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早熟优质提子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提子又称“美国提子”、“美国葡萄”,是葡萄品种中最新的名优新品种,在国外被誉为贵族极品,其果粒大、色艳味甜,果肉性平,爽口、脆硬,可切片食用。提子还有天然的草莓香味、玫瑰香味或其它香味,被称为香提子。
目前国内种植的葡萄大都以“巨峰”、“藤稔”等葡萄的优良品为主,其零售价远远不如进口提子或国内引进栽培的提子价格,主要因为但该果实实际尚未达到正常的生理成熟,品质较差,并且植物激素的滥用也给消费者带来了食用不安全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早熟优质提子的栽培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早熟优质提子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品种选择:选用美国早熟品种,适宜大棚内栽培的品种;
(2)解除休眠期:用破眠剂涂沫结果枝以提早解除提子的自然休眠;
(3)栽培:选择通风良好的开阔地带,起高垄搭高架,进行连栋温室避雨栽培;
(4)合理密植:株行距1m×3m,栽植前施足底肥,每株施腐熟有机肥40-50kg,过磷酸钙2-4kg,硫酸钾0.1-0.5kg;
(5)肥水管理:刚栽植时灌足水,使土壤湿润,全年追肥6-8次;
(6)病虫害防治:萌芽前,喷1次石硫合剂加五氯酚钠混合液,消灭越冬病源,第1片叶展开后,喷射石硫合剂或其他杀菌剂防治,以后每隔10天,喷药1次;
(7)合理疏花序:疏花序确保结果枝与营养枝的比例在1:3-4之间,多余的花序全部摘除,结果枝主梢要在开花后摘心,果穗整形在生理落果后对果粒偏多的果穗,疏除部分果穗分枝,使果穗大小适中,浑圆美观,疏粒时疏掉部分偏小果、畸形果,使果粒大小匀称;
(8)留芽抹芽:抹除多余萌芽,以防树体营养无效消耗和架面荫蔽,确保萌芽抽发壮枝,并尽快增多功能叶片,使花期过后制造更多的营养物质供给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9)调节结果枝与营养枝比例:结果枝与营养枝比例要保持在1:3或1:4,果叶比要达到1:60至1:80;
(10)果实套袋:花前1周整修花穗,大花穗除去副穗及主轴基部1-8个支轴、小花穗少去或不去;花前掐穗尖1/4,坐果2周后疏果粒,稳果后立即开始,赶在雨季来临前套袋;
(11)成熟采收:提子于7月上中旬充分成熟并采收。
优选的,所述(3)栽培,以2月上旬至下旬为栽植时期。
优选的,所述(5)肥水管理,在新梢18-20厘米时,用人粪尿或尿素作第1次追肥;以后每隔半个月追肥1次,8月上旬后的2-3次追肥中,要加施磷、钾肥。
优选的,所述(10)果实套袋,套袋前周密喷布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
优选的,所述(2)中的破眠剂为农用化学肥料22-26%的石灰氮浸出液。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早熟优质提子的栽培方法,可以早熟提早上市,比主产区提子早30天上市,填补国内市场空挡,避开主产区提子的竞争;采用连栋温室避雨栽培,有效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并避免雨点对植株叶片的损伤,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另外,通过选择通风良好的开阔地带,起高垄搭高架,合理密植、疏花疏果,避免郁蔽加大通风,保持园区清洁,减少病源;选用抗病品种,采用配方施肥、果实套袋等技术,科学、系统地防治病害,摸索出一套美国提子南方地区无公害栽培新技术,成功解决了提子在南方栽培病害较重的问题,连年保持稳产高产,成功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目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实施例1:
一种早熟优质提子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品种选择:选用美国早熟品种,适宜大棚内栽培的品种;
(2)解除休眠期:用破眠剂涂沫结果枝以提早解除提子的自然休眠,破眠剂为农用化学肥料22%的石灰氮浸出液。
(3)栽培:以2月上旬至下旬为栽植时期,选择通风良好的开阔地带,起高垄搭高架,进行连栋温室避雨栽培;
(4)合理密植:株行距1m×3m,栽植前施足底肥,每株施腐熟有机肥40kg,过磷酸钙2kg,硫酸钾0.1kg;
(5)肥水管理:刚栽植时灌足水,使土壤湿润,全年追肥6-8次,在新梢18-20厘米时,用人粪尿或尿素作第1次追肥;以后每隔半个月追肥1次,8月上旬后的2-3次追肥中,要加施磷、钾肥。
(6)病虫害防治:萌芽前,喷1次石硫合剂加五氯酚钠混合液,消灭越冬病源,第1片叶展开后,喷射石硫合剂或其他杀菌剂防治,以后每隔10天,喷药1次;
(7)合理疏花序:疏花序确保结果枝与营养枝的比例在1:3,多余的花序全部摘除,结果枝主梢要在开花后摘心,果穗整形在生理落果后对果粒偏多的果穗,疏除部分果穗分枝,使果穗大小适中,浑圆美观,疏粒时疏掉部分偏小果、畸形果,使果粒大小匀称;
(8)留芽抹芽:抹除多余萌芽,以防树体营养无效消耗和架面荫蔽,确保萌芽抽发壮枝,并尽快增多功能叶片,使花期过后制造更多的营养物质供给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9)调节结果枝与营养枝比例:结果枝与营养枝比例要保持在1:3,果叶比要达到1:60;
(10)果实套袋:套袋前周密喷布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花前1周整修花穗,大花穗除去副穗及主轴基部1-8个支轴、小花穗少去或不去;花前掐穗尖1/4,坐果2周后疏果粒,稳果后立即开始,赶在雨季来临前套袋;
(11)成熟采收:提子于7月上中旬充分成熟并采收。
实施例2:
一种早熟优质提子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品种选择:选用美国早熟品种,适宜大棚内栽培的品种;
(2)解除休眠期:用破眠剂涂沫结果枝以提早解除提子的自然休眠,破眠剂为农用化学肥料24%的石灰氮浸出液。
(3)栽培:以2月上旬至下旬为栽植时期,选择通风良好的开阔地带,起高垄搭高架,进行连栋温室避雨栽培;
(4)合理密植:株行距1m×3m,栽植前施足底肥,每株施腐熟有机肥45kg,过磷酸钙3kg,硫酸钾0.3kg;
(5)肥水管理:刚栽植时灌足水,使土壤湿润,全年追肥6-8次,在新梢18-20厘米时,用人粪尿或尿素作第1次追肥;以后每隔半个月追肥1次,8月上旬后的2-3次追肥中,要加施磷、钾肥。
(6)病虫害防治:萌芽前,喷1次石硫合剂加五氯酚钠混合液,消灭越冬病源,第1片叶展开后,喷射石硫合剂或其他杀菌剂防治,以后每隔10天,喷药1次;
(7)合理疏花序:疏花序确保结果枝与营养枝的比例在1:4,多余的花序全部摘除,结果枝主梢要在开花后摘心,果穗整形在生理落果后对果粒偏多的果穗,疏除部分果穗分枝,使果穗大小适中,浑圆美观,疏粒时疏掉部分偏小果、畸形果,使果粒大小匀称;
(8)留芽抹芽:抹除多余萌芽,以防树体营养无效消耗和架面荫蔽,确保萌芽抽发壮枝,并尽快增多功能叶片,使花期过后制造更多的营养物质供给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9)调节结果枝与营养枝比例:结果枝与营养枝比例要保持在1:4,果叶比要达到1:70;
(10)果实套袋:套袋前周密喷布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花前1周整修花穗,大花穗除去副穗及主轴基部1-8个支轴、小花穗少去或不去;花前掐穗尖1/4,坐果2周后疏果粒,稳果后立即开始,赶在雨季来临前套袋;
(11)成熟采收:提子于7月上中旬充分成熟并采收。
实施例3:
一种早熟优质提子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品种选择:选用美国早熟品种,适宜大棚内栽培的品种;
(2)解除休眠期:用破眠剂涂沫结果枝以提早解除提子的自然休眠,破眠剂为农用化学肥料26%的石灰氮浸出液。
(3)栽培:以2月上旬至下旬为栽植时期,选择通风良好的开阔地带,起高垄搭高架,进行连栋温室避雨栽培;
(4)合理密植:株行距1m×3m,栽植前施足底肥,每株施腐熟有机肥50kg,过磷酸钙4kg,硫酸钾0.5kg;
(5)肥水管理:刚栽植时灌足水,使土壤湿润,全年追肥6-8次,在新梢18-20厘米时,用人粪尿或尿素作第1次追肥;以后每隔半个月追肥1次,8月上旬后的2-3次追肥中,要加施磷、钾肥。
(6)病虫害防治:萌芽前,喷1次石硫合剂加五氯酚钠混合液,消灭越冬病源,第1片叶展开后,喷射石硫合剂或其他杀菌剂防治,以后每隔10天,喷药1次;
(7)合理疏花序:疏花序确保结果枝与营养枝的比例在1:4,多余的花序全部摘除,结果枝主梢要在开花后摘心,果穗整形在生理落果后对果粒偏多的果穗,疏除部分果穗分枝,使果穗大小适中,浑圆美观,疏粒时疏掉部分偏小果、畸形果,使果粒大小匀称;
(8)留芽抹芽:抹除多余萌芽,以防树体营养无效消耗和架面荫蔽,确保萌芽抽发壮枝,并尽快增多功能叶片,使花期过后制造更多的营养物质供给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9)调节结果枝与营养枝比例:结果枝与营养枝比例要保持在1:4,果叶比要达到1:80;
(10)果实套袋:套袋前周密喷布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花前1周整修花穗,大花穗除去副穗及主轴基部1-8个支轴、小花穗少去或不去;花前掐穗尖1/4,坐果2周后疏果粒,稳果后立即开始,赶在雨季来临前套袋;
(11)成熟采收:提子于7月上中旬充分成熟并采收。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早熟优质提子的栽培方法,可以早熟提早上市,比主产区提子早30天上市,填补国内市场空挡,避开主产区提子的竞争;采用连栋温室避雨栽培,有效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并避免雨点对植株叶片的损伤,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另外,通过选择通风良好的开阔地带,起高垄搭高架,合理密植、疏花疏果,避免郁蔽加大通风,保持园区清洁,减少病源;选用抗病品种,采用配方施肥、果实套袋等技术,科学、系统地防治病害,摸索出一套美国提子南方地区无公害栽培新技术,成功解决了提子在南方栽培病害较重的问题,连年保持稳产高产,成功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目标。
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