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外源腐胺提高红掌抗冷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17675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花卉栽培
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外源腐胺提高红掌抗冷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掌(anthuriumandraeanum)为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叶片终年常绿,花色艳丽,观赏期长,成为冬春季节室内环境的重要观赏植物,近年已成为我国年宵花销量最大的种类之一,也是国际市场上畅销的盆花种类之一。红掌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雨林地区,自然生长环境高温、多湿,冬季栽培低温不能低于12℃,因此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只能采用设施栽培,每年冬季加温消耗大量能源,这也成为红掌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目前提高红掌抗冷性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杂交育种或分子育种手段进行,但由于我国对红掌种质资源收集工作起步较晚和育种周期较长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抗低温的红掌品种培育工作相对滞后,未能从根本上减少红掌栽培对能源的依赖。苗期栽培添加外源物质是一条成本相对较低、见效相对较快的提高植物抗性的途径。目前利用营养液添加适宜浓度的外源腐胺栽培红掌,从而提高红掌抗冷性的成熟技术未见报道。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现有抗低温红掌品种培育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红掌在低温条件下的生理代谢水平,使红掌具有抗冷性的栽培方法。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利用外源腐胺提高红掌抗冷性的方法,将苗龄为4个月、盆栽于栽培基质中的红掌苗,在栽培温度为白天25~28℃,夜间18~21℃的温室条件下,按每周2次的供给频率为红掌苗营养供给,其中,一次为1/2hoagland的营养液,另一次为在1/2hoagland营养液中添加0.5mmol·l-1~2.0mmol·l-1腐胺;将营养液浇灌于红掌根部,进行外源腐胺补充,持续补充外源腐胺2个月;2个月后,按每周1次、2/3hoagland营养液营养供给。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是:在1/2hoagland营养液中添加1.0mmol·l-1腐胺。红掌苗用直径为9cm的花盆进行盆栽;按重量计,栽培基质为3份椰壳块:2份盆栽泥炭:1份珍珠岩。所述的腐胺为分析纯腐胺。按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提高红掌在低温下的生理代谢水平,低温结束后叶片不枯萎、不脱落,在低于传统栽培温度3℃的环境中能正常生长发育,保证产品品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外源腐胺提高红掌抗冷性的方法,用于红掌的温室栽培,可使植株能经受不短于3d的6℃的持续低温,温度恢复后叶片无枯萎或脱落现象,能在低于正常温度3℃的条件下持续正常生长和开花。本发明利用营养供给添加适宜浓度的外源腐胺的方法,提高了红掌在低温条件下的抗冷性,并能使红掌在低于正常栽培温度3℃的环境下正常生长发育,进而达到降低红掌冬季生产能源消耗的目的,对于花卉作物的低能耗生产和降低产品价格具有现实意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为提高红掌抗冷性,施用外源腐胺的方法。本实施例所采用的红掌苗龄为4个月,用直径为9cm的花盆进行盆栽;按重量计,栽培基质为3份椰壳块:2份盆栽泥炭:1份珍珠岩。红掌苗的营养供给频率为每周2次,一次为1/2hoagland营养液,一次为1/2hoagland营养液中添加0.5mmol·l-1的外源腐胺。外源腐胺为分析纯试剂,准确称量后混入稀释好的营养液中浇灌红掌苗的根部。添加外源腐胺的时间为2个月,2个月之后的营养供给转为每周1次,2/3hoagland营养液。温室条件下栽培,白天26℃,夜间20℃温室具有全自动控温、换气设施,能够保证在试验期间为供试材料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适宜的生长环境。按上述技术方案,在1/2hoagland营养液中分别添加1.0、1.5和2.0mmol·l-1的外源腐胺进行红掌苗的外源腐胺的施用。实施例2按实施例1技术方案,分别在1/2hoagland营养液中添加0.5、1.0、1.5和2.0mmol·l-1的外源腐胺,对红掌苗进行外源腐胺的施用,观察不同处理方法对低温下红掌生理指标和氮素代谢的影响。本实施例以未添加外源腐胺的红掌苗为对照,与添加0.5、1.0、1.5、2.0mmol·l-1的外源腐胺栽培2个月的红掌苗一同放入6℃低温,光照强度6000lux,rh85%,光照时间12h/d的培养箱内处理3d后,立即取红掌根系和叶片进行生理指标测定,与常温栽培、ck(低温)对比,对6℃低温胁迫3d后红掌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其结果参见表1;对6℃低温胁迫3d后红掌叶片叶绿素、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其结果参见表2;对6℃低温胁迫3d后红掌叶片氮代谢的影响,其结果参见表3。表1不同处理对6℃低温胁迫3d后红掌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表2不同处理对6℃低温胁迫3d后红掌叶片叶绿素、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表3不同处理对6℃低温胁迫3d后红掌叶片氮代谢的影响。由表1~表3可以看出,低温处理后红掌的pod活性、sod活性、cat活性和根系活性均高于常温栽培的处理,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增加,氮素代谢水平升高,表明红掌苗通过调节自身的生理代谢积极响应外界的低温胁迫。与ck(未添加外源腐胺)相比,添加外源腐胺的处理具有更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更高,膜脂过氧化程度更低,结构更稳定;能维持相对高的氮素代谢水平。表明红掌苗期栽培添加0.5mmol·l-1~2.0mmol·l-1的外源腐胺,尤其是1.0mmol·l-1的外源腐胺对于提高红掌的抗冷性起到了关键作用。实施例3按实施例1技术方案,分别在1/2hoagland营养液添加0.5、1.0、1.5和2.0mmol·l-1的外源腐胺进行红掌苗的外源腐胺的施用,本实施例提供不同处理方法的红掌苗恢复生长的外观表现,结果参见表4。表4红掌苗恢复生长的外观表现。通过表4可以看出,添加外源腐胺的红掌苗在低温结束后恢复较好,经4周的观察记录均未出现叶片枯萎和脱落的现象。未添加外源腐胺的红掌苗在低温结束时虽未表观出明显的受害症状,但在后期的恢复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叶片枯萎和脱落现象,表明对照的红掌苗未能适应本发明设定的低温处理强度。实施例4按实施例1技术方案,分别在1/2hoagland营养液添加0.5、1.0、1.5和2.0mmol·l-1的外源腐胺进行红掌苗的外源腐胺的施用,本实施例提供对添加外源腐胺栽培的红掌苗的发育状况结果,参见表5。表5添加外源腐胺栽培的红掌苗的发育状况处理方法开花所需月数(个)平均花朵直径(cm)平均单株花朵数(朵)常温栽培76.53ck(低温)8.56.23低温+put0.5mmol·l-176.63低温+put1.0mmol·l-176.73低温+put1.5mmol·l-176.73低温+put2.0mmol·l-176.63通过表5可以看出,添加外源腐胺的红掌苗在低于正常栽培温度3℃的环境中能正常发育,开花所需时间、平均花朵直径和平均单株花朵数均与正常栽培温度下的无明显差异。未添加外源腐胺的红掌苗在低于正常栽培温度3℃的环境中开花延迟,花朵变小。表明添加0.5mmol·l-1~2.0mmol·l-1的外源腐胺能保证低于正常栽培温度3℃时红掌的栽培效果,且以1.0mmol·l-1的外源腐胺效果最佳。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