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桃白条天牛防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55042阅读:7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桃白条天牛防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森林保护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核桃白条天牛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国家木本粮油产业的兴起,核桃(juglans)和山核桃(carya)集约化栽培在我国发展迅猛。截止目前,核桃种植面积超过555万公顷,山核桃种植面积约8500公顷。集约化栽培导致大量的病虫害滋生,其中白条天牛就是重要的蛀干害虫之一。

白条天牛(batoceracastelmau)为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的一类蛀干昆虫,多危害阔叶树。目前已知该属内有7个种,分别为云斑白条天牛(b.horsfileldi(hope))、榕八星天牛(b.rubus(linnaeus))、无花果天牛(b.rubusformpsinakriensche)、芒果白条天牛(b.royles(hope))、圆八星天牛(b.parryi(hope))、橙斑白条天牛(b.davidisdeyrolle)、锈斑白条天牛(b.numitornewman)和麻栎白条天牛(b.quercineasp.nov),其中危害核桃和山核桃的的主要有云斑白条天牛和橙斑白条天牛。

白条天牛在我国中纬度核桃产区2~3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蛀道内越冬。4月上旬开始出现成虫,6月间达盛期,羽化后咬一圆形羽化孔钻出。成虫啃食核桃当年生枝条的嫩皮和叶片补充营养后,喜欢在直径10cm以上的树干上或同样粗细的大枝下面产卵,初孵幼虫在产卵孔附近蛀食韧皮部或边材,受害部树皮外胀纵裂,并由此排出木屑、粪便,(20~30)d后逐渐蛀入木质部,不断向上食害,蛀道长25cm左右,蛀道内充满木屑、虫粪。以幼虫越冬后次春继续危害,(8~9)月间幼虫老熟在虫道内蛹室化蛹。蛹期约30d。羽化后以成虫在蛹室内越冬。

除其成虫取食危害外,其幼虫向木质部逐渐钻蛀,造成核桃叶小、发黄,枝条纤细、干枯或死亡,树势衰弱,最后是从受害重的大枝开始逐渐枯萎致死。

传统防治方式一直采药泥、药棉塞孔和药水注射等措施防治,有时由于虫孔较多、虫道深且上下完全、树皮破损等原因常会出现封闭不严实、杀除不彻底或幼虫逃跑的现象。因此,亟需寻找一种较为彻底的捕杀方法以提供防治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核桃白条天牛防治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

(1)准备好锤子、一端剪成斜面的木签(直径约为0.8cm)、虎口钳、地膜(0.02mm~0.04mm厚,并将其裁成宽8cm~10cm条带备用)、杀虫剂(有薰蒸作用的80%敌敌畏乳剂,50%辛硫磷乳剂,25%磷唑.毒死蜱等)、刷子,手套,口罩等。(2)在晴天,找到受害植株,清理虫粪和木屑,用锤子在蛀孔处敲击杀死部分幼虫,(3)用虎口钳夹持木签,将斜面一端浸上药剂,将其钉入蛀孔。若蛀孔较多,钉木签后再用刷子在蛀孔周围再涂刷一层杀虫剂;对于树皮已大面积蛀食的树干,无须找到确切的蛀孔,清理掉木屑及枯皮,在朽腐处附近快速刷上一层杀虫剂。(4)快速用地膜从贴近地面处自下而上至树干健康部位将树干螺旋上升式包扎紧实。(6)气温15℃以上时24h后即可去除地膜,气温在15℃以下时可在3d~5d后去除地膜。

有益效果。

一是与专利(申请号:201210048196.2和201310582737.4)相比,不需要专门的装置,操作更为简单,取材更为容易,成本更加低廉。

二是地膜的密封加上药剂的薰蒸作用,不仅能将蛀入树干深层的幼虫、成虫逼出来,接触药剂而死,能彻底杀灭虫卵、幼虫、蛹及成虫,而且能将寄生在蛀道内的其它鞘翅目昆虫一并杀死。

三是用药量较小,杀死害虫后及时去除薄膜,对树体及果实残留影响不大。

具体实施实例。

实施实例1。

2015年7月17日在城关镇官山林场边的核桃园对白条天牛危害较重的12株核桃树进行如下处理:1)用虎口钳夹持木签,将斜面一端浸上药剂(50%辛硫磷乳剂),对准蛀孔中心,用锤子将毒签钉入蛀孔。2)用刷子在蛀孔周围涂刷一层杀虫剂(80%敌敌畏乳剂)。3)快速用地膜从贴近地面处自下而上至树干健康部位将树干包扎紧实。

5d后去除地膜检查,共熏蒸出白条天牛幼虫42头,其中已死亡41头,其他蛀道寄生的蝇蛆类幼虫26头全部死亡。

实施实例2。

2015年10月13日在湖北省保康县黄堡西张弓山核桃园试验时,对白条天牛危害较重的8棵核桃树进行如下处理:1)用虎口钳夹持木签,将斜面一端浸上药剂(25%磷唑.毒死蜱),对准蛀孔中心,用锤子将毒签钉入蛀孔。2)用刷子在蛀孔周围涂刷一层杀虫剂(25%磷唑.毒死蜱)。3)对树皮已大面积蛀食的树干,无须找到确切的蛀孔,清理掉木屑及枯皮,在朽腐处附近快速刷上几刷子杀虫剂。4)快速用地膜从贴近地面处自下而上至树干健康部位将树干包扎紧实。

24h后检查(见说明书附图1),共熏蒸出白条天牛幼虫23头,其他蛀道寄生的蝇蛆类幼虫7头。

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的一部分,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药物、器械、树种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附图1-1是钉入带药剂木签并涂刷一层杀虫剂后自上而上至树干健康部位将树干包扎紧实。附图1-2是24h后白条天牛幼虫由于药剂熏蒸从蛀孔钻出来。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核桃白条天牛防治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准备锤子、一端剪成斜面的木签(直径约为0.8cm)、虎口钳、地膜(0.02mm~0.04mm厚,裁成宽8cm~10cm条带)、有薰蒸作用的杀虫剂、刷子,手套,口罩等。(2)在晴天找到受害植株,清理虫粪和木屑,用锤子在蛀孔处敲击杀死部分幼虫;(3)用虎口钳夹持木签,将斜面一端浸上药剂钉入蛀孔。若蛀孔较多,钉木签后再用刷子在蛀孔周围再涂刷一层杀虫剂;(4)用地膜从贴近地面处自下而上至树干健康部位将树干包扎紧实。(6)气温15℃以上时24h后可去除地膜,气温在15℃以下时可在3d~5d后去除地膜。该技术方法操作简单,取材容易,成本低廉,用药量小,且杀虫彻底。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杰;陈万胜;王其竹;王代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保康县核桃技术推广中心
技术研发日:2017.06.05
技术公布日:2017.09.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