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1261阅读:20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水虻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绿色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黑水虻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黑水虻是双翅目水虻科扁角水虻属的一种昆虫,分布于热带和暖温带地

区,摄食行为只发生在幼虫阶段。幼虫营腐性,取食范围非常广泛,能以腐烂的植物、厨余垃圾、动物尸体粪便为生,是自然界食物链的重要环节。目前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堆肥处理,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且资源化利用效率较低。现在很多国家利用黑水虻幼虫作为一种经济环保生物处理媒介来处理牲畜粪便,从而改良牲畜粪便的理化性质,杀灭其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将牲畜粪便直接转化成有机肥料。黑水虻将畜禽粪便中的有机物质转化成自身营养物质,可以直接用来养鸡、鸭、蛙等,也可以干燥粉碎替代鱼粉、豆粕等作为鸡、猪的饲料蛋白来源,从而形成积极生态农业循环,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844288a公开了一种利用黑水虻处理牛粪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将牛粪用脱水机脱水后加入其质量10~15%的泔水或餐厨垃圾,再加入质量0.1%的乳酸菌干粉发酵处理1~2天,最后倒入3~4龄黑水虻幼虫,30~35℃、空气湿度75%~85%培养5~6天,分离出黑水虻老熟幼虫即得到有机肥。该方法处理能力强、周期短、处理过程耗能低,可实现牛粪、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而且,由于牛粪营养价值高于马粪,并运用乳酸菌进行发酵处理,使牛粪疏松,适口性提高,增加了黑水虻取食率,老熟幼虫的产出率可提高50%以上。但是该发明分离出黑水虻老熟幼虫比较困难。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433066a公开了一种利用黑水虻处置畜禽粪便生产昆虫蛋白饲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黑水虻的雄、雌蛹等数量同时放入立体尼龙纱网中,当出现羽化成虫后立即将料盆以及水盆放入网内;并在网内放置产卵器收集黑水虻卵;b.在23℃~28℃条件的控制下,用半人工饲料,将收集到的黑水虻卵孵化后,培养至3龄幼虫;c.将3龄幼虫直接转移到装有畜禽粪便的处理池中进行粪便处置;d.在处理池的外围放置收虫桶,将进入收虫桶内的老熟幼虫收集起来杀死,再干燥粉碎得到昆虫蛋白饲料。该方法在解决畜禽粪便严重污染问题的同时,提供一种优质的昆虫蛋白饲料,促进昆虫蛋白在畜牧水产业上的有效利用,使其成为解决我国目前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的途径。但是该发明中的畜禽粪便的处理池没有设置专门的温控设置,黑水虻的生长条件难以控制,影响成活率,另外成虫羽化后收集比较困难。

因此,但现有技术均存在投入人工太多,幼虫和粪便分离困难,每一批都需要清理虫粪,和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较大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黑水虻养殖系统,通过使用该黑水虻养殖系统养殖黑水虻,黑水虻幼虫的成活率高,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且黑水虻与培养料容易分离,不需要每次清理虫粪,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另外养殖池中的培养料在养殖黑水虻的过程中经过发酵,可直接作为有机肥还田,经济环保。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黑水虻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和设置在所述养殖池上方顶棚,所述养殖池中由下往上依次设置吸水层、加热装置和网格层,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带和固定所述加热带的固定架,所述吸水层上方放置培养料,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培养料中,所述网格层位于培养料的表层;所述养殖池侧边设置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述加热装置升降;所述养殖池顶部设置保温盖。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齿轮、带动齿轮旋转的电机一以及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外侧设置与所述齿轮相匹配的齿条。

进一步的,所述顶棚两侧壁对称位置分别设置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滑轨,所述滑轨内设置沿滑轨行驶的轮子,所述轮子上设置电机三,所述两个轮子上设置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置电机二,所述电机二上卷绕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底端设置挂钩。

进一步的,所述网格层上设置提升架,所述提升架底部与所述网格层四周固定,提升架顶部设置挂环一;所述保温盖顶部设置挂环二。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盖上分别设置降温设备和升温设备,所述降温设备为通风扇或风机,所述升温设备为加热器或热风炉。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带7为电热丝、电热带或加热水管,所述加热装置的固定架侧边设置竖杆,所述竖杆顶端设置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位于所述培养料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层放置吸水材料,所述吸水材料为干虫粪、秸秆粉、炉渣、干土、锯末或稻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网格层是铺设在培养料表层的尼龙网、铁丝网或不锈钢网,所述尼龙网、铁丝网或不锈钢网四周设置与养殖池尺寸相匹配的金属边框。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上方设置有智能温度开关。

一种利用黑水虻养殖系统养殖黑水虻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虫卵孵化:虫卵放置在孵化网上,孵化网放置在幼虫饲养盒上方,饲养盒底部放置幼虫饵料,在温度为25-35℃,相对湿度65-90%条件下进行孵化,虫卵孵化后落入饲养盒底部,饲养盒每天更换一次;

(2)幼虫培养:更换后的饲养盒在温度25-35℃下饲养3-4天,得到幼虫和幼虫饵料混合物,所述幼虫与幼虫饵料的重量比1:12-18;

(3)养殖池处理:养殖池底部设置吸水层,然后放置加热装置,之后将畜禽粪便、餐余垃圾或动物尸体投放入养殖池中,形成培养料,所述培养料的含水量为55-95%;

(4)成熟幼虫培养:将步骤(2)中的幼虫和幼虫饵料混合物接入到培养料中,其中黑水虻幼虫与培养料重量比为1:10-100,盖上保温盖,控制培养料上层的温度为30-35℃,养殖池空间温度为20-35℃,培养6-8天;

(5)分离成熟幼虫:在培养料表层铺设网格层,所述网格层的网孔为5-7mm,通过加热装置控制培养料上层的温度为40-60℃,养殖池空间温度为25-30℃,黑水虻成熟幼虫因高温驱赶穿过网格层,从养殖池中吊起网格层,即可收集黑水虻成熟幼虫;

(6)每一批成熟幼虫分离后,不用清理虫粪,连续不断的进行下一批幼虫的饲养,当养殖池内的培养料堆积到养殖池上沿时,一次性清理培养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幼虫饵料原料包括以下成分:麸皮:60-90%、玉米粉:5-20%、熟豆面或膨化豆粕:2-15%,鸡蛋:1-5%,菌种:0.1-0.5%;上述原料混合后与和水按1:1.3-2.5的比例拌匀而成幼虫饵料;所述菌种为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复合菌,所述菌种中活菌含量≥2亿/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水虻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通过使用该黑水虻养殖系统养殖黑水虻,黑水虻幼虫的成活率高,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且黑水虻与培养料容易分离,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另外养殖池中的培养料在养殖黑水虻的过程中经过发酵,可直接作为有机肥还田,经济环保。

2、一种黑水虻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和设置在养殖池上方的顶棚,养殖池中由下往上依次设置吸水层、加热装置和网格层,吸水层上方放置培养料,其中培养料可以是畜禽粪便、餐余垃圾或动物尸体等,加热装置位于培养料中,其中加热装置处于培养料表层以下10cm位置,网格层位于培养料的表层。

其中吸水层是采用吸水材料铺设而成的,吸水材料采用干虫粪、秸秆粉、锯末、炉渣、干土或稻糠等,在养殖池的底部铺设吸水材料,可以降低培养料的含水量,提高通气率,有助于幼虫生长并能促进发酵升温,提高粪便转化为有机肥的效率和质量。

3、加热装置位于培养料中,包括加热带和固定加热带的固定架,其中固定架为方形框架,目的是用于固定加热带,方形框架尺寸与养殖池尺寸相匹配,加热带可以采用电热丝、电热带或加热水管,主要作用是调节培养料的温度。黑水虻的适宜生长温度为30-35℃,本发明是在地面挖出深3米左右的养殖池,地下温度一般在17℃左右,且刚孵化几天的幼虫,体积小,活动量也小,再加上畜禽粪便往往水分过大不容易发酵产热,因此设置加热装置可以在幼虫饲养前期对培养料进行加热,饲养后期通过加热装置加热分离黑水虻成熟幼虫。本发明将黑水虻生长区域控制在距离培养料上表层1-6cm的位置,因此加热装置固定在距离培养料表层以下10cm位置,用于调节黑水虻生长区域培养料的温度,节省电力成本,本发明还在加热装置上方1cm位置设置智能温度开关,其中智能温度开关上有感温探头,能够检测到黑水虻生长区域的温度,当温度偏低时,加热装置打开,进行加热,温度达到标准时,停止加热。

由于在养殖黑水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向养殖池中加入培养料。因此,在后续接入黑水虻的过程中,黑水虻的生长区域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通过升降装置来调节加热装置的位置,使其处于距离培养料表层以下10cm位置。本发明中在养殖池侧边设置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齿轮、带动齿轮旋转的电机一以及固定在固定架上的支撑杆,支撑杆外侧设置与齿轮相匹配的齿条,打开电机一,带动齿轮旋转,由于支撑杆外侧设置与齿轮相匹配的齿条,即可带动支撑杆向上移动,从而调节加热装置的位置。另外通过竖杆在加热装置上固定振动电机,当升降加热装置时,打开振动电机,可以抖落或振动加热装置周围的培养料,使加热装置升降更顺畅。

4、养殖池顶部设置保温盖,用于保温或控温。在黑水虻养殖过程中因为黑水虻幼虫的运动和畜禽粪便的发酵均会产生热量,引起温度升高,当生长到5日龄左右,活动量大时自身产热量也加大,另外培养料的发酵也产生热量,此时就不需要使用加热装置,即可达到黑水虻幼虫适合的生长温度。但是为了防止养殖池在后期发酵中温度过高,本发明在保温盖上设置降温设备,降温设备可以是喷淋装置、通风扇或风机,另外为了配合加热装置的功能,调节养殖池内的温度以及空间温度,还可在保温盖上设置升温设备,升温设备可以采用小型加热器或热风炉,用于提高养殖池温度和养殖池空间温度。

5、网格层位于培养料的表层,用于分离黑水虻成熟幼虫。当黑水虻幼虫在培养料中饲喂7-10天后,身体开始变黄发黑,当变黄发黑的比例达到70%左右时就可以分离成熟幼虫了,分离成熟幼虫时,移开保温盖,在培养料表层铺设尼龙网、铁丝网或不锈钢网,网孔为5-7mm,尼龙网、铁丝网或不锈钢网四周固定金属边框,金属边框的大小和养殖池尺寸匹配,然后盖好保温盖,打开加热装置和智能温度开关把培养料上层的温度控制为40-60℃,而通过保温盖上的降温设备和降温设备,控制养殖池的空间温度控制在25-30℃,此时黑水虻成熟幼虫因高温驱赶穿过网格层网孔,穿过网孔后幼虫的身体保持了平行状态,就不会再从网格层中落下,这时移开保温盖,吊起网格层,收集网格层上的黑水虻成熟幼虫,就完成了黑水虻成熟幼虫和培养料的分离,分离方法简单实用,节省人力和成本。

6、本发明为了方便提升网格层和保温盖,在网格层上设置提升架,提升架与网格层四周固定,升降架顶部设置挂环一,保温盖顶部也设置挂环二。顶棚两侧壁对称位置分别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滑轨,滑轨内设置沿滑轨行驶的轮子,轮子上设置驱动轮子行走的电机三,两个轮子上设置承载板,承载板上设置电机二,电机二上卷绕钢丝绳,钢丝绳底端设置挂钩,因此,将挂钩挂在保温盖顶部的挂环二上,然后电机二正向旋转,钢丝绳卷绕在电机二上,将保温盖提升起来,然后电机三正向旋转,带动轮子移动,将保温盖移走,然后电机三反向旋转,带动轮子回到原来位置,采用同样的方法可将网格层吊起后移到顶棚的侧边,然后将网格层下放后收集黑水虻成熟幼虫,这种设计更方便,结构简单,节省人力物力。

7、本发明的养殖方法,是先将虫卵孵化,孵化后养殖3-4天,之后才接种入培养料中,采用这种方法,黑水虻幼虫的成活率比较高。另外幼虫饵料原料包括以下成分:麸皮:60-90%、玉米粉:5-20%、熟豆面或膨化豆粕:2-15%,鸡蛋:1-5%,菌种:0.1-0.5%;上述原料混合后与和水按1:1.3-2.5的比例拌匀而成幼虫饵料,幼虫饵料的含水量在60-80%;该配方的幼虫饵料营养均衡,有助于黑水虻幼虫尽快生长,另外幼虫饵料中还添加有菌种,菌种为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复合菌,这几种菌种可按任意比例混合,菌种中活菌含量≥2亿/克,有利于养殖池内的培养料的发酵,减少臭味,且将菌种掺入幼虫饵料中,黑水虻幼虫身体携带有大量菌种,随着幼虫的运动和代谢,黑水虻的虫粪中菌种分布很均匀,从而有助于畜禽粪便、餐余垃圾或动物尸体等培养料发酵成为有机肥;经过多次试验,该菌种优选复配比例为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按重量比1.5-3:1.5-3:1.5-3:1:1,发酵效果更好。

8、在黑水虻幼虫的养殖过程也是培养料和虫粪的发酵过程,培养料生产有机肥时一般需要需氧高温发酵,但本发明的培养料为畜禽粪便、餐余垃圾或动物尸体等,含水量为55-95%,含水量较高,温度偏低,发酵缓慢。在黑水虻幼虫饲养过程中,富营养物质和部分水分被黑水虻幼虫吸收,通过幼虫处理的培养料富营养物质降低70%左右,水分下降20%以上,有机质比例提高10%以上。由于水分下降,培养料又充分和空气结合,分解过的培养料很容易发热,深部温度可以达到70℃左右,完全可以杀死虫卵和病菌,转化为有机肥,可直接还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养殖池,2-顶棚,3-吸水层,4-加热装置,5-网格层,6-固定架,7-加热带,8-培养料,9-支撑杆,10-保温盖,11-齿轮,12-电机一,13-齿条,14-支撑板,15-滑轨,16-轮子,17-承载板,18-电机二,19-钢丝绳,20-挂钩,21-电机三,22-提升架,23-挂环一,24-降温设备,25-升温设备,26-智能温度开关,27-挂环二,28-振动电机,29-竖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黑水虻养殖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养殖池1和设置在养殖池上方的顶棚2,其中养殖池是在地面挖出深度为3m的深坑,然后四周用水泥和砖砌起而成,地面以下温度比较恒定,可以减少外界环境影响;养殖池1中由下往上依次设置吸水层3、加热装置4和网格层5。

吸水层3是在养殖池底部均匀铺设吸水材料,吸水材料可选用干虫粪、秸秆粉、锯末或稻糠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实施例中的吸水材料为秸秆粉。加热装置4包括加热带7和固定加热带7的固定架6,其中加热带7为电热丝、电热带或加热水管,本实施例中加热带为电热带,且加热装置4上方1cm处设置有智能温度开关26,智能温度开关26上设置感温探头,用于检测培养料的温度。吸水层3上方放置培养料8,加热装置4位于培养料8中,网格层5位于培养料8的表层,其中网格层5是铺设在培养料表层的尼龙网、铁丝网或不锈钢网,本实施例中网格层5是铺设在培养料表层的尼龙网,尼龙网网孔为5mm,尼龙网四周设置与养殖池尺寸相匹配的金属边框。

养殖池1侧边设置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用于带动加热装置4升降,升降装置包括齿轮11、带动齿轮11旋转的电机一12以及固定在固定架6两侧边中部的支撑杆9,支撑杆9外侧设置与齿轮11相匹配的齿条13。

养殖池1顶部设置保温盖10,保温盖10上分别设置降温设备24和升温设备25,本实施例中降温设备为通风扇,升温设备为加热器。

网格层5上设置提升架22,提升架22与尼龙网四周的金属边框固定,提升架22顶部设置挂环一23;所述保温盖10顶部设置挂环二27。

利用上述养殖系统养殖黑水虻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虫卵孵化:虫卵放置在孵化网上,孵化网放置在幼虫饲养盒上方,饲养盒底部放置幼虫饵料,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65%的孵化车间中进行孵化,虫卵孵化后落入饲养盒底部,饲养盒每天更换一次;

其中幼虫饵料原料包括以下成分:麸皮:70%、玉米粉:15%、熟豆面:10%,鸡蛋:4.8%,菌种:0.2%;上述原料混合后与和水按1:2.2的比例拌匀而成幼虫饵料,制备的幼虫饵料含水量为75%;菌种为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按重量比1.5:1.5:1.5:1:1复配而成复合菌,菌种中活菌含量≥2亿/克;

(2)幼虫培养:更换后的饲养盒在温度25℃下饲养3天,得到幼虫和幼虫饵料混合物,其中幼虫与幼虫饵料的重量比1:12;

(3)养殖池处理:养殖池底部铺设秸秆粉,之后放置加热装置4,然后将畜禽粪便投放入养殖池中,形成培养料8,畜禽粪便的含水量为70%;

(4)成熟幼虫培养:将步骤(2)中的幼虫和幼虫饵料混合物接入到培养料(8)中,其中黑水虻幼虫与培养料重量比为1:10,盖上保温盖10。通过调节升降装置,调节加热装置4位置,使加热装置位于培养料表层以下10cm的位置。然后打开加热装置4,智能温度开关26上的感温探头可检测培养料8上层的温度,控制培养料8温度为30℃,并通过保温盖10上的降温设备24和升温设备25控制养殖池空间温度为20℃,培养6天,黑水虻幼虫身体发黄或发黑比例超过70%;

(5)分离成熟幼虫:在培养料8表层铺设尼龙网,尼龙网网孔为5mm,尼龙网四周设置与养殖池尺寸相匹配的金属边框,形成网格层5,通过加热装置控制培养料上层的温度为40℃,并通过保温盖10上的降温设备24和升温设备25控制养殖池空间温度为25℃,黑水虻成熟幼虫因高温驱赶穿过网格层5,此时先将保温盖10吊离养殖池,然后从养殖池中提升网格层5,即可收集网格层上的黑水虻成熟幼虫;

(6)收集到的黑水虻成熟幼虫可以做种虫和昆虫蛋白饲料,处理过的畜禽粪便不需要清理,在养殖池中继续添加畜禽粪便,然后重复步骤步骤(1)-(5),养殖池内的培养料通过发热发酵,一层一层的往上累积,将要和养殖池上沿平时再通过机械一次性清理,就可以直接还田作为有机肥使用。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顶棚2两侧壁对称位置分别设置支撑板14,支撑板14上设置滑轨15,滑轨15内设置沿滑轨15行驶的轮子16,轮子上设置电机三21,用于驱动轮子前行,两个轮子16上固定承载板17,承载板17上设置电机二18,电机二18上卷绕钢丝绳19,钢丝绳19底端设置挂钩20。

另外本实施例中降温设备为风机,升温设备为热风炉,吸水材料为锯末,加热带7为电热丝,网格层5是铺设在培养料表层的铁丝网,网孔为6mm。

利用上述养殖系统养殖黑水虻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虫卵孵化:虫卵放置在孵化网上,孵化网放置在幼虫饲养盒上方,饲养盒底部放置幼虫饵料,在温度为30℃,相对湿度70%的孵化车间中进行孵化,虫卵孵化后落入饲养盒底部,饲养盒每天更换一次;

其中幼虫饵料原料包括以下成分:麸皮:80%、玉米粉:10%、膨化豆粕:7.8%,鸡蛋:2%,菌种:0.2%;上述原料混合后与和水按1:2.5的比例拌匀而成幼虫饵料,制备的幼虫饵料含水量为76%;菌种为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按重量比2:2:2:1:1复配而成复合菌,菌种中活菌含量≥2亿/克;

(2)幼虫培养:更换后的饲养盒在温度30℃下饲养4天,得到幼虫和幼虫饵料混合物,其中幼虫与幼虫饵料的重量比1:13;

(3)养殖池处理:养殖池底部铺设锯末,之后放置加热装置4,然后将畜禽粪便投放入养殖池中,形成培养料8,畜禽粪便的含水量为85%;

(4)成熟幼虫培养:将步骤(2)中的幼虫和幼虫饵料混合物接入到培养料(8)中,其中黑水虻幼虫与培养料重量比为1:30,盖上保温盖10。通过调节升降装置进而调节加热装置4位置,使加热装置位于培养料表层以下10cm的位置。然后打开加热装置4,控制培养料8温度为32℃,并通过保温盖10上的降温设备24和升温设备25控制养殖池空间温度为25℃,培养7天,黑水虻幼虫身体发黄或发黑比例超过70%;

(5)分离成熟幼虫:在培养料8表层铺设铁丝网,网孔为6mm,铁丝网四周设置与养殖池尺寸相匹配的金属边框,形成网格层5,通过加热装置控制培养料上层的温度为50℃,并通过保温盖10上的降温设备24和升温设备25控制养殖池空间温度为28℃,黑水虻成虫因高温驱赶穿过网格层5,此时先将保温盖10吊离养殖池,即首先电机二18反向旋转,钢丝绳19从电机二18上旋下来,将保温盖10上面的挂环二27挂在挂钩20上,然后电机二18正向旋转,钢丝绳19卷绕在电机二18上,将保温盖10吊起,然后电机三21正向旋转,带动轮子16沿着滑轨15运动至养殖池侧边,将保温盖10放下,之后电机三21反向旋转,带动轮子16回到养殖池1方法,然后采用同样的方法将网格层5吊起,移出养殖池1,即可收集黑水虻成熟幼虫,这种设计使操作更方便,简单,节省人力;

(6)每一批成熟幼虫分离后,不用清理虫粪,连续不断的进行下一批幼虫的饲养,当养殖池内的培养料堆积到养殖池上沿时,一次性清理培养料。

实施例3

实施例3中的黑水虻养殖系统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加热装置4上的固定架6的四个角均设置竖杆29,而竖杆29顶端设置振动电机28,振动电机28位于培养料8上方,在加热装置4上设置振动电机28的目的是在升降加热装置时,打开振动电机28,可以抖落或振动加热装置周围的培养料,使加热装置4升降更顺畅,而振动电机28不能长期放置在培养料中,因此采用竖杆29将振动电机28设置在培养料的上方,增加振动电机28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吸水材料为稻糠,加热带7为电热带,网格层5是铺设在培养料表层的不锈钢网,网孔为7mm。

利用上述养殖系统养殖黑水虻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虫卵孵化:虫卵放置在孵化网上,孵化网放置在幼虫饲养盒上方,饲养盒底部放置幼虫饵料,在温度为35℃,相对湿度80%的孵化车间中进行孵化,虫卵孵化后落入饲养盒底部,饲养盒每天更换一次;

其中幼虫饵料原料包括以下成分:麸皮:80%、玉米粉:10%、熟豆面:6.6%,鸡蛋:3%,菌种:0.4%;上述原料混合后与和水按1:1.6的比例拌匀而成幼虫饵料,制备的幼虫饵料含水量为68%;菌种为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按重量比3:3:3:1:1复配而成复合菌,菌种中活菌含量≥2亿/克;

(2)幼虫培养:更换后的饲养盒在温度35℃下饲养3天,得到幼虫和幼虫饵料混合物,其中幼虫与幼虫饵料的重量比1:15;

(3)养殖池处理:养殖池底部铺设稻糠,之后放置加热装置4,然后将畜禽粪便投放入养殖池中,形成培养料8,畜禽粪便的含水量为78%;

(4)成熟幼虫培养:将步骤(2)中的幼虫和幼虫饵料混合物接入到培养料(8)中,其中黑水虻幼虫与培养料重量比为1:60,盖上保温盖10。通过调节升降装置,调节加热装置4位置,使加热装置位于培养料表层以下10cm的位置。然后打开加热装置4,控制培养料8温度为35℃,并通过保温盖10上的降温设备24和升温设备25控制养殖池空间温度为30℃,培养8天,黑水虻幼虫身体发黄或发黑比例超过70%;

(5)分离成熟幼虫:在培养料8表层铺设不锈钢网,网孔为7mm,不锈钢网四周设置与养殖池尺寸相匹配的金属边框,形成网格层5,通过加热装置控制培养料上层的温度为55℃,并通过保温盖10上的降温设备24和升温设备25控制养殖池空间温度为30℃,黑水虻成虫因高温驱赶穿过网格层,然后采用实施例2中的方法先将保温盖10吊离养殖池,然后从养殖池中提升网格层5,即可收集网格层上的黑水虻成熟幼虫;

(6)每一批成熟幼虫分离后,不用清理虫粪,连续不断的进行下一批幼虫的饲养,当养殖池内的培养料堆积到养殖池上沿时,一次性清理培养料。

实施例4

实施例4中黑水虻养殖系统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4中吸水材料为干虫粪,加热带7为加热水管,网格层5是铺设在培养料表层的尼龙网,尼龙网网孔为5mm。

利用上述养殖系统养殖黑水虻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虫卵孵化:虫卵放置在孵化网上,孵化网放置在幼虫饲养盒上方,饲养盒底部放置幼虫饵料,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90%的孵化车间中进行孵化,虫卵孵化后落入饲养盒底部,饲养盒每天更换一次;

其中幼虫饵料原料包括以下成分:麸皮:80%、玉米粉:5%、熟豆面:9.5%,鸡蛋:5%,菌种:0.5%;上述原料混合后与和水按1:1.8的比例拌匀而成幼虫饵料,制备的幼虫饵料含水量为72%;菌种为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按重量比2:3:3:1:1复配而成复合菌,菌种中活菌含量≥2亿/克;

(2)幼虫培养:更换后的饲养盒在温度25℃下饲养4天,得到幼虫和幼虫饵料混合物,其中幼虫与幼虫饵料的重量比1:18;

(3)养殖池处理:养殖池底部铺设干虫粪,之后放置加热装置4,然后将畜禽粪便投放入养殖池中,形成培养料8,畜禽粪便的含水量为90%;

(4)成熟幼虫培养:将步骤(2)中的幼虫和幼虫饵料混合物接入到培养料(8)中,其中黑水虻幼虫与培养料重量比为1:100,盖上保温盖10。通过调节升降装置,调节加热装置4位置,使加热装置位于培养料表层以下10cm的位置。然后打开加热装置4,控制培养料8温度为35℃,并通过保温盖10上的降温设备24和升温设备25控制养殖池空间温度为35℃,培养6天,黑水虻幼虫身体发黄或发黑比例超过70%;

(5)分离成熟幼虫:在培养料8表层铺设尼龙网,尼龙网网孔为5mm,尼龙网四周设置与养殖池尺寸相匹配的金属边框,形成网格层5,通过加热装置控制培养料上层的温度为60℃,并通过保温盖10上的降温设备24和升温设备25控制养殖池空间温度为25℃,黑水虻成虫因高温驱赶穿过网格层,然后采用实施例2中的方法先将保温盖10吊离养殖池,然后从养殖池中提升网格层5,即可收集网格层上的黑水虻成熟幼虫;

(6)每一批成熟幼虫分离后,不用清理虫粪,连续不断的进行下一批幼虫的饲养,当养殖池内的培养料堆积到养殖池上沿时,一次性清理培养料。

实施例5

实施例5中的养殖系统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其中幼虫饵料原料包括以下成分:麸皮:60%、玉米粉:20%、熟豆面:15%,鸡蛋:4.5%,菌种:0.5%;上述原料混合后与和水按1:1.3的比例拌匀而成幼虫饵料,制备的幼虫饵料含水量为65%;菌种为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按重量比2:3:3:1:1复配而成复合菌,菌种中活菌含量≥2亿/克。

实施例6

实施例6中的养殖系统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其中幼虫饵料原料包括以下成分:麸皮:90%、玉米粉:6.5%、熟豆面:2%,鸡蛋:1%,菌种:0.5%;上述原料混合后与和水按1:1.5的比例拌匀而成幼虫饵料,制备的幼虫饵料含水量为60%;菌种为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按重量比2:3:3:1:1复配而成复合菌,菌种中活菌含量≥2亿/克。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