匀,其他为液体,按照用量称取,用水稀释到600mL后加入每盆中,使试剂与土壤充分反应。12小时后水淋完后,测定土壤指标,达到要求,见下表。
2、草坪播种实验:每盆播1g黑麦草种子,观察其长势。在黑麦草出苗后,每隔3天给每盆浇入水50mL。播种后从出苗率,生物量,加入硫酸铝和聚顺丁烯二酸组合配方,出苗量,生长势株高,地上部生物量,高于加入禾康土壤改良剂处理组,更好于对照,对照几乎没有出苗。这更表明硫酸铝和聚顺丁烯二酸组合配方是一种能使滨海粘重盐碱土快速脱盐降碱低成本的改良剂。
3、与常规改良剂的比较分析:加入硫酸铝和聚顺丁烯二酸组合,国内常规土壤改良剂禾康,与不加任何改良成分的盐土,各理化指标分析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