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树名木的整体移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88944阅读:10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古树名木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古树名木的整体移植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园林建设的施工中都不可避免的要遇到移植古树名木的问题。因为古树名木大都树龄较大、体量大、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再加上这些树都具有特殊意义,不允许大量的截枝疏叶,因此移栽难度较大。

目前,申请公告号为cn104756814a,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7月8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古树移种栽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移栽前准备;(2)先对古树进行平衡断枝处理:(3)然后进行断根缩坨处理;(4)再对根坨进行包装运输;(5)进行栽植;(6)移栽后的养护管理。

这种古树移种载植方法在对根坨进行包装运输的步骤中,因根坨土球通过木箱包装,但是在移栽过程中,为了保证古树的根系完整度,根据常规古树的根系分布情况,根坨土球的长宽一般在5米左右,深度在1.5米左右,而粘性土的密度为:ρ=1.8-2.0g/cm3,砂土的密度为:ρ=1.6-2.0g/cm3,腐殖土的密度为:ρ=1.5-1.7g/cm3,此时根坨土球的重量大概在60-70吨左右,再加上古树的重量,移栽的整体重量将会达到100吨左右,当木箱承受不住较大的重力而发生破裂时,会造成古树移栽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古树名木的整体移植方法,能够稳定的对古树名木进行移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古树名木的整体移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树木的起挖,步骤a1,确定土台大小:在原栽地进行探根处理,确定古树名木的根系分布范围,从而确定移植时土台的大小,设土台的长为a米、宽为b米、深度为c米;步骤a2,挖掘土台:在地面上刻画长为a+0.5米、宽为b+0.5米的第一方形边线,刻画长度a+1.5米、宽为a+1.5米的第二方形边线,对第一方形边线和第二方形边线范围内的土壤进行人工挖掘,挖掘深度为c+0.5米;再通过挖掘机位于土台长度方向两侧的土壤进行挖掘,使得沿着土台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宽度大于a+0.5米的环槽;步骤a3,修整土台:通过锋利的铁锹对土台的四周进行修整,土台修整到长为a米、宽为b米的形状;继续修整土台的四周,使得土台呈倒置的棱台状,使得位于深度c米处的土台长度为a-0.4米、宽度为b-0.4米;步骤a4,包装土台:在土台的四周外壁上包裹钢板,钢板覆盖在土台周侧后,钢板下端的深度为c米,相邻钢板的接缝处通过焊接固定,同时在四块钢板的周侧通过粗绳进行多道腰箍包扎;沿着土台的长度方向开挖位于土台下方的土壤,开挖区域的深度处于c米到c+0.5米之间、宽度为0.5米,当土台下方一侧的土壤挖开后,使得长度为a米、宽度为0.3米的工字型钢插入土台的下方,使得工字型钢的两端抵触在钢板上并焊接固定;再通过多个千斤顶对工字型钢的下端面进行支持;继续开挖位于土台下方的土壤,最终使得工字钢依次以相互抵触的形式插入到土台的下端,同时工字型钢与钢板焊接固定,工字型钢下方通过多个千斤顶进行支撑;(2)平移树木,步骤b1,选择种植位置:选择合适的位置开挖种植穴,种植穴大的长宽均大于土台的长宽,并确定种植高度;步骤b2,吊运与平移:通过吊机将土台以及古树名木吊起后,再通过滚木、卷扬机对土台进行平移,使得土台靠近种植穴;(3)树木的定植,步骤c1,定植前准备:在种植穴中进行杀菌、消毒以及添加营养土;步骤c2,吊运土台:通过吊机将土台放置到种植穴内;步骤c3,拆除工字型钢以及钢板:先依次拆除工字型钢板后,再拆除钢板;步骤c4,定植:浇灌生根液后进行填土。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步骤a4中,通过钢板以及工字型钢对土台进行包装,同时钢板和工字型钢又焊接固定在一起,使得对土台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避免在吊运的时候发生破裂的情况。同时钢板的周侧通过粗绳进行多道腰箍包扎,能够增加钢板之间的固定效果,避免钢板在受力后撑开;在种植穴进行杀菌、消毒以及添加营养土,使得古树名木在移植后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a1中,先在古树名木的周侧通过挖掘机清理出直径为5米的施工操作面,并在古树名木周侧的施工操作面处下挖多个探测点进行探根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古树名木的周侧施工操作面上开设有多探测点,能够大致观察到根系的分布,避免下挖对主根系造成损伤,在确定根系的大致分布后,确定根系分布的长度和宽度,对选定好的探测点继续下挖,确定根系的深度,当长度、宽度和深度进行扩大后,确定土台的长度为a米、宽度为b米、深度为c米。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a1与步骤a2之间,通过钢管脚手架对古树名木的树干进行支撑,并在钢管脚手架和古树名木的接触增加软垫。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因古树名木的树冠均较大,为了避免下挖土台、后续的包装土台时树枝倾倒,先通过钢管脚手架对树干进行支撑。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a2之前,在树叶背面均匀的喷洒抗蒸腾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因在后续包装土台后,根系无法再吸收足够的水分,能通过抗蒸腾剂减小古树名木的水分散失。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a4中,先通过千斤顶以及钢管支撑使得钢板与土台四周紧密结合,再使得相邻的钢板通过焊接固定,焊接固定后拆除钢管以及千斤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千斤顶或者钢管支撑使得钢板和土台紧密结合,使得钢板和土台之间不会存在减小,避免位于钢板以及工字型钢内的土台在后续平移过程中发生松动。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a4后,对古树名木进行编号定向,在树干上标出原栽地的南北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因为古树名木大多树龄比较长,在原栽植地长期的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生理变化,比如朝南方向的树冠比较丰满,树皮比较厚,而朝北方向的则正好相反,古树名木大多长势比较弱,如果在移植过程中不考虑这些原先的种植方向,会导致移栽树木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而逐渐死亡,所以先树干上标出原栽抵的南北方向,以便后续种植时确定方向。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b2中,在原栽地和种植穴之间通过挖掘机开挖呈直线状的道路基础槽,并通过压路机震动压实道路基础槽,在道路基础槽内铺设道木,将滚木放置在道木上,通过吊机将土台吊运到滚木上,再选择将卷扬机固定在合适位置,使得卷扬机上的钢索连接在土台上,最终拉动土台沿着道路基础槽进行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开挖道路基础槽以及在铺设道木,使得土台在平移过程中不易发生晃动。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c1中,保证种植穴的坑壁直而光滑,坑底平整,若是坑底土质较为疏松,先在坑底垫20-30cm厚的碎石,碎石上再堆填20cm厚的营养土。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若是坑底土质较为疏松,直接将土台放置在种植穴中容易造成土台发生倾倒,所以先在坑底垫20-30cm厚的碎石,碎石上再堆填20cm厚的营养土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c3中,通过千斤顶将土台底部的同侧两角向上顶起一定高度,从而再依次拆卸工字型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千斤顶将土台底部向上顶,使得工字型钢能够方便进行拆卸。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c4后,在树干的树皮上扎小孔,并通过小孔向树干的韧皮部缓慢的滴注营养液。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因在确定土台大小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土台过大而造成难以移动,难免会损伤古树名木的一些细小根系,此时古树名木在移植后难以通过根系活动足够的营养,所以通过在树干的韧皮部滴注营养液,以促进古树名木的生长。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土台通过钢板以及工字型钢进行包裹,使得土台在平移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对树叶喷洒抗蒸腾剂、对树干滴注营养液,能够提高移植后古树名木的存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古树名木的整体移植方法,包括三大步骤:(1)树木的起挖、(2)平移树木、(3)树木的定植。

在(1)树木的起挖中,包括步骤a1,确定土台大小:先在古树名木的原栽地周侧通过挖掘机清理出直径为5米的圆形施工操作面,并在古树名木周侧的施工操作面处下挖多个探测点进行探根处理,通过探测点观察是否有植物的根系,在确定根系长度和宽度范围后,在探测点继续下挖,从而确定根系分布的深度,最终确定所需挖掘的土台大小,设土台的长为a米、宽为b米、深度为c米,同时土台的长宽以及深度均大于根系分布的范围。在确定土台大小后,通过钢管脚手架对古树名木的树干进行支撑,避免古树名木在挖掘土台时发生倾倒,并在钢管脚手架和古树名木的接触增加软垫,软垫可为橡胶垫,避免对古树名木的表面造成磨损。最后在树叶背面均匀的喷洒抗蒸腾剂,能够减少树叶的水分散发,抗蒸腾剂可为苯汞乙酸、甲草胺等。

还包括步骤a2,挖掘土台:以确定的土台长度向外扩张,在地面上刻画长为a+0.5米、宽为b+0.5米的第一方形边线,刻画长度a+1.5米、宽为a+1.5米的第二方形边线,对第一方形边线和第二方形边线范围内的土壤进行人工挖掘,因第一方形线和第二方形线之间的间距为1米,使得操作人员方便下挖;挖掘深度为c+0.5米;再通过挖掘机位于土台长度方向两侧的土壤进行挖掘,使得沿着土台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宽度大于a+0.5米的环槽。

步骤a3,修整土台:通过锋利的铁锹对土台的四周进行修整,土台修整到长为a米、宽为b米的形状;继续修整土台的四周,使得土台呈倒置的棱台状,使得位于深度c米处的土台长度为a-0.4米、宽度为b-0.4米。

步骤a4,包装土台:在土台的四周外壁上包裹钢板,钢板覆盖在土台周侧后,最下端的深度为c米,此时通过千斤顶以及钢管支撑使得钢板与土台四周紧密结合,同时相邻的两个钢板接缝处通过焊接固定,再拆除钢管以及千斤顶;同时在四块钢板的周侧通过粗绳进行三道腰箍包扎;沿着土台的长度方向开挖位于土台下方的土壤,开挖区域的深度处于c米到c+0.5米之间、宽度为0.5米,当土台下方一侧的土壤挖开后,因环槽的宽度大于a+0.5米,使得长度为a米、宽度为0.3米的工字型钢能插入土台的下方,同时使得工字型钢的两端抵触在钢板上并焊接固定;再通过多个千斤顶对工字型钢的下端面进行支持;继续开挖位于土台下方的土壤,最终使得工字钢依次以相互抵触的形式插入到土台的下端,同时工字型钢与钢板焊接固定,工字型钢下方通过多个千斤顶进行支撑。最后,对古树名木进行编号定向,在树干上标出原栽地的南北方向,能够方便确定后续种植时的古树名木的种植方向。

在(2)平移树木中,包括步骤b1,选择种植位置:选择合适的位置开挖种植穴,种植穴大的长宽均大于土台的长宽,并确定种植高度。

还包括步骤b2,吊运与平移:在原栽地和种植穴之间通过挖掘机开挖呈直线状的道路基础槽,并通过压路机震动压实道路基础槽,在道路基础槽内铺设道木,将滚木放置在道木上,通过吊机将土台吊运到滚木上,再选择将卷扬机固定在合适位置,使得卷扬机上的钢索连接在土台上,最终拉动土台沿着道路基础槽进行移动。

在(3)树木的定植中,包括步骤c1,定植前准备:在种植穴中进行杀菌、消毒以及添加营养土,常用杀菌剂有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同时通过锋利的铁锹切除土壤,保证种植穴的坑壁直而光滑,坑底平整,若是坑底土质较为疏松,先在坑底垫20-30cm厚的碎石,碎石上再堆填20cm厚的营养土,避免古树名木在放置到种植穴后发生倾倒。

还包括步骤c2,吊运土台:通过吊机将土台放置到种植穴内。

还包括步骤c3,拆除工字型钢以及钢板:通过千斤顶将土台底部的同侧两角向上顶起一定高度,从而再依次拆卸工字型钢;再拆除钢板周侧的粗绳,最后拆除钢板。

还包括步骤c4,定植:浇灌生根液后进行填土,生根液可为根动力、生根粉、吲哚乙酸等,然后在定植点周围投放蚯蚓,保持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能,有利于根系萌发和生长。

同时因古树名木移植后,根系没有恢复正常功能,无法向上提供生长所需养分,所以在在树干的树皮上扎小孔,并通过小孔向树干的韧皮部缓慢的滴注营养液。同时定植后,根据古树名木的根系生长情况,每隔15天喷洒一次,一般喷洒3次即可,能平衡古树名木的生理代谢,提高移植成活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