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消毒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4997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配制品,具体涉及含有来自植物的未确定结构的药物制剂,该药物制剂适用于生活环境中的消毒。

技术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也遭到了污染,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或超过了有害程度,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出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滋生,对人造成危害。寻找一种快速、安全、有效,而且不会对人带来影响及不适的消毒剂,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古人每到端午节就有用鲜石菖蒲、鲜艾叶挂在门窗上的习俗,作为预防瘟疫之用,也常用艾叶、石菖蒲、丁香、白芷、陈皮、金银花、藿香、苏叶、薄荷、川芎、薄荷、薰衣草等中药做成香包,这都是源于这类中药具有芳香辟浊、解毒驱邪的功效。现代医学表明,此类中药对细菌和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功效。

公开号为cn104206451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空气消毒剂,该消毒剂由:艾叶、板蓝根、石菖蒲、苦参、蒲公英、丁香、杭菊花挥发油、硬脂酸钠、甘油、大青叶、石香葇、蓖麻叶等制成。上述专利申请所述的药物的药味偏多,很难控制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中药消毒剂,该中药消毒剂所含药味少、质量稳定、效果显著。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中药消毒剂,其特征在于,每升消毒剂药液由100-1000g石菖蒲提取的挥发油、100-1000g艾叶提取的挥发油和5-100g丁香提取的挥发油制成;其中,所述的石菖蒲、艾叶和丁香的重量之和为1210g。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中药消毒剂,每升消毒剂药液由500g石菖蒲提取的挥发油、700g艾叶提取的挥发油和10g丁香提取的挥发油制成。

上述的中药消毒剂,其消毒剂药液可含有具有助溶和抗氧化等作用的丙二醇和乙醇。

上述的中药消毒剂,其消毒剂药液还可含有可散发香味的香精,该香精为柠檬香精、雅兰香精和风铃香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上述消毒剂由以下方法制得:

将石菖蒲提取的挥发油、艾叶提取的挥发油、丁香提取的挥发油、香精混合均匀,加入适量丙二醇溶解在乙醇中,再加水定容至1000ml,制得产品。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中药消毒剂较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消毒剂仅由石菖蒲、艾叶、丁香制成,不仅药味少,有利于质量控制,而且药简力专,效果显著。

为了便于公众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受试药物:

实验组1:下述实施例一的药液。

实验组2:下述实施例三的药液。

实验组3:下述实施例五的药液。

对照组1:石菖蒲提取的挥发油制成的药液,其制备方法如下:取1210克石菖蒲提取的挥发油按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制成1000ml的药液。

对照组2:艾叶提取的挥发油制成的药液,其制备方法如下:

取1210克艾叶提取的挥发油按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制成1000ml的药液。

对照组3:丁香提取的挥发油制成的药液,其制备方法如下:

取1210克丁香提取的挥发油按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制成1000ml的药液。

对照组4:艾叶提取的挥发油和石菖蒲提取的挥发油制成的药液,其制备方法如下:

取610克艾叶提取的挥发油和600克石菖蒲提取的挥发油按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制成1000ml的药液。

对照组5:丁香提取的挥发油和石菖蒲提取的挥发油制成的药液,其制备方法如下:

取100克丁香提取的挥发油和1110克石菖蒲提取的挥发油按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制成1000ml的药液。

对照组6:艾叶提取的挥发油和丁香提取的挥发油制成的药液,其制备方法如下:

取1110克艾叶提取的挥发油和100克丁香提取的挥发油按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制成1000ml的药液。

对照组7:按公开号为cn104206451a的专利申请中实施例3所述处方的配比制成所述的的消毒剂。具体处方和制备方法如下:

艾叶9.5克,板蓝根5.7克,石菖蒲5.7克,苦参4.8克,蒲公英3.8克,丁香2.9克,杭菊花1167.6克(按杭菊花的挥发油含量为0.1632%折算),大青叶2.4克,石香葇3.3克,蓖麻叶4.3克。称取上述原料药,筛选洗净,将上述原料干燥后分别进行粉碎,并混合均匀后置于反应容器中,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放置24小时后提取上清液,加入硬脂酸钠3.3克和甘油3.8克,用水定容至1000ml,灭菌分装即为成品外用消毒剂。

对照组8:德国原装domol便携消毒液。

对照组9:实施例1中去掉丁香挥发油加杭菊花挥发油的药液。该药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500g石菖蒲提取石菖蒲挥发油,700g艾叶提取艾叶挥发油,10g杭菊花提取杭菊花挥发油按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制成1000ml的药液。

对照组10:实施例1中去掉丁香挥发油加蒲公英水提物的药液。该药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500g石菖蒲提取石菖蒲挥发油,700g艾叶提取艾叶挥发油,10g蒲公英提取蒲公英水提物按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制成1000ml的药液。其中所述的蒲公英水提物的制备方法为:取蒲公英加水提取2次,第一次8倍量水,第二次6倍量水,每次2h,合并滤液,静置过夜,取上清液过滤并浓缩至浸膏,干燥,粉碎即得蒲公英水提取物。

对照组11:实施例1中去掉丁香挥发油加苦参水提物的药液。该药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500g石菖蒲提取石菖蒲挥发油,700g艾叶提取艾叶挥发油,10g苦参提取苦参水提物按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制成1000ml的药液。其中所述的苦参水提物的制备方法为:取苦参加水提取2次,第一次8倍量水,第二次6倍量水,每次2h,合并滤液,静置过夜,取上清液过滤并浓缩至浸膏,干燥,粉碎即得苦参水提取物。

对照组12:实施例1中去掉艾叶挥发油加荆芥水提物的药液。该药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500g石菖蒲提取石菖蒲挥发油,10g丁香提取丁香挥发油,700g荆芥提取荆芥水提物按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制成1000ml的药液。其中所述的荆芥水提物的制备方法为:取荆芥加水提取2次,第一次8倍量水,第二次6倍量水,每次2h,合并滤液,静置过夜,取上清液过滤并浓缩至浸膏,干燥,粉碎即得荆芥水提取物。

对照组13:实施例1中去掉艾叶挥发油加连翘水提物的药液。该药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500g石菖蒲提取石菖蒲挥发油,10g丁香提取丁香挥发油,700g连翘提取连翘水提物按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制成1000ml的药液。其中所述的连翘水提物的制备方法为:取连翘加水提取2次,第一次8倍量水,第二次6倍量水,每次2h,合并滤液,静置过夜,取上清液过滤并浓缩至浸膏,干燥,粉碎即得连翘水提取物。

对照组14:实施例1中去掉艾叶挥发油加板蓝根水提物的药液。该药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500g石菖蒲提取石菖蒲挥发油,10g丁香提取丁香挥发油,700g板蓝根提取板蓝根水提物按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制成1000ml的药液。其中所述的板蓝根水提物的制备方法为:取板蓝根加水提取2次,第一次8倍量水,第二次6倍量水,每次2h,合并滤液,静置过夜,取上清液过滤并浓缩至浸膏,干燥,粉碎即得板蓝根水提取物。

对照组15:实施例1中去掉石菖蒲挥发油加贯众水提物的药液。该药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700g艾叶提取艾叶挥发油,10g丁香提取丁香挥发油,500g贯众提取贯众水提物按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制成1000ml的药液。其中所述的贯众水提物的制备方法为:取贯众加水提取2次,第一次8倍量水,第二次6倍量水,每次2h,合并滤液,静置过夜,取上清液过滤并浓缩至浸膏,干燥,粉碎即得贯众水提取物。

对照组16:实施例1中去掉石菖蒲挥发油加黄连水提物的药液。该药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700g艾叶提取艾叶挥发油,10g丁香提取丁香挥发油,500g黄连提取黄连水提物按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制成1000ml的药液。其中所述的黄连水提物的制备方法为:取黄连加水提取2次,第一次8倍量水,第二次6倍量水,每次2h,合并滤液,静置过夜,取上清液过滤并浓缩至浸膏,干燥,粉碎即得黄连水提取物。

对照组17:实施例1中去掉石菖蒲挥发油加大青叶水提物的药液。该药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700g艾叶提取艾叶挥发油,10g丁香提取丁香挥发油,500g大青叶提取大青叶水提物按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制成1000ml的药液。其中所述的大青叶水提物的制备方法为:取大青叶加水提取2次,第一次8倍量水,第二次6倍量水,每次2h,合并滤液,静置过夜,取上清液过滤并浓缩至浸膏,干燥,粉碎即得大青叶水提取物。

二、体外抑菌试验: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不同接种环分别取各菌株一环,用划线法分别接种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察氏培养基、马丁培养基和沙氏培养基中,细菌置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24小时后取出放入4℃冰箱中保存备用;真菌在沙氏培养基斜面孵育2周,用接种钩挑取适量菌落(约1×1mm)放入消毒乳钵中。使用时,各菌种分别以生理盐水稀释配制菌悬液,用血球仪计数板法调节各菌悬液的最终浓度为5×105cfu/ml。

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分别取装有1ml营养肉汤的试管7支(第1支试管装离心的药物上清1ml),排列于试管架上,编号,在第1支试管中加入肉汤1ml,摇匀,吸取1ml加第2管中,摇匀,同法稀释至第7支试管,弃去1ml,使第1至第7支试管含药上清浓度分别为25%、12.5%、6.25%、3.125%、1.56%、0.78%、0.39%。另备1支试管做为空白管。

用移液器向各试管中接种1ml各相应菌悬液,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化脓性链球菌、棒状杆菌、青霉、表皮絮状癣菌、黑曲霉(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微生物教研室提供),另外设置阴性对照(营养肉汤管)和阳性对照(菌种对照管),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37℃孵育4h观察结果,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化脓性链球菌和棒状杆菌37℃孵育18h观察结果,青霉和黑曲霉37℃孵育6d,表皮絮状癣菌孵育12d。每天观察1次,接种后第6d观察结果,未见细菌生长的试管内的最小药物浓度即为mic。

各组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见表1和2。

表1各组体外抑菌实验结果

表2各组体外抑菌实验结果

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实验组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化脓性链球菌、棒状杆菌等细菌及青霉、表皮絮状癣菌、黑曲霉等真菌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有增强或有同等抑制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实验组1为优选方案。

三、杀菌率实验:

取实验组1的液体10ml和无菌水10ml,置于灭菌后的小锥形瓶内,塞好瓶塞,取配好的相应菌悬液,分别在实验组1的液体和无菌水中滴加100μl菌悬液,开始计时,在振荡器上分别震荡作用10min后,用无菌移液枪分别吸取0.5ml液体投入含10ml中和剂(0.5%硫代硫酸钠、2.0%吐温-80、0.2%卵磷脂的0.03mol/lpbs(磷酸盐缓冲液))的无菌小锥形瓶内,充分混匀,做适当稀释,然后取其中3个稀释度,分别吸取0.5ml,置于3个平皿,用凉至40~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或沙氏琼脂培养基(真菌)15ml作倾注,转动平皿,使其充分均匀,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37℃培养48h(细菌)或72h(真菌),作活菌菌落计数,计算实验组1的液体对各种菌的杀菌率。试验重复3次,按下式计算杀菌率:杀菌率(%)=(无菌水作用平均菌落数-实验组1的液体作用平均菌落数)/实验组1的液体作用平均菌落数×100%。

各组体外杀菌率实验结果见表3和4。

表3各组液体对各种菌的杀菌率的结果

表4各组液体对各种菌的杀菌率的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与实验组1比较,*p<0.05。

上述实验结果显示,消毒效果均符合2002年7月1日起施行的《消毒管理办法》。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五个实施例制备中石菖蒲挥发油、艾叶挥发油和丁香挥发油均采用常规方法提取。

实施例一

1、处方:以重量计,取500g石菖蒲提取石菖蒲挥发油,700g艾叶提取艾叶挥发油,10g丁香提取丁香挥发油。

2、制备方法:将石菖蒲挥发油,艾叶挥发油和丁香挥发油和适量的柠檬香精混合,加入适量丙二醇溶解在700ml乙醇中,用水定容至1000ml,制得产品。

实施例二

1、处方:以重量计,取110g的石菖蒲提取石菖蒲挥发油,1000g艾叶提取艾叶挥发油,100g丁香提取丁香挥发油。

2、制备方法:将石菖蒲挥发油,艾叶挥发油,丁香挥发油及适量的柠檬香精和雅兰香精混合加入适量丙二醇溶解在700ml乙醇中,用水定容至1000ml,制得产品。

实施例三

1、处方:以重量计,取700g石菖蒲提取石菖蒲挥发油,360g艾叶提取艾叶挥发油,50g丁香提取丁香挥发油。

2、制备方法:将石菖蒲挥发油,艾叶挥发油,丁香挥发油及适量的柠檬香精和雅兰香精混合,加入适量丙二醇溶解在700ml乙醇中,用水定容至1000ml,制得产品。

实施例四

1、处方:以重量计,取1000g石菖蒲提取石菖蒲挥发油,190g艾叶提取艾叶挥发油,20g丁香提取丁香挥发油。

2、制备方法:将石菖蒲挥发油,艾叶挥发油,丁香挥发油及适量的柠檬香精和雅兰香精混合,加入适量丙二醇溶解在700ml乙醇中,用水定容至1000ml,制得产品。

实施例五

1、处方:以重量计,取300g石菖蒲提取石菖蒲挥发油,810g艾叶提取艾叶挥发油,100g丁香提取丁香挥发油。

2、制备方法:将石菖蒲挥发油,艾叶挥发油,丁香挥发油及适量的柠檬香精、风铃香精和雅兰香精混合,加入适量丙二醇溶解在700ml乙醇中,用水定容至1000ml,制得产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