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雏鸡脱温期成活率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64879阅读:115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鸡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雏鸡脱温期成活率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雏鸡脱温期是指雏鸡1-21日龄这段时期,21日龄后的雏鸡即为脱温鸡,脱温鸡的体温接近成鸡体温,不需要再提供温度就能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处在脱温期的雏鸡具有以下生理特点:机体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绒毛希短,皮肤薄,抗寒能力弱;母源抗体逐渐衰减,免疫机能差;胃容积小,消化能力弱。因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抗病能力弱,容易生病,尤其易发生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导致成活率低,需要给予科学饲养管理,避免雏鸡死亡。

鸡粪可释放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吸入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因此控制鸡粪污染,提高鸡舍空气质量是减低发病率,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雏鸡脱温期成活率的养殖方法,该方法通过调整喂料和控制养殖环境条件,减少保温室有害气体含量,提高雏鸡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了发病率,提高了成活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雏鸡脱温期成活率的养殖方法,包括保温室准备、饲养条件控制、饲养密度、喂料管理及防疫;

所述保温室准备为:保温室设在通风干燥处,四周墙面用防水隔热保温材料围成,且墙上设有2个以上窗口,室内设有供暖设备,室内地板为泥土地板,地板上铺有一层厚度为35-45cm的垫料,所述垫料在铺设前,先用40-45ml/m3的福尔马林和20-25g/m3的高锰酸钾混合料对室内进行密封熏蒸12-24h,并通风3-5天;所述垫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甘蔗渣15-20份、食用菌渣25-30份、花生壳10-15份、糖蜜5-7份、硝酸钾4-6份、土8-13份、改性凹凸棒土7-10份、茶叶渣粉12-17份、土著菌1-3份和水30-35份;

所述饲养条件控制为:保温室准备结束后,将室内温度调整为33-34℃,湿度调整为60-65%,即可放入刚孵化的小鸡,以后每隔5天将室内温度降低1-2℃进行饲养,直至饲养温度降至25-28℃即停止降温;饲养过程中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每天中午给保温室通风换气一次,每次换气时先将2个对流的窗口敞开,每隔2-3min再依次将其他窗口敞开,至室内无异味即可;对1-2日龄的小鸡进行24h人工补光,以后每增加3日龄减少补光2h,并逐步过渡到自然光;

所述饲养密度为:1-5日龄的养殖密度为30-40只/m3,6-10日龄的养殖密度为25-30只/m3,11-15日龄的养殖密度为20-25只/m3,16日龄以后的养殖密度为15-20只/m3

所述喂料管理为:小鸡孵化24-36h后开食,开食前每天给小鸡提供充足的营养补充液,所述营养补充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制而成:温水20-30份、蔬菜汁9-15份、果汁12-17份和葡萄糖7-9份;开食时用小鸡专用全价饲料让鸡自由采食,以后每天在小鸡专用全价饲料中添加2-4%的免疫增强剂一同饲喂,喂料均为自由采食,并提供充足饮水;所述免疫增强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制而成:辣木叶粉13-18份、玛卡粉10-14份、葛根粉8-12份、桑叶粉15-18份、蜂胶4-7份和双歧杆菌3-8份;

所述防疫为:小鸡孵化后24h内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7-8日龄时用新支二联苗给小鸡点眼、滴鼻各1滴;13-14日龄用1-2%的脱脂牛奶稀释传染性法囊氏疫苗给小鸡饮用,疫苗用量为0.05-0.07ml/只。

进一步地,保温室准备中,所述防水隔热保温材料是防水岩棉板。

进一步地,保温室准备中,所述改性凹凸棒土的制作方法是:将凹凸棒土与所述凹凸棒土20-25重量倍的水一同放入高温反应斧中,300-350℃下活化1-2h,烘干,烘干后置于3-4mol/l的硝酸中浸泡3-6h,并用蒸馏水将浸泡后的凹凸棒土洗至中性,烘干,即可得到所述改性凹凸棒土。

进一步地,保温室准备中,所述垫料的制作方法是:按重量份数将甘蔗渣、食用菌渣和花生壳粉碎至粒径为0.5-1.5cm,并与糖蜜、硝酸钾、土、土著菌和水混匀,于20-33℃下发酵10-15天,得发酵料,将发酵料与改性凹凸棒土和茶叶渣粉混匀,即可得到所述垫料。

进一步地,喂料管理中,所述蔬菜汁是由重量比为10:6:3的胡萝卜、番茄和大蒜混合打成的汁液;所述果汁是由重量比为10:5:9的橙子、苹果和猕猴桃混合打成的汁液。

进一步地,喂料管理中,所述温水的温度为32-35℃。

本发明中保温室的垫料由甘蔗渣、食用菌渣、花生壳、糖蜜、硝酸钾、土、改性凹凸棒土、茶叶渣粉、土著菌和水制成,其中,土著菌以甘蔗渣、食用菌渣、花生壳、糖蜜、硝酸钾、土、和水为培养基进行发酵,使得到的发酵料中富含土著菌和微生物所需的碳源,雏鸡将粪便排入发酵料中,土著菌以碳源和鸡粪为培养基进行繁殖,快速将鸡粪分解并放出热量,不但为保温室提供一个清洁的环境,放出的热量还可以给雏鸡保暖;同时,垫料中还含有改性凹凸棒土和茶叶渣粉,改性凹凸棒土孔隙数目多,通道杂质少,比表面积大,茶叶渣粉具有大量的细小孔隙,因此改性凹凸棒土和茶叶渣粉配合可将鸡粪中的氨气、硫化氢等异味气体吸附清除干净,减少了保温室内有害气体含量。

本发明喂料管理中的营养补充液由蔬菜汁、果汁和葡萄糖组成,蔬菜汁和果汁中富含维生素和氨基酸,可为雏鸡补充体液和能量,提高雏鸡的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

本发明喂料管理中的免疫增强剂由辣木叶粉、玛卡粉、葛根粉、桑叶粉、蜂胶和双歧杆菌组成,其中,辣木叶粉有抗氧化、通便、利尿、驱虫、改善睡眠等功效,长期食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预防疾病;玛卡粉能促进脾淋巴细胞增值、转化作用,提高抗体生成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可增强免疫力和抗疲劳能力;葛根粉具有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的功效;桑叶粉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蜂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双歧杆菌可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胃蠕动。辣木叶粉、玛卡粉、葛根粉、桑叶粉、蜂胶和双歧杆菌协同作用可增强雏鸡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养殖方法通过调整喂料和控制养殖环境条件,减少保温室有害气体含量,提高雏鸡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了发病率,提高了成活率。其中,保温室中的垫料可与鸡粪便协同发酵,快速转化生粪、尿等养殖废弃物,消除恶臭,抑制病菌滋生,同时,有益微生物菌群能将垫料、粪便合成可供雏鸡食用的糖类、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强抗病能力,促进雏鸡的健康生长;饲养条件控制、饲养密度和防疫为雏鸡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雏鸡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长迅速,体质健康,发病少;喂料管理中,每次喂料均添加免疫增强剂一同饲喂,可增强雏鸡免疫力,促进肠道健康,进一步降低发病率。本发明养殖方法中,保温室准备、饲养条件控制、饲养密度、喂料管理和防疫相配合,使脱温期雏鸡的成活率有很大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提高雏鸡脱温期成活率的养殖方法,包括保温室准备、饲养条件控制、饲养密度、喂料管理及防疫;

所述保温室准备为:保温室设在通风干燥处,四周墙面用防水岩棉板围成,且墙上设有2个以上窗口,室内设有供暖设备,室内地板为泥土地板,地板上铺有一层厚度为35-45cm的垫料,所述垫料在铺设前,先用40ml/m3的福尔马林和20g/m3的高锰酸钾混合料对室内进行密封熏蒸12h,并通风3天;所述垫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甘蔗渣15份、食用菌渣25份、花生壳10份、糖蜜5份、硝酸钾4份、土8份、改性凹凸棒土7份、茶叶渣粉12份、土著菌1份和水30份;其中,所述改性凹凸棒土的制作方法是:将凹凸棒土与所述凹凸棒土20重量倍的水一同放入高温反应斧中,300℃下活化1h,烘干,烘干后置于3mol/l的硝酸中浸泡3h,并用蒸馏水将浸泡后的凹凸棒土洗至中性,烘干,即可得到所述改性凹凸棒土;所述垫料的制作方法是:按重量份数将甘蔗渣、食用菌渣和花生壳粉碎至粒径为0.5-1.5cm,并与糖蜜、硝酸钾、土、土著菌和水混匀,于20℃下发酵10天,得发酵料,将发酵料与改性凹凸棒土和茶叶渣粉混匀,即可得到所述垫料。

所述饲养条件控制为:保温室准备结束后,将室内温度调整为33℃,湿度调整为60%,即可放入刚孵化的小鸡,以后每隔5天将室内温度降低1℃进行饲养,直至饲养温度降至25℃即停止降温;饲养过程中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每天中午给保温室通风换气一次,每次换气时先将2个对流的窗口敞开,每隔2min再依次将其他窗口敞开,至室内无异味即可;对1-2日龄的小鸡进行24h人工补光,以后每增加3日龄减少补光2h,并逐步过渡到自然光;

所述饲养密度为:1-5日龄的养殖密度为30只/m3,6-10日龄的养殖密度为25只/m3,11-15日龄的养殖密度为20只/m3,16日龄以后的养殖密度为15只/m3

所述喂料管理为:小鸡孵化24h后开食,开食前每天给小鸡提供充足的营养补充液,所述营养补充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制而成:32℃的温水20份、蔬菜汁9份、果汁12份和葡萄糖7份;其中,蔬菜汁是由重量比为10:6:3的胡萝卜、番茄和大蒜混合打成的汁液;果汁是由重量比为10:5:9的橙子、苹果和猕猴桃混合打成的汁液;开食时用小鸡专用全价饲料让鸡自由采食,以后每天在小鸡专用全价饲料中添加2%的免疫增强剂一同饲喂,喂料均为自由采食,并提供充足饮水;所述免疫增强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制而成:辣木叶粉13份、玛卡粉10份、葛根粉份、桑叶粉15份、蜂胶4份和双歧杆菌3份;

所述防疫为:小鸡孵化后24h内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7-8日龄时用新支二联苗给小鸡点眼、滴鼻各1滴;13-14日龄用1%的脱脂牛奶稀释传染性法囊氏疫苗给小鸡饮用,疫苗用量为0.05ml/只。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一种提高雏鸡脱温期成活率的养殖方法,包括保温室准备、饲养条件控制、饲养密度、喂料管理及防疫;

所述保温室准备为:保温室设在通风干燥处,四周墙面用防水岩棉板围成,且墙上设有2个以上窗口,室内设有供暖设备,室内地板为泥土地板,地板上铺有一层厚度为35-45cm的垫料,所述垫料在铺设前,先用45ml/m3的福尔马林和25g/m3的高锰酸钾混合料对室内进行密封熏蒸24h,并通风5天;所述垫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甘蔗渣20份、食用菌渣30份、花生壳15份、糖蜜7份、硝酸钾6份、土13份、改性凹凸棒土10份、茶叶渣粉17份、土著菌3份和水35份;其中,所述改性凹凸棒土的制作方法是:将凹凸棒土与所述凹凸棒土25重量倍的水一同放入高温反应斧中,350℃下活化2h,烘干,烘干后置于4mol/l的硝酸中浸泡6h,并用蒸馏水将浸泡后的凹凸棒土洗至中性,烘干,即可得到所述改性凹凸棒土;所述垫料的制作方法是:按重量份数将甘蔗渣、食用菌渣和花生壳粉碎至粒径为0.5-1.5cm,并与糖蜜、硝酸钾、土、土著菌和水混匀,于33℃下发酵15天,得发酵料,将发酵料与改性凹凸棒土和茶叶渣粉混匀,即可得到所述垫料。

所述饲养条件控制为:保温室准备结束后,将室内温度调整为34℃,湿度调整为65%,即可放入刚孵化的小鸡,以后每隔5天将室内温度降低2℃进行饲养,直至饲养温度降至28℃即停止降温;饲养过程中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每天中午给保温室通风换气一次,每次换气时先将2个对流的窗口敞开,每隔3min再依次将其他窗口敞开,至室内无异味即可;对1-2日龄的小鸡进行24h人工补光,以后每增加3日龄减少补光2h,并逐步过渡到自然光;

所述饲养密度为:1-5日龄的养殖密度为40只/m3,6-10日龄的养殖密度为30只/m3,11-15日龄的养殖密度为25只/m3,16日龄以后的养殖密度为20只/m3

所述喂料管理为:小鸡孵化36h后开食,开食前每天给小鸡提供充足的营养补充液,所述营养补充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制而成:35℃的温水30份、蔬菜汁15份、果汁17份和葡萄糖9份;其中,蔬菜汁是由重量比为10:6:3的胡萝卜、番茄和大蒜混合打成的汁液;果汁是由重量比为10:5:9的橙子、苹果和猕猴桃混合打成的汁液;开食时用小鸡专用全价饲料让鸡自由采食,以后每天在小鸡专用全价饲料中添加4%的免疫增强剂一同饲喂,喂料均为自由采食,并提供充足饮水;所述免疫增强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制而成:辣木叶粉18份、玛卡粉14份、葛根粉12份、桑叶粉18份、蜂胶7份和双歧杆菌8份;

所述防疫为:小鸡孵化后24h内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7-8日龄时用新支二联苗给小鸡点眼、滴鼻各1滴;13-14日龄用2%的脱脂牛奶稀释传染性法囊氏疫苗给小鸡饮用,疫苗用量为0.07ml/只。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一种提高雏鸡脱温期成活率的养殖方法,包括保温室准备、饲养条件控制、饲养密度、喂料管理及防疫;

所述保温室准备为:保温室设在通风干燥处,四周墙面用防水岩棉板围成,且墙上设有2个以上窗口,室内设有供暖设备,室内地板为泥土地板,地板上铺有一层厚度为35-45cm的垫料,所述垫料在铺设前,先用43ml/m3的福尔马林和22g/m3的高锰酸钾混合料对室内进行密封熏蒸20h,并通风4天;所述垫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甘蔗渣18份、食用菌渣28份、花生壳13份、糖蜜6份、硝酸钾5份、土11份、改性凹凸棒土8份、茶叶渣粉15份、土著菌2份和水33份;其中,所述改性凹凸棒土的制作方法是:将凹凸棒土与所述凹凸棒土22重量倍的水一同放入高温反应斧中,320℃下活化1.5h,烘干,烘干后置于3.5mol/l的硝酸中浸泡5h,并用蒸馏水将浸泡后的凹凸棒土洗至中性,烘干,即可得到所述改性凹凸棒土;所述垫料的制作方法是:按重量份数将甘蔗渣、食用菌渣和花生壳粉碎至粒径为0.5-1.5cm,并与糖蜜、硝酸钾、土、土著菌和水混匀,于29℃下发酵13天,得发酵料,将发酵料与改性凹凸棒土和茶叶渣粉混匀,即可得到所述垫料。

所述饲养条件控制为:保温室准备结束后,将室内温度调整为33.5℃,湿度调整为63%,即可放入刚孵化的小鸡,以后每隔5天将室内温度降低1.5℃进行饲养,直至饲养温度降至28℃即停止降温;饲养过程中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每天中午给保温室通风换气一次,每次换气时先将2个对流的窗口敞开,每隔2.5min再依次将其他窗口敞开,至室内无异味即可;对1-2日龄的小鸡进行24h人工补光,以后每增加3日龄减少补光2h,并逐步过渡到自然光;

所述饲养密度为:1-5日龄的养殖密度为35只/m3,6-10日龄的养殖密度为26只/m3,11-15日龄的养殖密度为23只/m3,16日龄以后的养殖密度为18只/m3

所述喂料管理为:小鸡孵化30h后开食,开食前每天给小鸡提供充足的营养补充液,所述营养补充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制而成:34℃的温水25份、蔬菜汁11份、果汁14份和葡萄糖8份;其中,蔬菜汁是由重量比为10:6:3的胡萝卜、番茄和大蒜混合打成的汁液;果汁是由重量比为10:5:9的橙子、苹果和猕猴桃混合打成的汁液;开食时用小鸡专用全价饲料让鸡自由采食,以后每天在小鸡专用全价饲料中添加3%的免疫增强剂一同饲喂,喂料均为自由采食,并提供充足饮水;所述免疫增强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制而成:辣木叶粉15份、玛卡粉13份、葛根粉11份、桑叶粉16份、蜂胶5份和双歧杆菌6份;

所述防疫为:小鸡孵化后24h内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7-8日龄时用新支二联苗给小鸡点眼、滴鼻各1滴;13-14日龄用1.5%的脱脂牛奶稀释传染性法囊氏疫苗给小鸡饮用,疫苗用量为0.06ml/只。

本发明养殖效果分析:

为了说明本发明效果,申请人做了以下对比试验:试验是在广西大化县某养鸡场进行。选择刚孵化的同一批次、身体健康的七百弄鸡雏鸡,体重为35±0.5g;将鸡随机分为第1组、第2组、第3组、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对照组4共7个小组,每组设有4个重复,每个重复有30只雏鸡,第1组、第2组、第3组分别使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养殖方法进行养殖,对照组1在保温室准备中,使用的垫料为常规垫料(即垫料中未含有改性凹凸棒土和茶叶渣粉),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3相同;对照组2在保温室准备中,使用的垫料为常规垫料(即垫料未由土著菌与甘蔗渣、食用菌渣、花生壳、糖蜜、硝酸钾、土和水一同发酵而成,而是用稻草与em菌发酵而成),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3相同;对照组3在喂料管理中,雏鸡开食前未用营养补充液饲喂,而是用等量温水饲喂,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3相同;对照组4在喂料管理中,雏鸡未添加免疫增强剂一同饲喂,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3相同。7组的其他养殖条件均一致。养殖至育成脱温鸡苗,并统计鸡的发病率、成活率和育成脱温鸡苗的体重,求各组平均值,结果见表1;其中,养殖过程中雏鸡出现以下症状之一均视为发病:腹泻,排稀薄如浆糊状粪便;排带血稀粪或血粪;咳嗽;食欲不振或拒食;呼吸困难;脱水,体重减轻。

表1养殖结果

从第1组、第2组、第3组可知,使用本发明的养殖方法使雏鸡疾病的发生率降低,成活率提高,养殖至育成脱温鸡苗期间发病率降低至1.6-2.5%,成活率为97.8-99.5%,平均体重为278.6-300.5g/只;从第3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的对比可知,本发明保温室准备中的垫料可快速转化生粪、尿等养殖废弃物,消除恶臭,为鸡提供一个清洁、健康的养殖环境,降低发病率;从第3组与对照组3、对照组4对比可知,本发明喂料管理中的营养补充剂和免疫增强剂可增强雏鸡免疫力,促进肠道健康,进一步降低发病率,提高成活率。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