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茶叶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病虫害生态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由茶树植物叶或芽制作的饮品。也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铁观音”等。茶能消食去腻、降火明目、宁心除烦、清暑解毒、生津止渴。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可以阻断亚硝酸胺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由于茶叶的保健作用,使得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目前,茶叶种植过程中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造成日趋严重的社会、生态和经济问题:
(1)茶叶农药残留普遍超标,长期隐性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茶叶商品价值降低,影响茶农生产积极性和收入;
(2)茶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壤板结、退化现象加剧;
(3)化学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害虫的耐药性也越来越强,形成防治上的恶性循环;
(4)茶农种植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茶叶病虫害生态防治方法,根据病虫害与茶树、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进行生物防治的策略,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茶叶病虫害生态防治方法,该方法能够全方位防治茶叶病虫害,且防治效果好,成品茶能够达到国家“绿色”茶叶的标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茶叶病虫害生态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生物防治:在4月初~6月中旬,选择茶树龄4~7年的茶园撒放捕食螨,捕食螨撒放量为18~22头/m2;
(2)理化诱控:
一是安装太阳能诱蛾灯诱杀害虫:从4月中旬至10月下旬,茶园内每60~80亩安装1盏太阳能诱蛾灯;
二是插挂黄色粘虫板诱杀害虫:从4月中旬至11月下旬,茶园每13~15m2范围内挂1张黄色粘虫板;
三是吊挂性诱剂诱杀害虫:从4月下旬至9月底,茶园每48~53m2范围内挂1个内置性诱剂的性诱瓶;
(3)科学用药:施用生物农药: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生物农药包括白僵菌粉末32~38份、虫草菌粉末24~30份、多角体病毒4~7份、氨基寡糖素12~17份、杀蚜素粉末16~20份、皂苷元8~15份、鱼藤酮14~17份、植物鞣质18~25份、纳米壳聚糖7~13份、水70~90份;在首次撒放捕食螨后,每隔25~30天,在茶园内喷洒所述生物农药一次,直至11月底;
(4)农业综合防治:
一是在茶园四周及行间栽种紫云英、苜蓿、结香、石楠,来改善茶园的小气候,所述紫云英、苜蓿、结香、石楠的种植比例为1:1:1:1;
二是定期进行施肥,肥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生物菌剂24~30份、酵母发酵液提取物12~18份、麦麸22~30份、尿素13~18份、氮磷钾复合肥8~13份、腐植酸3~5份、活性炭4~7份、黄芩7~9份、微量元素3~5份;每隔1个半月,向茶树施肥1次,施肥量为45~60kg/亩。
其中,上述茶叶病虫害生态防治方法中,步骤(2)所述太阳能诱蛾灯采用频振技术,其波长范围是320~680nm。
优选的,上述茶叶病虫害生态防治方法中,步骤(3)中,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生物农药包括白僵菌粉末35份、虫草菌粉末26份、多角体病毒5份、氨基寡糖素15份、杀蚜素粉末20份、皂苷元12份、鱼藤酮16份、植物鞣质21份、纳米壳聚糖10份、水80份。
优选的,上述茶叶病虫害生态防治方法中,步骤(4)中,所述肥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生物菌剂26份、酵母发酵液提取物14份、麦麸24份、尿素16份、氮磷钾复合肥12份、腐植酸4份、活性炭7份、黄芩8份、微量元素4份。
其中,上述茶叶病虫害生态防治方法中,步骤(4)所述肥料中的生物菌剂由乳酸菌、醋酸菌、光合菌、放线菌、孢子菌和酵母菌按照质量比1:1:1.2:1.4:1.1混合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对茶叶进行病虫害防治,茶叶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达96.5%以上,防治效果提升35~40%。本发明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并采用特制肥料定期施肥,成品茶达到国家“绿色”茶叶的标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病虫害生态防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生物防治:在4月初~6月中旬,选择茶树龄4~7年的茶园撒放捕食螨,捕食螨撒放量为18~22头/m2;
(2)理化诱控:
一是安装太阳能诱蛾灯诱杀害虫:从4月中旬至10月下旬,茶园内每60~80亩安装1盏太阳能诱蛾灯;所述太阳能诱蛾灯采用频振技术,其波长范围是320~680nm;
二是插挂黄色粘虫板诱杀害虫:从4月中旬至11月下旬,茶园每13~15m2范围内挂1张黄色粘虫板;
三是吊挂性诱剂诱杀害虫:从4月下旬至9月底,茶园每48~53m2范围内挂1个内置性诱剂的性诱瓶;
(3)科学用药:施用生物农药: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生物农药包括白僵菌粉末32~38份、虫草菌粉末24~30份、多角体病毒4~7份、氨基寡糖素12~17份、杀蚜素粉末16~20份、皂苷元8~15份、鱼藤酮14~17份、植物鞣质18~25份、纳米壳聚糖7~13份、水70~90份;在首次撒放捕食螨后,每隔25~30天,在茶园内喷洒所述生物农药一次,直至11月底;
(4)农业综合防治:
一是在茶园四周及行间栽种紫云英、苜蓿、结香、石楠,所述紫云英、苜蓿、结香、石楠的种植比例为1:1:1:1,来改善茶园的小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以减少茶园病虫害的发生;
二是定期进行施肥,肥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生物菌剂24~30份、酵母发酵液提取物12~18份、麦麸22~30份、尿素13~18份、氮磷钾复合肥8~13份、腐植酸3~5份、活性炭4~7份、黄芩7~9份、微量元素3~5份;每隔1个半月,向茶树施肥1次,施肥量为45~60kg/亩;所述生物菌剂由乳酸菌、醋酸菌、光合菌、放线菌、孢子菌和酵母菌按照质量比1:1:1.2:1.4:1.1混合而成。
优选的,上述茶叶病虫害生态防治方法中,步骤(3)中,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生物农药包括白僵菌粉末35份、虫草菌粉末26份、多角体病毒5份、氨基寡糖素15份、杀蚜素粉末20份、皂苷元12份、鱼藤酮16份、植物鞣质21份、纳米壳聚糖10份、水80份。该生物农药以生物杀虫成分(白僵菌粉末、虫草菌粉末、多角体病毒、杀蚜素粉末)和植物源杀虫成分(皂苷元、鱼藤酮、植物鞣质)为主,各组分相互配合,杀虫药效好,且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该生物农药完全可以替代传统化学农药。
优选的,上述茶叶病虫害生态防治方法中,步骤(4)中,所述肥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生物菌剂26份、酵母发酵液提取物14份、麦麸24份、尿素16份、氮磷钾复合肥12份、腐植酸4份、活性炭7份、黄芩8份、微量元素4份;所述生物菌剂由乳酸菌、醋酸菌、光合菌、放线菌、孢子菌和酵母菌按照质量比1:1:1.2:1.4:1.1混合而成。该肥料为生物有机肥,其中的生物菌剂能够使土壤有益菌迅速繁殖,增加有益菌群数量,解决土壤板结、重茬问题,改善土壤环境,同时还具有“保水、增肥、透气”性能;可疏松土壤、提高透气性、降低容重,活化土层,增强肥水渗透力。其中的酵母发酵液提取物和黄岑可以促生根、防死棵,增强茶树植株抗病能力,防治根腐病,增强茶树自身免疫力,防生理性病害、土传及连作的危害。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对茶叶进行病虫害防治,茶叶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达96.5%以上,防治效果提升35~40%。本发明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并采用特制肥料定期施肥,成品茶达到国家“绿色”茶叶的标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茶叶病虫害生态防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生物防治:在4月初~6月中旬,选择茶树龄4~7年的茶园撒放捕食螨,捕食螨撒放量为22头/m2;
(2)理化诱控:
一是安装太阳能诱蛾灯诱杀害虫:从4月中旬至10月下旬,茶园内每66亩安装1盏太阳能诱蛾灯;所述太阳能诱蛾灯采用频振技术,其波长范围是320~680nm;
二是插挂黄色粘虫板诱杀害虫:从4月中旬至11月下旬,茶园每15m2范围内挂1张黄色粘虫板;
三是吊挂性诱剂诱杀害虫:从4月下旬至9月底,茶园每48m2范围内挂1个内置性诱剂的性诱瓶;
(3)科学用药:施用生物农药: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生物农药包括白僵菌粉末35份、虫草菌粉末26份、多角体病毒5份、氨基寡糖素15份、杀蚜素粉末20份、皂苷元12份、鱼藤酮16份、植物鞣质21份、纳米壳聚糖10份、水80份;在首次撒放捕食螨后,每隔25~30天,在茶园内喷洒所述生物农药一次,直至11月底;
(4)农业综合防治:
一是在茶园四周及行间栽种紫云英、苜蓿、结香、石楠,来改善茶园的小气候,所述紫云英、苜蓿、结香、石楠的种植比例为1:1:1:1;
二是定期进行施肥,肥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生物菌剂26份、酵母发酵液提取物14份、麦麸24份、尿素16份、氮磷钾复合肥12份、腐植酸4份、活性炭7份、黄芩8份、微量元素4份;所述生物菌剂由乳酸菌、醋酸菌、光合菌、放线菌、孢子菌和酵母菌按照质量比1:1:1.2:1.4:1.1混合而成;每隔1个半月,向茶树施肥1次,施肥量为50kg/亩。
采用本实施例方法,茶叶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达97.6%,防治效果提升37.6%。成品茶达到国家“绿色”茶叶的标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实施例2
茶叶病虫害生态防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生物防治:在4月初~6月中旬,选择茶树龄4~7年的茶园撒放捕食螨,捕食螨撒放量为20头/m2;
(2)理化诱控:
一是安装太阳能诱蛾灯诱杀害虫:从4月中旬至10月下旬,茶园内每60亩安装1盏太阳能诱蛾灯;所述太阳能诱蛾灯采用频振技术,其波长范围是320~680nm;
二是插挂黄色粘虫板诱杀害虫:从4月中旬至11月下旬,茶园每13m2范围内挂1张黄色粘虫板;
三是吊挂性诱剂诱杀害虫:从4月下旬至9月底,茶园每48m2范围内挂1个内置性诱剂的性诱瓶;
(3)科学用药:施用生物农药: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生物农药包括白僵菌粉末38份、虫草菌粉末30份、多角体病毒7份、氨基寡糖素16份、杀蚜素粉末20份、皂苷元14份、鱼藤酮16份、植物鞣质25份、纳米壳聚糖13份、水90份;在首次撒放捕食螨后,每隔25~30天,在茶园内喷洒所述生物农药一次,直至11月底;
(4)农业综合防治:
一是在茶园四周及行间栽种紫云英、苜蓿、结香、石楠,来改善茶园的小气候,所述紫云英、苜蓿、结香、石楠的种植比例为1:1:1:1;
二是定期进行施肥,肥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生物菌剂24~30份、酵母发酵液提取物18份、麦麸30份、尿素18份、氮磷钾复合肥12份、腐植酸5份、活性炭6份、黄芩8份、微量元素5份;所述生物菌剂由乳酸菌、醋酸菌、光合菌、放线菌、孢子菌和酵母菌按照质量比1:1:1.2:1.4:1.1混合而成;每隔1个半月,向茶树施肥1次,施肥量为56kg/亩。
采用本实施例方法,茶叶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达96.8%,防治效果提升36.8%。成品茶达到国家“绿色”茶叶的标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当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本专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