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植物室外栽植养护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64340阅读:9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园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苔藓植物室外栽植养护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苔藓植物遍布于世界各地,从裸露岩石表层、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到各种类型的森林、沼泽地以及各种不同水体(海洋除外)均有苔藓植物的分布。尽管野生苔藓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几乎无处不在,但其利用率却很低,在国内,仅应用于微型景观造景,如苔藓盆景、苔藓瓶等。日本等国家已经利用某些苔藓植物作观赏植物造景,如苔藓专类园等。苔藓植物具有丛生和休眠的习性,吸水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抗寒能力强、不易受病虫害侵袭,其表面具有独特的光泽,细腻的质感,娇小如绒、青翠常绿,给人以古朴典雅、清纯宁静、自然和谐的感觉,在园林中具有独特的美学观赏应用价值。但与传统园林植物不同,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温湿的环境中,对温度、湿度等条件要求较高,因此根据苔藓植物的生活习性特点,采取合理建植养护管理方法,是苔藓植物园林应用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苔藓植物室外栽植养护施工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苔藓植物资源及室外苔藓植物造景的应用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苔藓植物室外栽植养护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苔藓种植区域的准备,

选择或营造半阴且湿润环境,半阴环境是指能遮住太阳光的1/2左右,一般为树荫下、荫棚下、花墙下等。湿润环境是指植物所处的生长环境要有较高的空气湿度,一般以70%以上为湿润环境,进行翻松土壤,将土壤进行地形的堆筑、造型,保证整个地形坡面曲线和顺、排水通畅,得到苔藓种植区域;

步骤2,安装喷淋设施,

在所述步骤1准备后的苔藓种植区域中安装苔藓喷淋雾化系统,所述喷淋雾化系统的安装依次包括定线-开挖沟槽-浇筑水泵基座-安装水泵与布设管线-冲洗-试压-回填-试喷;

步骤3,基质选择与铺设,

选择褐墒状态,即土色呈褐色,手捏土可成团,落地后可散成大土块,手上有水湿印,感觉阴凉土壤含水量约16%左右的壤土、黏土、河沙、营养土混合掺拌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即壤土、黏土、河沙、营养土均为褐墒状态),将混合基质在阳光直射下暴晒0.5-1天,然后将混合基质均匀撒铺在苔藓种植区域,混合基质在苔藓种植区域上的铺设厚度相同,均匀平整,得到混合基质层,

步骤4,苔藓铺植,

在所述步骤3得到的混合基质层上通过成片铺植或嵌入铺植的方法将苔藓铺植,所述成片铺植中将苔藓经过人工筛选后,一片片铺设在预先平整的混合基质层上,边铺植、边拍压,拍压后淋水,使铺植后的苔藓与混合基质层紧密结合;所述嵌入铺植中将苔藓做成线状栽植,然后嵌入在铺装与墙体的缝隙间并保湿;

步骤5,养护管理,

所述养护管理包括水分管理、除草、施肥、补植与更换、防寒越冬与越夏管理。

所述步骤1中翻松土壤的含水量应控制在20-26%,土壤粒径小于5cm。

所述步骤2中喷淋雾化系统保持苔藓种植区域的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

所述步骤3中壤土、黏土、河沙、营养土的重量比为3:3:1:1。

所述步骤4中铺植的苔藓之间无间隙,拍压时采用0.002kg重的碾压器压平或者采用圆滚筒滚压或者人工均匀拍打平整。

所述步骤4中拍压后淋水时,第一遍淋水保证混合基质层5-10cm的深度湿润。

所述步骤5中除草为在土壤湿度为稍润时,即手拭稍凉而不觉湿润时进行除草。

所述步骤5中施肥施加的为田土与腐熟厩肥以重量比为3:1混合配制而成的有机肥。

所述施肥的方法包括混施、撒施、液施及叶面喷施,所述混施为,苔藓铺植时,将土壤与混合配制的有机肥掺拌混匀,土方造型细整后铺植苔藓;所述撒施为,在土方细整后苔藓铺植前,把混合配制的有机肥均匀撒施于土面,再浇水使肥料渗入土壤,在土壤保持良好墒情后铺植苔藓,良好墒情是以褐墒与黑墒为最佳,土壤含水量达16%以上;所述液施为,将混合配制的有机肥配制成液肥,浇在待铺植苔藓的土壤中;所述叶面喷施为,在苔藓铺植定根成活一周后,将混合配制的有机肥稀释成溶液,使用喷壶或者喷雾器喷洒在苔藓表面,通过叶面与整个植株吸收养分。

所述步骤4中铺植的苔藓为大灰藓、葫芦藓、真藓、垂枝藓、地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①本发明根据现场情况选择苔藓喷淋雾化系统的布置方式,合理地布置喷淋管网系统,确保苔藓植物在喷淋范围内有较高的空气湿度,满足苔藓对水分的要求;②本发明采用边铺植、边拍压,拍压后淋水,使铺植后的苔藓与混合基质层紧密结合,苔藓铺植完成后,未拍打压实遭遇雨水、强风的袭击而破坏,应及时补植;苔藓成活后人为践踏、鸟禽寻食也会造成苔藓局部破坏,应修整补植,做好苔藓的严查补漏工作,③本发明中混合配制的有机肥具有良好的保肥性、持水性和透气性以及适合根系生长的ph值,为苔藓植物定植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苔藓植物室外栽植养护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苔藓种植区域的准备,

选择或营造半阴且湿润环境,半阴环境是指能遮住太阳光的1/2左右,一般为树荫下、荫棚下、花墙下等。湿润环境是指植物所处的生长环境要有较高的空气湿度,一般以70%以上为湿润环境,进行翻松土壤,将土壤进行地形的堆筑、造型,保证整个地形坡面曲线和顺、排水通畅,得到苔藓种植区域;因为根据苔藓植物喜湿温暖的特性,需要选择营造有一定的散射光线或半阴的潮湿环境,且避免低洼积水处,干旱及干燥的环境不宜进行苔藓地被造景;堆筑地形时,根据放样标高,由里向外施工,边造型,边压实,施工过程中始终把握地形构造骨架,完成微地形粗整后,人工细做覆盖面层,保持表层土质疏松,并清除石块、石砾、渣土、建筑垃圾、树根等杂物,人工平整地形时从边缘逐步向中间收拢,使整个地形坡面曲线和顺、排水通畅,雨天停止作业,雨后及时采取修整和拍实边坡等措施重新细整场地,排除低洼处积水;

步骤2,安装喷淋设施,

在所述步骤1准备后的苔藓种植区域中安装苔藓喷淋雾化系统,所述喷淋雾化系统的安装依次包括放样定线-开挖沟槽-浇筑水泵基座-安装水泵与布设管线-冲洗-试压-回填-试喷,依据行业规范及苔藓品种对生境条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喷淋雾化系统,根据现场情况选择苔藓喷淋雾化系统的布置方式,合理地布置喷淋管网系统,确保苔藓植物在喷淋范围内有较高的空气湿度,进行表面控水,调节空气湿度,保持凉爽通风良好的生境(避免高热环境),利于苔藓生长旺盛,以达到对小范围环境起到调节的作用;

步骤3,基质选择与铺设,

苔藓植物基质选择方面有一定特殊性,宜选择褐墒状态,即土色呈褐色,手捏土可成团,落地后可散成大土块,手上有水湿印,感觉阴凉土壤含水量约16%左右的壤土、黏土、河沙、营养土混合掺拌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将混合基质在阳光直射下暴晒0.5-1天,然后将混合基质均匀撒铺在苔藓种植区域,混合基质在苔藓种植区域上的铺设厚度相同,均匀平整,得到混合基质层,

步骤4,苔藓铺植,

在所述步骤3得到的混合基质层上通过成片铺植或嵌入铺植的方法将苔藓铺植,所述成片铺植中将苔藓经过人工筛选后,一片片铺设在预先平整的混合基质层上,边铺植、边拍压,拍压后淋水,使铺植后的苔藓与混合基质层紧密结合;所述嵌入铺植中将苔藓做成线状栽植,然后嵌入在铺装与墙体的缝隙间并保湿,铺植的时候选择优质健康的苔藓进行铺植;

步骤5,养护管理,

所述养护管理包括水分管理、除草、施肥、补植与更换、防寒越冬与越夏管理。

在养护期间,应给予一定的散射光,浇水可依据“灌饱浇透、适时浇水、多次喷淋”等原则,满足苔藓对水分的要求,但要确保排水通畅,每天可喷水多次,人工与设备喷水相结合,依空气湿度和环境温度而定,因为苔藓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均严格受限于水分的持续供给,因而水分控制在苔藓植物养护管理工作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及时除草有利于苔藓植物景观迅速形成。刚铺植的苔藓植物竞争力较低,其他高等植物容易入侵占有主导地位,所以刚铺植的苔藓植物除草尤为重要。当其恢复生长并密被土壤后,即可有效抵御杂草入侵,可适当降低除草频率。在除草时应保证苔藓的平整性、致密性,如果除草时破坏苔藓应及时恢复原状。除草时间可安排在天气晴朗或雨后、土壤湿度适中时,以获得最大的除草保墒效果。

苔藓植物成活后进入常规养护期,在室外开放性的区域,若养护管理不善易造成局部秃裸,一般为病害(侵染性、生理性)、人为或鸟畜禽类与地下线虫损坏所致,就必须进行补植与更换。

苔藓铺植完成后,未拍打压实遭遇雨水、强风的袭击而破坏,应及时补植;苔藓成活后人为践踏、鸟禽寻食也会造成苔藓局部破坏,应修整补植。苔藓的自身恢复能力也较强,不予补植也可以自动修复,但恢复时间较长。总之,苔藓常规管养期间,应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如苔藓地被遭受侵染性病害致使苔藓死亡则需要进行局部更换。苔藓植物传染性病害常有致病性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支原体等生物因素引起,必要时须更换土壤。在更换新的苔藓之前,保证苔藓使用前的检疫。

虽有些种类的苔藓可在严冬与酷暑季节进入休眠状态,但是针对本实施例的苔藓的防寒越冬及越夏管理不容忽视。室外露地铺植的苔藓应做好冬季防止冻害的养护管理,在冰冻季节来临之前,可采取覆盖草甸、搭设遮风帐等措施避免冻害,此外,苔藓应减少冬季灌水养护,保持其休眠状态安全过冬。室外露地铺植的苔藓应做好冬季防止冻害的养护管理。同样,在夏季高温季节,可采取多次喷水、地面灌水、架设遮阳网、喷洒蒸腾抑制剂等措施保持苔藓安全越夏。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所述步骤1中翻松土壤的含水量应控制在20-26%,土壤粒径小于5cm。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步骤2中喷淋雾化系统保持苔藓种植区域的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

作为进一步优选,本实施例步骤3中壤土、黏土、河沙、营养土的重量比为3:3:1:1。

本实施例步骤4中铺植的苔藓之间无间隙,拍压时采用0.002kg重的碾压器压平或者采用圆滚筒滚压或者人工均匀拍打平整,使苔藓类植物与土壤结合紧密,无空隙,易于生根,保证苔藓类植物成活;步骤4中拍压后淋水时,第一遍淋水保证混合基质层5-10cm的深度湿润。苔藓类植物压紧后浇第一遍透水,使苔藓类植物恢复原色,之后每天浇透一次水,夏季早晚各一次,以保证苔藓类植物的需水量。时常滚压和浇水(喷雾器或喷壶喷水),直到苔藓类植物生根而转到正常的养护管理。

作为更进一步优选,本实施例步骤5中除草为在土壤湿度为稍润时(手拭稍凉而不觉湿润)进行除草;步骤5中施肥施加的为田土与腐熟厩肥以重量比为3:1混合配制而成的有机肥。

本实施例中施肥的方法包括混施、撒施、液施及叶面喷施,所述混施为,苔藓铺植时,将土壤与混合配制的有机肥掺拌混匀,土方造型细整后铺植苔藓;所述撒施为,在土方细整后苔藓铺植前,把混合配制的有机肥均匀撒施于土面,再浇水使肥料渗入土壤,在土壤保持良好墒情后铺植苔藓,以褐墒与黑墒为最佳,土壤含水量达16%以上;所述液施为,将混合配制的有机肥配制成液肥,浇在待铺植苔藓的土壤中;所述叶面喷施为,在苔藓铺植定根成活一周后,将混合配制的有机肥稀释成溶液,使用喷壶或者喷雾器喷洒在苔藓表面,通过叶面与整个植株吸收养分,混合配制的有机肥具有良好的保肥性、持水性和透气性以及适合根系生长的ph值,为苔藓植物定植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此外,可依据苔藓的生长状况适当追施速效肥,追肥次数因种而异,温暖的生长时期薄肥勤施,天气较冷时适当减少次数或停施。每次追肥后要立即浇水,保证苔藓充分吸收。

作为更进一步优选,本实施例步骤4中铺植的苔藓为大灰藓、葫芦藓、真藓、垂枝藓、地钱。

尽管上述实施例已对本发明作出具体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为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基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进行修改或改进,这些修改和改进都在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