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病养鱼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71911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病养鱼方法。



背景技术:

鱼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食用性,近年来,各地利用鱼塘养鱼越来越多,但是缺乏规范的技术管理,鱼苗生长速度慢,成活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病养鱼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鱼苗生长速度慢,成活率低。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病养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苗种放养前半个月,选择晴天采用生石灰消毒,消毒时,鱼塘留水,水深30-50cm,以便撒入的生石灰能均匀分布,生石灰用量70kg/亩;

(2)投放经过检疫的优质鱼苗,投放前对鱼苗进行1次消毒,消毒采用高锰酸钾按18mg/kg的质量浓度配比浸鱼苗,鱼苗投放密度为:每亩2000-3000条,每条重50~250g;

(3)用生石灰调节水体酸碱度使ph值在7.5至8.5之间;6~9月利用灌清水的方法,使池塘的水形成微流状;夏季气温高时利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4)根据鱼的不同生长阶段投放饲料,所述饲料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组成:米糠22-25份、蚕豆16-22份、玉米8-12份、秸秆粉10-12份、山药8-10份、蒜泥1-3份、鸡血藤1-3份、陈皮1-2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仅能大幅提高鱼产量,而且劳动强度低,经济效益高,具有对肠道粘膜无刺激性,更易吸收,有效防治多种病,更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的优点,促生长作用显著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防病养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苗种放养前半个月,选择晴天采用生石灰消毒,消毒时,鱼塘留水,水深30-50cm,以便撒入的生石灰能均匀分布,生石灰用量70kg/亩;

(2)投放经过检疫的优质鱼苗,投放前对鱼苗进行1次消毒,消毒采用高锰酸钾按18mg/kg的质量浓度配比浸鱼苗,鱼苗投放密度为:每亩2000-3000条,每条重50~250g;

(3)用生石灰调节水体酸碱度使ph值在7.5至8.5之间;6~9月利用灌清水的方法,使池塘的水形成微流状;夏季气温高时利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4)根据鱼的不同生长阶段投放饲料,所述饲料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组成:米糠22-25份、蚕豆16-22份、玉米8-12份、秸秆粉10-12份、山药8-10份、蒜泥1-3份、鸡血藤1-3份、陈皮1-2份。

不仅能大幅提高鱼产量,而且劳动强度低,经济效益高,具有对肠道粘膜无刺激性,更易吸收,有效防治多种病,更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的优点,促生长作用显著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病养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生石灰消毒,消毒时,鱼塘留水,水深30‑50cm,以便撒入的生石灰能均匀分布,生石灰用量70kg/亩;(2)投放经过检疫的优质鱼苗,投放前对鱼苗进行1次消毒,消毒采用高锰酸钾按18mg/kg的质量浓度配比浸鱼苗;(3)用生石灰调节水体酸碱度使pH值在7.5至8.5之间;(4)根据鱼的不同生长阶段投放饲料,所述饲料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组成:米糠22‑25份、蚕豆16‑22份、玉米8‑12份、秸秆粉10‑12份、山药8‑10份、蒜泥1‑3份、鸡血藤1‑3份、陈皮1‑2份。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不仅能大幅提高鱼产量,具有对肠道粘膜无刺激性,更易吸收,有效防治多种病,更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的优点,促生长作用显著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余琼;吴晓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柳州市文华养殖场
技术研发日:2017.03.23
技术公布日:2017.08.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