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蔬菜储藏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种薯的储藏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块茎含有2%左右的蛋白质,薯干中蛋白质含量为8%~9%。据研究,马铃薯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其品质相当于鸡蛋的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优于其他作物的蛋白质。而且马铃薯的蛋白质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同时马铃薯可作为蔬菜制作佳肴,亦可作为主粮,深受人们喜爱。马铃薯是通过其块茎萌芽而长出幼苗的,因此种薯就成为马铃薯种植的种子。马铃薯种薯的储藏质量直接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储藏时不仅需要筛选优良的马铃薯种薯,还需严格控制储藏条件。而储藏过程中储藏环境的湿度控制尤为重要,湿度过小容易使种薯损失水分而发生皱缩,湿度过大又容易使种薯发病、腐烂或者长出须根。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可播种率和播种后出苗率且储藏时间可达6个月以上的马铃薯种薯的储藏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马铃薯种薯的储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晾晒:将刚收获的马铃薯置于背阴通风处晾晒1-2周,让其自然完成后熟;(2)选种:去除表皮龟裂、畸形的马铃薯,筛选出个头适中、外皮无损伤且无病害的马铃薯作为种薯;(3)储藏沙制备:取用河沙,经去杂过筛后得到粒度0.25-0.35mm的细沙,再加入储藏助剂,充分混合后于70-80℃下干燥12h,然后加水调节其含水量达到55-60%,即得储藏沙;(4)储藏袋制作:选用厚度5mm的纺粘无纺布制作储藏袋,储藏袋容量设置为允许装入15-25kg的马铃薯种薯,并在储藏袋上每间隔10cm扎一个直径0.2mm的通气孔;(5)储藏架制作:利用不锈钢钢条制作储藏架主架,并在主架内水平分层安装镂空麻绳网,麻绳网竖向间距40-50cm,麻绳网承重30-50kg的竖向拉伸高度10-15cm;(6)装袋:将筛选出的马铃薯种薯与所制储藏沙混合后装入储藏袋内,注意混合和装袋过程中不能损伤种薯薯皮,每袋装入10-20kg马铃薯种薯,并扎好袋口;(7)堆垛:将装好种薯的储藏袋横向平铺在储藏架上,每张麻绳网放置两袋;(8)储藏:储藏期间控制储藏室温度在3-5℃,相对湿度65-70%。所述细沙干重与储藏助剂重量比为15-20:0.5-1。所述马铃薯种薯与储藏沙的重量比为15-20:5-10。所述储藏助剂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而成:活性白土10-15份、羟甲基纤维素钠/多聚谷氨酸复合物3-5份、预糊化薯类淀粉2-3份、亲水性火山灰2-3份、茶枯粉1-2份、竹粉0.5-1份、小苏打粉0.05-0.1份。所述羟甲基纤维素钠/多聚谷氨酸复合物是由羟甲基纤维素钠和多聚谷氨酸在复合助剂作用下复合制成,其具体制备方法为:向羟甲基纤维素钠中加入水解聚马来酸酐和氢化蓖麻油,升温至110-115℃保温研磨15min,再加入多聚谷氨酸和交联聚维酮,继续在110-115℃保温研磨30min,随后转入0-5℃环境中密封静置1h,并加入沸水,充分混合后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羟甲基纤维素钠/多聚谷氨酸复合物。所述羟甲基纤维素钠、水解聚马来酸酐、氢化蓖麻油、多聚谷氨酸和交联聚维酮的重量比为10-15:0.5-1:0.1-0.5:5-10:0.5-1。所述亲水性火山灰是由火山灰经亲水改性而成,具体改性方法为:将火山灰经真空压缩成块后利用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再送入纳米球磨机中研磨成粒度30-50nm的纳米粉体,然后加入泊洛沙姆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并升温至115-120℃保温研磨30min,最后经纳米球磨机研磨成粒度15-20nm的纳米粉体。所述火山灰、泊洛沙姆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重量比为5-10:0.5-1:0.1-0.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储藏沙中储藏助剂的使用一方面对马铃薯种薯起到消毒灭菌作用,防止储藏过程中病菌损伤种薯;另一方面起到保湿作用,防止种薯因缺水而出现干枯现象,同时也能防止河沙水分的快速流失;(2)利用纺粘无纺布制作储存袋和麻绳网放置储存袋,以确保储藏过程中空气的有效流通,防止种薯内部因温度过高而发生腐烂和霉变现象;(3)利用所述储藏方法对马铃薯种薯储藏6个月,储藏结果显示马铃薯种薯可播种合格率达到99%以上,且播种后出苗率达到98%以上,从而降低种薯报废率和提高出苗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1(1)晾晒:将刚收获的马铃薯置于背阴通风处晾晒1-2周,让其自然完成后熟;(2)选种:去除表皮龟裂、畸形的马铃薯,筛选出个头适中、外皮无损伤且无病害的马铃薯作为种薯;(3)储藏沙制备:取用河沙,经去杂过筛后得到粒度0.3-0.35mm的细沙,再加入储藏助剂,充分混合后于70-80℃下干燥12h,然后加水调节其含水量达到55-60%,即得储藏沙;(4)储藏袋制作:选用厚度5mm的纺粘无纺布制作储藏袋,储藏袋容量设置为允许装入25kg的马铃薯种薯,并在储藏袋上每间隔10cm扎一个直径0.2mm的通气孔;(5)储藏架制作:利用不锈钢钢条制作储藏架主架,并在主架内水平分层安装镂空麻绳网,麻绳网竖向间距40-50cm,麻绳网承重30-50kg的竖向拉伸高度10-15cm;(6)装袋:将筛选出的马铃薯种薯与所制储藏沙混合后装入储藏袋内,注意混合和装袋过程中不能损伤种薯薯皮,每袋装入10kg马铃薯种薯,并扎好袋口;(7)堆垛:将装好种薯的储藏袋横向平铺在储藏架上,每张麻绳网放置两袋;(8)储藏:储藏期间控制储藏室温度在3-5℃,相对湿度65-70%。其中,每15kg干重的细沙混入0.5kg储藏助剂,每15kg马铃薯种薯混入5kg储藏沙。储藏助剂的制备:将15g活性白土、3g羟甲基纤维素钠/多聚谷氨酸复合物、2g预糊化薯类淀粉、2g亲水性火山灰、1g茶枯粉、0.5g竹粉和0.05g小苏打粉混合而成。羟甲基纤维素钠/多聚谷氨酸复合物的制备:向10g羟甲基纤维素钠中加入0.5g水解聚马来酸酐和0.1g氢化蓖麻油,升温至110-115℃保温研磨15min,再加入5g多聚谷氨酸和0.5g交联聚维酮,继续在110-115℃保温研磨30min,随后转入0-5℃环境中密封静置1h,并加入沸水,充分混合后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羟甲基纤维素钠/多聚谷氨酸复合物。亲水性火山灰的制备:将10g火山灰经真空压缩成块后利用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再送入纳米球磨机中研磨成粒度30-50nm的纳米粉体,然后加入1g泊洛沙姆和0.3gn-羟甲基丙烯酰胺,并升温至115-120℃保温研磨30min,最后经纳米球磨机研磨成粒度15-20nm的纳米粉体。实施例2(1)晾晒:将刚收获的马铃薯置于背阴通风处晾晒1-2周,让其自然完成后熟;(2)选种:去除表皮龟裂、畸形的马铃薯,筛选出个头适中、外皮无损伤且无病害的马铃薯作为种薯;(3)储藏沙制备:取用河沙,经去杂过筛后得到粒度0.3-0.35mm的细沙,再加入储藏助剂,充分混合后于70-80℃下干燥12h,然后加水调节其含水量达到55-60%,即得储藏沙;(4)储藏袋制作:选用厚度5mm的纺粘无纺布制作储藏袋,储藏袋容量设置为允许装入25kg的马铃薯种薯,并在储藏袋上每间隔10cm扎一个直径0.2mm的通气孔;(5)储藏架制作:利用不锈钢钢条制作储藏架主架,并在主架内水平分层安装镂空麻绳网,麻绳网竖向间距40-50cm,麻绳网承重30-50kg的竖向拉伸高度10-15cm;(6)装袋:将筛选出的马铃薯种薯与所制储藏沙混合后装入储藏袋内,注意混合和装袋过程中不能损伤种薯薯皮,每袋装入10kg马铃薯种薯,并扎好袋口;(7)堆垛:将装好种薯的储藏袋横向平铺在储藏架上,每张麻绳网放置两袋;(8)储藏:储藏期间控制储藏室温度在3-5℃,相对湿度65-70%。其中,每20kg干重的细沙混入1kg储藏助剂,每20kg马铃薯种薯混入5kg储藏沙。储藏助剂的制备:将15g活性白土、5g羟甲基纤维素钠/多聚谷氨酸复合物、3g预糊化薯类淀粉、2g亲水性火山灰、1g茶枯粉、0.5g竹粉和0.1g小苏打粉混合而成。羟甲基纤维素钠/多聚谷氨酸复合物的制备:向15g羟甲基纤维素钠中加入0.5g水解聚马来酸酐和0.1g氢化蓖麻油,升温至110-115℃保温研磨15min,再加入10g多聚谷氨酸和0.5g交联聚维酮,继续在110-115℃保温研磨30min,随后转入0-5℃环境中密封静置1h,并加入沸水,充分混合后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羟甲基纤维素钠/多聚谷氨酸复合物。亲水性火山灰的制备:将5g火山灰经真空压缩成块后利用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再送入纳米球磨机中研磨成粒度30-50nm的纳米粉体,然后加入0.5g泊洛沙姆和0.2gn-羟甲基丙烯酰胺,并升温至115-120℃保温研磨30min,最后经纳米球磨机研磨成粒度15-20nm的纳米粉体。对照例1(1)晾晒:将刚收获的马铃薯置于背阴通风处晾晒1-2周,让其自然完成后熟;(2)选种:去除表皮龟裂、畸形的马铃薯,筛选出个头适中、外皮无损伤且无病害的马铃薯作为种薯;(3)储藏沙制备:取用河沙,经去杂过筛后得到粒度0.3-0.35mm的细沙,再加入储藏助剂,充分混合后于70-80℃下干燥12h,然后加水调节其含水量达到55-60%,即得储藏沙;(4)储藏袋制作:选用厚度5mm的纺粘无纺布制作储藏袋,储藏袋容量设置为允许装入25kg的马铃薯种薯,并在储藏袋上每间隔10cm扎一个直径0.2mm的通气孔;(5)储藏架制作:利用不锈钢钢条制作储藏架主架,并在主架内水平分层安装镂空麻绳网,麻绳网竖向间距40-50cm,麻绳网承重30-50kg的竖向拉伸高度10-15cm;(6)装袋:将筛选出的马铃薯种薯与所制储藏沙混合后装入储藏袋内,注意混合和装袋过程中不能损伤种薯薯皮,每袋装入10kg马铃薯种薯,并扎好袋口;(7)堆垛:将装好种薯的储藏袋横向平铺在储藏架上,每张麻绳网放置两袋;(8)储藏:储藏期间控制储藏室温度在3-5℃,相对湿度65-70%。其中,每20kg干重的细沙混入1kg储藏助剂,每20kg马铃薯种薯混入5kg储藏沙。储藏助剂的制备:将15g活性白土、3g预糊化薯类淀粉、1g茶枯粉、0.5g竹粉和0.1g小苏打粉混合而成。对照例2(1)晾晒:将刚收获的马铃薯置于背阴通风处晾晒1-2周,让其自然完成后熟;(2)选种:去除表皮龟裂、畸形的马铃薯,筛选出个头适中、外皮无损伤且无病害的马铃薯作为种薯;(3)储藏沙制备:取用河沙,经去杂过筛后得到粒度0.3-0.35mm的细沙,再于70-80℃下干燥12h,然后加水调节其含水量达到55-60%,即得储藏沙;(4)储藏袋制作:选用厚度5mm的纺粘无纺布制作储藏袋,储藏袋容量设置为允许装入25kg的马铃薯种薯,并在储藏袋上每间隔10cm扎一个直径0.2mm的通气孔;(5)储藏架制作:利用不锈钢钢条制作储藏架主架,并在主架内水平分层安装镂空麻绳网,麻绳网竖向间距40-50cm,麻绳网承重30-50kg的竖向拉伸高度10-15cm;(6)装袋:将筛选出的马铃薯种薯与所制储藏沙混合后装入储藏袋内,注意混合和装袋过程中不能损伤种薯薯皮,每袋装入10kg马铃薯种薯,并扎好袋口;(7)堆垛:将装好种薯的储藏袋横向平铺在储藏架上,每张麻绳网放置两袋;(8)储藏:储藏期间控制储藏室温度在3-5℃,相对湿度65-70%。其中,每20kg马铃薯种薯混入5kg储藏沙。实施例3分别利用实施例1、实施例2、对照例2和对照例2所述方法进行同批100kg马铃薯种薯的储藏,储藏6个月后测定其可播种合格率以及播种后出苗率,结果如表1所示。表1可播种合格率和播种后出苗率测定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对照例1对照例2可播种合格率/%99.4699.3894.2486.13播种后出苗率/%98.3198.4993.6285.37对实施例1、实施例2中所制保湿剂羟甲基纤维素钠/多聚谷氨酸复合物与亲水性火山灰进行吸水和35℃下释水性能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表2保湿剂吸水和释水性能测定结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