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杉木种子园建园时间的建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10840阅读:8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缩短杉木种子园建园时间的建园方法。



背景技术: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人工造林用材树种,造林面积占全国人工林面积的19%,木材生产量占全国商品材总产量的25%,造林面积和林分蓄积量均居我国人工林首位,有专家称其为“国树”。

为提高杉木人工林的生产力,我国南方广大的杉木栽培区通常通过营建杉木种子园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种子培育良种苗木,从遗传控制上提高杉木人工林木材生长量。广东省现有杉木栽培面积约90万公顷,按30年轮伐一次算,每年更新杉木林分面积约3万公顷,需造林苗木7515万株,需种子7500公斤;而2015年广东杉木种子园生产种子仅2000公斤,远远满足不了生产需求。加快杉木种子园营建工作是广东省杉木林分更新良种化的迫切要求。

然而,通过传统杉木种子园营建方法,种子园的建设周期较长,一般需要在种子园内进行2年培育砧木及2~3年嫁接,往往需要4~5年时间才能完成种子园的建园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杉木种子园良种生产与供应。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缩短杉木种子园建园时间的建园方法。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缩短杉木种子园建园时间的建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砧木培育:选择一年生杉木苗上大营养袋,在苗圃地继续培育0.9~1.2年,得到大营养袋杉木苗;将大营养袋杉木苗作为定植的砧木在种子园内进行定植;

(2)嫁接:从砧木定植后的第二年春季开始,对定植后的砧木进行嫁接,嫁接时间为春季和秋季,秋季嫁接时在接穗和嫁接口的上部套上用于保温和保湿的透明袋;

(3)补植:将步骤(1)中砧木定植后剩余的大营养袋杉木苗,继续在苗圃地内培育,或者选择一年生杉木苗上大营养袋,在苗圃地内培育;当杉木苗的地径达到1.6~2.0cm时,在苗圃地内对杉木苗进行嫁接,培育大容器嫁接苗;待步骤(2)中嫁接的植株成活后,根据种子园无性系的配置图,用大容器嫁接苗对种子园内的缺株或嫁接未成活的植株进行补植,以保证林相整齐;

(4)嫁接后管理:嫁接后对嫁接株进行除萌、修剪侧枝,对种子园进行除草、松土和施肥,同时保证嫁接穗条的营养供应,当嫁接穗条生长到30cm以上时,固定嫁接株。杉木嫁接后,在嫁接口周围会长出很多萌芽条,及时抹除萌条(嫁接当年进行3-5次)是保证及促进嫁接穗条存活及生长的关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一年生杉木苗的地径为0.8cm以上,高度为60cm以上;所述大营养袋杉木苗的苗高为80cm以上,地径为1.5cm以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砧木定植的密度为400株/hm2~1110株/hm2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将砧木在种子园内进行定植包括:挖种植穴,在所述种植穴中施基肥,将砧木定植于所述种植穴中;所述种植穴的规格为(55~65)cm×(55~65)cm×(35~45)c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肥为有机肥和钙镁磷肥的组合,或者饼肥和钙镁磷肥的组合,每个植穴中施放有机肥或饼肥的重量为0.4~0.6kg,钙镁磷肥的重量为0.2~0.3kg。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定植的时间为1~3月。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砧木培育的生长期内,每年除草、松土2~3次,施肥1~2次,每次施复合肥140~160g/株。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对定植后的砧木进行嫁接为对地径达到3.5cm以上,48~52cm高的树干处的直径达到3cm以上的砧木进行嫁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和步骤(3)中所述大营养袋的规格为(13~17)cm×(13~17)c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春季嫁接的时间为3~4月,秋季嫁接的时间为10~11月。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透明袋的规格为(10~13)cm×(13~18)c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4)中所述固定嫁接株包括用竹竿固定嫁接株,所述用竹竿固定嫁接株包括:选用长度为140~160cm的竹竿,将竹竿的一端靠近嫁接株的树干并插入地下,另一端靠近嫁接株的穗条,用细绳将穗条的基部绑在竹竿上。起到固定穗条的作用,防止大风把嫁接株折断。

本发明的缩短杉木种子园建园时间的建园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多年的试验探索研究,获得了本发明的杉木种子园的建园方法,通过对用于砧木培育的杉木苗进行合理选择,优化砧木培育的方法,并结合秋季嫁接的方法,同时选择合适规格的砧木进行嫁接,使本发明的建园方法将传统的4~5年的建园时间缩短至2.5~3年,提高了建园效率,且提高了嫁接的成活率,同时种子园母株大小均匀,林相整齐。该方法可使杉木良种基地提早投产,提高种子产量,保证良种及时供应,加快了杉木良种生产及育种进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缩短杉木种子园建园时间的建园方法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2011年,广东粤北小坑林场国家级杉木良种基地的乐昌油杉(即杉木)种子园,采用如下方法进行营建:

(1)砧木培育:在杉木种子园定砧前一年的春季,选择一年生杉木苗(地径为0.8cm以上,高度为60cm以上)上大营养袋(规格为15cm×15cm),在苗圃地继续培育1年,得到大营养袋杉木苗;2012年2月,选择苗高80cm以上、地径为1.5cm以上的大营养袋杉木苗作为定植的砧木在种子园内进行定植,砧木定植时,挖规格为60cm×60cm×40cm的种植穴,每个种植穴施放有机肥或饼肥0.5kg、钙镁磷肥0.25kg作为基肥,将砧木定植于种植穴中,砧木定植的密度为800株/hm2。定植后,分别于当年的6月和9月进行一次除草和松土,并且在当年的6月施肥1次,施复合肥150g/株。

(2)嫁接:分别于2013年3月和11月、2014年4月开展三次嫁接建园工作,对定植后的地径达到3.5cm以上,50cm高的树干处的直径达到3cm以上的砧木进行嫁接,其中2013年3月份时很多砧木未达到规格,嫁接数量较少,再经过2013年11月份和2014年4月两次嫁接后,嫁接建园工作基本完成,2013年11月份嫁接时,在接穗和嫁接口的上部套上用于保温和保湿的透明塑料袋,根据砧木大小选择透明塑料袋的规格为10~13cm×13~18cm。

(3)补植:在选择杉木苗定砧建园之初,选定规格为15cm×15cm的育苗袋(大营养袋)培育一定数量的大营养袋杉木苗;当杉木苗达到嫁接规格(地径达到1.6~2.0cm)后,在苗圃地内嫁接种子园建园无性系,培育大容器嫁接苗,用于在杉木种子园营建中,根据种子园无性系的配置图,对种子园内的缺株或嫁接未成活的植株进行补植,以保证林相整齐。

(4)嫁接后管理:为了促进嫁接穗条迅速生长,嫁接后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嫁接当年及时进行3~5次除萌(抹萌)及除草、培土、修剪侧枝等抚育工作,同时保证嫁接穗条的营养供应;当嫁接穗条生长到30cm以上时,用竹竿固定嫁接株,选用长度为150cm的竹竿,将竹竿的一端靠近嫁接株的树干并插入地下,另一端靠近嫁接株的穗条,用细绳将穗条的基部绑在竹竿上,起到固定穗条的作用,防止大风把嫁接株折断;对种子园进行除草、松土和施肥等抚育工作,以利于嫁接株快速生长。

建园过程和效果如表1。

表1本实施例的杉木种子园的营建过程和效果

对比例1

2006年春(11月下旬),广东粤北小坑林场国家级杉木良种基地的二代改良种子园营建中,采用如下方法进行营建:

(1)砧木培育:2007年2月,选择生产上使用的一般杉木一年生苗木(苗高30cm以上,地径0.5cm以上)在种子园内进行定植,方法同实施例1。定植后,当年及第二年每年除草、劈杂、松土2次,施肥1次,施复合肥100g/株。

(2)嫁接:分别于2009年3月、2010年4月进行两次嫁接建园,再于2011年进行少量植株补接,两次嫁接一次补接后建园工作基本完成。

(3)嫁接后管理:同实施例1。

建园过程和效果如表2。

表2常规杉木种子园营建过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