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蟹高产精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2388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河蟹养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河蟹高产精养方法。



背景技术:

河蟹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蟹类,其肉质新嫩,味道鲜美,营养极为丰富。由于河蟹的适应性较强,养殖范围广,这几年养殖规模迅速增加。目前,全国的河蟹养殖规格仍旧普遍偏小,整体规格为:母蟹处于125-135g居多,公母平均150g以上的河蟹数量较少,而河蟹的价格会根据其个体大小不同而不同,个体大的价格自然贵些;而且因养殖方法的单一缺陷,导致河蟹的产量和品质无法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蟹高产精养方法,以提高河蟹的产量、品质及规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河蟹高产精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池塘的选择:构建养殖池30-50亩,养殖池深度1-2m,在养殖池中设计浅滩,灌水后浅滩的水位在60-70cm,浅滩的面积占整个养殖池总面积的60-70%,在浅滩上挖多条横沟,横沟的深度较浅滩低40-60cm;养殖池的四周要有环沟,环沟的深度要比浅滩所在位置低0.8-1m;养殖池周围要求有较好的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

(2)池塘的处理:清理掉养殖池内的龙虾、野生鱼类,且每年的10月份到11月份要晒塘,晒塘的程度以养殖池底部均匀裂开、裂缝在1.5-2.5cm,并在养殖池的周围构建防逃设施;然后进水,进水时在进水口处用80目的网布过滤,防止鱼、鱼卵进入池塘,进水至高于浅滩15-20cm为准,然后种伊乐藻,等10-15天伊乐藻长根后又开始加水,每次加水10cm深,每10-15天一次加水,直至浅滩处水深35-45cm;在进苗种前投放螺蛳进去;

(3)苗种选择、投放:要求规格齐整、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病的蟹苗,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取养殖池中的水,把苗种在水中浸泡2-3min后,取出10min,再放入养殖池中的水中浸泡,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养殖池中,养殖密度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是80-130只/斤;

(4)饲料管理:a、投放后的前两天不要投喂任何饲料或食物,第三天投喂适量的面条,查看进食情况,若发现河蟹进食面条,则开始投喂适量的常规河蟹开口饲料;b、养殖期间的饲料投喂:从当年的12月份直至第二年的二月份,若水温低于10℃,一天的投喂量为全池养殖河蟹总重的1%,若水温超过10℃,则投喂量为全池养殖河蟹总重的3%,隔天投喂一次;第二年的3-6月份,一天的投喂量为全池养殖河蟹总重的36%,每天的傍晚一次投喂或每天的早晚分两次投喂,若是分早晚两次投喂,则傍晚的投喂量占每天的投喂量的60-70%;第二年的7-10月份,一天的投喂量为全池养殖河蟹总重的59%,每天的傍晚一次投喂或每天的早晚分两次投喂,若是分早晚两次投喂,则傍晚的投喂量占每天的投喂量的60-70%;

(5)其他管理:第二年的三月份以点种的方式种植水草,每左右前后间隔90cm一个点,水草的种植面积为养殖池总面积的60-70%,养殖期间的水草草头保持在水下20cm;第二年的五月份开始定期割草;五月下旬至六月初,在投喂饲料中补充微量元素及钙离子;七月中上旬再次投放螺蛳,每亩200-300斤;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并定期注入新水。

优选地,整个养殖过程中要采用养殖塘改底药改底,每5-15天一次。

优选地,上述河蟹养殖期的投喂饲料为泡腾状饵料,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先将河蟹常规饲料的原料超微粉碎,并加水制成混悬液,然后采用搅拌器将混悬液与5-10倍体积的加有乳化剂的氯仿环己烷混合溶剂一起搅拌20-25min,成为乳化液,再在乳化液中加入交联剂,继续搅拌10-15min后停止搅拌,进行离心分离,将沉降物分散于浓度高于40%以上的tween溶液中,然后再分散于水中,用400目尼龙滤布过滤,反复洗涤后,滤干,风干备用;(2)泡腾片的制备:将组成崩解剂的酸性组分按常规方法制成酸性颗粒,烘干备用;然后将填充剂和炒麦芽粉、酵母硒、柠檬草粉、鱼腥草粉、玉米须粉混合搅拌1-2min,按常规方法制成辅料颗粒,烘干备用;接着将组成崩解剂的碱性成分按常规方法制成碱性颗粒,烘干备用;将酸性颗粒、辅料颗粒、碱性颗粒、微胶囊饵料以及润滑剂、粘合剂一起混合搅拌2-4min;最后用旋转式压片机按规格压片,制得成品。

上述炒麦芽粉、酵母硒、柠檬草粉、鱼腥草粉、玉米须粉的总重为泡腾片剂总重的8-15%,且炒麦芽粉、酵母硒、柠檬草粉、鱼腥草粉、玉米须粉的重量比为5-8:1-3:3-5:1-3:5-8。

本发明的优点:相比现有技术而言,1、采用本发明的养殖方法,在增加了河蟹的产量外,还增大了规格,公母平均150g以上的河蟹数量占60-70%,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2、放养前的河蟹苗试水的操作,降低外河河蟹苗进入内河养殖的应激性,能有效提高30-50%的成活率;3、养殖过程连续性强,河蟹产量高,平均产量在1000斤/亩左右;4、特制的泡腾状饵料,降低下沉速度,提高摄食率,降低饲料在池底沉积的量,在改善水质的同时,对河蟹有着降低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力等作用,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及河蟹肉的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内容。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未提及到的养殖技术及其他方面的管理技术遵循现有龙虾养殖常规技术规范来操作。

实施例一

河蟹高产精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池塘的选择:构建养殖池50亩,养殖池深度2m,在养殖池中设计浅滩,灌水后浅滩的水位在70cm,浅滩的面积占整个养殖池总面积的70%,在浅滩上挖多条横沟,横沟的深度较浅滩低60cm,养殖池的四周要有环沟,环沟的深度要比浅滩所在位置低1m;养殖池周围要求有较好的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

二、池塘的处理:清理掉养殖池内的龙虾、野生鱼类,且每年的10月份到11月份要晒塘,晒塘的程度以养殖池底部均匀裂开、裂缝在2.5cm,并在养殖池的周围构建防逃设施;然后进水,进水时在进水口处用80目的网布过滤,防止鱼、鱼卵进入池塘,进水至高于浅滩15cm为准,然后种伊乐藻,等15天伊乐藻长根后又开始加水,每次加水10cm深,每15天一次加水,直至浅滩处水深45cm;在进苗种前投放螺蛳进去,螺蛳的投放量为300-800斤/亩;

三、苗种选择、投放:要求规格齐整、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病的蟹苗,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取养殖池中的水,把苗种在水中浸泡3min后,取出10min,再放入水中浸泡,如此重复2次,待幼蟹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养殖池中,养殖密度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是130只/斤;

四、饲料管理:a、投放后的前两天不要投喂任何饲料或食物,第三天投喂适量的面条,查看进食情况,若发现河蟹进食面条,则开始投喂适量的常规河蟹开口饲料;b、养殖期间的饲料投喂:从当年的12月份直至第二年的二月份,若水温低于10℃,一天的投喂量为全池养殖河蟹总重的1%,若水温超过10℃,则投喂量为全池养殖河蟹总重的3%,隔天投喂一次;第二年的3-6月份,一天的投喂量为全池养殖河蟹总重的36%,每天的早晚分两次投喂,分早晚两次投喂,则傍晚的投喂量占每天的投喂量的70%;第二年的7-10月份,一天的投喂量为全池养殖河蟹总重的59%,每天的傍晚一投喂;

五、其他管理:第二年的三月份以点种的方式种植水草,每左右前后间隔90cm一个点,水草的种植面积为养殖池总面积的70%,养殖期间的水草草头保持在水下20cm;第二年的五月份开始每隔15天割草一次;五月下旬至六月初,在投喂饲料中补充微量元素及钙离子;七月中上旬再次投放螺蛳,每亩200斤;定期使用芽孢杆菌;高温期降低饲料中蛋白含量,并定期注入新水。

六、整个养殖过程中要采用养殖塘改底药改底,每10天一次。

河蟹养殖期的投喂饲料为泡腾状饵料,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先将河蟹常规饲料的原料超微粉碎,并加水制成混悬液,然后采用搅拌器将混悬液与5倍体积的加有乳化剂的氯仿环己烷混合溶剂一起搅拌20min,成为乳化液,再在乳化液中加入交联剂,继续搅拌10min后停止搅拌,进行离心分离,将沉降物分散于浓度高于40%以上的tween溶液中,然后再分散于水中,用400目尼龙滤布过滤,反复洗涤后,滤干,风干备用;(2)泡腾片的制备:将组成崩解剂的酸性组分按常规方法制成酸性颗粒,烘干备用;然后将填充剂和炒麦芽粉、酵母硒、柠檬草粉、鱼腥草粉、玉米须粉混合搅拌2min,其中炒麦芽粉、酵母硒、柠檬草粉、鱼腥草粉、玉米须粉的总重为泡腾片剂总重的8%,且炒麦芽粉、酵母硒、柠檬草粉、鱼腥草粉、玉米须粉的重量比为5:1:5:3:5,按常规方法制成辅料颗粒,烘干备用;接着将组成崩解剂的碱性成分按常规方法制成碱性颗粒,烘干备用;将酸性颗粒、辅料颗粒、碱性颗粒、微胶囊饵料以及润滑剂、粘合剂一起混合搅拌4min;最后用旋转式压片机按规格压片,制得成品。

实施例二

河蟹高产精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池塘的选择:构建养殖池30亩,养殖池深度1m,在养殖池中设计浅滩,灌水后浅滩的水位在60cm,浅滩的面积占整个养殖池总面积的60%,在浅滩上挖多条横沟,横沟的深度较浅滩低40cm;养殖池的四周要有环沟,环沟的深度要比浅滩所在位置低0.8m;养殖池周围要求有较好的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

二、池塘的处理:清理掉养殖池内的龙虾、野生鱼类,且每年的10月份到11月份要晒塘,晒塘的程度以养殖池底部均匀裂开、裂缝在1.5cm,并在养殖池的周围构建防逃设施;然后进水,进水时在进水口处用80目的网布过滤,防止鱼、鱼卵进入池塘,进水至高于浅滩15cm为准,然后种伊乐藻,等10天伊乐藻长根后又开始加水,每次加水10cm深,每10天一次加水,直至浅滩处水深35-45cm;在进苗种前投放螺蛳进去;

三、苗种选择、投放:要求规格齐整、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病的蟹苗,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取养殖池中的水,把苗种在水中浸泡3min后,取出10min,再放入养殖池中的水中浸泡,如此重复3次,待幼蟹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养殖池中,养殖密度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是80-130只/斤;

四、饲料管理:a、投放后的前两天不要投喂任何饲料或食物,第三天投喂适量的面条,查看进食情况,若发现河蟹进食面条,则开始投喂适量的常规河蟹开口饲料;b、养殖期间的饲料投喂:从当年的12月份直至第二年的二月份,若水温低于10℃,一天的投喂量为全池养殖河蟹总重的1%,若水温超过10℃,则投喂量为全池养殖河蟹总重的3%,隔天投喂一次;第二年的3-6月份,一天的投喂量为全池养殖河蟹总重的36%,每天的傍晚一次投喂;第二年的7-10月份,一天的投喂量为全池养殖河蟹总重的59%,每天的早晚分两次投喂,但保证傍晚的投喂量占每天的投喂量的60%;

五、其他管理:第二年的三月份以点种的方式种植水草,每左右前后间隔90cm一个点,水草的种植面积为养殖池总面积的60%,养殖期间的水草草头保持在水下20cm;第二年的五月份开始每隔20天割一次草;五月下旬至六月初,在投喂饲料中补充微量元素及钙离子;七月中上旬再次投放螺蛳,每亩300斤;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并定期注入新水。

六、整个养殖过程中要采用养殖塘改底药改底,每15天一次。

七、养殖期间的投喂饲料为泡腾状饵料,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先将河蟹常规饲料的原料超微粉碎,并加水制成混悬液,然后采用搅拌器将混悬液与10倍体积的加有乳化剂的氯仿环己烷混合溶剂一起搅拌25min,成为乳化液,再在乳化液中加入交联剂,继续搅拌15min后停止搅拌,进行离心分离,将沉降物分散于浓度高于40%以上的tween溶液中,然后再分散于水中,用400目尼龙滤布过滤,反复洗涤后,滤干,风干备用;(2)泡腾片的制备:将组成崩解剂的酸性组分按常规方法制成酸性颗粒,烘干备用;然后将填充剂和炒麦芽粉、酵母硒、柠檬草粉、鱼腥草粉、玉米须粉混合搅拌2min,其中炒麦芽粉、酵母硒、柠檬草粉、鱼腥草粉、玉米须粉的总重为泡腾片剂总重的15%,且炒麦芽粉、酵母硒、柠檬草粉、鱼腥草粉、玉米须粉的重量比为8:3:5:3:8;按常规方法制成辅料颗粒,烘干备用;接着将组成崩解剂的碱性成分按常规方法制成碱性颗粒,烘干备用;将酸性颗粒、辅料颗粒、碱性颗粒、微胶囊饵料以及润滑剂、粘合剂一起混合搅拌4min;最后用旋转式压片机按规格压片,制得成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