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耕还林的山地生态系统的构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693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退耕还林的山地生态系统的构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退耕还林是指从保护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停止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兼有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扶贫等多项使命为一体的社会系统工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退耕还林面积不断扩大,一些问题和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一是由于受到‘生态优先’的政策限制,以用材树种为主,特别是早期的退耕还林用材林占的比重达到90%以上,很难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虽然后期以兼用树种树如种核桃为主,但还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有收益;二是目前绝大多数的退耕地在造林后,缺乏有效的耕抚措施,营造的林木生长较差,生长缓慢;三是绝大部分退耕农户文化层次较低,林地管理及生产经营有较大困难,需各级给予积极引导与示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退耕还林的山地生态系统的构造方法,解决在退耕还林过程中短期收益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退耕还林的山地生态系统的构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夏季高温期间,将土壤翻松后按0.3~0.5kg/m3的量施用石灰,2~3天后按20~30kg/m3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同时按30~50kg/m3的量浇水后用薄膜覆盖地面,密闭30~45天,经过这种高温处理,可以杀死土壤中的大部分病原菌和虫卵;

(2)揭掉薄膜后正常日晒3~5天,然后将土壤改良剂稀释至质量浓度为0.5%后喷洒在土壤上,深翻细耙后改良处理1~2天,然后选择优良的牧草种子均匀的撒播在其上,轻轻的耙平,然后覆上一层树枝,并浇透水;

(3)待牧草种子出苗后,揭掉树枝,正常生长至秋末冬初后在山地山腰以上栽种侧柏,相领两棵间距为8~10m,两行间隙移栽一行灌木,灌木之间间距为1~2m,然后将山腰下方的土地连带牧草深翻后栽种核桃,相领两棵间距为15~20m,核桃之间播撒黄芪、柴胡、荠菜的种子,平整后按50~70kg/m3对整个山地进行浇水;

(4)深冬将栽种的侧柏、灌木及核桃树苗用稻草缠绕树干作保暖措施,开春后在距每棵树0.2~0.3m的位置施复合肥,每棵树施1~2kg;

(5)对未成活的植株进行相同植株补位处理后让其自然扩展、演替,形成生态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的土壤改良剂为恶霉灵、五氯硝基苯、硫酸亚铁、聚顺丁烯二环、膨润土、泥炭土、无机肥按质量比1:3:2:2:5:7:10混合后,在24~35℃下密闭发酵2~3天后所得的混合物,能有效的改善土壤的盐碱性,杀死土壤中的致病菌,防止栽种的植物出现立枯病和黄化病等疾病,同时能增加土壤的肥力,增大栽种植物的成活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侧柏的栽种深度为30~50cm,核桃的栽种深度为20~30cm,灌木的栽种深度为15~20cm。

进一步的,所述的侧柏和核桃栽种前需要进行预处理,所述的预处理的方法为:将树苗从育苗圃挖出后,根部需带5~10kg的土壤,然后将带有土壤的树苗置于营养泥浆中浸泡2~3天,保证植物根部吸收足够的水分,同时将苗木的病残枝、细弱枝、过密枝修剪,防止病残枝影响植物的成活率,然后在剪口处涂蜡或用塑料薄膜包扎,防止水分蒸腾散失。

进一步的,所述的营养泥浆中含有相对于营养泥浆总量1~3%的由赤霉素、生长素、萘乙酸钠的混合物,三者按质量比3:1:2混合,其中营养泥浆的含水量为40~50%。

进一步的,所述的在核桃之间播撒黄芪、柴胡、荠菜的种子的方法为:将黄芪、柴胡、荠菜的种子按质量比5:4:1混合后置于相对于混合种子4~6倍量的生长促进剂中浸泡3~5小时后冲洗干净,然后与相对于浸泡后的混合种子质量的20~30倍质量的腐殖土混合,然后按2~5kg/m3的量撒播。

进一步的,所述的生长促进剂由4~5%的磷酸钠、7~9%的硼砂、11~13%的磷酸二氢钾、2~4%的乙二胺、0.5~0.7%的氟虫腈、0.8~1.1%的福美双、0.3~0.6%的增产灵、0.05~0.1%的多效唑、0.08~0.12%的乙烯利、其余为水,混合后在超声器中处理15~20min后得到的混合物,能有效促进植物种子生根发芽,同时防止病虫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发明构造的生态系统种植侧柏和核桃不仅能有效的解决山地干旱植物不易存活的问题,同时结合其他经济作物,缓解了山地沙化,保证了退耕还林后的经济效益,减少了对野生资源的依靠,维护了生态的平衡。本发明的生态系统的构造方法简单,投资少,能有效解决退耕还林过程中山地存在的问题,还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退耕还林的山地生态系统的构造方法,所述的构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夏季高温期间,将土壤翻松后按0.3kg/m3的量施用石灰,2天后按20kg/m3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同时按30kg/m3的量浇水后用薄膜覆盖地面,密闭30天,经过这种高温处理,可以杀死土壤中的大部分病原菌和虫卵;

(2)揭掉薄膜后正常日晒3天,然后将土壤改良剂稀释至质量浓度为0.5%后喷洒在土壤上,深翻细耙后改良处理1天,然后选择优良的牧草种子均匀的撒播在其上,轻轻的耙平,然后覆上一层树枝,并浇透水;

(3)待牧草种子出苗后,揭掉树枝,正常生长至秋末冬初后在山地山腰以上栽种侧柏,相领两棵间距为8m,两行间隙移栽一行灌木,灌木之间间距为1m,然后将山腰下方的土地连带牧草深翻后栽种核桃,相领两棵间距为15m,核桃之间播撒黄芪、柴胡、荠菜的种子,平整后按50kg/m3对整个山地进行浇水;

(4)深冬将栽种的侧柏、灌木及核桃树苗用稻草缠绕树干作保暖措施,开春后在距每棵树0.2m的位置施复合肥,每棵树施1kg;

(5)对未成活的植株进行相同植株补位处理后让其自然扩展、演替,形成生态系统。

其中,所述的土壤改良剂为恶霉灵、五氯硝基苯、硫酸亚铁、聚顺丁烯二环、膨润土、泥炭土、无机肥按质量比1:3:2:2:5:7:10混合后,在24℃下密闭发酵2天后所得的混合物,能有效的改善土壤的盐碱性,杀死土壤中的致病菌,防止栽种的植物出现立枯病和黄化病等疾病,同时能增加土壤的肥力,增大栽种植物的成活率。

其中,所述的侧柏的栽种深度为30cm,核桃的栽种深度为20cm,灌木的栽种深度为15cm。

其中,所述的侧柏和核桃栽种前需要进行预处理,所述的预处理的方法为:将树苗从育苗圃挖出后,根部需带5kg的土壤,然后将带有土壤的树苗置于营养泥浆中浸泡2天,保证植物根部吸收足够的水分,同时将苗木的病残枝、细弱枝、过密枝修剪,防止病残枝影响植物的成活率,然后在剪口处用塑料薄膜包扎,防止水分蒸腾散失。

其中,所述的营养泥浆中含有相对于营养泥浆总量1%的由赤霉素、生长素、萘乙酸钠的混合物,三者按质量比3:1:2混合,其中营养泥浆的含水量为40%。

其中,所述的在核桃之间播撒黄芪、柴胡、荠菜的种子的方法为:将黄芪、柴胡、荠菜的种子按质量比5:4:1混合后置于相对于混合种子4倍量的生长促进剂中浸泡3小时后冲洗干净,然后与相对于浸泡后的混合种子质量的20倍质量的腐殖土混合,然后按2kg/m3的量撒播。

其中,所述的生长促进剂由4%的磷酸钠、7%的硼砂、11%的磷酸二氢钾、2%的乙二胺、0.5%的氟虫腈、0.8%的福美双、0.3%的增产灵、0.05%的多效唑、0.08%的乙烯利、其余为水,混合后在超声器中处理15min后得到的混合物,能有效促进植物种子生根发芽,同时防止病虫害。

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退耕还林的山地生态系统的构造方法,所述的构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夏季高温期间,将土壤翻松后按0.4kg/m3的量施用石灰,2.5天后按25kg/m3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同时按40kg/m3的量浇水后用薄膜覆盖地面,密闭37.5天,经过这种高温处理,可以杀死土壤中的大部分病原菌和虫卵;

(2)揭掉薄膜后正常日晒4天,然后将土壤改良剂稀释至质量浓度为0.5%后喷洒在土壤上,深翻细耙后改良处理1.5天,然后选择优良的牧草种子均匀的撒播在其上,轻轻的耙平,然后覆上一层树枝,并浇透水;

(3)待牧草种子出苗后,揭掉树枝,正常生长至秋末冬初后在山地山腰以上栽种侧柏,相领两棵间距为9m,两行间隙移栽一行灌木,灌木之间间距为1.5m,然后将山腰下方的土地连带牧草深翻后栽种核桃,相领两棵间距为17.5m,核桃之间播撒黄芪、柴胡、荠菜的种子,平整后按60kg/m3对整个山地进行浇水;

(4)深冬将栽种的侧柏、灌木及核桃树苗用稻草缠绕树干作保暖措施,开春后在距每棵树0.25m的位置施复合肥,每棵树施1.5kg;

(5)对未成活的植株进行相同植株补位处理后让其自然扩展、演替,形成生态系统。

其中,所述的土壤改良剂为恶霉灵、五氯硝基苯、硫酸亚铁、聚顺丁烯二环、膨润土、泥炭土、无机肥按质量比1:3:2:2:5:7:10混合后,在29.5℃下密闭发酵2.5天后所得的混合物,能有效的改善土壤的盐碱性,杀死土壤中的致病菌,防止栽种的植物出现立枯病和黄化病等疾病,同时能增加土壤的肥力,增大栽种植物的成活率。

其中,所述的侧柏的栽种深度为40cm,核桃的栽种深度为25cm,灌木的栽种深度为17.5cm。

其中,所述的侧柏和核桃栽种前需要进行预处理,所述的预处理的方法为:将树苗从育苗圃挖出后,根部需带7.5kg的土壤,然后将带有土壤的树苗置于营养泥浆中浸泡2.5天,保证植物根部吸收足够的水分,同时将苗木的病残枝、细弱枝、过密枝修剪,防止病残枝影响植物的成活率,然后在剪口处用塑料薄膜包扎,防止水分蒸腾散失。

其中,所述的营养泥浆中含有相对于营养泥浆总量2%的由赤霉素、生长素、萘乙酸钠的混合物,三者按质量比3:1:2混合,其中营养泥浆的含水量为45%。

其中,所述的在核桃之间播撒黄芪、柴胡、荠菜的种子的方法为:将黄芪、柴胡、荠菜的种子按质量比5:4:1混合后置于相对于混合种子5倍量的生长促进剂中浸泡4小时后冲洗干净,然后与相对于浸泡后的混合种子质量的25倍质量的腐殖土混合,然后按3.5kg/m3的量撒播。

其中,所述的生长促进剂由4.5%的磷酸钠、8%的硼砂、12%的磷酸二氢钾、3%的乙二胺、0.6%的氟虫腈、0.95%的福美双、0.45%的增产灵、0.075%的多效唑、0.10%的乙烯利、其余为水,混合后在超声器中处理17.5min后得到的混合物,能有效促进植物种子生根发芽,同时防止病虫害。

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退耕还林的山地生态系统的构造方法,所述的构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夏季高温期间,将土壤翻松后按0.5kg/m3的量施用石灰,3天后按30kg/m3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同时按50kg/m3的量浇水后用薄膜覆盖地面,密闭45天,经过这种高温处理,可以杀死土壤中的大部分病原菌和虫卵;

(2)揭掉薄膜后正常日晒5天,然后将土壤改良剂稀释至质量浓度为0.5%后喷洒在土壤上,深翻细耙后改良处理2天,然后选择优良的牧草种子均匀的撒播在其上,轻轻的耙平,然后覆上一层树枝,并浇透水;

(3)待牧草种子出苗后,揭掉树枝,正常生长至秋末冬初后在山地山腰以上栽种侧柏,相领两棵间距为10m,两行间隙移栽一行灌木,灌木之间间距为2m,然后将山腰下方的土地连带牧草深翻后栽种核桃,相领两棵间距为20m,核桃之间播撒黄芪、柴胡、荠菜的种子,平整后按70kg/m3对整个山地进行浇水;

(4)深冬将栽种的侧柏、灌木及核桃树苗用稻草缠绕树干作保暖措施,开春后在距每棵树0.3m的位置施复合肥,每棵树施2kg;

(5)对未成活的植株进行相同植株补位处理后让其自然扩展、演替,形成生态系统。

其中,所述的土壤改良剂为恶霉灵、五氯硝基苯、硫酸亚铁、聚顺丁烯二环、膨润土、泥炭土、无机肥按质量比1:3:2:2:5:7:10混合后,在35℃下密闭发酵3天后所得的混合物,能有效的改善土壤的盐碱性,杀死土壤中的致病菌,防止栽种的植物出现立枯病和黄化病等疾病,同时能增加土壤的肥力,增大栽种植物的成活率。

其中,所述的侧柏的栽种深度为50cm,核桃的栽种深度为30cm,灌木的栽种深度为20cm。

其中,所述的侧柏和核桃栽种前需要进行预处理,所述的预处理的方法为:将树苗从育苗圃挖出后,根部需带10kg的土壤,然后将带有土壤的树苗置于营养泥浆中浸泡3天,保证植物根部吸收足够的水分,同时将苗木的病残枝、细弱枝、过密枝修剪,防止病残枝影响植物的成活率,然后在剪口处用塑料薄膜包扎,防止水分蒸腾散失。

其中,所述的营养泥浆中含有相对于营养泥浆总量3%的由赤霉素、生长素、萘乙酸钠的混合物,三者按质量比3:1:2混合,其中营养泥浆的含水量为50%。

其中,所述的在核桃之间播撒黄芪、柴胡、荠菜的种子的方法为:将黄芪、柴胡、荠菜的种子按质量比5:4:1混合后置于相对于混合种子6倍量的生长促进剂中浸泡5小时后冲洗干净,然后与相对于浸泡后的混合种子质量的30倍质量的腐殖土混合,然后按5kg/m3的量撒播。

其中,所述的生长促进剂由5%的磷酸钠、9%的硼砂、13%的磷酸二氢钾、4%的乙二胺、0.7%的氟虫腈、1.1%的福美双、0.6%的增产灵、0.1%的多效唑、0.12%的乙烯利、其余为水,混合后在超声器中处理20min后得到的混合物,能有效促进植物种子生根发芽,同时防止病虫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