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虎纹蛙养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中温带地区的虎纹蛙养殖方法,属于虎纹蛙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虎纹蛙又叫水鸡,它的个头长得魁梧壮实,有“亚洲之蛙”之称,雌性比雄性大,体长可超过12厘米,体重250~500克,皮肤较为粗糙,头部及体侧有深色不规则的斑纹,背部呈黄绿色略带棕色,有十几行纵向排列的肤棱,肤棱间散布小疣粒,腹面白色,也有不规则的斑纹,咽部和胸部还有灰棕色斑,前后肢有横斑,由于这些斑纹看上去略似虎皮,因此得名,趾端尖圆,趾间具全蹼,前肢粗壮,指垫发达,呈灰色,雄蛙具外声囊一对;虎纹蛙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但是由于虎纹蛙的营养价值很高,因此人们开始采用人工养殖方法进行养殖,而且国家法律允许可以捕杀和食用人工养殖的虎纹蛙,同时,由于虎纹蛙的肉质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虎纹蛙属于水栖蛙类,常生活于丘陵地带海拔900米以下的水田、沟渠、水库、池塘、沼泽地等处,以及附近的草丛中,虎纹蛙是冷血的变温动物,没有恒定的体温,不仅体温低,而且常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在阴雨天温度下降较多时,它会暂时停止摄食活动,生长速度变慢甚至停止,温度在4℃以下或35℃以上时,易引起死亡,温度低于12℃时即停食开始冬眠,它以冬眠的方式渡过寒冷的冬天,在进入冬眠前,往往有一个积极取食的越冬前期,此时它大量地捕食,为越冬贮存养料,春季温度上升到16℃时结束冬眠,当年的蝌蚪经6个月(5月~10月)饲养就可长至150g左右。
目前,我国虎纹蛙的人工养殖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长江沿岸以及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地区,由于市场的需要,积极地探索虎纹蛙的人工养殖技术,开展人工养殖从而满足市场需要是目前的首要研究任务,为此,虎纹蛙的人工养殖研究已有开展,结果表明,虎纹蛙变态快,生长迅速,而且不需驯化便可以摄取静止的食物,人工繁殖很简便,是一种适于养殖的经济动物,但是,在中国北方的中温带地区,虎纹蛙的人工养殖技术却一直还是空白阶段,因此,急需研究一种适用于在中国北方的中温带地区人工养殖虎纹蛙的技术和方法,用以填补该地区对虎纹蛙人工养殖技术的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中温带地区的虎纹蛙养殖方法,实现在中国北方的中温带地区对虎纹蛙进行人工养殖,填补了该地区对虎纹蛙人工养殖技术的空白,突破了虎纹蛙人工养殖技术对地域性的限制,满足了更大范围市场的需要。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中温带地区的虎纹蛙养殖方法,包括建造养殖蛙池、产卵孵化、蝌蚪培育、幼蛙和成蛙饲养以及病害防治,具体方法如下:
(1)建造养殖蛙池:选择通风向阳、环境安静的土地,利用水泥建造养殖蛙池,在养殖蛙池外搭建用于越冬保暖和避暑降温的大棚,在水泥养殖蛙池底部的内部铺设用于冬天加热水泥养殖蛙池的地热管路,所述养殖蛙池包括产卵孵化池、蝌蚪变态池、幼蛙和成蛙养殖池,在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安装用于水位调控的进排水系统,且进排水系统中的进水管和排水管的管口用25-28目聚乙烯网封住。
(2)产卵孵化:每年五月初,用0.6-0.7%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产卵孵化池1.5小时后排空,3-5天后向产卵孵化池中加水,所加的水通过55目聚乙烯网过滤后再加入产卵孵化池中,保持水温23-26℃、水深20-25cm、室温24-28℃,放入经过消毒的棕榈叶片作为卵巢,用浓度为5mg/l的高锰酸钾药浴种蛙5分钟,然后将种蛙放入产卵孵化池中,雌雄比3:2,放养密度为每两平方米一只,待所有种蛙全部产卵后将种蛙移出,调节产卵孵化池中受精卵密度为5000-6000粒/m2,采用微流水孵化或静水孵化,白天每5小时移动受精卵使受精卵漂浮在水中,直至孵化完成。
(3)蝌蚪培育:在放入蝌蚪的15天前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蝌蚪变态池1小时后排空,3天后向蝌蚪变态池中加水,所加的水通过60目聚乙烯网过滤后再加入蝌蚪变态池中,保持水温25-28℃、室温26-28℃,在放入蝌蚪的10天前向蝌蚪变态池的水中泼洒经发酵后的尿液培育浮游生物,将蝌蚪放入蝌蚪变态池,放养密度为1000尾/m2,3-4天后投喂蝌蚪饲养粉料,用量为蝌蚪体重的4%-6%,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20-25天后在蝌蚪变态池中移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占蝌蚪变态池的1/3,在蝌蚪长出后肢、尾部被吸收萎缩后,将蝌蚪饲养粉料的用量逐步减少至蝌蚪体重的1%-3%,对蝌蚪进行大小分级、稀疏密度、分池培育,直至蝌蚪变态完成。
(4)幼蛙和成蛙饲养:在放入幼蛙的8天前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幼蛙和成蛙养殖池1.5小时后排空,3天后通过进排水系统向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加水,保持水温22-28℃、室温26-28℃,在放入幼蛙的2天前向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移植水生植物或放入竹筒,将体重为5-6g/只的幼蛙用浓度为3mg/l的高锰酸钾药浴幼蛙3分钟,然后将幼蛙放入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进行饲养,放养密度为90-110只/m2,投喂幼蛙饲养颗粒饲料,用量为幼蛙体重的5%-6%,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在投喂幼蛙饲养颗粒饲料的同时投喂鲜活饵料,5-7天后在投喂幼蛙饲养颗粒饲料的同时投喂新鲜肉类饵料,每10-15天对蛙进行大小调整、分级饲养,在蛙体重达60g/只时,投喂成蛙饲养颗粒饲料和饵料,用量为蛙体重的6%-8%,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在蛙体重达100g/只时,继续投喂成蛙饲养颗粒饲料和饵料,用量为蛙体重的8%-10%,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直至蛙体重达到200-250g/只后即可出池,在饲养期间定期更换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的水,同时清除粪便与残料,保持水质清新稳定。
(5)病害防治:每10-15天,采用8-12g/m³漂白粉或25-35g/m³生石灰泼洒消毒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的水体,在消毒幼蛙和成蛙养殖池水体的同时在成蛙饲养颗粒饲料中加拌链霉素、青霉素或酵母粉中的任一种药物投喂1-2次,或在成蛙饲养颗粒饲料中加拌大蒜、生姜和黄连投喂2-5次,采用此种方法有效防治幼蛙和成蛙患得常见的肠胃病症和白内障病症,降低虎纹蛙的患病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蝌蚪变态池的内部底面是多级阶梯式或斜坡式,高低落差0.3~0.4m,蝌蚪变态池的内部底面随着蝌蚪变态而逐渐降低水位深度,使部分蝌蚪变态池的内部底面露出,供已经变态完的幼蛙栖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幼蛙和成蛙养殖池的内部底面是斜坡式,高低落差0.1~0.2m,便于后期对幼蛙和成蛙养殖池的排水和清洗,更换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的水,提高清除粪便与残料的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设置有漂浮在水面上的休息平台,所述休息平台的面积占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水面面积的1/5-2/5,休息平台用于虎纹蛙栖息,休息平台还可作为饲料和饵料的抛掷平台用于虎纹蛙采食,同时漂浮在水面上的休息平台还可以使水底形成隐蔽区域,供虎纹蛙躲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幼蛙饲养颗粒饲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小杂鱼粉6-8份,玉米粉12-15份,米糠3-8份,麦麸8-12份,鱼骨粉5-10份,螺壳粉3-6份,蛋黄10-20份,蚕蛹粉5-7份,小麦粉10-12份,骨胶5-7份,无机盐1-2份,饲料用酵母粉0.5-1份,维生素添加剂1份,将上述原料按重量份混合加水搅拌后制成颗粒状的幼蛙饲养颗粒饲料,本发明的幼蛙饲养颗粒饲料营养全面且丰富,吸水软化快,不含过多的盐、油脂和异味,满足幼蛙的生长所需,增强虎纹蛙对温度变化的抵抗能力,且颗粒饲料便于幼蛙一口吞食,有效减少残料,避免饲料浪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成蛙饲养颗粒饲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小杂鱼粉5-8份,玉米粉10-12份,米糠2-4份,麦麸12-18份,鱼骨粉8-10份,螺壳粉2-5份,蚕蛹粉5-7份,蚯蚓粉3-6份,小麦粉8-12份,脱脂奶粉5-10份,花生粉5-7份,骨胶4-6份,无机盐1-2份,饲用酵母粉0.5-0.8份,矿物元素添加剂0.3-0.5份,维生素添加剂0.5-0.6份,将上述原料按重量份混合加水搅拌后制成颗粒状的成蛙饲养颗粒饲料,本发明的成蛙饲养颗粒饲料营养全面且丰富,吸水软化快,不含过多的盐、油脂和异味,满足成蛙的生长所需,增强虎纹蛙对温度变化的抵抗能力,且颗粒饲料便于成蛙一口吞食,有效减少残料,避免饲料浪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鲜活饵料包括蚯蚓、蝇蛆和黄粉虫;所述的新鲜肉类饵料包括切碎的鱼肉、蚌肉和螺蛳肉,刚变态的幼蛙,视觉和嗅觉尚不完全适应陆栖生活,因此需要投活饵进行饲喂,随着幼蛙的生长,逐渐改投喂新鲜肉类饵料,饵料的投喂可有效提高虎纹蛙的高蛋白摄入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选择通风向阳、环境安静的土地,利用水泥建造养殖蛙池,在养殖蛙池外搭建用于越冬保暖和避暑降温的大棚,在水泥养殖蛙池底部的内部铺设用于冬天加热水泥养殖蛙池的地热管路,同时特殊设计的养殖蛙池包括产卵孵化池、蝌蚪变态池、幼蛙和成蛙养殖池,在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安装用于水位调控的进排水系统,实现在中温带地区构建对虎纹蛙人工养殖的建筑基础设施,通过本发明对虎纹蛙的人工养殖方法以及喂养饲料配方,实现在中国北方的中温带地区对虎纹蛙进行人工养殖,填补了该地区对虎纹蛙人工养殖技术的空白,突破了虎纹蛙人工养殖技术对地域性的限制,满足了更大范围市场的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是一种用于中温带地区的虎纹蛙养殖方法,包括建造养殖蛙池、产卵孵化、蝌蚪培育、幼蛙和成蛙饲养以及病害防治,具体方法如下:
(1)建造养殖蛙池:选择通风向阳、环境安静的土地,利用水泥建造养殖蛙池,在养殖蛙池外搭建用于越冬保暖和避暑降温的大棚,在水泥养殖蛙池底部的内部铺设用于冬天加热水泥养殖蛙池的地热管路,养殖蛙池包括产卵孵化池、蝌蚪变态池、幼蛙和成蛙养殖池,在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安装用于水位调控的进排水系统,且进排水系统中的进水管和排水管的管口用25目聚乙烯网封住。
(2)产卵孵化:每年五月初,用0.6%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产卵孵化池1.5小时后排空,3天后向产卵孵化池中加水,所加的水通过55目聚乙烯网过滤后再加入产卵孵化池中,保持水温23℃、水深20cm、室温24℃,放入经过消毒的棕榈叶片作为卵巢,用浓度为5mg/l的高锰酸钾药浴种蛙5分钟,然后将种蛙放入产卵孵化池中,雌雄比3:2,放养密度为每两平方米一只,待所有种蛙全部产卵后将种蛙移出,调节产卵孵化池中受精卵密度为5000粒/m2,采用微流水孵化,白天每5小时移动受精卵使受精卵漂浮在水中,直至孵化完成。
(3)蝌蚪培育:在放入蝌蚪的15天前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蝌蚪变态池1小时后排空,3天后向蝌蚪变态池中加水,所加的水通过60目聚乙烯网过滤后再加入蝌蚪变态池中,保持水温25℃、室温26℃,在放入蝌蚪的10天前向蝌蚪变态池的水中泼洒经发酵后的尿液培育浮游生物,将蝌蚪放入蝌蚪变态池,放养密度为1000尾/m2,3天后投喂蝌蚪饲养粉料,用量为蝌蚪体重的4%,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20天后在蝌蚪变态池中移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占蝌蚪变态池的1/3,在蝌蚪长出后肢、尾部被吸收萎缩后,将蝌蚪饲养粉料的用量逐步减少至蝌蚪体重的1%,对蝌蚪进行大小分级、稀疏密度、分池培育,直至蝌蚪变态完成,本实施例中的蝌蚪饲养粉料选用厦门市殷海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蝌蚪粉料,当然,实际实施时,也可以选用其它饲料公司生产的蝌蚪粉料。
(4)幼蛙和成蛙饲养:在放入幼蛙的8天前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幼蛙和成蛙养殖池1.5小时后排空,3天后通过进排水系统向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加水,保持水温22℃、室温26℃,在放入幼蛙的2天前向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移植水生植物和放入竹筒,将体重为5g/只的幼蛙用浓度为3mg/l的高锰酸钾药浴幼蛙3分钟,然后将幼蛙放入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进行饲养,放养密度为90只/m2,投喂幼蛙饲养颗粒饲料,用量为幼蛙体重的5%,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在投喂幼蛙饲养颗粒饲料的同时投喂鲜活饵料,5天后在投喂幼蛙饲养颗粒饲料的同时投喂新鲜肉类饵料,每10天对蛙进行大小调整、分级饲养,在蛙体重达60g/只时,投喂成蛙饲养颗粒饲料和饵料,用量为蛙体重的6%,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在蛙体重达100g/只时,继续投喂成蛙饲养颗粒饲料和饵料,用量为蛙体重的8%,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直至蛙体重达到200g/只后即可出池,在饲养期间定期更换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的水,同时清除粪便与残料,保持水质清新稳定。
(5)病害防治:每10天,采用8g/m³漂白粉泼洒消毒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的水体,在消毒幼蛙和成蛙养殖池水体的同时在成蛙饲养颗粒饲料中加拌链霉素药物投喂1次,实际实施时,也可以在成蛙饲养颗粒饲料中加拌大蒜、生姜和黄连投喂2次,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均有效防治幼蛙和成蛙患得常见的肠胃病症和白内障病症,降低虎纹蛙的患病率。
本实施例中的蝌蚪变态池的内部底面是多级阶梯式,即有多个台阶,多个台阶的总高低落差0.3m,蝌蚪变态池的内部底面随着蝌蚪变态而逐渐降低水位深度,使部分蝌蚪变态池的内部底面露出,供已经变态完的幼蛙栖息。
本实施例的幼蛙和成蛙养殖池的内部底面是斜坡式,高低落差0.1m,便于后期对幼蛙和成蛙养殖池的排水和清洗,更换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的水,提高清除粪便与残料的效率;本实施例在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设置有漂浮在水面上的休息平台,休息平台的面积占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水面面积的1/5,休息平台用于虎纹蛙栖息,休息平台还可作为饲料和饵料的抛掷平台用于虎纹蛙采食,同时漂浮在水面上的休息平台还可以使水底形成隐蔽区域,供虎纹蛙躲避。
本实施例中的幼蛙饲养颗粒饲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小杂鱼粉6份,玉米粉12份,米糠3份,麦麸8份,鱼骨粉5份,螺壳粉3份,蛋黄10份,蚕蛹粉5份,小麦粉10份,骨胶5份,无机盐1份,饲料用酵母粉0.5份,维生素添加剂1份,将上述原料按重量份混合加水搅拌后制成颗粒状的幼蛙饲养颗粒饲料,本实施例的幼蛙饲养颗粒饲料营养全面且丰富,吸水软化快,不含过多的盐、油脂和异味,满足幼蛙的生长所需,增强虎纹蛙对温度变化的抵抗能力,且颗粒饲料便于幼蛙一口吞食,有效减少残料,避免饲料浪费。
本实施例中的成蛙饲养颗粒饲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小杂鱼粉5份,玉米粉10份,米糠2份,麦麸12份,鱼骨粉8份,螺壳粉2份,蚕蛹粉5份,蚯蚓粉3份,小麦粉8份,脱脂奶粉5份,花生粉5份,骨胶4份,无机盐1份,饲用酵母粉0.5份,矿物元素添加剂0.3份,维生素添加剂0.5份,将上述原料按重量份混合加水搅拌后制成颗粒状的成蛙饲养颗粒饲料,本实施例的成蛙饲养颗粒饲料营养全面且丰富,吸水软化快,不含过多的盐、油脂和异味,满足成蛙的生长所需,增强虎纹蛙对温度变化的抵抗能力,且颗粒饲料便于成蛙一口吞食,有效减少残料,避免饲料浪费。
本实施例中的鲜活饵料包括蚯蚓、蝇蛆和黄粉虫;新鲜肉类饵料包括切碎的鱼肉、蚌肉和螺蛳肉,刚变态的幼蛙,视觉和嗅觉尚不完全适应陆栖生活,因此需要投活饵进行饲喂,随着幼蛙的生长,逐渐改投喂新鲜肉类饵料,饵料的投喂可有效提高虎纹蛙的高蛋白摄入量。
采用本实施例方法的产卵孵化池中受精卵的孵化率达到95%以上,幼蛙成活率97.5%以上,成蛙出池率96%以上,幼蛙和成蛙的健康状态优良,患病率低,生长速度快。
实施例二
一种用于中温带地区的虎纹蛙养殖方法,包括建造养殖蛙池、产卵孵化、蝌蚪培育、幼蛙和成蛙饲养以及病害防治,具体方法如下:
(1)建造养殖蛙池:选择通风向阳、环境安静的土地,利用水泥建造养殖蛙池,在养殖蛙池外搭建用于越冬保暖和避暑降温的大棚,在水泥养殖蛙池底部的内部铺设用于冬天加热水泥养殖蛙池的地热管路,养殖蛙池包括产卵孵化池、蝌蚪变态池、幼蛙和成蛙养殖池,在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安装用于水位调控的进排水系统,且进排水系统中的进水管和排水管的管口用28目聚乙烯网封住。
(2)产卵孵化:每年五月初,用0.7%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产卵孵化池1.5小时后排空,5天后向产卵孵化池中加水,所加的水通过55目聚乙烯网过滤后再加入产卵孵化池中,保持水温26℃、水深25cm、室温28℃,放入经过消毒的棕榈叶片作为卵巢,用浓度为5mg/l的高锰酸钾药浴种蛙5分钟,然后将种蛙放入产卵孵化池中,雌雄比3:2,放养密度为每两平方米一只,待所有种蛙全部产卵后将种蛙移出,调节产卵孵化池中受精卵密度为6000粒/m2,采用微流水孵化,白天每5小时移动受精卵使受精卵漂浮在水中,直至孵化完成。
(3)蝌蚪培育:在放入蝌蚪的15天前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蝌蚪变态池1小时后排空,3天后向蝌蚪变态池中加水,所加的水通过60目聚乙烯网过滤后再加入蝌蚪变态池中,保持水温28℃、室温28℃,在放入蝌蚪的10天前向蝌蚪变态池的水中泼洒经发酵后的尿液培育浮游生物,将蝌蚪放入蝌蚪变态池,放养密度为1000尾/m2,4天后投喂蝌蚪饲养粉料,用量为蝌蚪体重的6%,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25天后在蝌蚪变态池中移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占蝌蚪变态池的1/3,在蝌蚪长出后肢、尾部被吸收萎缩后,将蝌蚪饲养粉料的用量逐步减少至蝌蚪体重的3%,对蝌蚪进行大小分级、稀疏密度、分池培育,直至蝌蚪变态完成,本实施例中的蝌蚪饲养粉料选用厦门市殷海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蝌蚪粉料,当然,实际实施时,也可以选用其它饲料公司生产的蝌蚪粉料。
(4)幼蛙和成蛙饲养:在放入幼蛙的8天前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幼蛙和成蛙养殖池1.5小时后排空,3天后通过进排水系统向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加水,保持水温28℃、室温28℃,在放入幼蛙的2天前向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移植水生植物和放入竹筒,将体重为6g/只的幼蛙用浓度为3mg/l的高锰酸钾药浴幼蛙3分钟,然后将幼蛙放入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进行饲养,放养密度为110只/m2,投喂幼蛙饲养颗粒饲料,用量为幼蛙体重的6%,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在投喂幼蛙饲养颗粒饲料的同时投喂鲜活饵料,7天后在投喂幼蛙饲养颗粒饲料的同时投喂新鲜肉类饵料,每15天对蛙进行大小调整、分级饲养,在蛙体重达60g/只时,投喂成蛙饲养颗粒饲料和饵料,用量为蛙体重的8%,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在蛙体重达100g/只时,继续投喂成蛙饲养颗粒饲料和饵料,用量为蛙体重的10%,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直至蛙体重达到250g/只后即可出池,在饲养期间定期更换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的水,同时清除粪便与残料,保持水质清新稳定。
(5)病害防治:每15天,采用12g/m³漂白粉泼洒消毒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的水体,在消毒幼蛙和成蛙养殖池水体的同时在成蛙饲养颗粒饲料中加拌青霉素药物投喂2次,实际实施时,也可以在成蛙饲养颗粒饲料中加拌酵母粉投喂2次,或在成蛙饲养颗粒饲料中加拌大蒜、生姜和黄连投喂5次,采用上述的方法均有效防治幼蛙和成蛙患得常见的肠胃病症和白内障病症,降低虎纹蛙的患病率。
本实施例中的蝌蚪变态池的内部底面是斜坡式,高低落差0.4m,蝌蚪变态池的内部底面随着蝌蚪变态而逐渐降低水位深度,使部分蝌蚪变态池的内部底面露出,供已经变态完的幼蛙栖息。
本实施例中的幼蛙和成蛙养殖池的内部底面是斜坡式,高低落差0.2m,便于后期对幼蛙和成蛙养殖池的排水和清洗,更换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的水,提高清除粪便与残料的效率。
本实施例在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设置有漂浮在水面上的休息平台,休息平台的面积占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水面面积的2/5,休息平台用于虎纹蛙栖息,休息平台还可作为饲料和饵料的抛掷平台用于虎纹蛙采食,同时漂浮在水面上的休息平台还可以使水底形成隐蔽区域,供虎纹蛙躲避。
本实施例中的幼蛙饲养颗粒饲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小杂鱼粉8份,玉米粉15份,米糠8份,麦麸12份,鱼骨粉10份,螺壳粉6份,蛋黄20份,蚕蛹粉7份,小麦粉12份,骨胶7份,无机盐2份,饲料用酵母粉1份,维生素添加剂1份,将上述原料按重量份混合加水搅拌后制成颗粒状的幼蛙饲养颗粒饲料,本实施例的幼蛙饲养颗粒饲料营养全面且丰富,吸水软化快,不含过多的盐、油脂和异味,满足幼蛙的生长所需,增强虎纹蛙对温度变化的抵抗能力,且颗粒饲料便于幼蛙一口吞食,有效减少残料,避免饲料浪费。
本实施例中的成蛙饲养颗粒饲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小杂鱼粉8份,玉米粉12份,米糠4份,麦麸18份,鱼骨粉10份,螺壳粉5份,蚕蛹粉7份,蚯蚓粉6份,小麦粉12份,脱脂奶粉10份,花生粉7份,骨胶6份,无机盐2份,饲用酵母粉0.8份,矿物元素添加剂0.5份,维生素添加剂0.6份,将上述原料按重量份混合加水搅拌后制成颗粒状的成蛙饲养颗粒饲料,本实施例的成蛙饲养颗粒饲料营养全面且丰富,吸水软化快,不含过多的盐、油脂和异味,满足成蛙的生长所需,增强虎纹蛙对温度变化的抵抗能力,且颗粒饲料便于成蛙一口吞食,有效减少残料,避免饲料浪费。
本实施中的鲜活饵料包括蚯蚓、蝇蛆和黄粉虫;新鲜肉类饵料包括切碎的鱼肉、蚌肉和螺蛳肉,刚变态的幼蛙,视觉和嗅觉尚不完全适应陆栖生活,因此需要投活饵进行饲喂,随着幼蛙的生长,逐渐改投喂新鲜肉类饵料,饵料的投喂可有效提高虎纹蛙的高蛋白摄入量。
采用本实施例方法的产卵孵化池中受精卵的孵化率达到97.5%以上,幼蛙成活率96.5%以上,成蛙出池率98%以上,幼蛙和成蛙的健康状态优良,患病率低,生长速度快。
实施例三
一种用于中温带地区的虎纹蛙养殖方法,包括建造养殖蛙池、产卵孵化、蝌蚪培育、幼蛙和成蛙饲养以及病害防治,具体方法如下:
(1)建造养殖蛙池:选择通风向阳、环境安静的土地,利用水泥建造养殖蛙池,在养殖蛙池外搭建用于越冬保暖和避暑降温的大棚,在水泥养殖蛙池底部的内部铺设用于冬天加热水泥养殖蛙池的地热管路,所述养殖蛙池包括产卵孵化池、蝌蚪变态池、幼蛙和成蛙养殖池,在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安装用于水位调控的进排水系统,且进排水系统中的进水管和排水管的管口用27目聚乙烯网封住。
(2)产卵孵化:每年五月初,用0.6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产卵孵化池1.5小时后排空,4天后向产卵孵化池中加水,所加的水通过55目聚乙烯网过滤后再加入产卵孵化池中,保持水温25℃、水深24cm、室温27℃,放入经过消毒的棕榈叶片作为卵巢,用浓度为5mg/l的高锰酸钾药浴种蛙5分钟,然后将种蛙放入产卵孵化池中,雌雄比3:2,放养密度为每两平方米一只,待所有种蛙全部产卵后将种蛙移出,调节产卵孵化池中受精卵密度为5500粒/m2,采用静水孵化,白天每5小时移动受精卵使受精卵漂浮在水中,直至孵化完成。
(3)蝌蚪培育:在放入蝌蚪的15天前用0.4%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蝌蚪变态池1小时后排空,3天后向蝌蚪变态池中加水,所加的水通过60目聚乙烯网过滤后再加入蝌蚪变态池中,保持水温26℃、室温27℃,在放入蝌蚪的10天前向蝌蚪变态池的水中泼洒经发酵后的尿液培育浮游生物,将蝌蚪放入蝌蚪变态池,放养密度为1000尾/m2,4天后投喂蝌蚪饲养粉料,用量为蝌蚪体重的5%,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24天后在蝌蚪变态池中移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占蝌蚪变态池的1/3,在蝌蚪长出后肢、尾部被吸收萎缩后,将蝌蚪饲养粉料的用量逐步减少至蝌蚪体重的2%,对蝌蚪进行大小分级、稀疏密度、分池培育,直至蝌蚪变态完成,本实施例中的蝌蚪饲养粉料选用厦门市殷海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蝌蚪粉料,当然,实际实施时,也可以选用其它饲料公司生产的蝌蚪粉料。
(4)幼蛙和成蛙饲养:在放入幼蛙的8天前用0.4%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幼蛙和成蛙养殖池1.5小时后排空,3天后通过进排水系统向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加水,保持水温26℃、室温27℃,在放入幼蛙的2天前向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移植水生植物和放入竹筒,将体重为6g/只的幼蛙用浓度为3mg/l的高锰酸钾药浴幼蛙3分钟,然后将幼蛙放入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进行饲养,放养密度为100只/m2,投喂幼蛙饲养颗粒饲料,用量为幼蛙体重的6%,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在投喂幼蛙饲养颗粒饲料的同时投喂鲜活饵料,6天后在投喂幼蛙饲养颗粒饲料的同时投喂新鲜肉类饵料,每12天对蛙进行大小调整、分级饲养,在蛙体重达60g/只时,投喂成蛙饲养颗粒饲料和饵料,用量为蛙体重的7%,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在蛙体重达100g/只时,继续投喂成蛙饲养颗粒饲料和饵料,用量为蛙体重的9%,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直至蛙体重达到230g/只后即可出池,在饲养期间定期更换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的水,同时清除粪便与残料,保持水质清新稳定。
(5)病害防治:每12天,采用25g/m³生石灰泼洒消毒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的水体,实际实施时,也可以采用35g/m³生石灰泼洒消毒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的水体;在消毒幼蛙和成蛙养殖池水体的同时在成蛙饲养颗粒饲料中加拌青霉素药物投喂2次,实际实施时,也可以在成蛙饲养颗粒饲料中加拌大蒜、生姜和黄连投喂4次,每天2次,采用上述方法均有效防治幼蛙和成蛙患得常见的肠胃病症和白内障病症,降低虎纹蛙的患病率。
本实施例中蝌蚪变态池的内部底面是斜坡式,高低落差0.4m,蝌蚪变态池的内部底面随着蝌蚪变态而逐渐降低水位深度,使部分蝌蚪变态池的内部底面露出,供已经变态完的幼蛙栖息。
本实施例中幼蛙和成蛙养殖池的内部底面是斜坡式,高低落差0.15m,便于后期对幼蛙和成蛙养殖池的排水和清洗,更换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的水,提高清除粪便与残料的效率。
本实施例在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设置有漂浮在水面上的休息平台,休息平台的面积占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水面面积的2/5,休息平台用于虎纹蛙栖息,休息平台还可作为饲料和饵料的抛掷平台用于虎纹蛙采食,同时漂浮在水面上的休息平台还可以使水底形成隐蔽区域,供虎纹蛙躲避。
本实施例中的幼蛙饲养颗粒饲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小杂鱼粉7份,玉米粉13份,米糠5份,麦麸10份,鱼骨粉8份,螺壳粉5份,蛋黄15份,蚕蛹粉6份,小麦粉11份,骨胶6份,无机盐1.5份,饲料用酵母粉0.8份,维生素添加剂1份,将上述原料按重量份混合加水搅拌后制成颗粒状的幼蛙饲养颗粒饲料,本实施例中的幼蛙饲养颗粒饲料营养全面且丰富,吸水软化快,不含过多的盐、油脂和异味,满足幼蛙的生长所需,增强虎纹蛙对温度变化的抵抗能力,且颗粒饲料便于幼蛙一口吞食,有效减少残料,避免饲料浪费。
本实施例中的成蛙饲养颗粒饲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小杂鱼粉7份,玉米粉11份,米糠3份,麦麸16份,鱼骨粉9份,螺壳粉3份,蚕蛹粉6份,蚯蚓粉4份,小麦粉11份,脱脂奶粉9份,花生粉6份,骨胶5份,无机盐1.8份,饲用酵母粉0.75份,矿物元素添加剂0.4份,维生素添加剂0.55份,将上述原料按重量份混合加水搅拌后制成颗粒状的成蛙饲养颗粒饲料,本实施例中的成蛙饲养颗粒饲料营养全面且丰富,吸水软化快,不含过多的盐、油脂和异味,满足成蛙的生长所需,增强虎纹蛙对温度变化的抵抗能力,且颗粒饲料便于成蛙一口吞食,有效减少残料,避免饲料浪费。
本实施例中的鲜活饵料包括蚯蚓、蝇蛆和黄粉虫;新鲜肉类饵料包括切碎的鱼肉、蚌肉和螺蛳肉,刚变态的幼蛙,视觉和嗅觉尚不完全适应陆栖生活,因此需要投活饵进行饲喂,随着幼蛙的生长,逐渐改投喂新鲜肉类饵料,饵料的投喂可有效提高虎纹蛙的高蛋白摄入量。
采用本实施例方法的产卵孵化池中受精卵的孵化率达到98%以上,幼蛙成活率98.5%以上,成蛙出池率99%以上,幼蛙和成蛙的健康状态优良,患病率低,生长速度快。
本发明通过选择通风向阳、环境安静的土地,利用水泥建造养殖蛙池,在养殖蛙池外搭建用于越冬保暖和避暑降温的大棚,在水泥养殖蛙池底部的内部铺设用于冬天加热水泥养殖蛙池的地热管路,同时特殊设计的养殖蛙池包括产卵孵化池、蝌蚪变态池、幼蛙和成蛙养殖池,在幼蛙和成蛙养殖池中安装用于水位调控的进排水系统,实现在中温带地区构建对虎纹蛙人工养殖的建筑基础设施,通过本发明对虎纹蛙的人工养殖方法以及喂养饲料配方,实现在中国北方的中温带地区对虎纹蛙进行人工养殖,填补了该地区对虎纹蛙人工养殖技术的空白,突破了虎纹蛙人工养殖技术对地域性的限制,满足了更大范围市场的需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专利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