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鳝鱼巢设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8418发布日期:2019-01-05 09:10阅读:2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鳝鱼巢设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淡水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黄鳝鱼巢的设置,特别是人工规模化、生态化养殖黄鳝鱼巢的设置。



背景技术:

黄鳝是淡水鱼类的美味佳肴,其肉、头、血、骨均有一定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头煅灰,空腹温酒送服,治妇女乳核硬病;骨入药兼治臁痉,疗效颇显著;血滴入耳中,能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入鼻中,可治鼻衄;血外用可治口眼歪斜,颜面神经麻痹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鳝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近几十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自然野生黄鳝资源逐渐衰竭,黄鳝的人工养殖已成为水产业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

群聚性是黄鳝的一种天热特性,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黄鳝喜欢群聚成团,相互缠绕和撕咬,大吃小,强凌弱。目前人工养殖通常有池(塘)养、网箱养等方法,这些方法既不能使黄鳝在水体中均匀分布生长,又不能控制黄鳝群聚性的发生,从而导致人工养殖死亡率高、品质差、产值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当前人工养殖方法中,黄鳝生长在水体中分布不均易发群聚伤死现象。即在养殖水体中,仿野生环境设置一种鱼巢,让黄鳝条条有穴,均等觅食,发生危险时可随时逃生隐藏。

本发明的设置方案是:

1、根据黄鳝的野生生活习性,设置一种管状洞穴型鱼巢。其管道长1.1-1.2米,直径8-12厘米,口小里大,管道中部弯曲分岔,多出一个洞口。管道两头洞口一用作觅食,一备作逃生,中间一洞口高出水面10厘米左右,用作呼吸空气。此管状洞穴鱼巢可用pvc等塑质管道组装而成。

2、管状洞穴鱼巢两端上方设置浮球。其浮球的大小由浮力而定,保证管状洞穴鱼巢在水平面之下10-15厘米处,保持平衡不下沉。

3、管状洞穴鱼巢中部下方位置适当开部分圆孔,直径为1.5-2厘米,以便黄鳝在洞穴内排泄物排出,和保持洞穴内外水体交换。

4、将单个管状洞穴鱼巢平行拼排联结,形成整体巢排,平放水体中。

5、巢排一端设置“凹”型长条食槽,宽18-20厘米,高15厘米,并与每个鱼巢觅食口相扣联。



技术实现要素:
具以下特点:

仿野生黄鳝栖息生活环境,设置鱼巢在水体中均匀排列,每条黄鳝生长生育得到均衡发展。温、光、水、气、饲料资源等得到合理有效利用,避免了黄鳝群聚伤死现象的发生。人工养殖黄鳝品质得到根本改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鱼巢、2食槽、3浮球、4编排孔、5觅食口、6呼吸空气口、7逃生口、8排泄孔。

具体实施方式:

1、对鱼池及水体进行清理消毒,使水质达水产养殖标准;

2、安放鱼巢。将单个鱼巢平行拼排联结成巢排,巢与巢间隔10厘米,排与排间隔1-1.5米,以方便投饵为准。巢排与鱼池四周留有水上通道;

3、安装食槽与觅食洞口相连;

4、调节浮球的浮力,使巢排在水平面下10-15厘米处平衡稳定;

5、巢排上方种植一定量水草或水生植物,生长覆盖后,起遮阴、降温、降噪和隐藏作用;

6、投放鱼苗。选择适宜天气,投放健康无病、有活力、规格整齐一致,体长15-20厘米的鳝苗,经消毒后,按一洞一条,从觅食洞口放入。为防黄鳝受惊逃跑,可先将逃生洞口用水草堵塞,待3-5天后去除;

7、投饵。鳝苗入巢后有一适应过程,在第一周内投饵量要少,次数要少,饵料要适口,食完再投,后逐渐过渡到定时定量定配方。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黄鳝鱼巢设置,涉及淡水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其特征是:鱼巢为管状洞穴型,口小里大,长110‑120厘米,直径8‑12厘米,中间弯曲分岔出一洞口,作黄鳝呼吸空气用,两端洞口一作觅食,一可逃生。鱼巢两端装浮球,使其在水下10‑15厘米处平衡,中部下方开适量圆孔直径1.5‑2厘米,作黄鳝排泄和水体交换;多巢联结成巢排安放水体,巢排一端设置“凹”形食槽,宽18‑20厘米,高15厘米,并与每个鱼巢觅食口相扣联。巢排上方种水生植物,隐蔽遮阴,降温降噪。本发明彻底解决人工养殖黄鳝水体分布不均,群聚成团,相互撕咬死伤等现象的发生。仿生提供黄鳝栖息生长环境,温光水气饵料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养殖成本低,品质优,产值高,为人工规模化、生态化养殖开辟新路径。

技术研发人员:乔慧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乔惠文
技术研发日:2017.06.19
技术公布日:2019.0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