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鳅繁育精量化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属鲤形目花鳅亚科鳅科泥鳅属,在我国已成为重要的特种水产经济品种。目前泥鳅的苗种主要来源于野生捕捞,由于过度捕捞、水域资源污染等原因,泥鳅苗种的天然资源急剧减少,远不能满足养殖业的需要,因此泥鳅人工繁育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开展泥鳅人工繁育精量化生产,合理安排苗种生产,提高苗种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及繁育成本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泥鳅人工繁育方法主要有全人工繁育和半人工繁育,这两种繁育技术大多停留在粗放的经验总结水平,催产时机掌握不当等因素导致受精率低,孵化率不高,而且对卵粒无法准确计量,苗种生产稳定性差。苗种培育阶段,大多采取开口仔鱼直接下塘培育,受池塘条件、开口饵料、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仔鱼死亡率极高,培育成活率大多在20%以下。
目前,已公开的泥鳅繁育方法中,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79033.x”的泥鳅工厂化育苗方法,这种采用车间生产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解冻微型海水轮虫作为仔鱼开口饵料,解冻的轮虫容易败坏水质,需使用磺胺类杀菌药,实际生产中操作不当,容易导致仔鱼死亡率增加;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10179451.6”的一种泥鳅工厂化人工繁殖提供成活率的育苗方法,采用自然交配法、挤精法或剖腹取精囊法,虽然能够提高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但是劳动强度大,繁育成本高;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10379073.6”的一种高成活率泥鳅繁育方法,提高了鳅苗成活率,但没有对亲鳅产卵量、苗种生产量进行精确计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泥鳅繁育效率的方法,通过测定雌鳅相对怀卵量、产卵率,以及卵的受精率、孵化率和仔鱼培育成活率等指标,实现精量化泥鳅苗种繁育生产。
本发明一种泥鳅繁育精量化生产方法,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雌鳅繁殖力估算
在泥鳅人工繁殖生产前,随机取0.5%~4%的亲本雌鳅称量体重,并解剖观察卵巢中卵粒,卵粒呈金黄色半透明,说明卵已经成熟,并将卵巢称重。建立雌鳅体重与怀卵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利用回归方程,通过测定雌鳅的平均体重,计量雌鳅的相对怀卵量,初步估算其繁殖力。
(2)计算产卵率
(3)计算受精率
亲鳅产卵受精结束后,随机取卵粒样品,3~5次重复,在受精卵胚胎发育的原肠中期阶段,用肉眼观察卵,卵内卵黄与卵膜分界明显的为受精卵,浑浊不轻的为未受精卵,计算受精率。
(4)计算孵化率
将受精卵收集放入网箱,采用静水网箱孵化方式进行受精卵孵化。网箱底部用系有重物,防止网箱底部上浮,网箱水深控制在10~30cm,箱底须完全脱离孵化池底,有利于网箱内外水体交流。受精卵孵化时间为22~35h,及时收集孵出仔鱼,并转入水箱或水泥池进行苗种培育,水深设置为20~30cm。与此同时,随机取受精卵样品计数受精卵数量并单独进行孵化,3~5次重复,待仔鱼孵出后计数孵出的仔鱼数量,计算孵化率。
(5)计算仔鱼培育成活率
采用丰年虫作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泥鳅仔鱼开口摄食时间需与丰年虫幼体培育时间准确衔接,泥鳅仔鱼孵化出后24~36h内,开始孵化培育丰年虫;泥鳅仔鱼开口摄食后0~5d内每天投喂丰年虫,丰年虫投喂密度为10~20ind/ml;泥鳅仔鱼开口摄食后5d后逐步减少丰年虫投喂量,同时增加配合饲料的投喂量,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40%~45%,完成泥鳅仔鱼由摄食丰年虫饵料到摄食配合饲料的转变,15d后只投喂配合饲料,投喂频率为3~4次/d;仔鱼培育30~45d后,转入养殖池塘饲养或苗种出售。与此同时,随机取初孵仔鱼样品并计数,在泥鳅仔鱼培育池中设置小型网箱进行培育,3~5次重复,培育期末计数存活的仔鱼,并计算仔鱼培育成活率。仔鱼培育期间的水体添加食盐,维持盐度在1‰~2‰范围内,可以有效抑制细菌滋生,提高仔鱼成活率。
(6)泥鳅苗种产量估算
在泥鳅繁育过程中,测定雌鳅相对怀卵量、产卵率,以及卵的受精率、孵化率和仔鱼培育成活率,相应的计算公式为:相对怀卵量(粒/g)=(样品卵粒数/样品重量)×卵巢重量/(雌鳅体重-卵巢重量);产卵率(%)=100×(产卵前雌鳅平均相对怀卵量-产卵后雌鳅平均相对怀卵量)/产卵前雌鳅平均相对怀卵量;受精率(%)=100×受精卵数/卵总数;孵化率(%)=100×出膜鱼苗数/受精卵数;仔鱼培育成活率(%)=100×(仔鱼培育后存活尾数)/仔鱼培育前尾数。
泥鳅苗种产量估算公式为:苗种产量(尾)=雌鳅总重×相对怀卵量×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仔鱼培育成活率。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亲鳅催产操作前,使用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ms-222)作为麻醉剂,在水温为20℃时,麻醉剂使用浓度为200mg/l,随着水温增加,可以适当提高麻醉剂的浓度,每次麻醉的亲鳅数量控制在200尾以内,亲鳅麻醉后立即注射催产剂,然后放入清水中使其自然苏醒,麻醉剂溶液现配现用,当日内的麻醉剂溶液可以重复使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本方法能够对亲本量、产卵量、仔鱼培育量准确计量,根据苗种需求量,合理控制苗种生产规模;
(2)本方法在亲鳅注射催产剂前,将亲鳅麻醉,有效提高了人工催产效率,有利于于泥鳅规模化的繁育生产;
(3)本方法能够准确掌握泥鳅仔鱼开口摄食时间,并选用活体丰年虫作为开口饵料,同时通过搭配投喂配合饲料,实现泥鳅仔鱼由摄食丰年虫饵料到摄食配合饲料的转变,提高仔鱼培育的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
(4)本方法通过在泥鳅仔鱼培育水体中添加一定量的食盐,降低水体细菌滋生,减少仔鱼疾病发生,提高仔鱼培育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1)亲本量:雌鳅1000尾、雄鳅1200尾,随机选取35尾逐个雌鳅编号称重,并解剖将卵巢称重。计算出雌鳅的平均体重为29.5g,根据体重与怀卵量的测定数据建立回归方程:y=119.26x1.2923(r2=0.9883),推算出每kg雌鳅的怀卵量为89.8万粒。
(2)亲鳅注射催产剂之前,使用浓度为200mg/l的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ms-222)将亲鳅麻醉,然后注射催产剂,每尾雌鳅催产剂用量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25iu、促黄体素释放性腺激素(lrh-a2)0.3ug和马来酸地欧酮(dom)0.2mg,雄鳅剂量减半。亲鳅注射催产剂后放入产卵池,水深控制在50~80cm范围内,在水温为21.0~22.5℃时,催产剂注射后的效应时间为15h,亲鳅达到效应时间开始产卵受精至6h后,将亲鳅捕出,随机取35尾雌鳅进行解剖,并将卵巢称重,计算出雌鳅产卵率为65.5%。同时随机取卵粒样品,3次重复,在受精卵胚胎发育的原肠中期阶段,用肉眼观察卵,卵内卵黄与卵膜分界明显的为受精卵,计数受精卵数量,计算受精率为98.2%。
(3)将受精卵收集后放入网箱,采用静水网箱孵化方式进行孵化。网箱底部用系有重物,防止网箱底部上浮,网箱水深为15cm,箱底须完全脱离孵化池底,有利于网箱内外水体交流。在水温为21.0~22.8℃时,受精卵经过31h后孵出仔鱼,将仔鱼收集转入水泥池,水深控制在20~30cm范围内。与此同时,随机取受精卵样品,计数受精卵数量并单独进行孵化,3次重复,待仔鱼孵出后计数孵出的仔鱼数量,计算出仔鱼的孵化率为97.8%。
(4)在仔鱼孵出后30h内,开始培育丰年虫。丰年虫孵出后,用于投喂泥鳅仔鱼。
(5)仔鱼开口摄食后投喂丰年虫,投喂密度为10ind/ml,连续投喂5d,5d后逐步减少丰年虫的投喂量,同时增加配合饲料(蛋白含量为45%)的投喂量,至第15d之后,只投喂配合饲料,仔鱼培育期间水体的盐度为1‰,仔鱼培育至45d,体长达到4~7cm,这时候可以转入养殖池塘饲养或苗种出售。与此同时,随机取初孵仔鱼样品并计数,在泥鳅仔鱼培育池中设置小型网箱进行培育,5次重复,培育期末计数存活的仔鱼,仔鱼培育成活率为82.4%。
(6)根据泥鳅苗种产量估算公式:苗种产量(尾)=雌鳅总重×相对怀卵量×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仔鱼培育成活率,计算出苗种产量=29.5kg×89.8万粒/kg×65.5%×98.2%×97.8%×82.4%=1373.1万尾。
以上经过实际生产应用,1000尾雌鳅和1200尾雄鳅配组,雌鳅总重29.5kg,可实现泥鳅仔鱼的产量约1370万尾。
实施例2:
(1)亲本量:雌鳅1000尾、雄鳅1400尾,随机选取35尾逐个雌鳅编号称重,并解剖将卵巢称重。计算出雌鳅的平均体重为34.3g,根据体重与怀卵量的测定数据建立回归方程:y=67.23x1.4022(r2=0.9436),推算出每kg雌鳅的怀卵量为108.2万粒。
(2)亲鳅注射催产剂之前,使用浓度为220mg/l的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ms-222)将亲鳅麻醉,然后注射催产剂,每尾雌鳅催产剂用量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25iu、促黄体素释放性腺激素(lrh-a2)0.3ug和马来酸地欧酮(dom)0.2mg,雄鳅剂量减半。亲鳅注射催产剂后放入产卵池,水深控制在50~80cm范围内,水温为23.5~25.5℃时,催产剂注射后的效应时间为12h,亲鳅达到效应时间开始产卵受精5h后,将亲鳅捕出,随机取35尾雌鳅进行解剖,并将卵巢称重,计算出雌鳅产卵率为58.8%。同时随机取卵粒样品,3次重复,在受精卵胚胎发育的原肠中期阶段,用肉眼观察卵,卵内卵黄与卵膜分界明显的为受精卵,计数受精卵数量,计算受精率为98.6%。
(3)将受精卵收集后放入网箱,采用静水网箱孵化方式进行孵化。网箱底部用系有重物,防止网箱底部上浮,网箱水深控制在20cm,箱底须完全脱离孵化池底,有利于网箱内外水体交流。在水温为23.5~26.0℃时,受精卵经过26h后孵出仔鱼,将仔鱼收集转入水泥池,水深为30cm。与此同时,随机取受精卵样品,计数受精卵数量并单独进行孵化,3次重复,待仔鱼孵出后计数孵出的仔鱼数量,计算出仔鱼的孵化率为95.7%。
(4)在仔鱼孵出后24h内,开始培育丰年虫。丰年虫孵出后用于投喂泥鳅仔鱼。
(5)仔鱼开口摄食后投喂丰年虫,投喂密度为15ind/ml,连续投喂5d,5d后逐步减少丰年虫的投喂量,同时增加配合饲料(蛋白含量为42%)的投喂量,至第15d之后,只投喂配合饲料,仔鱼培育期间水体的盐度为2‰,仔鱼培育至40d,体长达到4~7cm,这时候可以转入养殖池塘饲养或苗种出售。与此同时,随机取初孵仔鱼样品并计数,在泥鳅仔鱼培育池中设置小型网箱进行培育,5次重复,培育期末计数存活的仔鱼,仔鱼培育成活率为81.2%。
(6)根据泥鳅苗种产量估算公式:苗种产量=雌鳅总重×相对怀卵量×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仔鱼培育成活率,计算出苗种产量=34.4kg×108.2万粒/kg×58.8%×98.6%×95.7%×81.2%=1676.9万尾。
以上经过实际生产应用,1000尾雌鳅和1400尾雄鳅配组,雌鳅总重34.4kg,可实现泥鳅仔鱼的产量约1670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