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鲫鱼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3627发布日期:2018-11-14 00:54阅读:13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鲫鱼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养鱼产量长期占世界第一位,而鲫鱼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家鱼之一,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强,饵料来源广泛,产量高,并且营养丰富,是我国主要的水产养殖品种。鲫鱼生活在淡水中的杂食性鱼,体态丰腴,水中穿梭游动的姿态优美。鲫鱼的生活层次属底层鱼类,在一般的情况下,都在水下游动、觅食、栖息;但气温、水温较高时,也要到水的中下层、中上层游动、觅食。然而,目前池塘养殖池水处于不流动状态,水质容易恶化;人工精饲料喂养的鲫鱼口感较自然生长的鲫鱼差,肉质疏松,鲜味下降;而纯青饲料喂养鲫鱼生长周期较长,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近年来鲫鱼养殖业蓬勃发展,但是传统养殖方法,饲料用量大、成本高、产量低、效益差,再者养殖技术不规范、环境污染等因素使鲫鱼得病率高、成活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鲫鱼的养殖方法,该方法可适用于大规模养殖鲫鱼,通过在鲫鱼喂食饲料中加入含有青杠木的香菇菌糠,使鲫鱼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养殖出的鲫鱼质量高,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生态鲫鱼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池塘选择:池塘以10~15亩、深2~3米最佳,背风向阳、不渗漏、注排水方便和池底平坦;池塘配备有投饵机、增氧机和大拖网,池塘应彻底清淤,鱼种入池前14-17天,用生石灰清塘,并保持瘦水状况;

(2)苗种投放:苗种进池前做好池塘的清整消毒工作,清塘药物主要是生石灰或氯制剂,要求全池泼洒,彻底杀灭病原体及野杂鱼,清塘20~22天后向池塘注水;当水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放养苗种,放养量为规格为60~65g/尾的苗种2000~2500尾,采用70:30混养模式,其中主要鲫鱼为70%;鲢鱼和鳙鱼为30%;

(3)水质管理:池塘每15~17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5~17cm深,同时不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的ph值,使之保持在7.0~7.5之间;每20~25天施生石灰溶液1次,每次用量为30~35kg/亩,以改善水质;施生石灰5~7天后施过磷酸钙保持池水ph值在7.0~7.5之间;

(4)饵料喂养:每天投喂要准时、固定,选择饵料粒度大小适宜、水稳定性好、饵料系数低,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当水温20℃以下时,每天投喂2~3次,水温20℃以上时,每天投喂4~5次,投喂时间均安排在8:00~18:00时;在所述饵料喂养中,将鱼粉20%、含有青杠木的香菇菌糠、酒槽、豆饼、玉米、麸皮粉碎后混合水,蒸煮后进行投喂;鱼粉、含有青杠木的香菇菌糠、酒槽、豆饼、玉米和麸皮的混合比例设置为鱼粉20%、含有青杠木的香菇菌糠10%、酒槽20%、豆饼25%、玉米5%和麸皮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鲫鱼喂食饲料中加入含有青杠木的香菇菌糠,使鲫鱼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养殖出的鲫鱼质量高,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生态鲫鱼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池塘选择:池塘以10亩、深2米最佳,背风向阳、不渗漏、注排水方便和池底平坦;池塘配备有投饵机、增氧机和大拖网,池塘应彻底清淤,鱼种入池前14天,用生石灰清塘,并保持瘦水状况;

(2)苗种投放:苗种进池前做好池塘的清整消毒工作,清塘药物主要是生石灰或氯制剂,要求全池泼洒,彻底杀灭病原体及野杂鱼,清塘20天后向池塘注水;当水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放养苗种,放养量为规格为60g/尾的苗种2000尾,采用70:30混养模式,其中主要鲫鱼为70%;鲢鱼和鳙鱼为30%;

(3)水质管理:池塘每15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5cm深,同时不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的ph值,使之保持在7.0;每20天施生石灰溶液1次,每次用量为30kg/亩,以改善水质;施生石灰5天后施过磷酸钙保持池水ph值在7.0;

(4)饵料喂养:每天投喂要准时、固定,选择饵料粒度大小适宜、水稳定性好、饵料系数低,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当水温20℃以下时,每天投喂2次,水温20℃以上时,每天投喂4次,投喂时间均安排在8:00~18:00时;在所述饵料喂养中,将鱼粉20%、含有青杠木的香菇菌糠、酒槽、豆饼、玉米、麸皮粉碎后混合水,蒸煮后进行投喂;鱼粉、含有青杠木的香菇菌糠、酒槽、豆饼、玉米和麸皮的混合比例设置为鱼粉20%、含有青杠木的香菇菌糠10%、酒槽20%、豆饼25%、玉米5%和麸皮20%。

实施例2

一种生态鲫鱼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池塘选择:池塘以15亩、深3米最佳,背风向阳、不渗漏、注排水方便和池底平坦;池塘配备有投饵机、增氧机和大拖网,池塘应彻底清淤,鱼种入池前17天,用生石灰清塘,并保持瘦水状况;

(2)苗种投放:苗种进池前做好池塘的清整消毒工作,清塘药物主要是生石灰或氯制剂,要求全池泼洒,彻底杀灭病原体及野杂鱼,清塘22天后向池塘注水;当水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放养苗种,放养量为规格为65g/尾的苗种2500尾,采用70:30混养模式,其中主要鲫鱼为70%;鲢鱼和鳙鱼为30%;

(3)水质管理:池塘每17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7cm深,同时不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的ph值,使之保持在7.5;每25天施生石灰溶液1次,每次用量为35kg/亩,以改善水质;施生石灰7天后施过磷酸钙保持池水ph值在7.5;

(4)饵料喂养:每天投喂要准时、固定,选择饵料粒度大小适宜、水稳定性好、饵料系数低,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当水温20℃以下时,每天投喂3次,水温20℃以上时,每天投喂5次,投喂时间均安排在8:00~18:00时;在所述饵料喂养中,将鱼粉20%、含有青杠木的香菇菌糠、酒槽、豆饼、玉米、麸皮粉碎后混合水,蒸煮后进行投喂;鱼粉、含有青杠木的香菇菌糠、酒槽、豆饼、玉米和麸皮的混合比例设置为鱼粉20%、含有青杠木的香菇菌糠10%、酒槽20%、豆饼25%、玉米5%和麸皮20%。

实施例3

一种生态鲫鱼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池塘选择:池塘以13亩、深2米最佳,背风向阳、不渗漏、注排水方便和池底平坦;池塘配备有投饵机、增氧机和大拖网,池塘应彻底清淤,鱼种入池前15天,用生石灰清塘,并保持瘦水状况;

(2)苗种投放:苗种进池前做好池塘的清整消毒工作,清塘药物主要是生石灰或氯制剂,要求全池泼洒,彻底杀灭病原体及野杂鱼,清塘21天后向池塘注水;当水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放养苗种,放养量为规格为63g/尾的苗种2300尾,采用70:30混养模式,其中主要鲫鱼为70%;鲢鱼和鳙鱼为30%;

(3)水质管理:池塘每16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6cm深,同时不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的ph值,使之保持在7.3;每23天施生石灰溶液1次,每次用量为32kg/亩,以改善水质;施生石灰6天后施过磷酸钙保持池水ph值在7.3;

(4)饵料喂养:每天投喂要准时、固定,选择饵料粒度大小适宜、水稳定性好、饵料系数低,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当水温20℃以下时,每天投喂3次,水温20℃以上时,每天投喂4次,投喂时间均安排在8:00~18:00时;在所述饵料喂养中,将鱼粉20%、含有青杠木的香菇菌糠、酒槽、豆饼、玉米、麸皮粉碎后混合水,蒸煮后进行投喂;鱼粉、含有青杠木的香菇菌糠、酒槽、豆饼、玉米和麸皮的混合比例设置为鱼粉20%、含有青杠木的香菇菌糠10%、酒槽20%、豆饼25%、玉米5%和麸皮2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