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1258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滴灌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农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滴灌系统。



背景技术:

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需要的养分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滴灌不破坏土壤结构,土壤内部水、肥、气、热经常保持适宜于作物生长的良好状况,蒸发损失小,不产生地面径流,几乎没有深层渗漏,是一种省水的灌水方式。滴灌不同于传统的地面灌溉湿润全面积土壤,因此滴灌有节约灌溉用水量、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的作用。

公告号为CN20545510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生态农业滴灌系统,所述滴灌系统按照液体流动方向依次包括储液罐、主输液管道、分支管道和滴头,所述滴头包括软管和滴嘴,所述软管内设置有玻璃珠,所述软管外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设置有紧贴软管的海绵,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多个贯穿的通孔,所述分支管道插入到土壤中,所述土壤上种植有农作物,所述滴头靠近农作物根部。上述技术方案中主输液管道和分支管道可以采用正常输液管道,其中海绵的作用是在土壤干燥时,海绵处于蓬松状态,此时水流可以通过软管和内部的玻璃珠之间的间隙输送到土壤中,当土壤润湿后,水分穿过通孔进入到固定套内,海绵吸水后膨胀,压迫软管使其紧贴到玻璃珠上,阻断水流输送,从而实现不同滴头的间歇性滴灌,较传统的持续滴灌,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有益效果显著。

上述的生态农业滴灌系统会存在一个缺陷: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杂质容易在滴头处积累从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滴头进行清理,但分支管道是插入土壤内的,往上提的话又被主输液管道所阻挡,故如果要清理滴头的话就需要将主输液管道和分支管道整体性地进行拆卸,操作起来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滴灌系统,该滴灌系统改变了分支管道的结构,使在清理插入在土壤中的滴头的时候,不需要将主输液管道和分支管道整体性地进行拆卸,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滴灌系统,包括主输液管道和为主输液管道提供水源的储液罐,所述主输液管道上连通有若干根分支管道,所述分支管道的自由端上均设有滴头且分别插设到土壤内,所述分支管道包括上管体和下管体,所述上管体与主输液管道连接,所述下管体与上管体密封套接在一起,所述滴头设置在下管体远离主输液管道的一端。

当需要清理插入在土壤中的滴头的时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要将下管体往上提,使上管体和下管体发生一个相对位移,从而就可以将分支管道上的滴头从土壤中提取出来进行清理了,需要清理哪个滴头就将那个下管体往上提,不需要将主输液管道和分支管道整体性地进行拆卸,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管体套设在上管体的外壁上。

如果是上管体套设在下管体的外壁上的话,那上管体和下管体的连接处直接会对准分支管道内的水流方向,水流在往下流动的过程中会冲击在上管体和下管体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漏水的现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下管体套设在上管体的外壁上的结构,从而使上管体和下管体的连接处朝下设置,使水流在往下流动的过程中不会直接冲击在上管体和下管体的连接处,上管体和下管体的连接处不易出现漏水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管体远离主输液管道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凸缘,所述下管体的内壁上设有供凸缘上下滑移的滑槽,所述滑槽单单朝向滴头的一端延伸至分支管道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缘的设置可以对上管体和下管体之间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在将滴头插入到土壤中的时候避免出现因下管体插入地太深而出现上管体和下管体分离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缘外壁与滑槽侧壁密封配合,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环状的遇水膨胀橡胶条,所述遇水膨胀橡胶条的内壁与上管体外壁贴合,遇水膨胀橡胶条的外壁与滑槽侧壁贴合。

遇水膨胀橡胶条遇水后会产生2-3倍的膨胀变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分支管道内的水透过凸缘泄漏出去后会直接碰到遇水膨胀橡胶条,从而使遇水膨胀橡胶条迅速膨胀对上管体和下管体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遇水膨胀橡胶条的设置增强了上管体和下管体之间的密封性,使分支管道不易出现漏水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缘靠近遇水膨胀橡胶条一侧的端面上设有卡槽,所述遇水膨胀橡胶条上设有与卡槽卡接配合的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和卡槽的设置使遇水膨胀橡胶条跟随凸缘一起移动,当分支管道内的水透过凸缘泄漏出去后会直接碰到遇水膨胀橡胶条,可以迅速对上管体和下管体进行密封,使上管体和下管体之间的密封性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管体的外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上管体的外壁上设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人为地直接将下管体从土壤中提拔出来的话会比较吃力,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管体和下管体螺纹连接,从而可以转动下管体使滴头慢慢从土壤中转动出来,人为操作起来更为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管体的侧壁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放水口,所述放水口处设有与放水口的内壁密封配合的堵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放水口可以先将分支管道和主输液管道的水放走,从而在转动下管体的时候可以减少水的重力和压力,使人为操作起来更为省力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管体的外壁上连接有与放水口连通的延伸管,所述延伸管内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内端与堵头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来对堵头进行进一步的限位,使堵头与下管体之间连接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堵头呈圆台状,堵头的大端面朝向螺栓一侧设置,所述放水口的内壁为与堵头外壁倾斜斜度相同的倾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台状的堵头与倾斜面配合后,使放水口处更不容易出现漏水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管体上设有控制其启闭的截止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放水口放水之前可以通过截止阀关闭上管体,使在放水的时候主输液管道的水仍可以储存起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转动下管体就可以使滴头从土壤中慢慢转动出来,不需要将主输液管道和分支管道整体性地进行拆卸,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上管体和下管体之间配合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主输液管道;2、储液罐;3、分支管道;31、上管体;32、下管体;4、滴头;5、凸缘;6、滑槽;7、遇水膨胀橡胶条;8、卡槽;9、卡块;10、内螺纹;11、外螺纹;12、放水口;13、堵头;14、延伸管;15、螺栓;16、倾斜面;17、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滴灌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主输液管道1和若干条与主输液管道1螺纹连接的分支管道3,主输液管道1上还连通有为其提供水源的储液罐2,在每条分支管道3上均设有滴头4且分别竖直插入到土壤中,滴头4在对比文件中公开,现不做详细介绍,分支管道3包括与主输液管道1螺纹连接的上管体31和与滴头4连接的下管体32,下管体32与上管体31密封套接在一起,下管体32套设在上管体31的外壁上,在上管体31上设有控制其启闭的截止阀17。

如图2所示,在上管体31远离主输液管道1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凸缘5,下管体32的内壁上设有供凸缘5上下滑移的滑槽6,滑槽6的内壁与凸缘5的外壁密封配合,滑槽6朝向滴头4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朝向主管的一端与外界不连通,在上管体31和下管体32相互远离的时候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在下管体32的外壁上设有内螺纹10,上管体31的外壁上设有与内螺纹10相配合的外螺纹11,外螺纹11向主管方向延伸,在凸缘5朝向上管体31一侧的滑槽6内设置有遇水膨胀橡胶条7,遇水膨胀橡胶条7的内壁与上管体31外壁贴合,遇水膨胀橡胶条7的外壁与滑槽6侧壁贴合,遇水膨胀橡胶条7上设有卡块9,在凸缘5上设有与卡块9卡接的卡槽8;在下管体32的侧壁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放水口12,下管体32的外壁上连接有与放水口12连通的延伸管14,延伸管14内滑动地设有与放水口12的内壁密封配合的堵头13,堵头13呈圆台状,堵头13的小端面朝向下管体32一侧设置,放水口12的内壁为与堵头13外壁倾斜斜度相同的倾斜面16,延伸管14内旋设有螺栓15,螺栓15的内端与堵头13固定连接。

在具体操作的时候,首先关闭截止阀17,使主管内的水源保留起来,然后松开螺栓15将堵头13从延伸管14内取出,将下管体32内的水全部放走,转动下管体32使其带着滴头4一起从土壤中旋转出来,从而就可以对滴头4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堵上堵头13旋紧螺栓15,反向旋转下管体32使其重新插入到土壤中,打开截止阀17。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