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巾浸泡除菌药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5007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杀除毛巾上滋生细菌的除菌药剂。

技术背景

由于长期受传统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影响,许多消费者一直延续着不科学的毛巾使用方法,如一巾多用、多人一巾、不破不换等,不但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还对身体健康存在危害。

通过对毛巾菌落检测,结果显示,长期的得不到清洁消毒的毛巾含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引起切口、创伤等局部化脓性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等全身感染;大肠杆菌容易引起婴儿严重腹泻和败血症;白色念珠菌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能会入侵细胞,引发疾病。

通过实验把新毛巾、使用3个月的毛巾和使用6个月以上的毛巾分别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发现,以每平方厘米计算,新毛巾菌落在100这个数量级上,3个月的毛巾菌落在一万这个数量级,而使用6个月的毛巾,培养皿上几乎长满了菌落,估计在一百万这个数量级,其中主要是革兰染色阳性的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可能致病的细菌。后者原本是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可如果侵袭了伤口,就可能引发感染。

毛巾之所以会成为细菌滋生的万恶根源,主要有三个原因:

1毛巾大多是棉织品,可以储存大量水分,而湿度是细菌存活最重要的条件。

2毛巾经常放置于潮湿的环境中,缺乏阳光直射,又给细菌生长创造了好条件。

3毛巾特殊的结构导致它很容易沾上脏东西,各种油脂、皮屑、灰尘、汗液等堆积在上面,如不定期清洗,就会导致细菌成倍繁殖。

现有的杀菌方法主要有高温蒸煮和化学消毒液杀菌为主,前者操作起来较为繁琐,后者易在毛巾残留化学制剂损伤人体皮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毛巾浸泡除菌药剂,该除菌药剂的功效有:

1、浸泡除菌药剂为纯中药制剂,杜绝了化学制剂残留对人体皮肤的损害。

2、针对毛巾上主要的致病菌具有靶向杀除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毛巾浸泡除菌药剂由如下质量份的五种组成均匀的研磨成粉末制成,五种组分为:木通20-30、良姜60-80、冰片20-35、桂枝15-30、地丁5-15。

具体实施方式:

毛巾浸泡除菌药剂由如下质量份的五种组成均匀的研磨成粉末制成,五种组分为:木通20-30、良姜60-80、冰片20-35、桂枝15-30、地丁5-15。

以下给出本药剂的几个较佳的实施例。

木通20、良姜60、冰片20、桂枝15、地丁5。

木通23、良姜70、冰片30、桂枝20、地丁10。

木通27、良姜75、冰片32、桂枝25、地丁12。

木通30、良姜80、冰片35、桂枝30、地丁15。

上述质量份也即个组分的比例关系。

使用方法:将毛巾浸泡除菌药剂均匀的搅拌在清水中,药剂与水的比例为1:55,搅拌均匀后将需要杀菌消毒的毛巾浸泡如药液中20分钟,杀菌后将毛巾上残留的药粉洗净即可。

以下分别介绍各组分的特点和药效机理。

木通:味苦,性寒。对多种霉菌和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杆菌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良姜:味辛,性热。主要成分为桂皮酸甲酯、丁香油酚、蒎烯、荜澄茄烯,其中桂皮酸甲酯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皆有抗菌作用。

冰片:味辛、苦,微寒。含有左旋龙脑、石竹烯等半萜成分以及墩果酸麦珠子酸、龙脑香醇酮等三萜化合物,对多种病菌有抑制止痒作用,可以在对毛巾进行杀菌后保持抑菌作用。

桂枝:具有抗炎抗过敏、抗菌、抗病毒作用,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

地丁:味苦,性寒。含有的黄酮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毛巾浸泡除菌药剂,药剂由木通、良姜、冰片、桂枝、地丁均匀的研磨成粉末制成。该除菌药剂针对毛巾上主要的致病菌具有靶向杀除作用,浸泡除菌药剂为纯中药制剂,杜绝了化学制剂残留对人体皮肤的损害。

技术研发人员:陈魏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魏魏
技术研发日:2017.06.27
技术公布日:2017.09.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