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麻鸭饲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稻鸭共育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肉鸭的生态养殖存在以下问题:
1.滥用抗生素和重金属超标:
我国是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大国,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畜禽养殖。我国每年生产的抗生素原料20万吨以上,其中约有10万吨以上抗生素用于畜牧业,占全年抗生素用量的50%左右。同时畜禽粪便中cu、zn含量普遍超标。
2.鸭病种类多,混合感染发生率高:
养殖场接触传染性疫病多,应激性疾病增加,疫病出现非典型化,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病例日趋增多。常见鸭病有大肠杆菌病、鸭流感、鸭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开展生态养殖,改变饲养方式,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使肉鸭的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得到提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发展生态养殖包括林下养殖、果下养殖、网上养殖、鸭-沼-菜、鱼-鸭、鸭-沼-鱼、稻-鸭等生态养殖技术。
本发明正是在研究稻-鸭生态养殖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稻鸭共育是一种环保、生态、高效、综合的农业生产模式,对改善农产品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缓解农业资源的不足、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稻鸭共育方法,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即可实现疾病防控,不需要投喂饲料即可满足麻鸭生长需要,生态环保,且麻鸭品质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稻鸭共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秧,每亩稻田匹配稻种2-2.5kg;
(2)移栽前1-2天在稻田内施用基肥,所述的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农家物料80-120份,腐殖酸20-35份,聚天冬氨酸0.5-2份,蛭石粉1-3份,甲壳素5-15份;所述的农家物料为禽畜粪便和秸秆经腐熟处理而得;
每亩稻田施用上述基肥50-100kg;
(3)移栽秧苗;
(4)移栽10-15天后,每亩稻田投放20-30只麻鸭进行稻鸭共育;稻田边缘设有围栏以及用于麻鸭休息的空塘;
(5)每天在空塘边缘投放饲喂料,所述的饲喂料由玉米粉或谷粉与蔬菜按照重量比30-45:55-70混合组成;
(6)每月至少一次在饲喂料中混入中草药汤剂进行鸭病预防,中草药汤剂与饲喂料的混合重量比为1:3-5;所述的中草药汤剂由以下方法制得:
1)将桑叶、荷叶和木虾公切碎,按照重量比为1-5:1-3:1混合得到混合物;
2)在混合物中按照混合物和水的重量比为1:15-20加入水,控制水温为80-100℃,提取1-2h后收取滤液;
3)重复步骤2)再提取一次;
4)合并步骤2)和步骤3)两次所得滤液,即得到所述的汤剂;
(7)麻鸭饲养140-150天后出栏;水稻收割时,先将麻鸭赶出稻田,收割完以后再把麻鸭赶回稻田内。
所述的步骤(6)中,当遇到鸭病发生高峰期或者麻鸭已经发病时,每月至少5天连续在饲喂料中混入中草药汤剂进行鸭病防治,直至病鸭痊愈。
所述的步骤(2)中的农家物料的制备方法为:先把秸秆粉碎使秸秆长度在3-5cm,再将粉碎后的秸秆与禽畜粪便混合均匀后建堆发酵;禽畜粪便和秸秆的混合物发酵至充分腐熟的过程中加水确保混合物的水分含量为60-70%,发酵温度控制在60-70℃,每1-3天翻堆一次,发酵15-20天后即得农家物料。
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经试验研究证明,桑叶、荷叶和木虾公以特定的重量比例联合使用,防治鸭病协同作用明显,疗效显著,成本低。
(2)使用本发明所述的饲养方法进行麻鸭养殖,每年可以出栏麻鸭2批,每只生态麻鸭可以卖到158元以上,不仅食用品质好,且经济效益高。
(3)本发明采用稻鸭生态种养模式,鸭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松土、并刺激生长,稻田又为鸭提供劳作、生活、栖息的场所以及充足的水、丰富的食物等资源;因此本发明能够实现稻作经济与生态双赢,并能够生产出绿色、有机和生态大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做进一步说明,本次实施例使用的木虾公为木虾公的叶片及嫩枝,以下重量比例均为鲜重比。
一、桑叶、荷叶与木虾公对大肠杆菌联合作用的测定
1.试验药剂:
(1)试验药剂配方表
(2)药剂制备成汤剂的方法:
1)将桑叶、荷叶和木虾公切碎,按照上述配方表所示配方取各中药进行混合,得到配方1#-20#;配方表为“0”表示该种中药不取。
2)配方1#-19#号各称取200g,分别加入4kg的水,控制水温为80-100℃,提取2h后收取滤液;配方20#只加入4kg的水,控制水温为80-100℃煮2h后倒出剩余水;
3)重复步骤2)再提取或再煮一次;
4)合并步骤2)和步骤3)两次所得滤液或水,即得到汤剂1#-20#。
2.试验对象:麻鸭感染的大肠杆菌。
3.试验方法:
采用液体倍比稀释法测定各汤剂对大肠杆菌的mic。
上述20种汤剂,每种汤剂分别取7支试管,编号1-7号,每支均装入1ml肉汤培养基。将水提得到的汤剂1#-20#视为100%母液;向每个1号试管分别加入上述汤剂,使得各汤剂的初始浓度为1000mg/ml;将1号试管混合均匀后,取1ml混合液至2号试管,以此类推至7号试管吸取1ml混合液舍去,完成倍比稀释。
向每支试管加入0.1ml培养好的大肠杆菌悬液,悬液中含菌量为105cfu/ml。将全部试管置于37℃、120r/min的摇床上培养24h,未出现浑浊的最低浓度即为该汤剂对大肠杆菌的mic。
4.试验结果
各汤剂对大肠杆菌的mic测定结果(浓度单位:mg/ml)
注:上表中“+”表示长菌浑浊;“-”表示不长菌未出现浑浊。
由上表可知,20#即空白对照7个试管都是长菌浑浊的。
17#即单一桑叶对大肠杆菌的mic为500mg/ml,18#即单一荷叶对大肠杆菌的mic为500mg/ml,19#即单一木虾公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000mg/ml。
15#为桑叶和木虾公的混合汤剂,其mic为500mg/ml,16#为荷叶和木虾公的混合汤剂,其mic为500mg/ml;15#和16#与单剂相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
14#桑叶和荷叶的混合汤剂,其mic为1000mg/ml,与单剂相比,表现出拮抗作用。
4#、5#、7#、8#、10#、12#的mic为31.25mg/ml;与单剂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
1#、3#、11#、13#的mic为500mg/ml,与单剂相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
2#的mic大于1000mg/ml,6#和9#的mic为1000mg/ml,与单剂相比,表现出拮抗作用。
二、饲养试验1
试验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1)育秧,每亩稻田匹配稻种2.5kg;
(2)移栽前1天在稻田内施用基肥,所述的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农家物料80份,腐殖酸35份,聚天冬氨酸1份,蛭石粉2份,甲壳素15份;所述的农家物料为禽畜粪便和秸秆经腐熟处理而得;每亩稻田施用上述基肥80kg;
(3)移栽秧苗;
(4)将刍麻鸭赶到已经移栽水稻秧苗10天的稻田中;稻田边缘设有围栏以及用于麻鸭休息的空塘;每亩稻田麻鸭的投放量为30只;
(5)每天在空塘边缘投放饲喂料,所述的饲喂料由玉米粉与蔬菜按照重量比30:70混合组成;
(6)每月一次在饲喂料中混入中草药汤剂进行投喂,中草药汤剂与饲喂料的混合重量比为1:5;所述的中草药汤剂由以下方法制得:
1)将桑叶、荷叶和木虾公切碎,按照重量比为1:1:1混合得到混合物;
2)在混合物中按照混合物和水的重量比为1:20加入水,控制水温为80-100℃,提取2h后收取滤液;
3)重复步骤2)再提取一次;
4)合并步骤2)和步骤3)两次所得滤液,即得到所述的汤剂;
(7)麻鸭饲养150天出栏。
采用该法连续饲养5年,出栏10批麻鸭。麻鸭从没有发生过鸭大肠杆菌病、流感及鸭瘟。
整个水稻生长周期,不需要再次施肥,也不需要再使用农药,就能够将稻卷叶螟、稻飞虱、钻心虫及纹枯病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水稻亩产550-650斤,虽然产量不是很高,但是由于其生态环保,谷壳薄、口感佳,每斤大米可以卖到15元以上的价格,经济效益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