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川射干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88568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株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川射干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川射干,为鸢尾科植物鸢尾iristectorummaxim.的干燥根茎,川产道地药材之一。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新增品种,具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等功效。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痰咳气喘等。现已在多种中成药中被广泛应用,如抗病毒颗粒、咽喉舒颗粒、美声喉泰含片等。川射干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

川射干野生资源在四川的分布范围较广,川中的成都、中江,川南的井研、甘洛、越西、宝兴,川北的安县、青川,川西北的茂县,川东的宣汉等地均有分布,经度从102°27′e到107°71′e,纬度从28°38′n到32°12′n,海拔从350m到2987m均有分布,可谓分布广泛。

目前,川射干在多种中成药中被广泛应用,如抗病毒颗粒、咽喉舒颗粒、美声喉泰含片等均以川射干为主要提取原料。川射干的原生药材长期以来主要依靠采集野生资源,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用药质量难以保证。随着新药开发市场的不断扩展,野生药材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已无法满足新药批量生产的需求,供需矛盾突出,人工种植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川射干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问题。川射干以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混合繁殖,种子繁殖生长年限过长,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效益。因此,大田生产中主要以带芽的地上茎为主要栽种材料,但是目前繁殖技术和栽培技术大多不合理,川射干的成活率和收率较低,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活率高,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的种殖川射干的方法。

本发明一种川射干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种苗的繁殖:在秋冬季或春季,挖取川射干地下根状茎,选择生长健壮、色鲜黄、无病虫害的根状茎,按其芽眼的多少,切成小段,每段要有1~2个芽眼和部分须根,用含生根剂的泥浆进行浸泡,作种;

b、适时播种:选择在早春或秋季收获时进行栽种;

c、栽培条件的选择:选择年均气温为15~18℃,年均降水为1000~1100mm,相对湿度为75~85%,年均日照为1100~1150h,年均无霜期为330~335d的地域进行培植;

d、合理密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40厘米、株距20~40厘米挖深10~20厘米的窝,窝底要平整,挖松底土,亩栽4100~4300窝,每窝1~2段种茎;

e、合理施肥:栽种前用厩肥3000公斤/亩均匀撒入土中,翻耕,耙细;每年3月初、9月中旬各施肥1次,每次施厩肥1500公斤/亩,肥料施在窝内,与窝土混合均匀,栽种后浇稀薄人畜粪水,再覆土与畦面齐平;

f、出苗选择:栽后8~12天出苗,若根芽已呈绿色,可任其露出土面;呈白色而短者,应用土掩埋住,继续培植,直至根芽呈绿色;

g、加强田间管理:人工拔除杂草,土壤干燥时及时灌水,大雨后及时排出积水;

h、适时采收:选择在12月上、中旬封冻前收获。

上述一种川射干的种植方法,其中所述含生根剂的泥浆由黄泥与abt3或abt6水溶液按照质量比1:1~3混合而成。abt生根粉是一种广谱、高效、复合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性价比高,可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成活率、增加抗逆能力,在扦插繁殖中起到重要作用。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川射干的种植方法,其中所述含生根剂的泥浆由黄泥与abt3或abt6水溶液按照质量比1:2混合而成。

上述一种川射干的种植方法,其中所述abt3或abt6水溶液的浓度为100~150mg/l。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川射干的种植方法,其中c步骤中选择年均气温为17.2℃,年均降水为1025mm,相对湿度为80%,年均日照为1135h,年均无霜期为334d的地域进行培植。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川射干的种植方法,其中d步骤中按行距30厘米、株距30厘米挖深15厘米的窝。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川射干的种植方法,其中e步骤中所述厩肥为腐熟厩肥。

本发明川射干的种植方法,通过研究种苗的繁殖、适时播种、培养条件的选择、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出苗选择、加强田间管理以及适时采收等工艺条件,缩短了川射干的培植时间,提高了川射干的成活率和增值率,川射干种苗的成活率达95%,川射干增殖率达99%以上。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对于实现川射干的大规模繁殖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

川射干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种苗的繁殖:在秋冬季或春季,挖取川射干地下根状茎,选择生长健壮、色鲜黄、无病虫害的根状茎,按其芽眼的多少,切成小段,每段要有1~2个芽眼和部分须根,用含生根剂的泥浆进行浸泡,含生根剂的泥浆是由黄泥与100mg/l的abt6水溶液按照质量比1:2混合而成,留作种栽;

b、适时播种:选择在早春或秋季收获时进行栽种;

c、栽培条件的选择:选择年均气温为17.2℃,年均降水为1025mm,相对湿度为80%,年均日照为1135h,年均无霜期为334d的地域进行培植;

d、合理密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0厘米、株距30厘米挖深15厘米的窝,窝底要平整,挖松底土,亩栽4200窝,每窝1~2段种茎;

e、合理施肥:栽种前用腐熟厩肥3000公斤/亩均匀撒入土中,翻耕,耙细;每年3月初、9月中旬各施肥1次,每次施腐熟厩肥1500公斤/亩,肥料施在窝内,与窝土混合均匀,栽种后浇稀薄人畜粪水,再覆土与畦面齐平;

f、出苗选择:栽后8~12天出苗,若根芽已呈绿色,可任其露出土面;呈白色而短者,应用土掩埋住,继续培植,直至根芽呈绿色;

g、加强田间管理:人工拔除杂草,土壤干燥时及时灌水,大雨后及时排出积水;

h、适时采收:选择在12月上、中旬间封冻前收获。

最终,川射干种栽的成活率达95%,川射干增殖率达99%以上。

实施例2

川射干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种苗的繁殖:在秋冬季或春季,挖取川射干地下根状茎,选择生长健壮、色鲜黄、无病虫害的根状茎,按其芽眼的多少,切成小段,每段要有1~2个芽眼和部分须根,用含生根剂的泥浆进行浸泡,含生根剂的泥浆是由黄泥与150mg/l的abt6水溶液按照质量比1:1混合而成,留作种栽;

b、适时播种:选择在早春或秋季收获时进行栽种;

c、栽培条件的选择:选择年均气温为16.2℃,年均降水为1015mm,相对湿度为85%,年均日照为1120h,年均无霜期为330d的地域进行培植;

d、合理密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0厘米、株距30厘米挖深15厘米的窝,窝底要平整,挖松底土,亩栽4100窝,每窝1~2段种茎;

e、合理施肥:栽种前用腐熟厩肥3000公斤/亩均匀撒入土中,翻耕,耙细;每年3月初、9月中旬各施肥1次,每次施腐熟厩肥1500公斤/亩,肥料施在窝内,与窝土混合均匀,栽种后浇稀薄人畜粪水,再覆土与畦面齐平;

f、出苗选择:栽后8~12天出苗,若根芽已呈绿色,可任其露出土面;呈白色而短者,应用土掩埋住,继续培植,直至根芽呈绿色;

g、加强田间管理:人工拔除杂草,土壤干燥时及时灌水,大雨后及时排出积水;

h、适时采收:选择在12月上、中旬封冻前收获。

最终,川射干种栽的成活率达94%,川射干增殖率达99%以上。

实施例3

川射干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种苗的繁殖:在秋冬季或春季,挖取川射干地下根状茎,选择生长健壮、色鲜黄、无病虫害的根状茎,按其芽眼的多少,切成小段,每段要有1~2个芽眼和部分须根,用含生根剂的泥浆进行浸泡,含生根剂的泥浆是由黄泥与130mg/l的abt6水溶液按照质量比1:3混合而成,留作种栽;

b、适时播种:选择在早春或秋季收获时进行栽种;

c、栽培条件的选择:选择年均气温为18.0℃,年均降水为1050mm,相对湿度为78%,年均日照为1140h,年均无霜期为350d的地域进行培植;

d、合理密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0厘米、株距30厘米挖深15厘米的窝,窝底要平整,挖松底土,亩栽4300窝,每窝1~2段种茎;

e、合理施肥:栽种前用腐熟厩肥3000公斤/亩均匀撒入土中,翻耕,耙细;每年3月初、9月中旬各施肥1次,每次施腐熟厩肥1500公斤/亩,肥料施在窝内,与窝土混合均匀,栽种后浇稀薄人畜粪水,再覆土与畦面齐平;

f、出苗选择:栽后8~12天出苗,若根芽已呈绿色,可任其露出土面;呈白色而短者,应用土掩埋住,继续培植,直至根芽呈绿色;

g、加强田间管理:人工拔除杂草,土壤干燥时及时灌水,大雨后及时排出积水;

h、适时采收:选择在12月上、中旬间,及封冻前收获。

最终,川射干种苗的成活率达95%,川射干增殖率达99%以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