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防除水稻田杂草的复配除草剂,具体涉及氯氟吡啶酯和双环磺草酮为活性成分的复配除草剂。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主要的禾谷类作物,稻米是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的主粮,差不多占其食物的三分之二。随着水稻的大面积种植,稻田中杂草的日趋受到人们的关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全世界危害主要粮食作物的杂草约250种,成为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杂草的处理方式有机械除草和化学除草剂除草,使用化学除草剂不仅可以节省大批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使一般机械难以除掉的苗间杂草得到清除,使机械化进一步完善,使传统的耕作栽培法也得到改进。因此,化学除草剂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研发新型、高效化学除草剂是很有必要的。
氯氟吡啶酯(florpyrauxifen-benzyl)是陶氏益农开发的新型芳香基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开发代号为xde-848,化学名称:4-氨基-3-氯-6-(4-氯-2-氟-3-甲氧基苄基)-5-氟吡啶-2-羧酸苯甲酯,cas登录号为[1390661-72-9]。氯氟吡啶酯可用于包括水稻在内的多作物、多地区防除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由于其作用机制新颖,从而可以解决已知的抗性问题,包括对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敌稗、二氯喹啉酸、草甘膦、三嗪类除草剂等产生抗性的杂草,对水稻田抗性稗草有非常好的活性。结构式如下:
双环磺草酮(benzobicyclon)是日本sds生物公司研究开发的新颖的双环辛烷类的白化型水稻田用芽后除草剂,其开发代号为sb-500,该成分对水稻安全,与环境相容性较好,对鱼类、哺乳类动物低毒。该化合物有双环以及苯硫醚的独特结构,使得在水稻田对水稻和杂草的选择性较高。结构式如下:
目前除草剂经常不按照规范使用,在很多地方产生了抗药性以及药害的问题,对土壤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根据我们的田间试验,除草剂的混用可以很好的克服和减轻药害。同时,两种除草剂之间复配后,还会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在扩大除草谱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对土壤的影响。所以我们将氯氟吡啶酯和双环磺草酮两种有效成分复配,以期达到上述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除草效果好、杀草谱广、安全性能高、增产作用显著、施药方便、毒性低的复配除草剂。
上述复配除草剂,氯氟吡啶酯和双环磺草酮的重量比为1:50~50:1,优选重量比为1:30~30:1,更优选重量比为1:10~10:1。
利用上述的复配除草剂,配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助剂,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可以制成本发明的剂型。其可以加工的剂型为可分散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
上述复配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田中的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上述复配除草剂具有的优点:1、有效预防除草剂已经产生的药害和抗药性;2、两有效成分复配有增效作用;3、剂型安全环保,能很好的发挥药效;4、除草谱广,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验证氯氟吡啶酯和双环磺草酮两种有效成分复配的增效作用,申请人首先在室温盆栽条件下进行室内生测试验,以测定了两种有效成分不同比例混配后除草效果,评价其联合作用。试验方法参照ny/t1155.7-2006。
试验选择禾本科杂草稗草、阔叶杂草鸭舌草作为靶标杂草。
试验药剂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重量的氯氟吡啶酯和双环磺草酮原药,用十倍的甲醇溶解,加入含有0.1%吐温80乳化剂的清水中,搅拌至均匀,即成含有一定有效成分的溶液。
空白对照溶液:用等剂量的甲醇加0.1%的吐温80乳化剂的水。
试验方法如下:采用gowing法检验混用后药剂对稗草、鸭舌草的活性,在高7cm、直径10cm的塑料钵装定量的土,将供试杂草的种子20粒均匀播种在塑料钵内,盖0.5-1cm厚的细沙土,放在室温(20℃左右)日光培养,上述配好的原药溶液进行复配并稀释成一定浓度梯度的药液,待杂草生长到3-5叶期时进行茎叶喷雾处理,每钵喷药液1ml,每个处理4个重复,使用空白溶液作对照。处理后试验材料置于室温内培养,定期观察杂草的生长情况,21天后目测靶标杂草的受害症状以及生长抑制情况,称量株鲜重,计算鲜重抑制率(%)。
作用评价方法,根据gowing法评价除草剂联合作用方式,其公式如下:
e0(%)=x+y×(100-x)/100
c=e-e0
式中e0为两种有效成分混配后对杂草抑制的理论防效,e为两种有效成分混配后对杂草抑制的实测防效,x为氯氟吡啶酯在该剂量下对目标杂草的防效,y为双环磺草酮在该剂量下对目标杂草的防效,c为混配制剂的联合作用系数,用以评价两种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当c大于10%时为增效作用,小于10%时为拮抗作用,介于±10%时为加和作用。
表1氯氟吡啶酯和双环磺草酮不同配比对稗草除草活性的生测试验结果
从上述生测结果可以看出,氯氟吡啶酯和双环磺草酮复配后,联合作用系数(c)均大于12%,对稗草的防效很好,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表2氯氟吡啶酯和双环磺草酮不同配比对鸭舌草的除草活性的生测试验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氯氟吡啶酯和双环磺草酮复配后,联合作用系数(c)均大于13%,对鸭舌草有很好的的防效,增效作用显著。
上述2个生测实验表明,与单一药剂的作用相比,将氯氟吡啶酯和双环磺草酮复配后,对稗草、鸭舌草的防效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两种成分复配后,解决了单一药剂对某一类杂草防效不好的问题,对水稻田常见种类的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以下通过具体实例用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绝非仅仅限于以下这些实施例,下面的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只是进一步的补充。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25.5%氯氟吡啶酯·双环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实施例2:31%氯氟吡啶酯·双环磺草酮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3:11%氯氟吡啶酯·双环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实施例4:15%氯氟吡啶酯·双环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实施例5:12%氯氟吡啶酯·双环磺草酮悬浮剂
实施例6:20%氯氟吡啶酯·双环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实施例7:8%氯氟吡啶酯·双环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实施例8:12%氯氟吡啶酯·双环磺草酮悬乳剂
实施例9:11%氯氟吡啶酯·双环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实施例10:31%氯氟吡啶酯·双环磺草酮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1:25.5%氯氟吡啶酯·双环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选择以上实施例,进行防治水稻田杂草的田间药效实验,用于验证实施例防治水稻杂草的效果,同时与氯氟吡啶酯单剂和双环磺草酮单剂进行对比,确定各个实施例的防治效果。具体实施如下:试验药剂均按照上述实例配制并使用10%氯氟吡啶酯可分散油悬浮剂(剂型英文名称:od)和25%双环磺草酮悬浮剂(剂型英文名称:sc)进行对比,试验共十二个处理,每个处理三个重复,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50m2。进行一次茎叶喷雾,药后15天和30天分别观察各药剂的鲜重防效。
调查对象为田间的稗草、鸭舌草两种杂草,目测试验药剂对水稻无药害发生。
表3氯氟吡啶酯和双环磺草酮不同配比防治水稻杂草的药效试验
从上述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复配制剂对稗草、鸭舌草15天、30天的防效均超过90%,两种成分复配后,对于禾本科、阔叶杂草均有很好的防效,相对于单剂来说,增效作用明显。根据目测,在本实验所使用的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
综上所述,复配制剂具有非常明显的增效作用,对田间杂草的除草效果远高于两种单剂的除草效果,扩大杀草谱,延长了持效期,从而降低农民的劳动量,提高经济效益。本发明在可实施且不明显违背本发明的前提下,不同技术方案所描述的技术特征间可以进行任意形式组合而形成其他技术方案。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是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超出权利要求的原则内进行修改和替换,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