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种机构。
背景技术:
:
排种器是播种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将播种机种子箱内的种子疏导成均匀的种子,以控制播种量,实现均匀播种。现有的排种器普遍为排种轮式排种器,该种结构的排种器不能同时适用于播籽粒大小悬殊较大的种子,即适用于大粒种子的排种器不能用于播小粒种子,反之亦然。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排种机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排种机构,包括上隔板、下隔板、上排种门、下排种门、上驱动杆、下驱动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上隔板和下隔板上下分层设置,且上隔板和下隔板之间形成有集种腔,在上隔板上设有上排种口,在下隔板上设有下排种口,上排种门倾斜铰接于上排种口内并使得上排种口打开,下排种门水平铰接于下排种口内并使得下排种口闭合,上排种门和下排种门分别通过上驱动杆和下驱动杆与第二连接杆相连;第二连接杆向上运动并驱动上排种门和下排种门向上转动,并对应使上排种口闭合与下排种口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上排种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转轴,在上隔板上设有第一限位压板,在第一限位压板上设有第一轴孔,第一限位压板通过螺钉固定于上隔板上,且所述第一转轴置于所述第一轴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下排种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转轴,在下隔板上设有第二限位压板,在第二限位压板上设有第二轴孔,第二限位压板通过螺钉固定于下隔板上,且所述第二转轴置于所述第二轴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隔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该第一限位板的一端伸于上排种口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端设有第二限位板,该第二限位板垂直于第二连接杆,上排种门通过上驱动杆与第二限位板相连。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不仅能够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大籽粒种子播种,也能够用于油菜、芝麻等小籽粒种子的播种(在播种小籽粒种子时,只需调整上、下隔板之间的集种腔即可),具有操作方便、播种精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上隔板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下隔板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排种机构的另一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在手持播种机中的应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排种机构,包括上隔板21、下隔板22、上排种门23、下排种门24、上驱动杆25、下驱动杆26和第二连接杆27,上隔板21和下隔板22上下分层设置,且上隔板21和下隔板22之间形成有集种腔200,在上隔板21上设有上排种口210,在下隔板22上设有下排种口220,上排种门23倾斜铰接于上排种口210内并使得上排种口210打开,下排种门24水平铰接于下排种口220内并使得下排种口220闭合,上排种门23和下排种门24分别通过上驱动杆25和下驱动杆26与第二连接杆27相连。第二连接杆27向上运动并驱动上排种门23和下排种门24向上转动,上排种门23向上转动使上排种口210闭合,下排种门24向上转动使下排种口220打开。
如图2,本发明为便于将上排种门23铰接于上隔板21上,在上排种门23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转轴231,在上隔板21上设有第一限位压板215,在第一限位压板215上设有第一轴孔,第一限位压板215通过螺钉固定于上隔板21上,且上排种门23上的第一转轴231置于第一限位压板215的第一轴孔内。
在上隔板2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收纳第一限位压板215的第一收纳槽218。
本发明中的上排种门23与上隔板21之间的安装结构便于装卸,且便于制作。第一收纳槽218能够使得第一限位压板215的外壁面a与上隔板21的侧壁b在同一平面内,在将上隔板21安装于手持播种机的壳体11内时,能够有效避免上隔板21与壳体11内壁面之间以及第一限位压板215与壳体11内壁面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避免种子从该间隙中漏掉。
如图3,本发明为便于将下排种门24铰接于下隔板22上,在下排种门24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转轴241,在下隔板22上设有第二限位压板225,在第二限位压板225上设有第二轴孔,第二限位压板225通过螺钉固定于下隔板22上,且第二转轴241置于第二轴孔内。
在下隔板22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收纳第二限位压板225的第二收纳槽228。
本发明中的下排种门24与下隔板22的结构优点与上述上排种门23与上隔板21的结构优点相同,故不再赘述。
本发明为更好地限制上排种门23向上开合的自由度,在上隔板2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28,该第一限位板28的一端伸于上排种口210的上方,在第二连接杆27驱动上排种门23向上转动时,第一限位板28能够保证上排种门23在转动至水平位置后不再向上运动。
在第二连接杆27的顶端设有第二限位板29,该第二限位板29垂直于第二连接杆27,上排种门23通过上驱动杆25与第二限位板29相连。在第二连接杆27驱动上、下排种门向下转动时,第二限位板29最终会抵靠在下隔板22上,第二限位板29能够保证下排种门24在转动至水平位置后不再向下运动。
结合图4和图5,将本发明中的第二连接杆27与手持播种机的压杆13相连,在使用时,将种子放在上隔板21的上方的空腔内,上排种门23和下排种门24初始状态如图1中所示。种子会通过上排种口210进入集种腔200内。下压壳体11,将锥嘴15压入泥土中,继续下压壳体11,随着锥嘴15的继续埋入,泥土会作用于压杆13,并给压杆13一个向上的作用力,压杆13向上运动并使得两锥嘴15分开并拨开泥土。压杆13向上运动并驱动上排种门23和下排种门24向上转动,上排种门23向上转动使上排种口210闭合,下排种门24向上转动使下排种口220打开,使得集种腔200内的种子进入锥嘴15之间的泥土中,完成播种。拔出锥嘴15后,在弹簧14的作用下,压杆13回弹至初始位置。
为更好地使得集种腔200内的种子排出,亦可在集种腔200内增加导料斜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