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蛋鸭笼养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2617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家禽饲养领域,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蛋鸭笼养技术。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蛋鸭饲养和消费的第一大国,蛋鸭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各级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门对环境污染和家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传统的蛋鸭放养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缺点也越来越突出,这种较为粗放和原始的生产模式已严重阻碍了蛋鸭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传统的蛋鸭养殖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并且难以控制疫病传播的风险,在管理中容易造成“打堆”死亡现象,鸭蛋的污染和破损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养殖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具有健康、高效、节粮等诸多优点的蛋鸭笼养技术的研发逐渐受到重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蛋鸭养殖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健康、高效、节粮的蛋鸭笼养技术。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蛋鸭笼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将育雏环境的温度设定为33℃左右,雏鸭入舍以后,温度每天降低0.5℃,以此类推,直到降低到18℃-22℃范围内时维持不变;育雏环境的湿度在雏鸭入舍1周内保持60%的湿度,1周后以不超过70%;1-7日龄的雏鸭的最适饲养密度为30-28只/m2,饲养密度根据日龄的增加而适度减小;

(2)雏鸭采用地面育雏或网上育雏,每一育雏单位饲养雏鸭300-500只;育雏期采取先开水后开食;每60只雏鸭使用一个小饮水器,开食后的饲喂采取少给勤添;

(3)选择地势高燥、有适当坡度的地点作为育成期蛋鸭圈养的鸭舍,按2000只青年鸭300m2的鸭舍的密度饲养;育成期的蛋鸭按照4-10周龄的蛋鸭15-10只/m2,11-13周龄的蛋鸭8-10只/m2的密度饲养;

(4)产蛋期蛋鸭可选取长40-44cm,宽36-40cm,高38-42cm的笼具设施养殖;选取90日龄左右的蛋鸭上笼饲养,一般在晴天的白天进行,每个笼位放2-3只鸭子为宜。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步骤(1)中,将育雏环境的温度设定为33℃左右,雏鸭入舍以后,温度每天降低0.5℃,以此类推,直到降低到10℃-12℃范围,然后以每天0.5℃的温度升高到18℃-22℃范围内时维持不变。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步骤(1)中,保持育雏环境空气清新,在中午气温高、炉温最旺时开启窗户,同时注意防止贼风直接吹到雏鸭身上;不同周龄的蛋鸭的光照情况要随周龄的增加而减小。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步骤(1)中,不同周龄的蛋鸭的光照情况要随周龄的增加而减小:第一周龄的光照时间为20-23小时/昼夜,采用每平方米3瓦的光照强度;第二周龄的光照时间至18小时/昼夜,采用每平方米1瓦的光照强度;第三周龄时,白天利用自然光照,夜间利用每平方米0.5瓦的光照强度通宵照明。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步骤(2)中,在雏鸭出壳毛干后12-24小时开水,开水后15分钟开食。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步骤(3)中,喂鸭时定时定量定点,分别在早5点、10点、下午3点、晚8点分四次进行喂食,冬季应延后至6点开始;鸭群组成以每群500-2000只为宜,按照同日龄、大小一致分群,对采食差、体质瘦小的鸭只单独饲养,优选淘汰采食差、体质瘦小的鸭只,以进一步提高产蛋率和产蛋质量。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步骤(3)中,此阶段的蛋鸭可选用粮食加工的副产品皮糠、味精渣、啤酒渣等添加于饲料中饲养;每天定时驱赶鸭群在舍内作转圈运动,由慢到快,然后慢停;每天驱赶鸭群2-4次,每次5-10分钟;白天自然光照,夜间用弱光照明即可。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步骤(4)中,光照时间从初产开始由原来的自然光照,逐渐延长到达每昼夜16-17个小时,光照时间不能突然改变,要逐步进行,每周延长15分钟。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步骤(4)中,产蛋期蛋鸭的饲料要选用新鲜无霉变且营养全价的饲料,适当添加钙的含量;开产前每天喂3次,开产后逐渐增加到4次,在饮水中加电解多维,最适宜的温度为15-20度。

上述的一种蛋鸭笼养技术,其特征在于,用笼养的方式代替地面平养,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并方便统一科学合理的管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和完整的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实施方案仅用于示例目的,无意于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来进行限定。

本发明的蛋鸭笼养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育雏环境条件:通过调节温度、湿度、通风情况、光照、饲养密度等环境因素,使育雏环境达到最利于蛋鸭生长的条件。

(2)育雏期饲养管理:根据育雏期蛋鸭活动能力弱、身体机能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育雏方式和喂食方案。

(3)育成期饲养管理:育成期的蛋鸭生长发育快、活动能力强、食量大、食性广,因此要采取圈养和放牧饲养法。

(4)产蛋期饲养管理:产蛋期蛋鸭饲养要从鸭笼、饲料、环境等方面入手,在产蛋初期、产蛋中期、产蛋后期为蛋鸭产蛋提供最适宜的条件,并做好卫生防疫、淘汰低产蛋率的鸭等工作。

下面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目的,而绝不是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蛋鸭笼养技术的目的和效果更加全面、深入地称呈现出来,用以下的实施例加以说明。

实施例

实施例1.

育雏期蛋鸭的饲养管理

一种蛋鸭笼养技术,包括育雏环境条件:温度为33℃左右,雏鸭入舍以后,温度每天降低0.5℃,以此类推,直到降低到13℃-15℃范围,然后以每天0.5℃的温度升高到18℃~22℃范围内时维持不变;湿度在雏鸭入舍1周内保持60%的湿度,1周后不超过70%。采用将温度降低到10℃-12℃,然后升高到18℃~22℃到策略比直接将温度降低到18℃~22℃,虽然雏鸭存活率略有下降(分别为86%:92%)但后续产蛋的数量和质量有大幅提升,前者比后者产蛋数量上提升7%,蛋重量提升3%。保持育雏环境空气清新,注意防止贼风直接吹到雏鸭身上;不同周龄的蛋鸭的光照情况为:第一周龄的光照时间为20-23小时/昼夜,采用每平方米3瓦的光照强度;第二周龄的光照时间至18小时/昼夜,采用每平方米1瓦的光照强度;第三周龄时,白天利用自然光照,夜间利用每平方米0.5瓦的光照强度通宵照明;在选取体型较小的品种和环境温度最适的情况下,不同日龄的雏鸭的最适饲养密度大小可参考表1。

表1不同日龄的雏鸭的最适饲养密度范围

通过调节温度、湿度、通风情况、光照、饲养密度等环境因素,使育雏环境达到最利于蛋鸭生长的条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蛋鸭笼养技术,其对蛋鸭的饲养管理包括:育雏期饲养管理:根据育雏期蛋鸭活动能力弱、身体机能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育雏方式和喂食方案;育成期饲养管理:育成期的蛋鸭生长发育快、活动能力强、食量大、食性广,因此要采取圈养和放牧饲养法;产蛋期饲养管理:产蛋期蛋鸭饲养要从鸭笼、饲料、环境等方面入手,在产蛋初期、产蛋中期、产蛋后期为蛋鸭产蛋提供最适宜的条件,并做好卫生防疫、淘汰低产蛋率的鸭等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的蛋鸭笼养技术,采取用笼养的方式代替地面平养的方式,可以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并方便统一科学合理的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的蛋鸭笼养技术,雏鸭可采用地面育雏或网上育雏。每一育雏单位饲养雏鸭300-500只。育雏期采取先开水后开食的方案。每60只雏鸭使用一个小饮水器。在雏鸭出壳毛干后12~24小时开水,开水后15分钟开食。开食后的饲喂采取少给勤添的方法;在对育成期蛋鸭的圈养中,应充分考虑其选址、面积、饲喂时间与数量、分群与密度、饲料、运动、光照等方面对蛋鸭养殖的影响;在对育成期蛋鸭的放牧法养殖中,选择远返、无污染的放牧路线,农田放牧时选择稻田水浅的田块,注意建立条件反射,避开过热的天气,做好防兽、防毒、防丢工作;养殖产蛋期蛋鸭可选取长42cm,宽38cm,高40cm的笼具设施;产蛋期蛋鸭的饲料要选用新鲜无霉变且营养全价的饲料,适当添加钙的含量,并根据产蛋率、蛋重、蛋壳质量、鸭体重变化等及时调整饲料。开产前每天喂3次,开产后逐渐增加到4次。并在饮水中加电解多维,产蛋鸭最适宜的温度为15-20度。

实施例2.

育成期蛋鸭的饲养管理

选择地势高燥、有适当坡度的地点作为育成期蛋鸭圈养的鸭舍。一般2000只青年鸭需要300m2的鸭舍饲养。喂鸭时定时定量定点,分别在早5点、10点、下午3点、晚8点分四次进行喂食,冬季应延后至6点开始。鸭群组成以每群500-2000只为宜,按照同日龄、大小一致分群,对采食差、体质瘦小的鸭只单独饲养(优选淘汰采食差、体质瘦小的鸭只,以进一步提高产蛋率和产蛋质量)。一般育成期的蛋鸭按照4-10周龄的蛋鸭15-10只/m2,11-13周龄的蛋鸭8-10只/m2的密度饲养。此阶段的蛋鸭可选用粮食加工的副产品皮糠、味精渣、啤酒渣等添加于饲料中饲养,以满足育成期蛋鸭长骨骼、长羽毛所需要的营养,同时降低饲养成本。每天定时驱赶鸭群在舍内作转圈运动,由慢到快,然后慢停。每天驱赶鸭群2-4次,每次5-10分钟。白天自然光照,夜间用弱光照明即可。

实施例3.

产蛋期蛋鸭的上笼饲养

在鸭群上笼前要整理好笼具,安装好照明通风系统,加固笼具,确保此笼具的条件完全符合产蛋期蛋鸭的外形特征,避免机械受伤的情况。对笼具及设备器具彻底地清理、消毒,在饮水中加入速补多维,并用抗生素拌于饲料中,以减少应激反应和疾病的发生。选取90日龄左右的蛋鸭上笼饲养,一般在晴天的白天进行,每个笼位放2-3只鸭子为宜。

实施例4.

产蛋鸭的饲养管理

开产前每天喂3次,开产后逐渐增加到4次。并在饮水中加电解多维。蛋鸭产蛋期的光照强度以5-8勒克斯为宜,比如灯泡离地面2米,20平方米的鸭舍配置一只25瓦的灯泡即可,灯泡间距要等。对于直立式的笼子,可保持高低两层灯泡,一排在1米左右,一排在2米左右,这样可以使光照均匀。要经常擦拭灯泡以保持亮度。光照时间从初产开始由原来的自然光照,逐渐延长到达每昼夜16-17个小时,光照时间不能突然改变,要逐步进行,每周延长15分钟。不得突然停电或忽照忽停,忽早忽晚,忽明忽暗,否则会导致产蛋量下降。环境温度:产蛋鸭最适宜的温度为15-20度。夏季用通风、喷雾装置等进行降温。冬季注意堵塞风洞,防寒保暖,在维持所需温度前提下,可以打开天窗,排气孔等排出湿气。

通过发明人同期进行的对比实验发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饲养产蛋鸭,同样数量的产蛋鸭比传统池塘方法节约70%的占地面积。从雏鸭到育成期蛋鸭成活率达78%,平均初次产蛋时间比相同相同条件下的传统方法提高7天,产蛋率18%、蛋重5%、蛋壳质量更硬、鸭体重也提升13%,同时节省饲料38%。在实施例2中淘汰采食差、体质瘦小的鸭只,可以进一步提高实施例4中产蛋鸭的产蛋率和产蛋质量。

在本说明书中,每当提及“示例性实施方式”、“优选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等时意味着针对该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的特征、结构或特点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这些用词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的出现不一定都指代同一实施方式。此外,当针对任一实施方式/实施方式描述具体的特征、结构或特点时,应当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也能够在所有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特点。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的方面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各种改型和替换均可以应用到上述实施方式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