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养鱼水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7920阅读:17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具体为一种循环养鱼水池。



背景技术:

池塘养鱼包括混养和密养、轮捕轮放、日常管理和综合经营。我国池塘养鱼现无论在总产量、养殖面积或集中连片鱼池平均单产方面均居世界首位。

目前池塘养鱼普遍存在场地小,密度大,鱼儿活动量少,进而养出的鱼肉质和口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降低排污水量,利用循环净化水池,提供一种循环养鱼水池。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循环养鱼水池,按水流方向依次包含主养池、生物净化池、人工净化池和扬水增氧池,水池间通过沟渠或管道连接;所述主养池中设有地形隔断,其底部为斜面,主养池四周种植0.5-1米高、0.5-1米宽的绿化植物;所述生物净化池设有净水养殖物,所述人工净化池设有净水设备;所述扬水增氧池隔主养池至少20米,池中设有水泵,水泵出水口通过起泡器射入主养池。

所述主养池通过地形隔断增加鱼群游动距离,主养池的底部根据地形隔断沿水流方向呈每米5-8厘米的落差斜面。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这种循环养鱼水池比传统池塘养鱼水质控制好,通过主养区的地形隔断增加鱼群游动范围,配合投饵引诱鱼群提高活动量,循环水池封闭养殖,养殖成本低,易于操作,效果好,产量高,鱼肉质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介绍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可以预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实施情况可能产生种种变化。

一种循环养鱼水池,按水流方向依次包含主养池、生物净化池、人工净化池和扬水增氧池,水池间通过沟渠或管道连接;所述主养池中设有地形隔断,其底部为斜面,根据地形隔断沿水流方向呈每米5-8厘米的落差。主养池四周种植0.5-1米高、0.5-1米宽的绿化植物;所述生物净化池设有净水养殖物,所述人工净化池设有净水设备;所述扬水增氧池隔主养池至少20米,池中设有水泵,水泵出水口通过起泡器射入主养池。

循环养鱼水池,主养池适合100平米-500平米,水深2-5米,蓄水量200-2500立方,地形隔断按水流方向、底部地形设计,增加主养池的水流长度30-100米。主养池四周的绿化植物可用常用园林绿化植物。生物净化池中养殖滤食性鱼类,香蒲、美人蕉等植物,生物净化池容量为10-100立方,可修建为1x1x10米的长渠,人工净化池采用物理化学过滤等设备净水,净化的水通过水泵和管道抛洒射入主养池。

所述主养池通过溢出渠和底部出水管连接到生物净化池,溢出渠可以溢出漂浮杂物,底部出水管可以排出底部杂物。

循环养鱼水池如果不方便接用市电,可安装供净水设备、水泵、照明等的发电机组,优选采用太阳能发电,光伏板安装在主养池上面可节约占地。

循环养鱼水池比水质好,配合投饵引诱鱼群提高活动量,封闭养殖,养殖成本低,易于操作,效果好,产量高,鱼肉质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养鱼水池,按水流方向依次包含主养池、生物净化池、人工净化池和扬水增氧池,水池间通过沟渠或管道连接;所述主养池中设有地形隔断,其底部为斜面,主养池四周种植0.5‑1米高、0.5‑1米宽的绿化植物;所述生物净化池设有净水养殖物,所述人工净化池设有净水设备;所述扬水增氧池隔主养池至少20米,池中设有水泵,水泵出水口通过起泡器射入主养池。这种循环养鱼水池比传统池塘养鱼水质控制好,通过主养区的地形隔断增加鱼群游动范围,配合投饵引诱鱼群提高活动量,循环水池封闭养殖,养殖成本低,易于操作,效果好,产量高,鱼肉质好。

技术研发人员:廖真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黔聚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24
技术公布日:2017.09.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