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蟹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20892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河蟹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河蟹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河蟹学名为中华绒鳖蟹,属名贵淡水产品,又称毛蟹、螃蟹,肉质鲜美,风味独特,在我国500多种淡水蟹中经济价值最高,是我国特产,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的蟹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河蟹的生产形式开始有天然捕捞向人工养殖转变,并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中的支柱产业。

河蟹的养殖成本河蟹饵料占70%左右,是影响河蟹的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北方养殖河蟹因技术低生长期短每年养殖都难以保证效益,极大的影响河蟹养殖积极性和稳定,同时增加了粮食的消耗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蟹生态养殖方法,该生态养殖方法通过饲粮与河蟹一年多收的种养方法有效解决了河蟹养殖的难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河蟹饲粮种植和河蟹的养殖,其中在农田内先进性河蟹饲粮的种植,然后再将农田改造成养殖池塘进行河蟹的养殖,实现一年两丰收的生态养殖方式,河蟹饲粮种植的植物品种包括冬小麦、冬大麦、紫云英、油菜以及越冬各种牧草蔬菜中药作物,河蟹饲粮种植季节在第一年的11月份,进行饲粮植物的种植,到第二年春天进行收割,收割后将饲粮进行打包发酵,用于河蟹喂养的饲料;河蟹养殖包括养殖塘建造、放养河蟹、水草栽培、饲养管理、暂养池暂养;

养殖塘建造:采用半地上式且四面环沟中间平地,中间设一十字型30厘米见方的沟渠,用于排水和河蟹活动,在沟渠挖好后在养殖塘表面进行用茶粕消毒,使用方法将茶粕50千克和食盐1千克放在200千克水中浸泡5-8小时,将浸泡好的上述茶粕浆按规定用量在全养殖塘泼洒,然后养殖塘在阳光下暴晒,经过4天的暴晒,在养殖塘四面环沟和中间十字型沟渠底部设置间隔分布的底层曝气增氧装置;

放养河蟹:品种纯正,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活动灵活,手抓松开后立即四散逃逸的河蟹进行放养,放养密度应控制在600-700只/亩;

水草栽培:种植不同种类的水草,如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和小茨藻,并及时在水中添加底质改良剂和生物制剂,保证水草生长,同时定期将密集位置的水草进行打捞;

饲养管理:定期进行水质检查,在养殖塘内部设置水质酸碱度测量装置,养殖塘的外侧设置有检测站,检测站内部设置有水质的实时监测,检测内容包括水质酸碱度、水质含氧量、水温度和水位高度,将河蟹饲粮发酵后晾干粉碎后定时定量撒入养殖塘内,进行喂养;

暂养池暂养:在9-10月将100克以上的成蟹进行打捞后,放入暂养池进行暂养,暂养1-2个月后在进行出售。

作为优化,所述的养殖塘在外界四周设置有围栏。

作为优化,所述的河蟹饲粮收割后,进行浇水,水高度在5厘米-10厘米,然后均匀撒上生石灰,每600平方米用生石灰在150千克,然后进行翻耕底泥。

作为优化,所述的水质要求指标:透明度35—40cm,溶解氧在5mg/l以上,ph值7.5-8.5,氨氮浓度0.2-0.5mg/l,以上水质指标在临床上可通过采用水质测试盒等手段进行检测,从而采取一些措施对水环境进行必要的、有益的、及时的调控。

作为优化,所述的养殖塘内部水深控制:2月底3月初蟹种放养初期,水深控制在0.6—0.8m,5—7月份水深在0.8—1.0m,8—10月份水深掌握在1.0—1.2m之间,春秋两季,每周换水1次,每次加深30—40cm,换水时要边排边灌,换水温差不要超过±5℃,如池底积淤较多,透明度低,水色变浓,河蟹背甲色深黑,腹部出现水锈,步足末端变黄,每亩用新鲜生石灰7.5—15kg,化成水全池泼洒,连续使用2—3次,每次间隔5—7天,可调节水质,增加水中钙的浓度,有利于河蟹生长和蟹壳色泽的变化。

作为优化,蟹苗入池初期,主要投喂豆腐、鱼浆、囱虫成虫等饵料,用40目的网片将豆腐虑成微小的颗粒,然后兑水全池均匀泼洒,将小杂鱼冲洗干净后用打浆机成鱼浆后,加入食盐兑水全池均匀泼洒,日投喂4次,即黎明前、中午、傍晚、午夜各1次,等到蟹苗基本长到ⅱ期幼蟹后,饵料主要为豆饼、鱼浆,一天投喂1~2次豆腐,豆饼煮熟后仍做成小颗粒,此时的投饵率控制在100%左右,仍日投饵4次,在这期间逐渐加水,到了v期后,投饵率为60%~80%,饵料仍以豆饼、小鱼为主,日投饵3次,午夜不投,在整个育苗期间多观察蟹苗的活动及摄食情况,通过池内的蟹苗数量及重量,确定合理投饵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河蟹生态养殖方法,改生态养殖方法通过在第一年种植河蟹饲粮,用于河蟹养殖的饲粮,第二年进行河蟹的养殖,在河蟹放养前期或稻田养蟹种稻前种一季饵料可种耐湿的冬小麦、冬大麦、紫云英、油菜以及越冬各种牧草蔬菜中药作物,春天可种的小麦大麦油菜各种牧草蔬菜中药作物,通过饲粮种植为河蟹的养殖提供营养型饲粮,通过饲粮的发酵、晒干然后进行粉碎最后洒在养殖塘实现河蟹的养殖,本养殖方式生态环保,有效解决了河蟹饲粮带来的经济投入,同时经过发酵的饲粮更加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减少投入,提高产出,增加了经济收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一种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河蟹饲粮种植和河蟹的养殖,其中在农田内先进性河蟹饲粮的种植,然后再将农田改造成养殖池塘进行河蟹的养殖,实现一年两丰收的生态养殖方式,河蟹饲粮种植的植物品种包括冬小麦、冬大麦、紫云英、油菜以及越冬各种牧草蔬菜中药作物,河蟹饲粮种植季节在第一年的11月份,进行饲粮植物的种植,到第二年春天进行收割,收割后将饲粮进行打包发酵,用于河蟹喂养的饲料;河蟹养殖包括养殖塘建造、放养河蟹、水草栽培、饲养管理、暂养池暂养;

养殖塘建造:采用半地上式且四面环沟中间平地,中间设一十字型30厘米见方的沟渠,用于排水和河蟹活动,在沟渠挖好后在养殖塘表面进行用茶粕消毒,使用方法将茶粕50千克和食盐1千克放在200千克水中浸泡5-8小时,将浸泡好的上述茶粕浆按规定用量在全养殖塘泼洒,然后养殖塘在阳光下暴晒,经过4天的暴晒,在养殖塘四面环沟和中间十字型沟渠底部设置间隔分布的底层曝气增氧装置;

放养河蟹:品种纯正,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活动灵活,手抓松开后立即四散逃逸的河蟹进行放养,放养密度应控制在600-700只/亩;

水草栽培:种植不同种类的水草,如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和小茨藻,并及时在水中添加底质改良剂和生物制剂,保证水草生长,同时定期将密集位置的水草进行打捞;

饲养管理:定期进行水质检查,在养殖塘内部设置水质酸碱度测量装置,养殖塘的外侧设置有检测站,检测站内部设置有水质的实时监测,检测内容包括水质酸碱度、水质含氧量、水温度和水位高度,将河蟹饲粮发酵后晾干粉碎后定时定量撒入养殖塘内,进行喂养;

暂养池暂养:在9-10月将100克以上的成蟹进行打捞后,放入暂养池进行暂养,暂养1-2个月后在进行出售。

所述的养殖塘在外界四周设置有围栏。

所述的河蟹饲粮收割后,进行浇水,水高度在5厘米-10厘米,然后均匀撒上生石灰,每600平方米用生石灰在150千克,然后进行翻耕底泥。

所述的水质要求指标:透明度35—40cm,溶解氧在5mg/l以上,ph值7.5-8.5,氨氮浓度0.2-0.5mg/l,以上水质指标在临床上可通过采用水质测试盒等手段进行检测,从而采取一些措施对水环境进行必要的、有益的、及时的调控。

所述的养殖塘内部水深控制:2月底3月初蟹种放养初期,水深控制在0.6—0.8m,5—7月份水深在0.8—1.0m,8—10月份水深掌握在1.0—1.2m之间,春秋两季,每周换水1次,每次加深30—40cm,换水时要边排边灌,换水温差不要超过±5℃,如池底积淤较多,透明度低,水色变浓,河蟹背甲色深黑,腹部出现水锈,步足末端变黄,每亩用新鲜生石灰7.5—15kg,化成水全池泼洒,连续使用2—3次,每次间隔5—7天,可调节水质,增加水中钙的浓度,有利于河蟹生长和蟹壳色泽的变化。

蟹苗入池初期,主要投喂豆腐、鱼浆、囱虫成虫等饵料,用40目的网片将豆腐虑成微小的颗粒,然后兑水全池均匀泼洒,将小杂鱼冲洗干净后用打浆机成鱼浆后,加入食盐兑水全池均匀泼洒,日投喂4次,即黎明前、中午、傍晚、午夜各1次,等到蟹苗基本长到ⅱ期幼蟹后,饵料主要为豆饼、鱼浆,一天投喂1~2次豆腐,豆饼煮熟后仍做成小颗粒,此时的投饵率控制在100%左右,仍日投饵4次,在这期间逐渐加水,到了v期后,投饵率为60%~80%,饵料仍以豆饼、小鱼为主,日投饵3次,午夜不投,在整个育苗期间多观察蟹苗的活动及摄食情况,通过池内的蟹苗数量及重量,确定合理投饵量。

本发明的一种河蟹生态养殖方法,改生态养殖方法通过在第一年种植河蟹饲粮,用于河蟹养殖的饲粮,第二年进行河蟹的养殖,在河蟹放养前期或稻田养蟹种稻前种一季饵料可种耐湿的冬小麦、冬大麦、紫云英、油菜以及越冬各种牧草蔬菜中药作物,春天可种的小麦大麦油菜各种牧草蔬菜中药作物,通过饲粮种植为河蟹的养殖提供营养型饲粮,通过饲粮的发酵、晒干然后进行粉碎最后洒在养殖塘实现河蟹的养殖,本养殖方式生态环保,有效解决了河蟹饲粮带来的经济投入,同时经过发酵的饲粮更加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减少投入,提高产出,增加了经济收入。

在河蟹放养前期或稻田养蟹种稻前种一季饵料可种耐湿的冬小麦、冬大麦、紫云英、油菜以及越冬各种牧草蔬菜中药作物,春天可种的小麦大麦油菜各种牧草蔬菜中药作物,河蟹养殖池按稻田养蟹模式采用半地上式四面环沟中间平地中间设一30厘米见方的沟利用后茬排水也利于河蟹活动,稻田养蟹每亩每斤20个头的种苗10斤,纯河蟹养殖每亩30斤,定时定点投饵料。

实施例2

水草搭配养殖:水草覆盖面积一般约占养殖塘的1/3~1/2;养殖塘水草不能过于单一,至少2种以上为好,要合理搭配,不但河蟹品质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平均产量能增加20%以上,其中几种水草搭配模式:①25%轮叶黑藻、15%伊乐藻、60%苦草%;②60%轮叶黑藻、15%伊乐藻、25%金鱼藻;③25%微齿眼子菜、15%伊乐藻、60%苦草%;伊乐藻发芽早、长势快,易堵塞水路通道,种伊乐藻时一定要留有一定的空隙(颗距0.5米,行距2米),伊乐藻空隙里可种黄丝草,保持排换水时水流畅通,避免水草过于密集产生死角。

实施例3

水质管理

进水:要用80~100目的筛网套在进水口处,过滤野杂鱼和鱼卵,否则这些野杂鱼卵进到塘里,会给养殖带来隐患;

消毒:进水后,用百安威或绿康露(1瓶2~3亩)消毒,消除杂菌和障碍肥水的因素;

解毒:2天后选择晴天上午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1瓶3亩.米)稀释后全池泼洒,消除水体中的消毒剂残留,络合重金属,优化藻类生长环境,肥水效果事半功倍;

施足基肥:为培育优良的浮游生物和水质,施足基肥是关键,如基肥不施足,肥力不够,营养供不上,就无法满足天然饵料繁殖的需要,水质清瘦,不利于苗种的健康生长。解毒后添3~5公分新鲜含藻水,然后按8~10亩.米用六抗培藻膏1桶+酵素钙肥1包施基肥,在天气晴好时浸泡2小时,然后全池泼洒,泼洒前加入2包降解灵,有条件的开动增氧机,促进水流及肥料的均匀,利于藻类繁殖。实践证明,按此方法操作,可培育优良的藻类和轮虫、枝角、桡足类等天然适口饵料供苗种摄食。

实施例4

养殖塘环境参数控制

水温:河蟹是变温动物,水温在18~28℃时生长较好,超过这个范围或短时间水温剧变,会影响其生长,导致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大量死亡。

溶氧:是水产动物的生命线,溶氧不足会影响摄食和生长,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严重缺氧还会造成河蟹死亡;河蟹耐低氧能力差,一般要求5mg/l以上,至少要保持4mg/l以上。

ph值:河蟹适宜在7.5~8.5的中性或弱碱性的水体生长。当ph低于6或高于9时,会使病原大量繁殖或抑制河蟹的活动,影响其正常生长。

盐度:河蟹养成期要求在淡水中生活,盐度过高,会抑制生长,导致疾病、早熟或死亡。

空间:河蟹有占地盘穴居及相互残杀的习性,水体大,相对密度小,相互残杀机会就小;饵料丰富,水体自我调节能力好,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幼蟹蜕壳与水位深浅相关,太深会影响蜕壳及生长,太浅时水温水质易变,影响成活率。

水草:为河蟹提供栖息、蜕壳的环境,提供新鲜可口的植物性饵料,增加溶氧,降低氨氮,改善水质。水草是否丰盛,在一定程度决定了河蟹的成活率。

底质:池底好坏直接影响河蟹的健康,池底富营养化,水质容易恶化,为有害菌和病原入侵感染提供了条件。

水质:河蟹生长要求水质清新肥爽,前期(2~4月份),水质肥而爽,透明度20~40cm,利于水草生长;中期(5~6月份),透明度40~50cm;中期(7月份以后),是河蟹对水质要求最高的时期,透明度在50cm以上,水草要干净,合理使用卓越产品,可以为河蟹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态环境,使水中藻相、菌相、水草、螺蛳、浮游动物五者合理平衡。

实施例5

其他进食情况下食物消毒

投放螺蛳前1天,用六控底健康或底舒安(1包3~5亩)干撒,改善底质,活化淤泥,给螺蛳创造良好的底部环境,减少螺蛳在池塘中所携带有害病菌,三天后用健草养螺宝(1桶用8~10亩)来肥育螺蛳,增加螺蛳肉质质量和口感,为河蟹提供优良的饵料、增强体质。

在投喂冰鲜野杂鱼时,用活性蒜宝拌料消除其中的有害物质(1瓶可拌野杂鱼100公斤)经过发酵的天然大蒜的杀菌抑菌能力是普通抗生素的5~8倍,无残留,不形成抗性,在无公害养殖河蟹中可广泛使用活性蒜宝来处理冰鲜野杂鱼类,对商品蟹的品质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

高温水体容易使饲料溶散,不利于河蟹摄食,饵料浪费严重,容易造成底质腐败,溶氧缺乏,病毒、病菌容易繁殖,有毒有害物质容易形成,整个养殖环境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因此,在投喂饲料前,适当配合环保营养型粘合剂,将饲料包裹后投喂,既能起到诱食促食作用,还能增强营养消化,更可避免底部淤泥渗水污染饲料。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饵料系数,减轻底质污染,更重要的是能有效的控制病从口入,减少病害的发生,肝脏排毒解毒:用解毒超爽(1瓶3~4亩)泼洒,每周1次,同时每公斤饲料添加10克清源拌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具体个案,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发明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