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方近江牡蛎壳凸、壳薄新品系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08316发布日期:2019-01-05 09:10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江牡蛎育种技术及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北方近江牡蛎杂交、自交育种进行近江牡蛎新品种的培育方法,属于水产领域范畴。



背景技术:

近江牡蛎(ostrearivularisgould),属牡蛎科(ostridae)巨蛎属(crassostrea),主要分布在我国南、北沿海,以有淡水入海的河口生长最繁盛而得名。近江牡蛎是我国贝类养殖的主要对象,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广大费者的喜爱,是我国最大的经济贝类,养殖有近1000年的历史。北方近江牡蛎是隶属于近江牡蛎地理亚种,跟南方近江牡蛎在外部形态和分子测序上有明显差别,北方近江牡蛎主要分布在渤海湾黄河入海口的黄河三角洲一带,壳型扁平厚,壳凸小,呈长卵圆形,最大个体壳高可达30cm以上,是目前我国养殖牡蛎品种中个体最大的。虽然近江牡蛎个体大,但壳厚、壳凸小,而壳厚度与肥满度呈负相关,与壳凸成正相关,因此,北方近江牡蛎的出肉率低,生长速度慢,经济价值较低。

近几年随着牡蛎市场的火爆,迫切需要养殖个体大、出肉率高、生长快品质好的牡蛎新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北方近江牡蛎壳凸、壳薄新品系的培育方法,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解决北方近江牡蛎壳厚、壳凸小、出肉率低的问题,利用近江牡蛎和长牡蛎都属于巨蛎属,北方养殖的长牡蛎壳薄、壳凸大、出肉率高的优点,通过杂交、自交连续多代选育,培育一种壳凸、壳薄、出肉率高的近江牡蛎新品系,克服目前北方近江牡蛎壳凸小、壳厚、出肉率低的问题,以推动北方近江牡蛎养殖产业恢复及可持续发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北方近江牡蛎壳凸、壳薄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亲本采集:采集经分子标记和测序确定的北方近江牡蛎和长牡蛎作为纯种亲本;

b、同步促熟培育:标记纯种亲本,在室内进行性腺同步促熟培育;

c、剖取精、卵:当近江牡蛎和长牡蛎亲贝性腺同步发育成熟以后,获取近江牡蛎成熟卵子和长牡蛎精子,进行两物种间杂交受精,得到两个亲本的杂交子代f1;

d、子代f1培育;

f、杂交f1代壳凸、壳薄品系的选择:以d步骤培育的杂交新品系f1作为苗种,经养殖培育,筛选出近江牡蛎杂交个体作为f2代的亲本;

h.杂交品系自交:以f步骤培育f2代的亲本,经促熟培育成熟后,进行自交,再进行子代培育及养成,筛选出近江牡蛎个体;

i.纯化:将h步骤选育出的近江牡蛎个体再进行杂交纯化,经遗传纯合,性状不再分离的近江牡蛎个体即是培育出北方近江牡蛎新品系。

进一步的,上述b步骤具体为:根据北方近江牡蛎生物学特点,挑选壳高在15-26cm的3-5龄近江牡蛎做亲贝,在室内培育池进行升温促熟培育,为使近江牡蛎和长牡蛎性腺发育同步,近江牡蛎要比长牡蛎提前15-20天入池培育,长牡蛎根据近江牡蛎升温促熟性腺发育情况后,入池进行促熟培育,以实现近江牡蛎和长牡蛎的同步发育成熟,入池亲贝稳定生长4-5天后,每天升温1℃,且保持在22-23℃下培育至亲贝成熟待产。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e遗传鉴定:在幼虫培育过程中,采用微卫星和sn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确认杂交子代是近江牡蛎和长牡蛎杂交子一代。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f和h中,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左壳厚度,测量壳高(sh)、壳长(sl)、壳宽(sw),利用sl/(sh+sl+sw)×100比值百分比确定壳凸指数,筛选标准均为:左壳厚度2-5mm,壳凸指数在30%以上,且出肉率20-30%的5-10%近江牡蛎杂交个体。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不同牡蛎品种之间杂交后再进行自交,进行壳凸、壳薄近江牡蛎新品系培育的方法,克服了近江牡蛎养殖过程中壳凸小、壳厚、出肉率低及生长速度慢的问题。

实践证明,采用壳凸小、壳厚近江牡蛎雌贝和北方养殖的长牡蛎雄贝杂交,及杂交培育的f1近江牡蛎,再自交培育出壳凸大、壳薄的近江牡蛎新品系。在养殖中突出的优点是壳凸大、壳薄、出肉率高、生长速度快,与普通品种的近江牡蛎相比,本发明得到的近江牡蛎新品系:壳凸提高了30-50%,左壳壳厚度降底30-50%,出肉率提高50-60%,生长速度提高了3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北方近江牡蛎壳凸、壳薄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亲本采集:采集经分子标记和测序确定北方近江牡蛎和养殖的长牡蛎作为纯种亲本;

b、同步促熟培育:对每个测序的亲本做好标记,在室内进行性腺促熟培育,根据北方近江牡蛎生物学特点,挑选壳高在15-26cm的3-5龄近江牡蛎做亲贝,在室内培育池进行升温促熟培育,为使近江牡蛎和长牡蛎性腺发育同步,近江牡蛎要比长牡蛎提前15-20天入池培育,长牡蛎根据近江牡蛎升温促熟性腺发育情况后,入池进行促熟培育,以实现近江牡蛎和长牡蛎的同步发育成熟,入池亲贝稳定生长4-5天后,每天升温1℃,且保持在22-23℃温度下培育至亲贝成熟待产。

c、剖取精、卵:当近江牡蛎和长牡蛎亲贝性腺同步发育成熟以后,通过解剖、镜检区分雌、雄贝,严格分离,获取近江牡蛎成熟卵子和长牡蛎精子,进行两物种间杂交受精,得到两个亲本的杂交子代;

d、子代培育:当获得了杂交组以后,进行子代培育,按照牡蛎常规人工育苗方法进行培育管理,经过幼虫培育获得杂交稚贝,稚贝经过中间育成及养成获得杂交子一代;

e、遗传鉴定:在幼虫培育过程中,采用微卫星和sn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确认杂交子一代是近江牡蛎和长牡蛎杂交子一代。

f、杂交f1代壳凸、壳薄品系的选择:以d步骤培育的杂交新品系f1作为苗种,经过连续1-2年的养殖,通过截头选择法筛选壳凸、壳薄,出肉率高的5-10%近江牡蛎杂交个体做为亲本。

g.利用左壳厚度测量和壳凸指数评估选择效果:利用f步骤中选出的亲本,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左壳厚度,测量壳高(sh)、壳长(sl)、壳宽(sw),利用sl/(sh+sl+sw)×100比值百分比确定壳凸指数,选择左壳厚度小,壳凸指数在30%以上的个体作为f2代的亲本。

h.杂交品系一对一自交:以f.g步骤培育壳凸、壳薄,出肉率高的个体为亲贝,经促熟培育成熟后,进行一对一自交,进行子代培育及养成,淘汰具有长牡蛎特征的个体,保留壳凸、壳薄、出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近江牡蛎个体。

i.壳凸、壳薄近江牡蛎新品种的纯化:将g步骤选育出的壳凸、壳薄、出肉率高的近江牡蛎个体再进行一对一杂交纯化,经遗传纯合,性状不再分离的近江牡蛎个体即是培育出的壳凸、壳薄、出肉率高的北方近江牡蛎新品系。

实践证明,采用壳凸小、壳厚近江牡蛎雌贝和北方养殖的长牡蛎雄贝杂交,及杂交培育的f1近江牡蛎,再自交培育出壳凸大、壳薄的近江牡蛎新品系,在养殖中突出的优点是壳凸大、壳薄、出肉率高、生长速度快,与普通品种的近江牡蛎相比,新品系壳凸提高了30-50%,左壳壳厚度降底30-50%,出肉率提高50-60%,生长速度提高了30%以上。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