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养殖
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基于表观性状的公番鸭快速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番鸭是很有前途的肉用、肝用禽种之一。它具有体型大、生长迅速、耐粗饲、易肥育、肉质鲜美、产肝性能好等优点。但在当前农村低饲养水平的条件下,体型偏小,生长嫌慢,产蛋也偏少。根据试验资料剖析,番鸭选育提高的潜力很大。因此在番鸭养殖领域,深入探讨品种质量进一步提高选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公番鸭作为肉用番鸭,若能够基于其表观性状,建立一种公番鸭体重的快速选育方法,将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表观性状的公番鸭快速选育方法,基于番鸭的肉瘤特征、体斜长与胫围大小以及颈背部鬃羽有无等表观指标,建立公番鸭体重的快速选育方法,以解决现有公番鸭的选育难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表观性状的公番鸭快速选育方法,步骤如下:1)根据肉瘤特征,对公番鸭进行肉瘤性状分级;2)根据不同周龄的体斜长和胫围,对公番鸭进行体尺性状分级;3)根据颈背部鬃羽特征,对公番鸭进行颈背部鬃羽性状分级;4)计算公番鸭的选育综合值I,根据,I=∑(0.5×P1+0.3×P2+0.2×P3),其中,0.5为公番鸭肉瘤性状加权系数,P1为公番鸭肉瘤性状的育种评估值;0.3为公番鸭体尺性状加权系数,P2为公番鸭体尺性状的育种评估值;0.2为公番鸭颈背部鬃羽性状加权系数,P3为公番鸭颈背部鬃羽性状的育种评估值;5)根据所要选留的数量,按照公番鸭的选育综合值I从高到低进行选留。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中,对公番鸭进行肉瘤性状分级时,等级1为:肉瘤发达,喙基部、鼻孔处肉瘤大、突出,颜色红、鲜艳,面积在20-30cm2;等级2为:肉瘤发达,喙基部、鼻孔处肉瘤大、突出,颜色红、鲜艳,面积在15-20cm2;等级3为:喙基部、鼻孔处有肉瘤,但较小,颜色较暗淡,面积在10-15cm2,等级4为肉瘤尚未铺满番鸭面颊,有零星突起肉瘤,红色不明显。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对公番鸭进行体尺性状分级时,对于13周龄的公番鸭,等级1为:体斜长达到33cm以上,胫围达到5.4cm以上;等级2为:体斜长达到31-33cm,胫围达到5.3-5.4cm;等级3为:体斜长为31cm以下,胫围为5.3cm以下;对于24周龄的公番鸭,等级1为:体斜长达到35cm以上,胫围达到5.6cm以上;等级2为:体斜长达到34-35cm,胫围达到5.5-5.6cm;等级3为:体斜长为34cm以下,胫围为5.5cm以下;对于51周龄的的公番鸭,等级1为:体斜长达到38cm以上,胫围达到5.7cm以上;等级2为:体斜长达到36-38cm,胫围达到5.6-5.7cm;等级3为:体斜长为36cm以下,胫围为5.6cm以下。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中,对公番鸭进行颈背部鬃羽性状分级时,等级1为:颈背部鬃羽发达,羽毛竖直,形似马的鬃羽,呈长条形,长度在15-20cm;等级2为:颈背部鬃羽发达,竖直羽毛较少,形似马的鬃羽,呈长条形,长度在10-15cm;等级3为:颈背部鬃羽较少,形状不明显;等级4为:无颈背部鬃羽。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P1为公番鸭肉瘤性状的育种评估值,其中,等级1评估值为90,等级2评估值为70,等级3评估值为5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P2为公番鸭体尺性状的育种评估值,其中,等级1评估值为85,等级2评估值为65。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P3为公番鸭颈背部鬃羽性状的育种评估值,其中,等级1评估值为80,等级2评估值为65,等级3评估值为5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5)中,所有选留的公番鸭的选育综合值I均需满足:I≥6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基于表观性状的公番鸭快速选育方法,经过对公番鸭开展肉瘤、鬃羽、体斜长、胫围等表观性状指标的选择,所选育的公番鸭后代各阶段的体重均显著高于常规公番鸭,尤其在后期生长方面,更是极显著高于常规公番鸭,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一种基于表观性状的公番鸭快速选育方法,步骤如下:1)根据肉瘤特征,对公番鸭进行肉瘤性状分级,其中,等级1为:肉瘤发达,喙基部、鼻孔处肉瘤大、突出,颜色红、鲜艳,面积在20-30cm2;等级2为:肉瘤发达,喙基部、鼻孔处肉瘤大、突出,颜色红、鲜艳,面积在15-20cm2;等级3为:喙基部、鼻孔处有肉瘤,但较小,颜色较暗淡,面积在10-15cm2,等级4为肉瘤尚未铺满番鸭面颊,有零星突起肉瘤,红色不明显;2)根据不同周龄的体斜长和胫围,对公番鸭进行体尺性状分级,其中,对于13周龄的公番鸭,等级1为:体斜长达到33cm以上,胫围达到5.4cm以上;等级2为:体斜长达到31-33cm,胫围达到5.3-5.4cm;等级3为:体斜长为31cm以下,胫围为5.3cm以下;对于24周龄的公番鸭,等级1为:体斜长达到35cm以上,胫围达到5.6cm以上;等级2为:体斜长达到34-35cm,胫围达到5.5-5.6cm;等级3为:体斜长为34cm以下,胫围为5.5cm以下;对于51周龄的的公番鸭,等级1为:体斜长达到38cm以上,胫围达到5.7cm以上;等级2为:体斜长达到36-38cm,胫围达到5.6-5.7cm;等级3为:体斜长为36cm以下,胫围为5.6cm以下;3)根据颈背部鬃羽特征,对公番鸭进行颈背部鬃羽性状分级,其中,等级1为:颈背部鬃羽发达,羽毛竖直,形似马的鬃羽,呈长条形,长度在15-20cm;等级2为:颈背部鬃羽发达,竖直羽毛较少,形似马的鬃羽,呈长条形,长度在10-15cm;等级3为:颈背部鬃羽较少,形状不明显;等级4为:无颈背部鬃羽;4)计算公番鸭的选育综合值I,根据,I=∑(0.5×P1+0.3×P2+0.2×P3),其中,0.5为公番鸭肉瘤性状加权系数,P1为公番鸭肉瘤性状的育种评估值(等级1评估值为90,等级2评估值为70,等级3评估值为50);0.3为公番鸭体尺性状加权系数,P2为公番鸭体尺性状的育种评估值(等级1评估值为85,等级2评估值为65);0.2为公番鸭颈背部鬃羽性状加权系数,P3为公番鸭颈背部鬃羽性状的育种评估值(等级1评估值为80,等级2评估值为65,等级3评估值为50);5)根据所要选留的数量,按照公番鸭的选育综合值I从高到低进行选留,且所有选留的公番鸭的选育综合值I均需满足:I≥60。注:上述以上、以下均不包含本数。理论依据1、肉瘤特征选择(1)肉瘤特征的分级等级肉瘤表征1肉瘤发达,喙基部、鼻孔处肉瘤大、突出,颜色红、鲜艳,面积在20-30cm22肉瘤发达,喙基部、鼻孔处肉瘤大、突出,颜色红、鲜艳,面积在15-20cm23喙基部、鼻孔处有肉瘤,但较小,颜色较暗淡,面积在10-15cm24肉瘤尚未铺满番鸭面颊,有零星突起肉瘤,红色不明显(2)肉瘤与不同阶段公番鸭体重的相关性肉瘤等级13周龄(上市)24周龄(性成熟)51周龄(成年)1----0.887*0.933**2----0.771*0.863*30.6650.3690.42140.6310.3450.385备注:**表示在α=0.01水平下显著;*表示在α=0.05水平下显著。由该表可知,在公番鸭性成熟以后,肉瘤等级1、2与公番鸭体重成显著正相关,且51周龄时肉瘤等级1与体重为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肉瘤等级1、2可作为公番鸭体重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2、部分体尺指标选择(1)部分体尺指标与公番鸭体重的相关性指标体重体斜长胫围体重----体斜长0.889**----胫围0.822**0.511**----备注:**表示在α=0.01水平下显著。由该表可知,在公番鸭体重指标与体斜长、胫围成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体斜长、胫围指标可作为公番鸭体重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2)建立的公番鸭部分体尺指标选育划分3、颈背部鬃羽选择(1)鬃羽划分等级鬃羽划分1颈背部鬃羽发达,羽毛竖直,形似马的鬃羽,呈长条形,长度在15-20cm2颈背部鬃羽发达,竖直羽毛较少,形似马的鬃羽,呈长条形,长度在10-15cm3颈背部鬃羽较少,形状不明显4无颈背部鬃羽(2)鬃羽与不同阶段公番鸭体重的相关性鬃羽等级24周龄(性成熟)51周龄(成年)10.775**0.927**20.347*0.812**30.2810.21340.1890.156备注:**表示在α=0.01水平下显著;*表示在α=0.05水平下显著。鬃羽只有公番鸭性成熟以后才会出现,由该表可知,鬃羽等级1与公番鸭体重成极显著正相关,鬃羽等级2也与公番鸭体重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鬃羽等级1可作为公番鸭体重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鬃羽等级2则依据选育强度决定是否纳入选择指标。效果验证表观性状快速选择对下一世代公番鸭体重的比较选留阶段选育组(kg)常规组(kg)13周龄3.92±0.23*3.77±0.3324周龄4.32±0.38**4.02±0.3751周龄5.11±0.45**4.72±0.47备注:*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由表可知,经过对公番鸭开展肉瘤、鬃羽、体斜长、胫围等表观性状指标的选择,其后代各阶段的体重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尤其在后期生长方面,更是极显著高于常规组。说明开展公番鸭的表观性状选择可以加快公番鸭体重指标的选育,是一种可行的选育方法。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