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高海域营养盐含量的藻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7948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可提高海域营养盐含量的藻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藻礁,特别是一种可提高海域营养盐含量的藻礁。



背景技术:

我国近岸海域因陆源污染排放、过度捕捞等原因,导致环境污染严重,海珍品栖息地遭受破坏,海洋生物资源量锐减。人工鱼礁作为海洋牧场生境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为海珍品的增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礁体在海底受海流的影响,容易发生沉降、侧翻、移动等情况。同时传统的礁体无法将底层的富含营养盐的海流输送到上层水层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能够改变海流方向,削弱海流强度,增强海域营养盐含量,促进藻类生长,扩大海洋生物栖息空间的藻礁。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提高海域营养盐含量的藻礁,包括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礁体为上端敞开的四棱台形,所述礁体的四个侧面上均开设有喇叭口1,在喇叭口1与礁体内腔的交界处设置有挡板2,在挡板2上开设有阵列式分布的多个整流孔3,在礁体的内腔中心处设置有支撑块4,支撑块4的中心转动连接有转轴5,在转轴5的外壁上设置有三个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的承力板6,且所述的承力板6纵向设置,在转轴5的顶端则设置有叶轮7,在礁体的顶端还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铁质凸起8。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结构形式的可提高海域营养盐含量的藻礁,整体结构稳定,不会发生侧翻、移动等现象,由于其内部的特殊结构,让它能够将一个方向的海流分割成水平面上三个不同的方向以及竖直向上的海流,起到削弱海流强度的目的,它能够将底层水体运送到上层水层中,增加附近海域的营养盐含量,以达到促进藻类生长,扩大海洋生物栖息空间的目的。并且它的制作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因此可以说它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外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块和转轴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提高海域营养盐含量的藻礁,包括礁体,礁体整体呈四棱台形,并且礁体的顶端为敞开的,在礁体的四个侧面上均开设有喇叭口1,且喇叭口1的开口方向朝向礁体的外部,在喇叭口1与礁体内腔的交界处还设置有挡板2,在这个挡板2上开设有多个整流孔3,并且这些整流孔3阵列式分布,在礁体的内腔中心处设置有支撑块4,在支撑块4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转轴5,即这个转轴5能够相对于支撑柱4转动,在转轴5的外壁上设置有三个承力板6,并且这三个承力板6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同时每个承力板6都纵向设置,在转轴5的顶端设置有叶轮7,在礁体1的顶端还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铁质凸起8。

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提高海域营养盐含量的藻礁的工作过程如下:将本种藻礁的礁体放置到需要提高营养盐含量的海域中,由于礁体整体呈四棱台形,其底端面相对较大,因此礁体整体的稳固性较好,可防止礁体在海流的作用下发生侧翻、旋转或移动;

由于在四棱台形的礁体的四个侧面上均开设有喇叭口1,因此任何方向的海流都能够进入礁体内腔,由于喇叭口1的存在,可以更好的汇聚海流,增加海流的流速;海流通过挡板2上的多个整流孔3进入礁体的内腔,整流孔能够让海流形成相对平稳的平衡流,更较有利于对承力板6进行冲击;海流直接冲击在承力板6上,承力板6受力后会带动转轴5旋转,进而驱动转轴5顶端的叶轮7转动,在叶轮7的作用下,将进入礁体内腔的海流直接从礁体顶端的开口处推出;同时也会有一部分海流从另外三个喇叭口1处排出;

也就是说,本种藻礁能够将一个方向上的海流分割成水平面上三个方向和竖直向上的海流,削弱了海流的强度,同时还将含有丰富营养盐的底层海流推送到上面的水层;

而设置在礁体顶端的多个铁质凸起8则可以供藻类附着和生长,增加了礁体的整体附着面积,同时由于这些铁质凸起8采用铁制成,因此能够增加附近海域中的铁离子含量,有利于藻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长。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提高海域营养盐含量的藻礁,包括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礁体为上端敞开的四棱台形,所述礁体的四个侧面上均开设有喇叭口(1),在喇叭口(1)与礁体内腔的交界处设置有挡板(2),在挡板(2)上开设有阵列式分布的多个整流孔(3),在礁体的内腔中心处设置有支撑块(4),支撑柱(4)内转动连接有转轴(5),在转轴(5)的外壁上设置有三个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的承力板(6),在转轴(5)的顶端则设置有叶轮(7),在礁体的顶端还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铁质凸起(8)。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刘永虎;田涛;李鑫龙;陈喆;高东奎;刘汉超;温泽民;程前;陈辰;陈勇;马成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海洋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6.23
技术公布日:2017.11.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