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大家鱼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28990发布日期:2019-01-16 06:23阅读:8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渔业养殖领域,特别指一种四大家鱼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淡水养殖的鱼类约有30余种,其中青、草、鲢、鳙被称为“四大家鱼”,是我国传统优良品种,目前仍是水产养殖的大宗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传统渔业将大踏步地向现代渔业迈进,转变增长方式,科学利用资源,实施健康养殖,生产安全食品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题。

但是,随着鱼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许多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逐渐显露,许多养殖户用鱼饲料蛋白质含量高,容易造成脂肪肝病发生,降低鱼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在养殖的过程不,不注意水体的变化,导致鱼的大量死亡等现象也是经常发生的。因此养殖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才是养殖要追寻的根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四大家鱼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池建池:选择水源充足、无人为污染的区域建池,池塘面积20亩以上,配好进、出水及增氧设施;先清除池内所有淤泥,在池底人为堆出起伏不平的池底结构,起伏高度不超过1米,以形成深浅不一的水深区域,然后晒塘、干塘20-30天夯实池底结构,再放浅水层培植池底水生植物;于放养前10-15天注水至最深处水深2-2.5米,然后进行池水消毒,第二天再注水0.5米,同时施入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培育浮游生物。

2、配鱼苗入池:采用入池越冬、跨年捕获的方式进行养殖,在12月底前进行鱼苗入池;按鲢鱼、鳙鱼、草鱼、青鱼5:3:1:1的比例挑选体质健壮、无伤无病、规格整齐的鱼苗800-1000尾/亩入池;所有鱼苗入池前先用3-5%的食盐水浸洗消毒10-15分钟,入池顺序依次为青鱼、草鱼、鳙鱼、鲢鱼,每种鱼入池后1-2小时再放入第二种鱼苗。

3、投饲:开春前不投喂人工饲料,每10-15天施用一次绿肥和粪肥培育水生物,每亩施绿肥100-120公斤、粪肥50-60公斤,两次施肥之间进行一次20-30厘米的换水,保持水质肥沃和透明;开春后增加施肥量,每周亩施绿肥200-250公斤、微生态菌肥2-3公斤,同时日投鱼体重1-3%的精饲料,两次施肥之间进行一次30-50厘米的换水,保持水质肥沃和透明;每20-30天进行一次池塘消毒杀菌,杀菌前后2-3天禁止投食施肥。

4、养殖期其它管理:每天午后及清晨增氧2-3小时,高温季节每天人为换水20-30厘米;在鱼病流行季节,每半月用消毒剂对水全池泼洒1次,同时投喂中草药粉,预防细菌性病;每20天用杀虫剂对水全池泼洒1次,以预防寄生虫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培植池底水生植物的浅水层没过池底凸起部位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池水消毒采生石灰,每亩施用50-60公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发酵腐熟的有机肥的施用量为250-300公斤/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消毒剂为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0.3g/m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中草药粉为三黄粉,按0.5%的用量拌入精饲料中,连续投喂5-7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杀虫剂为杀虫灵或90%晶体敌百虫0.4-0.5g/m3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改变传统养殖方法要求池底平坦的养殖环境,通过人为创造,形成养殖池水深不一、水温不一、水生物不一的养殖环境,利于鱼群自由选择栖息区域,形成一个仿自然的生存环境,利于鱼群的健康生长。采用入池越冬、跨年捕获的方式养殖,使鱼体在合适的季节迅速的进入生长期,缩短了养殖时间。结合养殖环境合理的配制各类鱼的入池数量,形成一种科学、有序的混养模式,达到最佳的共生促长水生环境,几乎杜绝了死亡率,而且生长迅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给出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1、选择水源充足、无人为污染的区域建池,池塘面积30亩,配好进、出水及增氧设施。

2、先清除池内所有淤泥,在池底人为堆出起伏不平的池底结构,起伏高度不超过1米,以形成深浅不一的水深区域。然后晒塘、干塘20天夯实池底结构,再放浅水层培植池底水生植物,进一步夯实池底,水层没过池底凸起部位即可。

3、于放养前10天注水至最深处水深2米,然后亩施50公斤生石灰进行池水消毒。第二天再注水0.5米,同时亩施250公斤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培育浮游生物。

4、采用入池越冬、跨年捕获的方式进行养殖,即在12月底前进行鱼苗入池。按鲢鱼、鳙鱼、草鱼、青鱼5:3:1:1的比例挑选体质健壮、无伤无病、规格整齐的鱼苗900尾/亩入池。所有鱼苗入池前先用3%的食盐水浸洗消毒15分钟,入池顺序依次为青鱼、草鱼、鳙鱼、鲢鱼,每种鱼入池后1小时再放入第二种鱼苗。

5、开春前不投喂人工饲料,每10天施用一次绿肥和粪肥培育水生物,每亩施绿肥100公斤、粪肥50公斤,两次施肥之间进行一次20厘米的换水,保持水质肥沃和透明。开春后增加施肥量,每周亩施绿肥250公斤、微生态菌肥3公斤,同时日投鱼体重2%的精饲料,两次施肥之间进行一次30厘米的换水,保持水质肥沃和透明。每25天进行一次池塘消毒杀菌,采用亩施60公斤生石灰消毒,杀菌前后2天禁止投食施肥。

6、每天午后及清晨增氧2小时,高温季节每天人为换水20厘米。

7、在鱼病流行季节,每半月用二氧化氯0.3g/m3对水全池泼洒1次,同时投喂三黄粉,三黄粉按0.5%的用量拌入精饲料中,连续投喂5天,预防细菌性病。每20天用杀虫灵0.4g/m3对水全池泼洒1次,以预防寄生虫病。

实施例2:

1、选择水源充足、无人为污染的区域建池,池塘面积50亩,配好进、出水及增氧设施。

2、先清除池内所有淤泥,在池底人为堆出起伏不平的池底结构,起伏高度不超过1米,以形成深浅不一的水深区域。然后晒塘、干塘30天夯实池底结构,再放浅水层培植池底水生植物,进一步夯实池底,水层没过池底凸起部位即可。

3、于放养前15天注水至最深处水深2.5米,然后亩施60公斤生石灰进行池水消毒。第二天再注水0.5米,同时亩施300公斤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培育浮游生物。

4、采用入池越冬、跨年捕获的方式进行养殖,即在12月底前进行鱼苗入池。按鲢鱼、鳙鱼、草鱼、青鱼5:3:1:1的比例挑选体质健壮、无伤无病、规格整齐的鱼苗1000尾/亩入池。所有鱼苗入池前先用4%的食盐水浸洗消毒10分钟,入池顺序依次为青鱼、草鱼、鳙鱼、鲢鱼,每种鱼入池后1.5小时再放入第二种鱼苗。

5、开春前不投喂人工饲料,每15天施用一次绿肥和粪肥培育水生物,每亩施绿肥100公斤、粪肥60公斤,两次施肥之间进行一次30厘米的换水,保持水质肥沃和透明。开春后增加施肥量,每周亩施绿肥250公斤、微生态菌肥2公斤,同时日投鱼体重3%的精饲料,两次施肥之间进行一次40厘米的换水,保持水质肥沃和透明。每25天进行一次池塘消毒杀菌,采用亩施60公斤生石灰消毒,杀菌前后3天禁止投食施肥。

6、每天午后及清晨增氧3小时,高温季节每天人为换水20厘米。

7、在鱼病流行季节,每半月用溴氯海因0.3g/m3对水全池泼洒1次,同时投喂三黄粉,三黄粉按0.5%的用量拌入精饲料中,连续投喂7天,预防细菌性病。每20天用90%晶体敌百虫0.5g/m3对水全池泼洒1次,以预防寄生虫病。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