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用价值高的中华刺鳅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泥鳅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上需求量较大,价格较好,人工养殖利润高,见效快,养殖前景看好。国内泥鳅的养殖面积为1500万-2000万平方米,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南、湖北、山东、安徽和四川等地,养殖模式主要是池塘围网有土养殖。我国泥鳅养殖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但养殖进展缓慢,规模也不大,且各地发展不平衡。许多地方仍以天然捕捞为主,人工养殖仍处于次要地位。多数地区的泥鳅养殖,除部分专业户外,仍以渔户庭院或房前屋后的坑池养殖较为普遍,而且泥鳅人工养殖的技术应用还不太普及,加上由于规模小、养殖户分散,产量和效益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特别是近些年以来,由于受水域污染、电力捕捞,以及将泥鳅作为其他特种水产养殖对象的动物饵料等因素影响,泥鳅的天然资源量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渔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特种水产养殖业的兴起,虽然泥鳅养殖逐渐受到各地的重视,但其商品量仍不能满足目前国内外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开展泥鳅人工养殖有着广阔的前景。目前制约泥鳅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是泥鳅生长速度慢,年生长速度很难达到3倍以上;饲料利用率极低,饵料系数一般在4.0-6.0之间,有的甚至高达8.0,严重制约了泥鳅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其次,制约泥鳅人工养殖发展的是患病率、死亡率高。泥鳅人工养殖的各环节中,泥鳅苗放养环节尤为关键,泥鳅苗生命力脆弱,刚放入池塘后,容易因为不能适应新环境而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用价值高的中华刺鳅养殖方法,具有品质好、口感佳、药用价值高等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药用价值高的中华刺鳅养殖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池塘选择:
选择池塘面积为1亩-2亩,池水水深1.5米,塘基高出水面50厘米,池底淤泥少,池塘排灌方便且四周环境安静,池塘内种植1/5水面的水葫芦;
(2)鱼种放养:
鱼种下池前,以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投放全长5厘米的鱼种,要求投放的鱼种同一规格,鱼种体质健壮,放养密度为2000尾/亩-3000尾/亩;
(3)饲料投喂: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投饲要做到定质、定时、定位、定量,投饲量以鱼体重量的80%,投喂后一小时内吃完为宜;
(4)日常管理:
做好饲料的保鲜工作,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每隔15天-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水1次,以调节水质。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人工配合饲料包括豆粕、螺蛳肉、桃仁粉、槐叶粉、西米粉、玉米粉。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生石灰的分量为为100-120千克。
本发明的一种药用价值高的中华刺鳅养殖方法,具有品质好、口感佳、药用价值高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发明一种药用价值高的中华刺鳅养殖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池塘选择:
选择池塘面积为1亩-2亩,池水水深1.5米,塘基高出水面50厘米,池底淤泥少,池塘排灌方便且四周环境安静,池塘内种植1/5水面的水葫芦;
(2)鱼种放养:
鱼种下池前,以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投放全长5厘米的鱼种,要求投放的鱼种同一规格,鱼种体质健壮,放养密度为2000尾/亩-3000尾/亩;
(3)饲料投喂: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投饲要做到定质、定时、定位、定量,投饲量以鱼体重量的80%,投喂后一小时内吃完为宜;
(4)日常管理:
做好饲料的保鲜工作,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每隔15天-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水1次,以调节水质。
进一步说明,所述人工配合饲料包括豆粕、螺蛳肉、桃仁粉、槐叶粉、西米粉、玉米粉,所述步骤(2)中,所述生石灰的分量为为100-120千克。
在进一步说明,刚孵化的鱼苗,全长3毫米-4毫米,腹部有一膨大的卵黄囊,体质较弱,活动能力差,侧卧池底,在3天-4天内以自身卵黄囊为营养来源,不必投喂。5天以后,鱼苗的卵黄囊完全消失,开始主动摄食。鱼苗初期,主要投喂丰年虫幼体或小型枝角类,每天投喂4次;鱼苗经过8天-10天的培育,体长可达1.5厘米-2.0厘米,体色转黄,此时可投喂切碎并经消毒的水蚯蚓;经过30天的驯养,鱼苗体长达2.5厘米-3.0厘米,开始成群觅食,体色变黑。培育期间,每天适当换水充气,且用胶管虹吸池底的排泄物,保证水质清新。随着个体增大,对饵料生物、溶解氧等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此时应及时分池转入鱼种培育阶段。根据实际情况,鱼种培育可使用土池或水泥池。其中,使用水泥池培育时,培育池面积一般在20平方米-40平方米为宜,池深60厘米-80厘米,且排灌水方便。鱼苗放养前,使用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等消毒清洗培育池,然后贮水即可投放鱼苗。投放的鱼苗必须同一批次、规格一致,一般放养密度为1000尾/平方米-1500尾/平方米。因为在水泥池中培育,池水中天然饵料生物严重不足,所以必须投喂人工饲料,小规格鱼种时投喂切碎消毒的水蚯蚓,个体增大后可直接投喂水蚯蚓。当规格达全长8厘米以上时则开始驯化摄食鱼糜,经过5天-7天的驯化可完全摄食鱼糜(冰鲜鱼浆)。如果由于冰鲜鱼来源困难,还可驯化摄食鳗鱼饲料。培育过程中,要注意少量多餐,并提供充足的饲料供其摄食,同时注意定时、定位、定量投喂。日常管理中,由于投喂大量的鱼糜会败坏水质,所以要经常巡塘,观察水质,如发现水质变坏则要及时换水,一般采用先排后灌,换水量为池水的1/2左右。另外,可在池中放入占水面1/2左右的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可以净化水质,同时可供大刺鳅鱼种隐蔽。适时分级分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大刺鳅鱼种在规格上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当差异较大时,要特别注意及时过筛、分级、分养。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用价值高的中华刺鳅养殖方法,具有品质好、口感佳、药用价值高等特点。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