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鲨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7851阅读:36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驱鲨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驱鲨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鲨鱼,被一些人认为是海洋中最凶猛的鱼类之一。世界上约有380种鲨鱼,有30种会主动攻击人,有7种可能会致人受伤,还有27种因为体型和习性的关系,具有危险性。根据化石考察和科学家推算得知,鲨鱼在地球上生活了约4亿年,它早在4亿年前就已经存在,至今外形都没有多大改变,说明它的生存能力极强,人称“海洋猎手”。海洋中最凶猛的莫过于大白鲨,它们强有力的下颚可以撕碎几乎任何它们捕获的猎物,它们生活在海洋食物链的顶端。它之所以会攻击人类,是因为我们人类闯进鲨鱼的地盘,才会攻击我们。大多数袭击事件发生在离海岸几百米内的水域,原因很简单:大多数人下海后都停留在这一区域。

全世界每年发生30至50起鲨鱼主动攻击事件,其中有5至10起致人死亡。在美国,佛罗里达是袭击事件发生最频繁的一个州,从1990年以来,每年都会发生10至37起。世界范围内鲨鱼攻击人类的次数排行榜上,美国高居榜首。鲨鱼袭击事件数目不断上升,其原因相同,就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到海边度假和参加海上活动。还没有迹象表明鲨鱼正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攻击性。

研究显示鲨鱼的攻击动机相当的复杂,其中包括,鲨鱼发动攻击前不久的海洋天气情况,它的进食情况,洋流变化情况甚至是受害者在受到攻击前在海水中停留的时间长短等情况。

鲨鱼在攻击时会对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在某些情况下,鲨鱼的第一口就能把胳膊或腿完全咬断。一位外科医生在为一名十几岁的澳大利亚冲浪者做手术后,把他失去的一条腿形容为“就像铡刀铡过一样”。鲨鱼在牙齿尖端产生的压力超过2800千克/平方厘米,大型的鲨鱼甚至拥有比这更强劲的咬合力。

如果鲨鱼没有把人的胳膊或腿咬断,它一般会咬掉一大块肉(撕下肌肉和骨头)。如果鲨鱼咬在人的躯干上,可能会使肋骨裂开,弄断其他骨头,还可能把大块的皮肤撕下来。有时,这会使体内的器官暴露在外并受到伤害。

现在用于驱鲨的工具通常是进口国外的电子驱鲨器。由于电子驱鲨器售价高,维护保养困难、携带不便、驱鲨效果不佳,难以保障深海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对于经常在深海训练的作战人员,提供可靠安全、保障性强的驱鲨剂成为必备的防护产品。

鲨鱼的嗅觉非常敏锐,这是由于大脑前部有两个叉(鼻囊)伸向口鼻部两侧的鼻孔,而此叉的感觉非常灵敏。当它嗅到气味便会转动身体来寻找气味较重的方向,而气味的来源通常远在0.25哩以外。因此,要研究一种携带方便、驱鲨效果好、具有独特救生防护作用的驱鲨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鲨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驱鲨剂,所述驱鲨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甲基壬基酮10-20份、混合烃抛射剂20-40份、河豚毒素制剂10-20份、矿精4-10份、碳酸钙3-8份、分散剂MSF1-5份、MF助剂5-10份、氢氧化钠2-6份、乙醇5-10份、次氯酸钠1-5份、活性炭10-15份、青蒿油5-15份、碳纳米管3-10份、2,6-二甲基吡啶3-8份以及醇酸树脂10-30份。

优选的,所述驱鲨剂优选的成分配比包括甲基壬基酮15份、混合烃抛射剂30份、河豚毒素制剂15份、矿精7份、碳酸钙5份、分散剂MSF2份、MF助剂7份、氢氧化钠4份、乙醇8份、次氯酸钠3份、活性炭12份、青蒿油10份、碳纳米管7份、2,6-二甲基吡啶6份以及醇酸树脂20份。

优选的,所述碳纳米管采用多壁碳纳米管或单壁碳纳米管。

优选的,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甲基壬基酮、河豚毒素制剂、矿精混合后加入搅拌釜中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进行低温加热,加热过程中加入分散剂、MF助剂,加热温度为35℃-45℃,加热时间为10min-30min,之后冷却至常温,得到混合剂A;

B、取青蒿油、碳纳米管混合,混合过程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和1/2乙醇,之后放在室温下静置30min-60min,得到混合剂B;

C、取2,6-二甲基吡啶、醇酸树脂、碳酸钙、氢氧化钠、次氯酸钠混合后在搅拌釜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10min,得到混合剂C;

D、将混合剂A、混合剂B、混合剂C混合后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和1/2乙醇;

E、之后将步骤D得到的混合剂加入蒸发容器中进行蒸发结晶;

F、最后在蒸发结晶物中加入混合烃抛射剂和活性炭,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混合,即得到驱鲨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制得的驱鲨剂能够有效驱赶鲨鱼,且不会对鲨鱼造成伤害,广泛适用于水下作业、海洋捕捞、深海训练等方面。

(2)本发明中,采用的河豚毒素制剂能够对肠道起到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可高选择性和高亲和性地阻断神经兴奋膜上钠离子通道,阻碍神经传导,能够减少鲨鱼短暂的觅食能力。

(3)本发明中,采用青蒿油和碳纳米管组合物,能够保证驱鲨剂能够在海洋恶劣的环境中保持活性,提高驱鲨效果。

(4)本发明中采用的2,6-二甲基吡啶具有刺激性,接触后会使眼睛、皮肤和黏膜呈现刺激症状,但不会损伤眼睛和皮肤,能够进一步起到驱赶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驱鲨剂,驱鲨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甲基壬基酮10-20份、混合烃抛射剂20-40份、河豚毒素制剂10-20份、矿精4-10份、碳酸钙3-8份、分散剂MSF1-5份、MF助剂5-10份、氢氧化钠2-6份、乙醇5-10份、次氯酸钠1-5份、活性炭10-15份、青蒿油5-15份、碳纳米管3-10份、2,6-二甲基吡啶3-8份以及醇酸树脂10-30份。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驱鲨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甲基壬基酮10份、混合烃抛射剂20份、河豚毒素制剂10份、矿精4份、碳酸钙3份、分散剂MSF1份、MF助剂5份、氢氧化钠2份、乙醇5份、次氯酸钠1份、活性炭10份、青蒿油5份、碳纳米管3份、2,6-二甲基吡啶3份以及醇酸树脂10份;碳纳米管采用多壁碳纳米管或单壁碳纳米管。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甲基壬基酮、河豚毒素制剂、矿精混合后加入搅拌釜中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进行低温加热,加热过程中加入分散剂、MF助剂,加热温度为35℃,加热时间为10min,之后冷却至常温,得到混合剂A;

B、取青蒿油、碳纳米管混合,混合过程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和1/2乙醇,之后放在室温下静置30min,得到混合剂B;

C、取2,6-二甲基吡啶、醇酸树脂、碳酸钙、氢氧化钠、次氯酸钠混合后在搅拌釜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10min,得到混合剂C;

D、将混合剂A、混合剂B、混合剂C混合后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和1/2乙醇;

E、之后将步骤D得到的混合剂加入蒸发容器中进行蒸发结晶;

F、最后在蒸发结晶物中加入混合烃抛射剂和活性炭,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混合,即得到驱鲨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驱鲨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甲基壬基酮20份、混合烃抛射剂40份、河豚毒素制剂20份、矿精10份、碳酸钙8份、分散剂MSF5份、MF助剂10份、氢氧化钠6份、乙醇10份、次氯酸钠5份、活性炭15份、青蒿油15份、碳纳米管10份、2,6-二甲基吡啶8份以及醇酸树脂30份;碳纳米管采用多壁碳纳米管或单壁碳纳米管。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甲基壬基酮、河豚毒素制剂、矿精混合后加入搅拌釜中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进行低温加热,加热过程中加入分散剂、MF助剂,加热温度为45℃,加热时间为30min,之后冷却至常温,得到混合剂A;

B、取青蒿油、碳纳米管混合,混合过程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和1/2乙醇,之后放在室温下静置60min,得到混合剂B;

C、取2,6-二甲基吡啶、醇酸树脂、碳酸钙、氢氧化钠、次氯酸钠混合后在搅拌釜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10min,得到混合剂C;

D、将混合剂A、混合剂B、混合剂C混合后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和1/2乙醇;

E、之后将步骤D得到的混合剂加入蒸发容器中进行蒸发结晶;

F、最后在蒸发结晶物中加入混合烃抛射剂和活性炭,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混合,即得到驱鲨剂。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驱鲨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甲基壬基酮12份、混合烃抛射剂25份、河豚毒素制剂12份、矿精6份、碳酸钙4份、分散剂MSF2份、MF助剂6份、氢氧化钠3份、乙醇6份、次氯酸钠2份、活性炭11份、青蒿油8份、碳纳米管4份、2,6-二甲基吡啶4份以及醇酸树脂15份;碳纳米管采用多壁碳纳米管或单壁碳纳米管。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甲基壬基酮、河豚毒素制剂、矿精混合后加入搅拌釜中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进行低温加热,加热过程中加入分散剂、MF助剂,加热温度为38℃,加热时间为15min,之后冷却至常温,得到混合剂A;

B、取青蒿油、碳纳米管混合,混合过程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和1/2乙醇,之后放在室温下静置35min,得到混合剂B;

C、取2,6-二甲基吡啶、醇酸树脂、碳酸钙、氢氧化钠、次氯酸钠混合后在搅拌釜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10min,得到混合剂C;

D、将混合剂A、混合剂B、混合剂C混合后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和1/2乙醇;

E、之后将步骤D得到的混合剂加入蒸发容器中进行蒸发结晶;

F、最后在蒸发结晶物中加入混合烃抛射剂和活性炭,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混合,即得到驱鲨剂。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驱鲨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甲基壬基酮18份、混合烃抛射剂35份、河豚毒素制剂18份、矿精9份、碳酸钙7份、分散剂MSF4份、MF助剂9份、氢氧化钠5份、乙醇9份、次氯酸钠4份、活性炭14份、青蒿油13份、碳纳米管8份、2,6-二甲基吡啶7份以及醇酸树脂25份;碳纳米管采用多壁碳纳米管或单壁碳纳米管。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甲基壬基酮、河豚毒素制剂、矿精混合后加入搅拌釜中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进行低温加热,加热过程中加入分散剂、MF助剂,加热温度为42℃,加热时间为25min,之后冷却至常温,得到混合剂A;

B、取青蒿油、碳纳米管混合,混合过程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和1/2乙醇,之后放在室温下静置50min,得到混合剂B;

C、取2,6-二甲基吡啶、醇酸树脂、碳酸钙、氢氧化钠、次氯酸钠混合后在搅拌釜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10min,得到混合剂C;

D、将混合剂A、混合剂B、混合剂C混合后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和1/2乙醇;

E、之后将步骤D得到的混合剂加入蒸发容器中进行蒸发结晶;

F、最后在蒸发结晶物中加入混合烃抛射剂和活性炭,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混合,即得到驱鲨剂。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驱鲨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甲基壬基酮15份、混合烃抛射剂30份、河豚毒素制剂15份、矿精7份、碳酸钙5份、分散剂MSF2份、MF助剂7份、氢氧化钠4份、乙醇8份、次氯酸钠3份、活性炭12份、青蒿油10份、碳纳米管7份、2,6-二甲基吡啶6份以及醇酸树脂20份;碳纳米管采用多壁碳纳米管或单壁碳纳米管。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甲基壬基酮、河豚毒素制剂、矿精混合后加入搅拌釜中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进行低温加热,加热过程中加入分散剂、MF助剂,加热温度为40℃,加热时间为20min,之后冷却至常温,得到混合剂A;

B、取青蒿油、碳纳米管混合,混合过程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和1/2乙醇,之后放在室温下静置45min,得到混合剂B;

C、取2,6-二甲基吡啶、醇酸树脂、碳酸钙、氢氧化钠、次氯酸钠混合后在搅拌釜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10min,得到混合剂C;

D、将混合剂A、混合剂B、混合剂C混合后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和1/2乙醇;

E、之后将步骤D得到的混合剂加入蒸发容器中进行蒸发结晶;

F、最后在蒸发结晶物中加入混合烃抛射剂和活性炭,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混合,即得到驱鲨剂。

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制得的驱鲨剂能够有效驱赶鲨鱼,且不会对鲨鱼造成伤害,广泛适用于水下作业、海洋捕捞、深海训练等方面;本发明中,采用的河豚毒素制剂能够对肠道起到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可高选择性和高亲和性地阻断神经兴奋膜上钠离子通道,阻碍神经传导,能够减少鲨鱼短暂的觅食能力;本发明中,采用青蒿油和碳纳米管组合物,能够保证驱鲨剂能够在海洋恶劣的环境中保持活性,提高驱鲨效果;本发明中采用的2,6-二甲基吡啶具有刺激性,接触后会使眼睛、皮肤和黏膜呈现刺激症状,但不会损伤眼睛和皮肤,能够进一步起到驱赶左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