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58053阅读:961来源:国知局
石蛙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蛙科动物养殖领域,具体涉及石蛙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石蛙,又称为棘胸蛙,是一种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动物,是主要的使用蛙类之一。由于石蛙的肉味鲜美,具有健脾消积、滋补强壮的功效,并且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铁、磷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对于养殖户来说,石蛙是增收的新热点。

因此为了提高石蛙的养殖效率,专利公开号为CN103609524B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棘胸蛙的养殖方法,包括养殖场建设,以及蛙卵孵化、蝌蚪饲养、成蛙饲养和越冬管理;通过对孵化池的改进,对饲养的饲料进行改进,使得石蛙在养殖的过程中便于人工管理,成本较低,并且品质如野生棘胸蛙。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还存在对石蛙喂食效果不佳的问题,由于石蛙视觉效果的特性,石蛙只能感知移动的饲料,并且幼年石蛙只能感知近似直线运动的饲料,因此上述技术方案会导致石蛙的喂食效果不佳,使得石蛙生长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石蛙养殖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石蛙喂食效果不佳,导致石蛙生长缓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石蛙养殖方法,包括养殖地建设、蛙卵孵化、蝌蚪变态期、饲养成蛙步骤,

(1)养殖地建设:在石蛙养殖地,设置养殖池,养殖池包括孵化池和饲养池,孵化池和饲养池连通,饲养池内设置有多个喂食装置,喂食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支板,支板下方设有磁场发生机构,磁场发生机构连接有电源,机架上位于支板的上方滑动连接有托板,托板由磁铁制成,托板与支板之间设有弹性件,且弹性件的一端与支板连接,另一端与托板连接;托板依次设有支撑架与承料机构,承料机构位于支撑架上,承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架底部的主动滚轮和设置在支撑架顶部的从动滚轮,主动滚轮上连接有传动电机,传动电机上设有PLC,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上设有传动皮带,传动皮带上设置有若干托料盘;机架的顶部设有向PLC传输托料盘上没有饵料的信号的传感器,传感器与PLC无线连接;

(2)蛙卵孵化阶段:在孵化池的底部设置多个筛网,筛网的网孔直径为3.5-4mm,并向孵化池内注入15-25℃、PH值为6.0-6.5的清水,再将石蛙卵放置在孵化池内进行孵化;

(3)蝌蚪变态期:将步骤(2)中孵化后的蝌蚪放置入饲养池内进行饲养,蝌蚪放入饲养池10-25天,每天向饲养池内投入质量比为1:1的蛋黄与豆渣混合物,每2000-2500只蝌蚪,投入500-600g蛋黄与豆渣的混合物;25-50天,每天向饲养池内投入煮熟的豆渣与水藻的混合物,水藻的质量为豆渣的5-7倍,每200-2500只蝌蚪,投入1-1.3kg水藻与豆渣的混合物;50-60天,每天向饲养池内投入煮熟的豆渣、水藻、莴笋叶的混合物,豆渣、水藻、莴笋叶的质量比例为1:2:3,每2000-25000只蝌蚪,投放5-8kg豆渣、水藻和莴笋叶混合物;(4)饲养成蛙阶段:将饲养池内的水排走,至水深为0.1-0.3m,并且向喂食装置上投掷饵料,20-30天后,向饲养池内加入清水,至水深1-1.5m。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是:在石蛙养殖地设置养殖池,并将喂食装置安装在饲养池内;再将蛙卵投入孵化池内,蛙卵在孵化的过程中易受到细菌感染产生病变,当蛙卵病变后,蛙卵的体积会变大,因此向上拖动筛网,将病变的蛙卵筛除,避免健康蛙卵被感染;并且15-25℃、PH值为6.0-6.5的清水有利于提高蛙卵的孵化率。

蛙卵孵化成蝌蚪后,放置入饲养池内,前10-25天,每天饲养池内投入蛋黄和豆渣的混合物,对蝌蚪补充蛋白质;25-50天,每天向饲养池内投入煮熟的豆渣与水藻的混合物,石蛙具有食草性,通过加入水藻能够确保蝌蚪器官的发育,加快成长速度;50天后,蝌蚪进入变态期,通过加入莴笋叶为石蛙提供成长所需的养分。

蝌蚪变态成幼蛙后,需要及时的登陆,否则幼蛙易摔伤或者呛水死亡,通过将饲养池内的水排走,能够避免水太深导致的幼蛙呛水;并且向喂食装置上投掷饵料,通过磁场发生机构产生磁场,磁场推动托板向上移动,从带动拖料板向上移动,再断开磁场发生机构的电源,磁场消失,托板以及承料机构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由于饵料会在空中悬空一段时间,能够方便石蛙捕食;由于石蛙的特性,只能感知有一定呈竖直方向移动的饵料,当托板以及承料机构受重力作用下降的过程中,饵料由于其虽然体积大,但是重力小,容易受空气阻力的影响,从而悬空,并在重力作用下缓慢下降,使得饵料容易被石蛙感知,便于石蛙捕食;当顶部的托料盘内的饵料被石蛙捕食后,通过传感器传输信号,带动主动滚轮转动,将承载有饵料的托料盘转动至顶部,再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石蛙的喂食。当石蛙喂食20-30天,幼蛙成长后,向饲养池内加入清水,使得饲养池内的水深为1-1.5m,适合石蛙生长。

本方案能产生的技术效果是:

1、通过在饲养池内设置喂食装置,使得饵料在竖直方向移动,能够适合石蛙的特性,使得石蛙能够准确的捕食,确保石蛙生长良好;

2、饵料在竖直方向呈直线运动,根据幼年石蛙只能感知直线运动物体的特性,能够准确的幼年石蛙进行喂食,促进幼年石蛙的生长;

3、在变态期不同阶段喂食蝌蚪不同的饲料,能够契合蝌蚪变态时不同时期所需的营养成分,促进蝌蚪的生长;蝌蚪变态后便将饲养池内的水排出,能够避免幼年青蛙摔伤或者呛水死亡。

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

优选方案一:所述步骤(2)中的孵化池的外壁包裹有遮阳层。便于蛙卵孵化,提高孵化率。

优选方案二:基于优选方案一,所述步骤(3)中的饲养池的上方设有网状遮阳棚。网状的遮阳层既能够遮挡一部分阳光,避免高温环境造成石蛙死亡,又能够透风,便于石蛙生长。

优选方案三:基于优选方案二,所述步骤(2)蛙卵孵化阶段每天对孵化池进行换水。保持孵化池的水保持干净,便于蛙卵孵化,避免蛙卵被感染。

优选方案四:基于优选方案三,所述孵化池的池壁设有若干通孔,通孔上设有过滤网。通过通孔能够随时将孵化池内的水排出,使孵化池内的水保持干净,并且过滤网能够避免蛙卵被排走。

优选方案五:基于优选方案四,所述饵料外包裹有糯米纸层。糯米纸层既能够将饵料包裹,避免喂食机对石蛙喂食时,饵料散落;并且糯米纸可食用,石蛙食用后易消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喂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磁场发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磁场发生机构2、电磁铁21、电流控制机构3、导电杆31、导电针311、导电线32、第一导电端321、第二导电端322、绝缘端323、支板4、弹性件5、托板6、支撑架7、承料机构8、主动滚轮81、从动滚轮82、传动皮带83、托料盘84、挡板85、传感器9。

本发明石蛙养殖方法,采用石蛙喂食装置对幼蛙和成蛙进行喂食。

石蛙喂食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磁场发生机构2、支板4和托板6,磁场发生机构2上连接有电源,托板6为磁铁;支板4与机架1固定连接,托板6与机架1滑动连接;托板6与支板4之间设有四个弹性件5,弹性件5为压缩弹簧、复位弹簧、或橡胶圈中的一种,弹性件5的低端与支板4连接,弹性件5的高端与托板6连接,且弹性件5分别位于支板4和托板6的四个端部,托板6上设置有支撑架7,支撑架7上设有承料机构8;机架1的顶端设有传感器9。磁场发生机构2为电磁铁21,电磁铁21包括铁芯和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且铁芯为软铁芯。

电磁铁21上连接有电流控制机构3,电流控制机构3包括与电源连接有导电杆31和导电线32,导电杆31的自由端铰接有导电针311,导电线32包括第一导电端321、第二导电端322和位于第一导电端321和第二导电端322之间的绝缘端323,第一导电端321和第二导电端322分别与电磁铁21的两端连接。

承料机构8包括主动滚轮81、从动滚轮82和设置在主动滚轮81和从动滚轮82外的传动皮带83,主动滚轮81设置在支撑架7的低端,且主动齿轮上连接有传动电机,传动电机上设有PLC,且PLC与传感器无线连接;主动滚轮81和从动滚轮82均为棘轮,传动皮带83的内圈设有与棘轮啮合的凸齿,支撑架7上位于主动齿轮的上方铰接有棘爪,棘爪的低端位于主动齿轮上相邻棘爪之间。传动皮带83的外圈设有若干托料盘84,支撑架7的顶端位于传动皮带83的两侧设有挡板85,挡板85的宽度与顶端的两个托料盘84相靠近的一侧之间的距离相同。本发明石蛙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地建设:在石蛙的养殖地设置养殖池,并在养殖池的上方设置网状遮阳棚对石蛙的孵化和养殖进行遮阳;养殖池包括孵化池和饲养池,孵化池的外壁包裹有遮阳层;饲养池内设有多个喂食装置;

(2)蛙卵孵化阶段:首先在孵化池的底部设置多个网孔直径为3.8mm的筛网,并向孵化池内注入20℃、PH值为6.0的清水,并将石蛙卵放置入孵化池内进行孵化,由于孵化池的侧壁设有通孔,因此在孵化的过程中,孵化池内的水位到达通孔位置时,通过通孔排水,并且利用过滤网避免蛙卵被排出;孵化时,每天观察蛙卵的情况,当蛙卵出现病变时,蛙卵会膨胀变大,拖动筛网,利用筛网将病变后膨胀的蛙卵取出;

(3)蝌蚪变态期:将孵化成蝌蚪的石蛙放入饲养池进行饲养,前10天每天对饲养池内的清水进行更新;10-25天,每天向饲养池内投入比例为1:1的蛋黄与豆渣的混合物,每2000只蝌蚪,投放500g蛋黄与豆渣的混合物;25-50天,每天向饲养池内投入煮熟的质量比例为1:6的豆渣与水藻的混合物,每2000只蝌蚪,投放1.1kg豆渣与水藻的混合物;50-60天,每天向饲养池投入煮熟且质量比例为1:2:3的豆渣、水藻、莴笋叶混合物,每2000只蝌蚪,投放7kg豆渣、水藻、莴笋叶混合物,并且每天早上和晚上各投放一次;

(4)饲养成蛙阶段:蝌蚪在58-62天时变态成石蛙,此时,将饲养池内的水排出,至水深为0.1-0.3cm,方便幼蛙登陆,避免幼蛙在登陆时摔伤或呛水死亡;再向喂食装置投入包裹有糯米纸的饵料,当饵料投放至托料盘上时,使得主动滚轮转动,将饵料运输至传动皮带的顶端,连通磁场发生机构的电源,使得磁场发生机构产生磁场,磁场推动托板向上移动,并带动饵料向上移动,此时,磁场与导电杆上的导电针的右端相互排斥,导电针向左侧移动,使得电流从电磁铁的左端流入产生相反的磁场,吸引托板,而饵料在重力的作用下呈竖直方向的而移动,通过幼蛙的视觉特性,便于感知饵料,方便喂食;通过喂食装置能够使得幼蛙进食的效果好,因此能够增加幼蛙生长的速率,缩短幼蛙生长为成年蛙的时间。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