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62947发布日期:2019-01-18 23:0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种植方法,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左右,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一半。水稻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有超过60%的人以稻米为主食,因此提高水稻的产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肥料及营养元素供应来保证其正常生长,但近年来施肥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施肥方式不合理,导致肥料的利用率低下,造成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因此增加肥料的利用效率、改善肥料的施用方式,从而有效的提高水稻产量,增加肥料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种植方法,水稻生长期各元素肥料结构合理,施肥及时不浪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稻种植方法,包括:将土地深耕后移栽水稻,在种植过程中施基肥、蘖肥和穗肥,所述基肥、蘖肥和穗肥的质量比为13-15:1.5-2.5:8-10。

所述基肥、蘖肥和穗肥的质量为肥料中以n、p2o5和k2o计算时的含量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基肥、蘖肥和穗肥的质量比为14:2:9。

所述基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所述氮肥、磷肥、钾肥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4:5:5。

所述基肥于移栽前1d施用。

所述蘖肥为氮肥。所述氮肥的质量以纯n的含量计算。

所述蘖肥于移栽后7d和14d施用,移栽后7d和14d所用的氮肥质量比为2:2。

所述穗肥包括:氮肥、钾肥,所述氮肥、钾肥中n∶k2o的质量比为4:5。

所述穗肥于水稻倒四叶和倒二叶时期等质量施用。

所述深耕为深翻耕25-30cm。

所述深耕后灌入水,在有水条件下旋耕耙整平。

所述述基肥、蘖肥和穗肥中纯氮的总质量为14.0-30.0kg/亩。

优选的,所述基肥、蘖肥和穗肥中纯氮的总质量为14.0kg/亩。

所述移栽时的株距为20cm,行距为30cm。

所述移栽为手插秧或机插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移栽为手插秧。

本申请的水稻种植方法在将土地深耕后移栽水稻,在种植过程中施基肥、蘖肥和穗肥,所述基肥、蘖肥和穗肥的质量比为13-15:1.5-2.5:8-10。本申请在移栽前对土地进行深耕,能够显著增加水稻根系和分蘖的早生快发,促进水稻生长中后期的伤流强度,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本申请使用的基肥、蘖肥和穗肥结构合理,能够促进水稻生长,同时能够避免肥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16中各组的水稻产量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7-32中各组的水稻产量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y两优900水稻分蘖情况统计图;

图4为实施例中超优1000水稻分蘖情况统计图;

图5为实施例1-16中各组水稻苗期根干重情况统计图;

图6为实施例1-16拔节期水稻伤流情况统计图;

图7为实施例1-16抽穗开花期水稻伤流情况统计图;

图8为实施例1-16灌浆中期水稻伤流情况统计图;

图9为实施例1-16成熟期水稻伤流情况统计图;

图10为实施例中深耕及浅耕的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中所述基肥、蘖肥和穗肥的质量为肥料中以n、p2o5和k2o计算时的含量的质量。

以下实施例中水稻于2015年在信阳市甘岸镇进行,试验地前茬为绿肥作物紫云英,土壤为粘质土。供试材料为超级杂交籼稻y两优900和超优1000。试验按裂裂区设计,主处理为耕作方式,副区为品种,副副区为氮肥处理,三次重复,小区面积为40m2。4月10号播种,大棚塑料软盘育秧,每穴两粒。

深耕处理方式为:先深翻耕25-30cm,深耕后灌入水,后在保持水层条件下旋耕整平。

浅耕处理方式为:先浅翻耕10-15cm,后灌入水后,在保持水层条件下旋耕整平。

深耕及浅耕的效果示意图如图10所示。

5月15日对水稻进行人工移栽(手插秧)或者机插秧,移栽时的株距为20cm,行距为30cm。

氮肥处理:总施用量分别设每亩施纯氮14.0、20.0、26.0或30.0kg。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水稻种植方式中:耕作处理为浅耕;施肥时纯氮的总质量为14.0kg/亩;移栽方式为:人工移栽;氮肥处理:总施用量分别设每亩施纯氮14.0kg/亩。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肥、蘖肥和穗肥的质量比为14:2:9。

每亩所施基肥的氮肥、磷肥、钾肥中n∶p2o5∶k2o的质量为5.6kg、7kg:7kg。所述基肥于移栽前1d施用。

所施蘖肥为氮肥,氮肥中每亩施纯n的质量为2.8kg。所述蘖肥于移栽后7d和14d施用,7d时施1.4kg,14d时施1.4kg。

每亩所施穗肥中氮肥、钾肥中n∶k2o的质量为5.6kg、7kg。所述穗肥于水稻倒四叶和倒二叶时期等质量施用。

种植期间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按照正常进行管理和防治,确保不出现病虫危害和干旱、渍涝等灾害。

实施例2-32

实施例2-32的种植方式如表1所示。除表中提到的参数外,其他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

表1实施例1-32中水稻种植参数表

实施例33

本实施例中种植方式中所述基肥、蘖肥和穗肥的质量比为13:1.5:8。

所述基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所述氮肥、磷肥、钾肥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4:5:5。

所述蘖肥为氮肥。

所述穗肥包括:氮肥、钾肥,所述氮肥、钾肥中n∶k2o的质量比为4:5。

除上述提到的参数外,其他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4

本实施例中种植方式中所述基肥、蘖肥和穗肥的质量比为15:2.5:9。

所述基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所述氮肥、磷肥、钾肥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4:5:5。

所述蘖肥为氮肥。

所述穗肥包括:氮肥、钾肥,所述氮肥、钾肥中n∶k2o的质量比为4:5。

除上述提到的参数外,其他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

试验例1

对实施例中1-16的种植方法获得的水稻产量、水稻分蘖情况、水稻苗期根干重、水稻伤流情况进行统计。

在人工移栽时,不同的耕作条件(深耕及浅耕)及不同的总氮肥施用量(14.0、20.0、26.0和30.0kg/亩)条件下,实施例1-16中的水稻产量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使用深耕,基肥、蘖肥和穗肥中纯氮的总质量为14.0kg/亩时,y两优900和超优1000的产量就已经接近800kg/亩,当肥料增多的情况下,产量并没有提高,因此在施肥时建议基肥、蘖肥和穗肥中纯氮的总质量建议为14.0kg/亩。

本发明的深耕方式可显著提高手插秧超级杂交籼稻y两优900和超优1000的实际产量,相比浅耕的处理方式,在n14、n20、n26和n30条件下本发明耕作方式y两优900分别比浅耕方式产量提高了7.07%、6.09%、3.75%和6.32%;超优1000分别比浅耕方式提高了7.85%、4.67%、2.97%和13.30%。

对实施例1-16中的水稻分蘖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为y两优900,图4为超优1000,深耕相较浅耕,超级杂交籼稻y两优900和超优1000的分蘖速率增加较多。

对实施例1-16中水稻苗期根干重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图5中可以看出,深耕的效果较好,苗期根干重也较高。

对实施例1-16中不同时期水稻伤流情况进行统计,拔节期水稻伤流情况统计结果如图6所示;抽穗开花期水稻伤流情况如图7所示;灌浆中期水稻伤流情况如图8所示;成熟期水稻伤流情况如图9所示。深耕情况下,水稻生长中后期伤流强度均高于浅耕操作。

试验例2

对实施例中17-32的种植方法获得的水稻产量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在采用机插秧时,不同的耕作条件(深耕及浅耕)及不同的总氮肥施用量(14.0、20.0、26.0和30.0kg/亩)条件下,实施例17-32中的水稻产量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机耕条件下,水稻产量较低,当基肥、蘖肥和穗肥中纯氮的总质量为20kg/亩时,水稻产量较高。由此可知,机耕条件下,肥料的利用率较人工移栽较低,需要的肥料较多。

本发明耕作方式可显著提高机插秧超级杂交籼稻y两优900和超优1000的实际产量,相比浅耕处理方式,在n14、n20、n26和n30条件下本发明耕作方式y两优900分别比浅耕方式产量提高了4.55%、13.92%、8.67%和11.46%;超优1000分别比浅耕方式提高了1.61%、9.23%、18.56%和6.6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