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泡眼金鱼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42607阅读:39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金鱼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泡眼金鱼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水泡眼金鱼的养殖方式均是基于经验和传统,还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养殖系统,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死亡率高、疾病发生率高的情况,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适合于水泡眼金鱼的养殖方法,实现高效养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水泡眼金鱼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泡眼金鱼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养殖池: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的地方建面积为25-35m2,深度为60cm的养殖池,养殖池的水温保持在20-33℃,ph值为6.8-7.8,溶解氧的量大于5.0mg/l;

(2)鱼苗养殖:①刚孵化出的鱼苗的饲养密度为400-500尾/m2,鱼苗的卵黄囊被吸收后,饲喂蒸熟后的蛋黄,每天喂四次;②当鱼苗体长达到1cm以上时,饵料以红虫为主,配合饲料为辅;③当鱼苗体长达到3cm以上时,饲养密度控制在120-150尾/m2,红虫与配合饲料结合饲喂,每天投喂两次;

(3)鱼苗筛选:①当鱼苗长至2cm时进行初选:剔除小尾、缺尾、残眼异形的残次鱼;②初选15天后进行复选,复选过程中进行第一次拉网锻炼,复选时剔除残眼异形的残次鱼;③当鱼苗长至3-4cm时进行二次复选,在此期间进行第二次拉网锻炼,二次复选选择姿态、体型、色泽优秀的个体,去除尾巴有折痕、水泡异常的个体;

(4)日常管理:①鱼苗在1-3cm时,水质保持清绿色,透明度为15-25cm,每3天换水一次,换水时间为16:00-17:00,换入的新水与原池水温差应小于2℃;②鱼苗长至3cm以上时,水色要求嫩绿色,每天16:00-17:00换水,换水量1/3-2/3;10月以后水色保持绿或深绿色,换水次数为一周两次;③每日早晚各巡塘一次,清除池中杂物保持清洁卫生,观察金鱼进食、活动和水质变化;

(5)疾病防治:每15天使用芽孢杆菌液一次,消除有害物质氨氮、硫化氢,净化水质,促进饲料消化,预防疾病的发生;定期全池喷洒呋喃西林液以预防烂鳃病及出血病,喷洒后浸洗2-3天,然后再换新水。

所述养殖池在使用前需要采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液采用20g/m2的高锰酸钾溶液。

优选的,在夏秋季节的夜间用气泵或喷淋水增氧,避免发生浮头;当日光强烈,水温超过32℃时,养殖池需要遮阳网遮阳,以避免“烫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红虫和配合饲料饲喂,使鱼体色泽艳丽,生长迅速;合理的筛选既降低了养殖密度又节约了饲料与养殖成本;呋喃西林的定期喷洒可以预防烂鳃病及出血病的发生,定期使用芽孢杆菌液,可以净化水质,促进饲料消化,以实现较高的养殖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水泡眼金鱼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养殖池: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的地方建面积为25m2,深度为60cm的养殖池,养殖池的水温保持在20℃,ph值为6.8,溶解氧的量大于5.0mg/l;

(2)鱼苗养殖:①刚孵化出的鱼苗的饲养密度为400尾/m2,鱼苗的卵黄囊被吸收后,饲喂蒸熟后的蛋黄,每天喂四次;②当鱼苗体长达到1cm以上时,饵料以红虫为主,配合饲料为辅;③当鱼苗体长达到3cm以上时,饲养密度控制在120尾/m2,红虫与配合饲料结合饲喂,每天投喂两次;

(3)鱼苗筛选:①当鱼苗长至2cm时进行初选:剔除小尾、缺尾、残眼异形的残次鱼;②初选15天后进行复选,复选过程中进行第一次拉网锻炼,复选时剔除残眼异形的残次鱼;③当鱼苗长至3cm时进行二次复选,在此期间进行第二次拉网锻炼,二次复选选择姿态、体型、色泽优秀的个体,去除尾巴有折痕、水泡异常的个体;

(4)日常管理:①鱼苗在1cm时,水质保持清绿色,透明度为15cm,每3天换水一次,换水时间为16:00,换入的新水与原池水温差应小于2℃;②鱼苗长至3cm以上时,水色要求嫩绿色,每天16:00换水,换水量1/3;10月以后水色保持绿或深绿色,换水次数为一周两次;③每日早晚各巡塘一次,清除池中杂物保持清洁卫生,观察金鱼进食、活动和水质变化;

(5)疾病防治:每15天使用芽孢杆菌液一次,消除有害物质氨氮、硫化氢,净化水质,促进饲料消化,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烂鳃病及出血病采用呋喃西林定期全池喷洒,浸洗2天,然后再换新水。

所述养殖池在使用前需要采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液采用20g/m2的高锰酸钾溶液。

优选的,在夏秋季节的夜间用气泵或喷淋水增氧,避免发生浮头;当日光强烈,水温超过32℃时,养殖池需要遮阳网遮阳,以避免“烫尾”。

实施例2一种水泡眼金鱼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养殖池: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的地方建面积为35m2,深度为60cm的养殖池,养殖池的水温保持在33℃,ph值为7.8,溶解氧的量大于5.0mg/l;

(2)鱼苗养殖:①刚孵化出的鱼苗的饲养密度为500尾/m2,鱼苗的卵黄囊被吸收后,饲喂蒸熟后的蛋黄,每天喂四次;②当鱼苗体长达到1cm以上时,饵料以红虫为主,配合饲料为辅;③当鱼苗体长达到3cm以上时,饲养密度控制在150尾/m2,红虫与配合饲料结合饲喂,每天投喂两次;

(3)鱼苗筛选:①当鱼苗长至2cm时进行初选:剔除小尾、缺尾、残眼异形的残次鱼;②初选15天后进行复选,复选过程中进行第一次拉网锻炼,复选时剔除残眼异形的残次鱼;③当鱼苗长至4cm时进行二次复选,在此期间进行第二次拉网锻炼,二次复选选择姿态、体型、色泽优秀的个体,去除尾巴有折痕、水泡异常的个体;

(4)日常管理:①鱼苗在3cm时,水质保持清绿色,透明度为25cm,每3天换水一次,换水时间为17:00,换入的新水与原池水温差应小于2℃;②鱼苗长至3cm以上时,水色要求嫩绿色,每天17:00换水,换水量2/3;10月以后水色保持绿或深绿色,换水次数为一周两次;③每日早晚各巡塘一次,清除池中杂物保持清洁卫生,观察金鱼进食、活动和水质变化;

(5)疾病防治:每15天使用芽孢杆菌液一次,消除有害物质氨氮、硫化氢,净化水质,促进饲料消化,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烂鳃病及出血病采用呋喃西林定期全池喷洒,浸洗3天,然后再换新水。

所述养殖池在使用前需要采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液采用20g/m2的高锰酸钾溶液。

优选的,在夏秋季节的夜间用气泵或喷淋水增氧,避免发生浮头;当日光强烈,水温超过32℃时,养殖池需要遮阳网遮阳,以避免“烫尾”。

上面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