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喷杀功能的捕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9642发布日期:2019-01-16 06:2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带喷杀功能的捕蟑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日常家居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捕蟑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喷杀功能的捕蟑器。



背景技术:

蟑螂是室内害虫,除直接损害和污染食品、物品外,还传播病原微生物,危害人类的健康,被蟑螂污染的食物还有臭味,为人们所厌恶,而且其分泌物和粪便中还含有多种致癌物质,此外还分泌一种有特殊恶臭的油状物,在食物和餐具及日常用具上爬行时留下异味和多种病原体。

目前捕捉蟑螂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以化学捕杀为主,但是化学药品对人类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家中有小孩的危险性更大;因此,一些捕捉和诱捕蟑螂的器具不断问世,但大多数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不易普及,且捕捉的蟑螂很容易逃脱,捕捉效果不好。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920106752.0实用新型公开的捕蟑器,包括诱捕盒和盒盖,盒盖扣在诱捕盒上,盒盖为漏斗结构,该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但其盒盖和诱捕盒容易出现松脱,另外,蟑螂的进口为椭圆形进口,该进口较大,不能有效的困住蟑螂;同时,该设备也不具备杀灭蟑螂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喷杀功能的捕蟑器,该发明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操作简便,既可以捕捉住蟑螂,也能有效的困住蟑螂其杀灭蟑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带喷杀功能的捕蟑器,包括左筒体和右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筒体由大圆锥台和小圆锥台叠加构成,所述大圆锥台与小圆锥台之间设有外螺纹,所述小圆锥台底面设有筒体底面,所述筒体底面中心设有捕捉口,所述左筒体由拆卸底壳、筒体、定位块和喷药装置构成,所述喷药装置和定位块均设置在筒体的侧面,所述拆卸底壳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底部,所述筒体上端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左筒体与右筒体通过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连接,所述喷药装置由喷药壶体和按压件构成。

所述拆卸底壳与左筒体通过带普通细牙的装拆卸口螺纹旋合相连。

所述喷药壶体呈圆柱形,喷药壶体与筒体形成内部连通外部相贯的一体式结构。

所述外螺纹和内螺纹为普通细牙螺纹。

所述按压件与喷药壶体通过螺纹相互连接,按压件的旋动带动内部的杀虫液注入筒体内。

所述定位块为三角棱柱式,定位块与筒体一体式加工形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带喷杀功能的捕蟑器,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简便,由左筒体和右筒体旋接构成,左筒体上设有与筒体相连通的喷药装置,当蟑螂进入筒体后在喷药装置的作用下被杀死,筒体外部的定位块可以防止筒体的转动,筒体的稳定性能更为突出,本发明设计更为巧妙,操作更为简便,既可以捕捉住蟑螂,也能有效的困住蟑螂其杀灭蟑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拆卸底壳1、筒体2、定位块3、喷药装置4、装拆接口5、按压件6、内螺纹7、小圆锥台8、捕捉口9、筒体底面10、外螺纹11、右筒体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带喷杀功能的捕蟑器,包括左筒体和右筒体;右筒体由大圆锥台12和小圆锥台8叠加构成,大圆锥台12与小圆锥台8之间设有外螺纹11,小圆锥台8底面设有筒体底面10,筒体底面10中心设有捕捉口9,左筒体2由拆卸底壳1、筒体2、定位块3和喷药装置4构成,喷药装置4和定位块3均设置在筒体2的侧面,拆卸底壳1设置在筒体2的底部,筒体2上端内侧设有内螺纹7,左筒体与右筒体通过内螺纹7与外螺纹11相互连接,喷药装置4由喷药壶体和按压件6构成。

如图1所示,带喷杀功能的捕蟑器,拆卸底壳1与左筒体通过带普通细牙的装拆卸口5螺纹旋合相连;喷药壶体呈圆柱形,喷药壶体与筒体2形成内部连通外部相贯的一体式结构;外螺纹11和内螺纹7为普通细牙螺纹;所述按压件6与喷药壶体通过螺纹相互连接,按压件6的旋动带动内部的杀虫液注入筒体2内;定位块3为三角棱柱式,定位块3与筒体2一体式加工形成。

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简便,由左筒体和右筒体旋接构成,左筒体上设有与筒体相连通的喷药装置,当蟑螂进入筒体后在喷药装置的作用下被杀死,筒体外部的定位块可以防止筒体的转动,筒体的稳定性能更为突出,本发明设计更为巧妙,操作更为简便,既可以捕捉住蟑螂,也能有效的困住蟑螂其杀灭蟑螂。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带喷杀功能的捕蟑器,属于日常家居用品技术领域,右筒体由大圆锥台和小圆锥台叠加构成,大圆锥台与小圆锥台之间设有外螺纹,小圆锥台底面设有筒体底面,筒体底面中心设有捕捉口,左筒体由拆卸底壳、筒体、定位块和喷药装置构成,喷药装置和定位块均设置在筒体的侧面,拆卸底壳设置在筒体的底部,筒体上端内侧设有内螺纹,左筒体与右筒体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连接,喷药装置由喷药壶体和按压件构成。本发明设计更为巧妙,操作更为简便,既可以捕捉住蟑螂,也能有效的困住蟑螂其杀灭蟑螂。

技术研发人员:田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田飞
技术研发日:2017.06.30
技术公布日:2019.0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