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提高结实率的琉璃苣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结实率指禾谷类作物饱满谷粒占颖花总数的百分率。提高作物的结实率是提高作物果实产量的有效手段。
琉璃苣的结实率的高低受遗传特性、生化反应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目前,琉璃苣的结实率普遍偏低,在无法改变琉璃苣的遗传特性和生化反应的因素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琉璃苣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结实率显得尤为重要。
有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结实率的琉璃苣种植方法,以提高琉璃苣的结实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结实率的琉璃苣种植方法,包括:
将琉璃苣种子播种于地温为12~15℃的种植区域。琉璃苣种子按25~45cm的株距、30~50cm的行距和穴深2~5cm在种植区域播种,每穴2~3粒。琉璃苣在初花期、盛花期和成熟期各自对应地喷施至少一次的以生长调节剂为主的第一营养液、以含磷肥料为主的第二营养液和以果实发酵的第三营养液。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的提高结实率的琉璃苣种植方法,通过在琉璃苣的初花期、盛花期和成熟期各自喷施不同类型的营养液,在对应地营养液的适宜浓度和合理用量的作用下,提高了琉璃苣植株的新陈代谢能力和增加了同化物质在籽粒中的积累。从而,有效的提高得到的琉璃苣种子的结实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提高结实率的琉璃苣种植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琉璃苣为紫草科(boraginaceae)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boragoofficinalis)稍具黄瓜香味。株高60公分,被粗毛。叶大,粗糙,长圆形,花序松散,下垂;花梗通常淡红色;花星状,鲜蓝色,有时白色或玫瑰色;雄蕊鲜黄色,5枚,在花中心排成圆锥形。通过提高琉璃苣的种子活力,能够种植得到丰产的琉璃苣。
一种提高结实率的琉璃苣种植方法,包括:
选择种植区域。
琉璃苣适应性强。以祁连山为例,琉璃苣在祁连山沿山冷凉区,且海拔为1700~2500m的区域具备较高的产量。同时,根据琉璃苣的习性,不宜选择漏沙地(即沙地)和重盐碱地种植。
可知,种植区域选择1700~2500m海拔的非漏沙地和非重盐碱地为宜。同时,为了方便琉璃苣的种植作业,优选选择地势平坦和土壤墒情的地块,对前茬作物没有要求。
对选择的种植区域进行整地施肥。
对种植区域内按照每亩施加农家肥2~3m3、磷酸二铵15~25kg、尿素10~15kg和硫酸钾5~15kg进行施肥。上述的四种肥料为琉璃苣提供基本的有机养分、氮、磷和钾的基肥。上述的四种肥料可以按照每公顷的施肥量要求混合后施加于种植区域,也可以按照每种肥料每公顷的施肥量要求分别施加于种植区域,只要保证施肥量均匀即可。
对施加上述基肥的种植区域进行旋耕和整平。通过旋耕既可以改善土壤墒情,还可以是上述的基肥与种植区域内的土壤充分混合,使得肥效均匀和持久。整平,是对旋耕后的种植区域进行耙和耱,在耙和耱的过程中并将土地压平。通过整平,使得种植区域内的土地细碎和平整,同时,保证了种植区域内的土壤墒情,有利于琉璃苣的生长。
对种植区域进行覆膜。
覆膜时,由种植区域的直埂边开始,将地膜与地膜之间相互搭接完全覆盖于种植区域。
进一步地,在地膜间隔压土,形成土棱。相邻的两个土棱之间以2m为宜。在相邻的土棱之间种植琉璃苣。
作为优选,地膜选自幅宽为140cm,厚度为0.008mm的农用黑膜。通过选用农用黑膜,既能够起到提温、保温和保墒的作用,还能够防止土壤板结。此外,由于农用黑膜的不透光的特点,被覆盖的种植区域由于地面缺少阳光照射而使杂草生长艰难。
播种前,还可以对琉璃苣种子进行处理。
处理过程包括:选用纯度高、杂质少、颗粒饱满和发芽率高的琉璃苣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将包衣后种子置于阳光下晒2~3d,然后待播。其中,包衣剂可以选择常规包衣剂。通过对琉璃苣种子进行处理,能够提高琉璃苣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性。
将处理后的琉璃苣种子种植于种植区域。
地覆盖种植区域,其地温为12~15℃时进行播种。将处理后的琉璃苣种子加入到播种器内,按25~45cm的株距和50~70cm的行距品字形播种。此外,要每个穴深均为2~5cm,每穴2~3粒琉璃苣种子。播种后,对播种器的播孔处覆盖。通过在每穴内播种2~3粒琉璃苣种子,保证发芽成功率,避免后续对尚未长出植株的穴位内移植植株。
可以理解,按照幅宽为140cm的地膜计,每个地膜种植二行琉璃苣,即一膜二行。通过选用固定宽度的地膜,能够方便控制琉璃苣的行距。
通过上述播种方式,确定了合理的琉璃苣植株密度。同时,通过上述播种方式,能够保证每公顷内的琉璃苣植株达到4300株,保证了琉璃苣籽粒的产量。
对生育期的琉璃苣进行田间管理。
琉璃苣的生育期包括幼苗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成熟期。
幼苗期为琉璃苣种子从发芽至长势达到植株包括三个叶片和一个芽的状态,该状态即为三叶一心。当琉璃苣的植株长势达到三叶一心时,对琉璃苣进行间苗,使得琉璃苣一穴一苗。通过间苗,确保琉璃苣的后期长势,从而保证其种子的活力。
初花期为琉璃苣的植株从幼苗期过后长势达到总植株中40~50%的植株达到抽薹的状态。为了保证琉璃苣种子的活力,在初花期对琉璃苣喷施至少一次的第一营养液。
第一营养液包括质量浓度为0.5~1.5%的萘乙酸钠、质量浓度为0.3~0.7%的尿素和质量浓度为0.01~0.03%的杀菌剂;其余量为水。即,第一营养液为以生长调节剂为主。
其中,萘乙酸钠是一种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喷施萘乙酸钠能够促进琉璃苣的快速和稳健的生长,为开花做准备。
尿素能够辅助萘乙酸钠为琉璃苣提供更多的肥料。琉璃苣在萘乙酸钠的促进下,对营养的要求会进一步提升,通过添加能够防止琉璃苣后期生长乏力。
杀菌剂选自霜灵锰锌、代森锰锌和霜脲·锰锌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杀菌剂均为广谱杀菌剂。可以理解,杀菌剂选自上述多种杀菌剂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通过向第一营养液中添加杀菌剂,能够避免琉璃苣在初花期、盛花期和成熟期免受病虫害的威胁,为提高结实率垫下良好基础。
第一营养液每亩喷施25~35l。通过向初花期的琉璃苣喷施第一营养液能够保证琉璃苣的生长状况,为盛花期做准备。
盛花期为琉璃苣的植株从初花期过后长势达到总植株花蕾基本全部绽放的状态。为了保证琉璃苣种子的活力,在盛花期对琉璃苣喷施至少一次的第二营养液。
第二营养液包括质量浓度为0.1~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和糖基辅料;余量为水。可以理解,第二营养液以含磷肥料为主。
通过向第二营养液中添加糖基辅料,能够吸引蜜蜂提高琉璃苣的授粉率。同时,还糖基辅料还能够促进磷酸二氢钾溶液在琉璃苣植株的成膜,保证第二营养液在整个盛花期均能够发挥肥效。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现方案中,糖基辅料为白砂糖,每45~55l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包括400~600g的白砂糖。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现方案中,糖基辅料为蜂蜜,每45~55l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包括250~350g的蜂蜜。
第二营养液每亩喷施45~55l。第二营养液的喷施时间为晴天的凌晨5时~7时。通过控制第二营养液的喷施用量和喷施时间,能够保证足够的营养成份供琉璃苣的盛花期生长,同时通过糖基辅料提高磷肥的肥效和植株的授粉率。
为了满足琉璃苣整个生育期的对水分的需要,以祁连山冷凉区为例,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对琉璃苣的植株进行至少一次灌水。而且每次灌水的时机以与施加营养液的时机相配合。
成熟后收集籽粒。
琉璃苣的植株进入成熟期后,便开始结实。对开始琉璃苣植株喷施第三营养液以提供琉璃苣的结实率。第三营养液以果实发酵的产物制得,通过果实发酵的产物能够促进琉璃苣的结实。
第三营养液按照以下方法制得:
将20~40重量份的白兰瓜、40~60重量份的苹果、10~20重量份的香桃、10~20重量份的猕猴桃和1~3重量份的玫瑰花使用清水浸泡进行彻底的清洗。之后将上述的原料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得到混合浆料。将得到的混合浆料、6~8重量份的红糖和20~30重量份的水混合后,在20~25℃的温度下发酵30~50d。发酵过程为有氧发酵,例如可以将上述物料加入到发酵罐内使用纱布封口。滤去发酵产物中的杂质,得到的清液与其质量倍数为20~30的水混合,即可。
第三营养液的喷施时间为晴天的上午9时前或下午的16时后。第三营养液每亩喷施20~30l。通过控制第三营养液的喷施用量和喷施时间,促进授粉后的琉璃苣的均进行结实并为琉璃苣植株提供结实所必须的必要的养料。
同时,第三营养液以各种水果为原料,并未引入化学试剂,避免了对琉璃苣的果实造成污染。
当总植株中90%及其以上植株的叶片和花序均发黄,并且三分之二籽粒脱落后,对脱落的籽粒进行收集。此时,该部分脱落的籽粒位于地膜的表面,在地膜的表面进行收集即可。
对于尚未脱落的三分之一的籽粒,对琉璃苣待熟3~5d后,将每棵琉璃苣植株铲倒后,在地膜集中到一处。对收集后植进行拍打使得籽粒全部脱落,将拍打后的植株移走后对脱落的籽粒进行再次收集。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选择海拔为1800~1900之间的祁连山的冷凉区为种植区域。
向种植区域内的土地每公顷施加2m3的农家肥、15kg的磷酸二铵、10kg的尿素和5kg的硫酸钾,之后对施加上述基肥的种植区域进行旋耕和整平。
向旋耕后的种植区域覆盖幅宽为140cm,厚度为0.008mm的农用黑膜。相邻的两个地膜彼此搭接实现对种植区域的完全覆盖。沿地膜的幅宽的方向在地膜间隔2m压土形成土棱。
测得地温为12℃,将阳光晒2d后的包衣琉璃苣种子种,以25cm的株距和35cm的行距将琉璃苣种子案品字型种植于种植区域,穴深3cm,每穴2~3粒。
幼苗期对每穴琉璃苣间苗使得每穴一株植株。
初花期对琉璃苣植株灌水一次。取包括质量浓度为0.5%的萘乙酸钠、质量浓度为0.3%的尿素和质量浓度为0.01%的杀菌剂的第一营养液,按照每亩25l喷施于琉璃苣植株。
盛花期对琉璃苣植株灌水一次。将每400g的白砂糖溶于每45l的0.1wt%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形成第二营养液。按照45l每亩将第二营养液于上午5时~7时喷施于琉璃苣植株。
对成熟期的琉璃苣植株按照每亩20l于上午9时前喷施第三营养液。
第三营养液按照以下方法制得:将20kg的白兰瓜、40kg的苹果、10kg的香桃、10kg的猕猴桃和1kg的玫瑰花制成混合浆料,将混合浆料、6kg的红糖和20kg的水混合后加入到发酵罐内并用纱布封口,在20~25℃的温度下发酵30d后,滤去杂质后与其质量倍数为20的水混合。第三营养液可以根据琉璃苣的种植亩数进行制备。
成熟后收集籽粒。
实施例2
选择海拔为1850~2000之间的祁连山的冷凉区为种植区域。
向种植区域内的土地每亩施加2.2m3的农家肥、18kg的磷酸二铵、12kg的尿素和7kg的硫酸钾,之后对施加上述基肥的种植区域进行旋耕和整平。
向旋耕后的种植区域覆盖幅宽为140cm,厚度为0.008mm的农用黑膜。相邻的两个地膜彼此搭接实现对种植区域的完全覆盖。沿地膜的幅宽的方向在地膜间隔2m压土形成土棱。
测得地温为14℃,将阳光晒3d后的包衣琉璃苣种子种,以30cm的株距和38cm的行距将琉璃苣种子案品字型种植于种植区域,穴深3cm,每穴2~3粒。
幼苗期对每穴琉璃苣间苗使得每穴一株植株。
初花期对琉璃苣植株灌水一次。取包括质量浓度为0.8%的萘乙酸钠、质量浓度为0.4%的尿素和质量浓度为0.015%的杀菌剂的第一营养液,按照每亩27l喷施于琉璃苣植株。
盛花期对琉璃苣植株灌水一次。将每550g的白砂糖溶于每50l的0.3wt%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形成第二营养液。按照50l每亩将第二营养液于上午5时~7时喷施于琉璃苣植株。
对成熟期的琉璃苣植株按照每亩20l于上午9时前喷施第三营养液。
第三营养液按照以下方法制得:将25kg的白兰瓜、45kg的苹果、12kg的香桃、12kg的猕猴桃和1.5kg的玫瑰花制成混合浆料,将混合浆料、6.5kg的红糖和25kg的水混合后加入到发酵罐内并用纱布封口,在20~25℃的温度下发酵35d后,滤去杂质后与其质量倍数为23的水混合。第三营养液可以根据琉璃苣的种植亩数进行制备。
成熟后收集籽粒。
实施例3
选择海拔为2000~2100之间的祁连山的冷凉区为种植区域。
向种植区域内的土地每公顷施加2.5m3的农家肥、20kg的磷酸二铵、13kg的尿素和10kg的硫酸钾,之后对施加上述基肥的种植区域进行旋耕和整平。
向旋耕后的种植区域覆盖幅宽为140cm,厚度为0.008mm的农用黑膜。相邻的两个地膜彼此搭接实现对种植区域的完全覆盖。沿地膜的幅宽的方向在地膜间隔2m压土形成土棱。
测得地温为15℃,将阳光晒2d后的包衣琉璃苣种子种,以35cm的株距和40cm的行距将琉璃苣种子案品字型种植于种植区域,穴深3cm,每穴2~3粒。
幼苗期对每穴琉璃苣间苗使得每穴一株植株。
初花期对琉璃苣植株灌水一次。取包括质量浓度为1.0%的萘乙酸钠、质量浓度为0.5%的尿素和质量浓度为0.02%的杀菌剂的第一营养液,按照每亩29l喷施于琉璃苣植株。
盛花期对琉璃苣植株灌水一次。将每500g的白砂糖溶于每50l的0.25wt%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形成第二营养液。按照50l每亩将第二营养液于上午5时~7时喷施于琉璃苣植株。
对成熟期的琉璃苣植株按照每亩25l于上午9时前喷施第三营养液。
第三营养液按照以下方法制得:将30kg的白兰瓜、50kg的苹果、15kg的香桃、15kg的猕猴桃和2kg的玫瑰花制成混合浆料,将混合浆料、7kg的红糖和25kg的水混合后加入到发酵罐内并用纱布封口,在20~25℃的温度下发酵40d后,滤去杂质后与其质量倍数为25的水混合。第三营养液可以根据琉璃苣的种植亩数进行制备。
成熟后收集籽粒。
实施例4
选择海拔为1800~1950之间的祁连山的冷凉区为种植区域。
向种植区域内的土地每公顷施加2.8m3的农家肥、22kg的磷酸二铵、14kg的尿素和13kg的硫酸钾,之后对施加上述基肥的种植区域进行旋耕和整平。
向旋耕后的种植区域覆盖幅宽为140cm,厚度为0.008mm的农用黑膜。相邻的两个地膜彼此搭接实现对种植区域的完全覆盖。沿地膜的幅宽的方向在地膜间隔2m压土形成土棱。
测得地温为13℃,将阳光晒2d后的包衣琉璃苣种子种,以45cm的株距和65cm的行距将琉璃苣种子案品字型种植于种植区域,穴深3cm,每穴2~3粒。
幼苗期对每穴琉璃苣间苗使得每穴一株植株。
初花期对琉璃苣植株灌水一次。取包括质量浓度为1.2%的萘乙酸钠、质量浓度为0.6%的尿素和质量浓度为0.01%的杀菌剂的第一营养液,按照每亩25l喷施于琉璃苣植株。
盛花期对琉璃苣植株灌水一次。将每300g的蜂蜜溶于每52l的0.4wt%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形成第二营养液。按照52l每亩将第二营养液于上午5时~7时喷施于琉璃苣植株。
对成熟期的琉璃苣植株按照每亩20l于上午9时前喷施第三营养液。
第三营养液按照以下方法制得:将35kg的白兰瓜、52kg的苹果、16kg的香桃、17kg的猕猴桃和2.5kg的玫瑰花制成混合浆料,将混合浆料、8kg的红糖和27kg的水混合后加入到发酵罐内并用纱布封口,在20~25℃的温度下发酵45d后,滤去杂质后与其质量倍数为28的水混合。第三营养液可以根据琉璃苣的种植亩数进行制备。
成熟后收集籽粒。
实施例5
选择海拔为2200~2300之间的祁连山的冷凉区为种植区域。
向种植区域内的土地每公顷3m3的农家肥、25kg的磷酸二铵、15kg的尿素和15kg的硫酸钾,之后对施加上述基肥的种植区域进行旋耕和整平。
向旋耕后的种植区域覆盖幅宽为140cm,厚度为0.008mm的农用黑膜。相邻的两个地膜彼此搭接实现对种植区域的完全覆盖。沿地膜的幅宽的方向在地膜间隔2m压土形成土棱。
测得地温为13℃,将阳光晒2.5d后的包衣琉璃苣种子种,以50cm的株距和70cm的行距将琉璃苣种子案品字型种植于种植区域,穴深3cm,每穴2~3粒。
幼苗期对每穴琉璃苣间苗使得每穴一株植株。
初花期对琉璃苣植株灌水一次。取包括质量浓度为1.4%的萘乙酸钠、质量浓度为0.6%的尿素和质量浓度为0.03%的杀菌剂的第一营养液,按照每亩32l喷施于琉璃苣植株。
盛花期对琉璃苣植株灌水一次。将每350g的白砂糖溶于每55l的0.5wt%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形成第二营养液。按照55l每亩将第二营养液于上午5时~7时喷施于琉璃苣植株。
对成熟期的琉璃苣植株按照每亩20l于下午17时后喷施第三营养液。
第三营养液按照以下方法制得:将38kg的白兰瓜、57kg的苹果、12kg的香桃、18kg的猕猴桃和3kg的玫瑰花制成混合浆料,将混合浆料、6kg的红糖和30kg的水混合后加入到发酵罐内并用纱布封口,在20~25℃的温度下发酵50d后,滤去杂质后与其质量倍数为30的水混合。第三营养液可以根据琉璃苣的种植亩数进行制备。
成熟后收集籽粒。
实施例6
选择海拔为2000~2100之间的祁连山的冷凉区为种植区域。
向种植区域内的土地每公顷施加2.5m3的农家肥、20kg的磷酸二铵、13kg的尿素和10kg的硫酸钾,之后对施加上述基肥的种植区域进行旋耕和整平。
向旋耕后的种植区域覆盖幅宽为140cm,厚度为0.008mm的农用黑膜。相邻的两个地膜彼此搭接实现对种植区域的完全覆盖。沿地膜的幅宽的方向在地膜间隔2m压土形成土棱。
测得地温为15℃,将阳光晒2d后的包衣琉璃苣种子种,以35cm的株距和40cm的行距将琉璃苣种子案品字型种植于种植区域,穴深3cm,每穴2~3粒。
幼苗期对每穴琉璃苣间苗使得每穴一株植株。
初花期对琉璃苣植株灌水一次。取包括质量浓度为1.5%的萘乙酸钠、质量浓度为0.7%的尿素和质量浓度为0.025%的杀菌剂的第一营养液,按照每亩30l喷施于琉璃苣植株。
盛花期对琉璃苣植株灌水一次。将每400g的白砂糖溶于每50l的0.3wt%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形成第二营养液。按照45l每亩将第二营养液于上午5时~7时喷施于琉璃苣植株。
对成熟期的琉璃苣植株按照每亩20l于下午16时后喷施第三营养液。
第三营养液按照以下方法制得:将40kg的白兰瓜、60kg的苹果、20kg的香桃、20kg的猕猴桃和3kg的玫瑰花制成混合浆料,将混合浆料、8kg的红糖和30kg的水混合后加入到发酵罐内并用纱布封口,在20~25℃的温度下发酵50d后,滤去杂质后与其质量倍数为30的水混合。第三营养液可以根据琉璃苣的种植亩数进行制备。
成熟后收集籽粒。
将实施例1~6得到的籽粒产量进行统计,其结果见表1。
表1统计结果
注:结实数和开花数均以单株计。
从实施例1~6可以看出,实施例1~6的琉璃苣的种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种子产量,说明实施例1~6种植的琉璃苣均具备较高的结实率。
对比例1
选择海拔为2000~2100之间的祁连山的冷凉区为种植区域。
向种植区域内的土地每公顷施加15kg的尿素、110kg的磷酸二铵和120kg的硫酸钾,之后对施加上述基肥的种植区域进行旋耕和整平。
向旋耕后的种植区域覆盖幅宽为140cm,厚度为0.008mm的农用黑膜。相邻的两个地膜彼此搭接实现对种植区域的完全覆盖。沿地膜的幅宽的方向在地膜间隔2m压土形成土棱。
测得地温为15℃,将阳光晒2d后的包衣琉璃苣种子种,以40cm的株距和60cm的行距将琉璃苣种子案品字型种植于种植区域,穴深3cm,每穴2~3粒。
幼苗期对每穴琉璃苣间苗使得每穴一株植株。
初花期对琉璃苣植株灌水一次。
成熟后收集籽粒。
统计可以,对比例1的每公顷产量平均值为1017kg,其单株结实数为44,单株开花数为53,结实率为83%。其产量明显低于实施例1~6的产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提高结实率的琉璃苣种植方法,通过在琉璃苣的初花期、盛花期和成熟期各自喷施不同类型的营养液,在对应地营养液的适宜浓度和合理用量的作用下,提高了琉璃苣植株的新陈代谢能力和增加了同化物质在籽粒中的积累。从而,有效的提高得到的琉璃苣种子的结实率。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