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蔗种茎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10078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甘蔗栽培用药剂领域,具体的提供了一种甘蔗种茎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属于无性繁殖,传统用种茎密植法繁殖,一般每亩用种量0.7—1.1吨,用种量大,费钱费工。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使用组培快繁技术生产甘蔗组培苗,现已大量应用于甘蔗种植生产,主要用作新品种快繁及脱毒健康种苗生产,该技术用种量少,发株多,繁育速度快。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甘蔗种植面积超过2400万亩,每年有三分之一面积需重新种植,新植蔗面积达800万亩以上,若按每亩用种0.7吨算,全国总用种量超过560万吨,按每吨450元原料蔗计算,用种总成本达25.2亿元。但是目前的甘蔗传统种植存在种茎用量大、容易伤蔗芽、品种容易混杂、运输量大成本高、种植费工费时、不适宜机械化种植、容易造成甘蔗发芽率低、分蘖率低、易受病虫害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增效的甘蔗种茎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减少甘蔗种植成本、提高甘蔗品质及甘蔗种植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甘蔗种茎包衣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的成分及其重量份数为:保水剂8~10份、40%戊唑醇.咪鲜胺1~1.2份,40%氯虫.噻虫嗪悬浮液0.7~0.8份、生根粉4~5份、渗透剂4~6份、土壤改良剂2~4份。所述生根粉可选用润田牌生根粉。保水剂的使用,可提高甘蔗种茎的保水能力,同时具有缓施作用,延长各种药剂的药效。

进一步的,其包括的成分及其重量份数为:保水剂9~10份、40%戊唑醇.咪鲜胺1.1~1.2份,40%氯虫.噻虫嗪悬浮液0.6~0.8份、生根粉4~5份、渗透剂5~6份、土壤改良剂2~4份。

进一步的,所述保水剂为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或吸水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仲辛醇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土壤改良剂的氨基酸含量aminoacid≧100g/l,cu+fe+mn+b+mo≧20g/l。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甘蔗种茎包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保水剂与渗透剂溶解搅拌均匀,得到母液备用;

步骤s2:将40%戊唑醇.咪鲜胺、40%氯虫.噻虫嗪悬浮液、生根粉、土壤改良剂与步骤s1制得的母料充分搅拌混匀得到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加水搅拌均匀成糊状溶液,即制得种茎包衣剂。

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水的用量为950~1050份。

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水的用量为1000份。即按每100千克水溶液加保水剂800~1000克、40%戊唑醇.咪鲜胺100~120克,40%氯虫.噻虫嗪悬浮液60~80克、生根粉400~500克、渗透剂400~600克、土壤改良剂200~400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第一,本包衣剂把杀菌、杀虫、催根、催芽、促长、保水、改土等作用协同起来,使浸泡过本包衣剂的甘蔗种茎生根出苗快、发芽率高、分蘖高、长速快,同时防病防虫效果好,并有一定的保水及改良土壤作用。经实验比较表明,使用本发明的包衣剂,甘蔗萌芽率达97%以上,比用常规的浸种消毒剂的出芽率提高15%以上;分蘖率提高28%以上;且防虫防病效果显著,可有效防治危害甘蔗苗期的金龟子、螟虫、蓟马等害虫及凤梨病等病害;分蘖期株高比用常规消毒处理平均高19%以上,产量增产16%,产糖量增产17%,增产增糖效果显著。

第二,本发明的泡种包衣时间比常规浸种短、操作简单(泡种2~3分钟既可);包衣种茎易于工厂化生产供应,便于运输存放,既可减少运费和用种量,又减轻种植人工,适应机械化种植,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生产成本,提高收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以下为甘蔗种茎包衣剂与常规浸种对比试验。

1、试验设计:

处理a:包衣剂的配置为:每500克渗透剂加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hpmc保水剂900克制作成母液后,再加入40%戊唑醇.咪鲜胺110克,40%氯虫.噻虫嗪悬浮液75克、润田生根粉450克、土壤改良剂300克充分搅拌混匀,最后加入100千克水搅拌均匀即成包衣剂。

处理b:包衣剂的配置为:每500克渗透剂加吸水树脂sap900克制作成母液后,再加入50%咪鲜胺110克,22%高氯氟.噻虫嗪悬浮液80克、润田芸苔素12克、土壤改良剂250克充分搅拌混匀,最后加入100千克水搅拌均匀即成包衣剂。

处理ck:为常规消毒泡种,每100千克水溶液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克用量配制泡种液;

处理c:包衣剂的配置为:每400克渗透剂加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hpmc保水剂800克制作成母液后,再加入40%戊唑醇.咪鲜胺100克,40%氯虫.噻虫嗪悬浮液70克、润田生根粉400克、土壤改良剂200克充分搅拌混匀,最后加入95千克水搅拌均匀即成包衣剂。

处理d:包衣剂的配置为:每600克渗透剂加吸水树脂sap1000克制作成母液后,再加入40%戊唑醇.咪鲜胺120克,40%氯虫.噻虫嗪悬浮液80克、润田生根粉500克、土壤改良剂400克充分搅拌混匀,最后加入105千克水搅拌均匀即成包衣剂。

所述土壤改良剂采用瑞士汽巴制造,四川瑞科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分装的土壤改良剂,aminoacid≧100g/l,cu+fe+mn+b+mo≧20g/l。

2、试验方法:

于2016年2月20日、2016年2月22日,分别在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和扶绥县岜盆乡两个点试验,按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每个小区5行,行长7米,每行42个单芽甘蔗段;共同采用新台糖22号脱毒健康种苗第二代种茎,砍成单芽段做种苗,用小网袋装300芽/袋,各放进上述处理a、b、ck、c、d各泡种3分钟,后晾干存放5天。亩用种量3330芽,种植行距1.2米,株距0.17米左右。

下种时行沟要求湿润,亩下40-45%的缓释肥25千克或25-30%甘蔗专用复混肥75千克做基肥,盖土5-6厘米厚,喷芽前除草剂封闭后盖膜或用除草膜盖膜,所述除草剂为每亩用50%的莠去津悬浮剂150g及50%乙草胺乳油50g,兑水50kg~60kg,或阿乙合剂等。盖膜后,喷甘蔗芽前除草剂封闭未盖膜部分。

田间管理:在大部分蔗苗已经穿出膜外,平均气温稳定超过20℃时,蔗苗进入分蘖期即可揭膜;70%蔗长到6-7张真叶时施分蘖肥,每亩施尿素7.5~10千克或锌硼氮肥10~12.5千克。在甘蔗分蘖完成后至拨节前,蔗株高度小于70cm时,本例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进行大培土施肥,亩施40-45%的缓释肥25千克或40-45%甘蔗专用复混肥50千克,和3.6%杀虫单颗粒剂3千克,培土总厚度20-30厘米。其他按甘蔗常规栽培管理。

3、调查项目:

包括萌芽率、分蘖率、分蘖后期株高、螟害率、田间锤度、糖分及实收产量等均按常规方法进行调查。

4、试验结果与分析:

(1)不同泡种剂处理对新台糖22号健康甘蔗种苗的萌芽率、分蘖率、分蘖后期株高、螟害率的影响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2年的平均数据显示,由于共同采用的是脱毒组培二代种苗,萌芽率和分蘖率都很高,萌芽率从大到小依次为a>d>c>b>ck,在97.5%~84.4%之间变化。a分别比b、ck高4.4%和15.5%,d分别比b、ck高4.2%和15.3%,c分别比b、ck高4.1%和15.2%,a、d、c和b差异达1%显著水平,a、d、c和ck差异达到10%以上极显著水平,b比ck高11.1%,差异也达到10%以上的显著水平,a、d、c之间差异不显著。

分蘖率为:d>c>a>b>ck,在369.8%~274.4%之间变化。a分别比b、ck高10.7%和28.2%,d分别比b、ck高17.3%和34.8%,c分别比b、ck高13.6%和31.1%,a、d、c与b达到10%以上的极显著水平,a、d、c比ck达到20%以上极显著水平,a、d、c之间差异不大。

分蘖后期株高从大到小依次为d>a>c>b>ck,在76.8~93.6cm之间变化,d分别比b、ck高9.8%和21.9%,a分别比b、ck高8.3%和20.4%,c分别比b、ck高7.3%和19.4%,d、a、c和ck差异很大,都达到15%以上极显著水平,d、a、c和b达到5%以上显著水平,a、d、c之间差异不大。

螟害率为:从高到低为ck>b>d>c>a,在2.4%~16.4%之间变化,c分别比b、ck低12.3%和77.1%,d分别比b、ck低27.6%和72.4%,a分别比b、ck低9.5%和74.4%,d、c、a与b比差异达5%以上显著水平,d、c、a与ck比差异显著,都达到20%以上极显著水平,a、d、c之间差异不大。

试验结果表明,泡种包衣配方处理a、c、d对甘蔗的发芽率、分蘖率、株高、螟害率效果最好,具有显著的效果;其次是处理b,比常规泡种消毒好。

表1不同泡种剂处理对新台糖22号健康种苗的萌芽率、分蘖率、株高、螟害率的影响

(2)不同泡种包衣剂处理对新台糖22号健康种苗的蔗茎产量、蔗糖分、含糖量的影响分析。

实产验收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新植蔗处理a公顷产蔗量为113572公斤,分别比处理b、ck增产6.2%、17.5%,处理d公顷产蔗量为112863公斤,分别比处理b、ck增产5.5%、16.8%,处理c公顷产蔗量为112386公斤,分别比处理b、ck增产5.0%、16.3%,a、d、c与b之间差异达5%显著水平,a、d、c与ck之间的产量差异达10%以上极显著水平,a、d、c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从田间锤度来看,各处理差异不明显,各处理的锤度在21.08~21.55bx之间变化。收获期各处理蔗糖分含量虽均在15.35%~15.71%之间,但是折公倾含糖量差异较大,从高到低依次为a>d>c>b>ck,新植蔗处理a分别比b、ck增产6.8%、19.8%,处理d分别比b、ck增产6.5%、19.5%,处理c分别比b、ck增产4.8%、17.8%;a、d、c与b相比达到1%以上显著水平,a、d、c与ck相比达到10%以上极显著水平。可见,本发明的泡种包衣剂配方对甘蔗增产增糖效果显著。

表2不同泡种剂处理对新台糖22号健康种苗的蔗茎产量、蔗糖分、田间锤度、含糖量的影响结果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修改或改动,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