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农业的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383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农业的灌溉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农业的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农业的生产是许多家庭的生活支柱。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农业生产中从原有的传统农业生产逐渐向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农业的集约化进程就是一个体现,如灌溉系统。灌溉系统在整个农业种植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有的灌溉装置设计不合理,由于喷头固定,许多地方不能有效的灌溉,若设置多个,有许多地方灌溉就会重叠,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使得成本也随之增加。另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灌溉装置对农作物进行施肥和药物的喷洒,如果出现漏喷就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农业的灌溉装置,以解决现代农业中灌溉不合理,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农业的灌溉装置,包括基座、连接在基座上的支撑杆以及喷洒主管,所述支撑杆上端与喷洒主管下端之间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喷洒主管沿长度方向的外表面上由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一喷洒管、第二喷洒管、第三喷洒管和第四喷洒管,所述第一喷洒管、第二喷洒管、第三喷洒管和第四喷洒管与喷洒主管均为圆柱体结构并且各自相互连通,每个喷洒管远离喷洒主管的端部均设有喷头,所述喷洒主管与支撑杆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喷洒管的长度大于第二喷洒管,所述第二喷洒管的长度大于第三喷洒管,所述第三喷洒管的长度大于第四喷洒管,所述第一喷洒管、第二喷洒管、第三喷洒管和第四喷洒管相互之间的沿喷洒主管长度方向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喷洒管、第二喷洒管、第三喷洒管和第四喷洒管均至少设置为两个且相对于喷洒主管中心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上设有使支撑杆旋转的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位于支撑杆与基座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装置使得支撑杆旋转0~360°,扩大了该灌溉装置的浇灌范围。

进一步地,该灌溉装置还包括埋于地面下的水管,所述水管经过一个中间储水槽,所述中间储水槽中设有矿化装置,所述矿化装置包括一个框架和位于框架中的矿化物质,所述框架外覆有过滤网;所述中间储水槽以及矿化装置位于地面下或者地面上。设置矿物物质,可以给水中增加农作物需要的微量元素,进而能够减少肥料的使用,从而能够减少水富营养化等水污染。为了便于人们监测农田对的灌溉量,所述水管上设有一总流量计,所述总流量计位于人们可观察到的地面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包括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所述第二喷头位于喷洒管远离喷洒主管的端部下方并与喷洒管连通,所述第一喷头位于喷洒管远离喷洒主管的端部上方并与喷洒管连通,所述第二喷头位于第一喷头的以出水方向相对的前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喷头与喷洒管的接合处设有旋转体,所述第一喷头与所述旋转体一体模制并一体旋转,所述喷洒管内位于旋转体正下方设有三叶水轮,所述三叶水轮的旋转轴与旋转体固定连接,三叶水轮转动时,带动第一喷水头旋转,这样第一喷头在喷洒水时就可以旋转了,扩大了喷洒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喷头的出水口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喷头的出水口直径,保证了水从第一喷头的出水口顺利流出,保证水在喷洒管中的流量,使得三叶水轮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顺利旋转带动第一喷头旋转,提高第一喷头的喷洒范围。所述第一喷洒管、第二喷洒管、第三喷洒管和第四喷洒管靠近喷头的位置均设有水阀开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农业的灌溉装置,通过多个不同长度不同高度的喷洒管的设置确保喷洒水时不会重叠,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可以防止漏喷。该喷洒装置上的支撑杆上设有升降装置和旋转装置,喷水管上还设有水阀开关,可以精确有选择地的将水喷洒到指定位置,扩大了该灌溉装置的喷洒范围和精确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农业的灌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间储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喷头与喷洒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三叶水轮的俯视图;

附图中:基座1、支撑杆2、喷洒主管3、喷头30、第一喷头301、第二喷头302、第一喷洒管31、第二喷洒管32、第三喷洒管33、第四喷洒管34、升降装置4、旋转装置5、水管6、中间储水槽61、矿化装置611、框架612、矿化物质613、过滤网614、旋转体305、三叶水轮303、旋转轴304、流量计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有”、“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说明了一种用于农业的灌溉装置,包括基座1、连接在基座1上的支撑杆2以及喷洒主管3,所述支撑杆2上端与喷洒主管3下端之间设有升降装置4,所述喷洒主管3沿长度方向的外表面上由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一喷洒管31、第二喷洒管32、第三喷洒管33和第四喷洒管34,所述第一喷洒管31、第二喷洒管32、第三喷洒管33和第四喷洒管34与喷洒管31均为圆柱体结构并且各自相互连通,每个喷洒管远离喷洒主管3的端部均设有喷头30,所述喷洒主管3与支撑杆2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喷洒管31、第二喷洒管32、第三喷洒管33和第四喷洒管34靠近喷头的位置均设有水阀开关7。

所述支撑杆2上设有使支撑杆2旋转的旋转装置5,所述旋转装置5位于支撑杆2与基座1之间。

如图1所示,所述旋转装置5使得支撑杆旋转0~360°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农业的灌溉装置,通过多个不同长度不同高度的喷洒管的设置确保喷洒水时不会重叠,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可以防止漏喷。该喷洒装置上的支撑杆2上设有升降装置4和旋转装置5,喷水管上还设有水阀开关7,可以精确有选择地的将水喷洒到指定位置,扩大了该灌溉装置的喷洒范围和精确度。

所述第一喷洒管31的长度大于第二喷洒管32,所述第二喷洒管32的长度大于第三喷洒管33,所述第三喷洒管33的长度大于第四喷洒管34,所述第一喷洒管31、第二喷洒管32、第三喷洒管33和第四喷洒管34相互之间的沿喷洒主管3长度方向的间距相等。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喷洒管31、第二喷洒管32、第三喷洒管33和第四喷洒管34均至少设置为两个且相对于喷洒主管3中心对称。

在具体灌溉工作时,先调节升降装置4调节第一喷洒管31、第二喷洒管32、第三喷洒管33和第四喷洒管34的高度,高度越高,喷洒范围越大,然后通过旋转装置5改变第一喷洒管31、第二喷洒管32、第三喷洒管33和第四喷洒管34的喷洒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喷洒管31、第二喷洒管32、第三喷洒管33和第四喷洒管34均设有两个,喷洒的图中可以随时停止,然后手动调节升降装置4和旋转装置5,来改变第一喷洒管31、第二喷洒管32、第三喷洒管33和第四喷洒管34的喷洒高度和喷洒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该灌溉装置还包括埋于地面下的水管6,所述水管6经过一个中间储水槽61,所述中间储水槽中设有矿化装置611,所述矿化装置611包括一个框架612和位于框架中的矿化物质613,所述框架外覆有过滤网614;所述中间储水槽61以及矿化装置611位于地面下或者地面上。

现有的农业用地,不再如以往那样肥沃,土地表面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流失严重。种植农作物之后,往往需要撒化肥,这样,容易造成水污染。因此设置矿化装置613,可以给水中增加农作物需要的微量元素,进而能够减少肥料的使用,从而能够减少水富营养化等水污染。

如图1所示,在水管6上还设有一总流量计8,所述总流量计8位于人们可观察到的地面表面,用于人们监测农田对的灌溉量。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喷头30的旋转来提高灌溉范围,具体如图3所示,设置在喷洒管上的喷头30包括第一喷头301和第二喷头302,所述第二喷头301位于喷洒管远离喷洒主管3的端部下方并与喷洒管连通,所述第一喷头301位于喷洒管远离喷洒主管3的端部上方并与喷洒管连通,第二喷头302位于第一喷头301的以出水方向相对的前方。

所述第一喷头301与喷洒管的接合处设有旋转体305,所述第一喷头301与所述旋转体305一体模制并一体旋转,所述喷洒管内位于旋转体305正下方设有三叶水轮303,所述三叶水轮303的旋转轴304与旋转体305固定连接,在水流的作用下,三叶水轮303转动,旋转轴304带动旋转体305转动,这样第一喷头301在喷洒水时就可以旋转了,以此扩大了喷洒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图4为三叶水轮的结构示意图,三叶水轮303的旋转轴304与旋转体305固定连接,为了防止三叶水轮303对水流大小的影响,第二喷头302的出水口直径设置较大,且第二喷头302位于喷洒管的最前端。

为了保证水从第一喷头的出水口顺利流出,保证水在喷洒管中的流量,使得三叶水轮303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顺利旋转带动第一喷头301旋转,所述第一喷头301的出水口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喷头302的出水口直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