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双三氟虫脲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7876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杀虫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含有双三氟虫脲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防治农作物虫害的应用,属于农药复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双三氟虫脲,英文通用名称:bistrifluron,是由韩国东宝化学公司开发的高活性昆虫生长调节剂。是新型苯基苯甲酰基脲类衍生物,属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能抑制昆虫几丁质形成,影响内表皮生成,使昆虫不能顺利蜕皮而死亡。双三氟虫脲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对抗性害虫普遍有效,比世界专利WO95/3371l公布的2-溴-3,5-双(三氟甲基)苯基苯甲酰基脲的活性高25~50倍,能有效防治蔬菜、茶叶、棉花等多种植物的大多数鳞翅目害虫,且对作物、人畜和环境高度安全。

氯氟氰虫酰胺,属于新型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高效、低毒和作用机制独特的新型杀虫剂。其作用于昆虫鱼尼丁受体,不正常释放细胞內源钙离子,影响肌肉持续收缩,表现为抽搐、拒食,最后死亡,对鳞翅目二化螟、小菜蛾等有较突出的防效。

目前化学农药依然是防治农业害虫的有效手段之一,且处在主要位置,然而随着化学农药年复一年的使用、农药使用量的增加及不科学使用等因素,导致害虫抗性日益严重;尤其是极易产生高抗性的小菜蛾、二化螟等,其危害严重时,即使加大药量,仍不能有效控制,使得多地区农户使用高毒农药进行防治,但这样不仅会增加农民身体健康的危害几率,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延缓害虫抗性的产生,减少农药品种使用寿命,降低农药量及减少环境污染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不同机制的农药复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双三氟虫脲的增效杀虫组合物,且有助于延缓害虫抗性、提高防治效果、降低有效成份用量和使用成本,以及防治蔬菜、禾谷类作物上小菜蛾、甜菜夜蛾、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有双三氟虫脲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的有效成份为双三氟虫脲和氯氟氰虫酰胺,两者的质量比为40:1~1:40,优选质量比为5:1~1:5。组合物中有效成份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2%~82%,其余成份为载体和助剂。组合物可以采用已知的方法加工成悬浮剂、悬乳剂、乳油、水分散粒剂、干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乳剂、微乳剂或可分散油悬浮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与单剂相比,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

2、组合物由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成份组成,作用位点不同,有助于克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3、可以降低农药田间使用剂量,节约用药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发明做进一步解释。

下述实施例中,除另有说明外,所有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原药:95%双三氟虫脲原药(韩国东宝化学公司生产),96%氯氟氰虫酰胺原药(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下述所使用的复配制剂均按所列配方或常规方法配制。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人对双三氟虫脲和氯氟氰虫酰胺进行了大量室内配方筛选试验,意外发现,双三氟虫脲和氯氟氰虫酰胺在一定比例复配下对小菜蛾、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不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相加。具体可从下述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实施例中清楚地看出。

生物测定实施例1:双三氟虫脲和氯氟氰虫酰胺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对象: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innaeus))

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4.14-2008》,采用浸叶法。

将供试药剂先配置成一定浓度的母液,再用清水将其稀释成5个梯度浓度,设清水为空白对照。将新鲜、干净、大小一致的甘蓝叶片分别浸入配置好的药液中10s,取出悬空自然晾干后,放入干净的培养皿中,每皿中接入15头3龄幼虫,每处理重复4次;置于温度(25±1)℃、湿度75%、光周期L:D=16:8的培养箱中饲养,药后72h调查小菜蛾幼虫死亡数,计算死亡率,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求出各药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毒力回归方程、共毒系数等。

联合作用采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计算方法如下: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的ATI×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ATI×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详见表1。

表1双三氟虫脲、氯氟氰虫酰胺及不同配比对小菜蛾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从表1中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双三氟虫脲与氯氟氰虫酰胺配比在40:1~1:40之间时,对小菜蛾的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表明为增效作用;特别是配比在5:1~1:5之间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80,增效作用最明显。

生物测定实施例2:双三氟虫脲和氯氟氰虫酰胺对二化螟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对象: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

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4.9-2008》,采用Potter喷雾法。

将供试药剂先配置成一定浓度的母液,再用清水将其稀释成5个梯度浓度,设清水为空白对照。将供试3龄幼虫放置皿底铺有滤纸的9cm培养皿中,每皿15头幼虫,将培养皿放在Potter喷雾塔载物平台中央,按浓度由低至高的顺序进行喷雾处理(喷液量2mL,压力1kg/cm2,沉降时间30s);喷雾后,培养皿内放置1cm厚的人工饲料,置于温度(25±1)℃、湿度75%条件下培养,培养皿表面用黑布盖住,使其保持黑暗状态;药后72h调查二化螟幼虫死亡数,计算死亡率,数据统计分析同生物测定实施例1。

试验结果详见表2。

表2双三氟虫脲、氯氟氰虫酰胺及不同配比对二化螟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从表2中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双三氟虫脲与氯氟氰虫酰胺配比在40:1~1:40之间时,对二化螟的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表明为增效作用;特别是配比在5:1~1:5之间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90,增效作用最明显。

生物测定实施例3:双三氟虫脲和氯氟氰虫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对象: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4.9-2008》,采用Potter喷雾法。

将供试药剂先配置成一定浓度的母液,再用清水将其稀释成5个梯度浓度,设清水为空白对照。将供试3龄幼虫放置皿底铺有滤纸的9cm培养皿中,每皿10头幼虫,将培养皿放在Potter喷雾塔载物平台中央,按浓度由低至高的顺序进行喷雾处理(喷液量2mL,压力1kg/cm2,沉降时间30s);喷雾后,将试虫移入自制养虫笼(1.5L矿泉水瓶,无底)中,将4~5叶期的水稻苗放入其中,瓶口处用湿棉花将根茎固定,并保湿,底部朝上并用纱布封口,置于温度(25±1)℃、湿度75%、光周期L:D=16:8的培养箱中饲养,药后72h调查稻纵卷叶螟幼虫死亡数,计算死亡率,数据统计分析同生物测定实施例1。

试验结果详见表3。

表3双三氟虫脲、氯氟氰虫酰胺及不同配比对稻纵卷叶螟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从表3中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双三氟虫脲与氯氟氰虫酰胺配比在40:1~1:40之间时,对稻纵卷叶螟的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特别是配比在5:1~1:5之间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96,增效作用最明显。

制剂实施例:

以下所述为较好的实施例,制剂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熟知,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制剂实施例1:82%双三氟虫脲·氯氟氰虫酰胺可湿性粉剂

双三氟虫脲80%,氯氟氰虫酰胺2%,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3%,烷基萘磺酸钙6%,高岭土补足100%。

制剂实施例2:21%双三氟虫脲·氯氟氰虫酰胺乳油

双三氟虫脲20%,氯氟氰虫酰胺1%,农乳600#7%,农乳2201#5%,环己酮20%,二甲苯余量。

制剂实施例3:22%双三氟虫脲·氯氟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双三氟虫脲20%,氯氟氰虫酰胺2%,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2%,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有机膨润土1%,油酸甲酯余量。

制剂实施例4:12%双三氟虫脲·氯氟氰虫酰胺微乳剂

双三氟虫脲10%,氯氟氰虫酰胺2%,N-甲基吡咯烷酮10%,农乳700#9%,聚氧丙烯醚10%,亚磷酸三苯酯3%,有机硅3%,噻酮4%,去离子水补足100%。

制剂实施例5:22%双三氟虫脲·氯氟氰虫酰胺悬浮剂

双三氟虫脲11%,氯氟氰虫酰胺11%,十二烷基苯磺酸钙8%,硅酸镁铝5%,乙二醇5%,20%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0.3%,黄原胶0.2%,去离子水补足100%。

制剂实施例6:21%双三氟虫脲·氯氟氰虫酰胺水乳剂

双三氟虫脲3.5%,氯氟氰虫酰胺17.5%,环己酮5%,农乳600#3%,吐温-60#2%,聚羧酸盐6%,苯甲酸3%,丙二醇3%,去离子水补足100%。

制剂实施例7:33%双三氟虫脲·氯氟氰虫酰胺干悬浮剂

双三氟虫脲3%,氯氟氰虫酰胺3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聚甘油脂肪酸酯3%,共聚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崩解剂)2%,甘油缩丙酮(亲水剂)3%,聚烷基硅环氧乙烷(消泡剂)2%,高岭土(载体)余量。

制剂实施例8:63%双三氟虫脲·氯氟氰虫酰胺悬乳剂

双三氟虫脲3%,氯氟氰虫酰胺60%,乙氧基化蓖麻油6%,改性木质素磺酸钙5%,聚乙烯醇1%,丙二醇4%,硅油0.5%,去离子水补足100%。

制剂实施例9:41%双三氟虫脲·氯氟氰虫酰胺水分散粒剂

双三氟虫脲1%,氯氟氰虫酰胺40%,木质素磺酸钠10%,十二烷基硫酸钠4%,烷基硫酸钙5%,聚乙二醇3%,高岭土余量。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配方优点,使用上述制剂实施例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田间应用实施例1:双三氟虫脲与氯氟氰虫酰胺对甘蓝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于2016年6月在广东增城市某蔬菜基地进行。小区面积为20㎡,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于小菜蛾低龄幼虫盛期进行喷雾防治,全期共用药1次。于药前及药后1、3、7天调查小菜蛾幼虫的活虫数,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13-2000进行调查。

表4双三氟虫脲、氯氟氰虫酰胺及其复配防治甘蓝小菜蛾的田间试验效果

田间应用实施例2:双三氟虫脲与氯氟氰虫酰胺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于2016年7月在湖北荆州荆楚种业试验基地进行。常规中稻,人工插秧且保证每小区水稻苗数一致。小区面积为20㎡,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于水稻封行时二化螟卵盛孵期进行喷雾防治,全期共用药1次。药后14、21天全小区调查各处理水稻枯心数,计算防治效果。

表5双三氟虫脲、氯氟氰虫酰胺及其复配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试验效果

田间应用实施例3:双三氟虫脲与氯氟氰虫酰胺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于2016年8月在湖北荆州荆楚种业试验基地进行,小区面积为30㎡,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于稻纵卷叶螟幼虫1-2龄高峰期施药1次,水稻处于孕穗期,全期共用药1次。药前调查卷叶基数,药后21天调查卷叶率,计算防治效果。调查方法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 17980.2-2000。表5双三氟虫脲、氯氟氰虫酰胺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