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维生态稻田的种植养殖模式。
背景技术:
传统、落后、低效、单一的农业种植、养殖模式或简简单单的几种生物的立体混合种植、养殖模式它们都无法从源头、系统问题上、根本上解决农药问题、化肥问题、除草剂问题、废弃物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农民增收难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生态系统修复日益艰难,极端气候日益频繁,统称三农问题;而且传统单一农业的种植、养殖方法和模式无法创造适合自己生长的良好环境和条件,也难以满足亿万人民群众对绿色环境、食品优质、安全有机的不断需求,很显然,农业的老路走不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维生态稻田的种植养殖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利用多种附加值较高的生物进行田间立体混合种养,把传统单一农业或简单立体农业种植养殖模式和方法上升、转型到构建良性循环小生态系统的生产经营,形成新型多维生态农业模式,通过立体混合种养利用多种生物的交互作用产生解决农业问题的交叉点形成生物多维组合技术,通过这种模式和方法同时解决稻田农药问题、化肥问题、除草剂问题、废弃物利用问题和稻农增收难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农业向绿色转型、向高效转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维生态稻田的种植养殖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稻田的改造:在稻田四周和种植田垄内挖出“日”字形或“田”字形饲养沟渠;
步骤(2)、防逃、摄食、栖息设施建设:沿田埂内侧建造防逃隔离带,在稻田进、排水口设置隔离网;并在饲养沟渠内设置摄食、栖息设施;
步骤(3)、消毒:在种植养殖前一周内,用生石灰对种植田垄和饲养沟渠进行消毒;
步骤(4)、种植:在稻田内的种植田垄上种植水稻,即插秧:采用大垄双行栽插模式种植秧苗;在稻田四周田埂上种植可以防治病虫害的植物,构成防害虫隔离带;在饲养沟渠内种植水生经济作物;
步骤(5)、养殖:在步骤(4)所述插秧结束15天内,在饲养沟渠内放养水产生物,步骤(4)所述的水生经济作物选用可提供水产生物所需生长环境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
步骤(6)、烤田:在每季水稻的分蘖期烤田一次,烤田时,将水位降至种植田垄的田面刚好露出水面,待田面中间陷脚,田边表土不裂缝、发白,水稻浮根泛白即结束烤田,并立即将水位提高到原水位;烤田期间对饲养沟渠进行清理,并调换新水;
步骤(7)、病虫防治:种植前期,通过稻田四周田埂上种植的防治病虫害的植物驱虫;种植期间,如果发生卷叶螟虫虫害,则用稻田四周田埂上种植的防治病虫害的植物配置成药剂进行喷洒;
步骤(8)、休耕期的种植:水稻收割完后的休耕期,在种植田垄上种植经济作物;该经济作物选用可用于饲养水产生物或肥沃稻田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
基于步骤(4)种植中所述田垄上种植的水稻、稻田四周田埂上种植的可以防治病虫害的植物、沟渠内种植的水生经济作物、步骤(5)养殖中所述饲养沟渠内放养水产生物和步骤(8)休耕期田垄上种植的经济作物之间的良性交叉影响作用,构建一个适用于稻田的良性循环生态养殖种植系统。
进一步的,在步骤(4)种植中,水稻选择汪宝增先生等人发明的新型高粱红稻品种或袁隆平院士的杂交稻,株距为小行间距18-25cm,大行间距35-45cm。
进一步的,水稻移栽前施1次基肥,种植期间施追肥2次,第1次在种植后的7天,第2次在种植后的第30~35天。
进一步的,步骤(1)稻田的改造中,在饲养沟渠位于稻田的一个拐角处开挖一个方形鳖溜,饲养沟渠和鳖溜的面积共占稻田总面积的10%~12%,饲养沟渠宽0.8~1.0m、深0.6~0.8m,鳖溜长4~6m、宽3~5m、深1.2m;稻田四周田埂加高、加固,埂高50cm,宽30cm,并保证田埂要高出水面30cm,且田埂内侧为斜坡;
步骤(2)在防逃、摄食、栖息设施建设中,防逃设施建设为沿田埂内侧用铁皮防护网建造防逃隔离带,具体为将铁皮埋入田埂泥土中20-25cm,露出地面50cm以上,然后用木桩在每隔90~100cm处进行固定,稻田四角转弯处的防逃隔离带呈弧形;摄食、栖息设施建设具体为在饲养沟渠每隔10m左右处放置一块木板或石棉瓦,木板宽0.6~0.8m、长1.5~1.8m,一端固定在田埂上,另一端没入水中15cm左右;
步骤(4)种植中,在稻田四周田埂上种植蓖麻或菖蒲,蓖麻春播以4月上旬为宜,采用挖穴点种种植,每穴播种3粒,播种深度以5cm为宜,行距80~100cm;土壤粘重地块覆土时不宜镇压;在稻田四周的饲养沟渠内种植茭白,种植比例为亩种120棵,茭白的种植方法为:3月中下旬气候回暖时,挖出茭白苗小墩,用利刀劈开分株,分株时,按照每株3~5条健全的分蘖苗,每个分蘖苗有3~4张叶片的要求进行分切,分切时不能损伤分蘖芽和新根;定植时应随起苗、随分株、随定植;采取大小行距栽培,小行距60~70cm,大行距80~90cm,株距50~60cm,栽植的深度一般以老根埋入土中10cm;
步骤(5)养殖中:水产生物选择鳖种、小龙虾,放养规格为:甲鱼50~300尾/亩,小龙虾500-1000尾/亩;鳖种、小龙虾选择体质健壮、健康无伤病、活动力强、规格统一的苗种入饲养沟渠,并且在放养前将苗种用15~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饲养过程中,饵料投喂严格遵守四定原则,每天投喂2次,投喂时间分别在上午9~10点、下午4~5点,具体投喂量视当天情况而定,一般以1.5小时左右吃完为宜,饲养过程中,可在饲养沟渠内投放一些田螺、鱼虾类等活饵供鳖种食用;
步骤(7)病虫防治中,发生卷叶螟虫虫害时,采用稻田田埂种植的蓖麻或菖蒲配置中草药剂进行防治,防治方法:a、蓖麻叶撒于田间或在田埂栽植蓖麻,用以诱杀金龟子;b、蓖麻叶10kg捣烂后,加水10kg,过滤成原液,每kg原液加水3-4kg后进行喷洒;c、蓖麻子仁捣成糊状,加水1kg调匀,另加肥皂60g,慢慢加入蓖麻子仁水中,边加边搅,调匀后再加水100-150kg后进行喷雾,用以防治金龟子成虫和各种蚜虫;d、菖蒲1kg,捣烂,加水2kg,煮成原液,每公斤原液加水6kg后进行喷雾,每亩用40-50kg;若出现稻瘟病则采用h离子水喷洒,喷洒方法:每隔7-10天喷施一次。
进一步的,步骤(5)养殖中:水上动物还包括鲫鱼,鲫鱼选小鲫鱼鱼苗,其投放密度为:小鲫鱼600-1000尾/亩。
进一步的,步骤(8)休耕期的种植中,水稻收割以后种植黑麦草,黑麦草种植方法:首先对种植田垄进行处理保证其平整无大土块,再采用条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播种量为每亩1.5kg左右种子;播种期,先用清水浸种2至4小时,用以提高出苗、成苗率。
进一步的,步骤(1)稻田的改造中,饲养沟渠包括稻田四周开挖的四道水沟,田间开挖的一条水沟,水沟宽50-100cm,深80cm;田间沟宽80cm,深30cm;五条沟占稻田总面积5%左右;稻田四周田埂加高、加固,埂高50cm,宽30cm,并保证田埂要高出水面30cm,且田埂内侧为斜坡;
步骤(2)在防逃、摄食、栖息设施建设中,防逃设施建设为田埂内侧用黑聚乙烯网片拦好构成防逃隔离带,网的底部埋入土中20-30cm;摄食、栖息设施建设具体为在饲养沟渠位于稻田的四个角分别开挖一个小水坑,每个水坑面积为2-3㎡,深80-100cm,坑内放置少量水草和一块泡沫板;稻田进、排水口设置的隔离网为粗细铁条网;
步骤(4)种植中,在稻田四周田埂上种植蓖麻、菖蒲或西红柿,蓖麻春播以4月上旬为宜,采用挖穴点种种植,每穴播种3粒,播种深度以5cm为宜,行距80~100cm;土壤粘重地块覆土时不宜镇压;
步骤(5)养殖中:水产生物选择台湾龙鳅、黑斑蛙、小鲫鱼,进行混养,放养规格为:青蛙选幼蛙,泥鳅长度3cm大小,鲫鱼选小苗,配置密度为:幼蛙约600只/亩,泥鳅1200尾/亩,小鲫鱼600-1000尾/亩;养殖过程中,需对水质进行控制,保持水面高出水稻10-30cm左右,若稻田沟渠无流动水,则每间隔5天放水换水一次,保持水质鲜活;台湾龙鳅、黑斑蛙、小鲫鱼放养时,用em菌进行消毒;
步骤(7)病虫防治中,发生卷叶螟虫虫害时,采用稻田田埂种植的蓖麻或菖蒲配置中草药剂进行防治,防治方法:a、蓖麻叶撒于田间或在田埂栽植蓖麻,用以诱杀金龟子;b、蓖麻叶10kg捣烂后,加水10kg,过滤成原液,每kg原液加水3-4kg后进行喷洒;c、蓖麻子仁捣成糊状,加水1kg调匀,另加肥皂60g,慢慢加入蓖麻子仁水中,边加边搅,调匀后再加水100-150kg后进行喷雾,用以防治金龟子成虫和各种蚜虫;d、菖蒲1kg,捣烂,加水2kg,煮成原液,每公斤原液加水6kg后进行喷雾,每亩用40-50kg;若出现稻瘟病则采用h离子水喷洒,喷洒方法:每隔7-10天喷施一次。
进一步的,步骤(8)休耕期的种植中,水稻收割以后先种油菜,等到油菜长到60-70cm后,撒上紫花苜蓿种子。
进步一部的,本多维生态稻田的种植养殖模式还包括在步骤(1)稻田改造中挖出两端分别和稻田田埂、种植田垄相连的机耕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利用生物多维组合技术在稻田里配置高粱红稻、茭白、甲鱼、龙虾、鲫鱼、h离子水、黑麦草、蓖麻或菖蒲以及环形沟、防护栏等构成小生物圈生态系统,形成多维生态农业稻鳖鱼虾药草种养模式,利用多种生物交叉点和生物组合功能构建更加强大的小生物圈生态系统这种模式和方法能够同时解决农药问题、化肥问题、除草剂问题、废弃物污染问题以及农民增收难等问题。
利用生物多维组合技术人工在稻田里配置高粱红稻和一定比例的鲫鱼、泥鳅、青蛙、油菜、紫花苜蓿、h离子水、菖蒲或蓖麻以及沟与坑等构成小生物圈生态系统,形成多维生态农业稻蛙鳅鱼药肥种养模式,利用多种生物交叉点和生物组合功能构建更加强大的小生物圈生态系统,这种模式和方法能够同时解决农药问题、化肥问题、除草剂问题、废弃物污染问题以及农民增收难等问题。
本发明能够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综合效益较传统农业效益更大化,以此提高农村最大土地资源的产出率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利用率。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稻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饲养沟渠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现有的三农问题进行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多种循环途径研究产生了多向思维,形成多维;然后采用“单一传统农业模式——上升到小生态系统农业模式——形成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模式”的系统工程升级版来解决三农问题,由此产生多维生态农业。
30多年来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我们集中了100多位多学科专家教授和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经验和智慧,打破传统农业的单一,进行多种立体混合种养模式的研究和实验,重新为中国养牛、养猪、养羊、养鱼的农民以及菇农、稻农、茶农等设计亩收入达到5000-10000元甚至几万元以上的多种新型绿色、高效模式,让中国农业走一条新路,走一条好路。多年来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坚持探索实践,从中发现三农问题的最大交叉点是林草问题(乔灌草简称林草),我们把复杂的农业系统问题简单化为林草问题,然后把林草问题进行系统化、具体化和相关性研究,发现利用生物多样性及其特异功能的交互作用(有的生物具有多种功能)可以解决一个或多个农业系统难题,简称生物交叉点;我们通过大数据在200多万种生物中进行精选、优选、筛选出适合传统单一农业立体混合种植、养殖升级改造的生物品种,满足新型立体混合种养模式的这些生物必须同时能够解决农药问题、化肥问题、除草剂问题、废弃物污染等问题,而且进行立体混合种养的每种生物都要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能够创造多种生物共生互助的生存环境和生态位,这个过程极其艰苦,我们一直努力探索用200多万种生物的一部分去尝试解决31个主要三农问题,大大降低我们在解决三农系统问题中的难度。
本发明采用农业系统工程方法,通过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多种途径循环等进行《生物组合学》新课题高度、深度、广度的深入研究,通过探索、实验、示范、实践总结取得不少成功经验,由此认为优化生物组合是一门大学问。瑞典植物学家、若贝尔奖获得者卡尔.林奈(1707年-1778年)创新了生物分类学,今天我们需要创造一种新的《生物组合学》,因为中国农业的崛起需要《生物组合学》,地球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需要《生物组合学》,本发明仅仅是通过研究生物的立体混合种养模式而创新了其中的一种技术——生物多维组合技术。通过新技术,然后将新型种植、养殖模式的生物链循环到底、废弃物循环到底、产业链循环到底形成三产融合的多功能大循环农业,这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综合效益较传统农业效益更大化发展的新型种植、养殖模式我们把它叫做多维生态农业。
本发明除了采用农业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不同点外,还有一个更大不同点:多维生态农业想解决的是一个农业系统工程问题,目前比较流行的“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田间综合体、三产融合”等提法叫法只是关注、涵盖农业系统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要想真正解决复杂的农业生态系统问题与农民社会群体问题共同交织起来的系统难题,必须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创造一种农业新模式。
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多维生态稻田的种植养殖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稻田的改造:在稻田四周和种植田垄1内挖出“日”字形或“田”字形饲养沟渠2;
步骤(2)、防逃、摄食、栖息设施建设:沿田埂3内侧建造防逃隔离带6,在稻田进、排水口设置隔离网;并在饲养沟渠2内设置摄食、栖息设施;
步骤(3)、消毒:在种植养殖前一周内,用生石灰对种植田垄1和饲养沟渠2进行消毒;
步骤(4)、种植:在稻田内的种植田垄1上种植水稻,即插秧:采用大垄双行栽插模式种植秧苗;在稻田四周田埂3上种植可以防治病虫害的植物,构成防害虫隔离带;在饲养沟渠2内种植水生经济作物;
步骤(5)、养殖:在步骤(4)所述插秧结束15天内,在饲养沟渠2内放养水产生物,步骤(4)所述的水生经济作物选用可提供水产生物所需生长环境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
步骤(6)、烤田:在每季水稻的分蘖期烤田一次,烤田时,将水位降至种植田垄1的田面刚好露出水面,待田面中间陷脚,田边表土不裂缝、发白,水稻浮根泛白即结束烤田,并立即将水位提高到原水位;烤田期间对饲养沟渠2进行清理,并调换新水;
步骤(7)、病虫防治:种植前期,通过稻田四周田埂3上种植的防治病虫害的植物驱虫;种植期间,如果发生卷叶螟虫虫害,则用稻田四周田埂3上种植的防治病虫害的植物配置成药剂进行喷洒;
步骤(8)、休耕期的种植:水稻收割完后的休耕期,在种植田垄1上种植经济作物;该经济作物选用可用于饲养水产生物或肥沃稻田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
基于步骤(4)种植中所述田垄上种植的水稻、稻田四周田埂3上种植的可以防治病虫害的植物、沟渠内种植的水生经济作物、步骤(5)养殖中所述饲养沟渠2内放养水产生物和步骤(8)休耕期田垄上种植的经济作物之间的良性交叉影响作用,构建一个适用于稻田的良性循环生态养殖种植系统。
本多维生态稻田的种植养殖模式还包括在步骤(1)稻田改造中挖出两端分别和稻田田埂3、种植田垄1相连的机耕道5。
实施例2,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多维生态稻田的种植养殖模式,通过生物多维组合技术在稻田里配置高粱红稻、茭白、甲鱼、龙虾、鲫鱼、h离子水、黑麦草、蓖麻或菖蒲以及环形沟等构成小生物圈生态系统,形成多维生态农业稻鳖鱼虾药草种养模式。实施例2模式的生物多维组合技术和方法:利用多种生物交叉点和生物组合功能构建更加强大的小生物圈生态系统,能够系统解决农药问题、化肥问题、除草剂问题、废弃物污染问题以及农民增收难等问题。
一、稻田改造
沿着稻田田埂3内侧四周开挖环形鳖沟,并在稻田一个拐角处开挖一个方形鳖溜4,为中华鳖、小龙虾提供活动、觅食、避暑防寒的场所。鳖沟、鳖溜4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12%,鳖沟宽0.8~1.0m、深0.6~0.8m,鳖溜4长4~6m、宽3~5m、深1.2m。
二、防逃、摄食、栖息设施建设
沿田埂3内侧利用铁皮防护网建造防逃隔离带6,方法为将铁皮埋入田埂3泥土中20-25cm,露出地面50cm以上,然后用木桩在每隔90~100cm处固定。为防止中华鳖、小龙虾沿夹角爬出外逃,稻田四角转弯处的防逃隔离带6要做成弧形。稻田进、排水口用粗细铁条网封住,粗网挡住树枝垃圾,细网防止天敌入内。
根据中华鳖、小龙虾的习性,需在鳖沟中每隔10米左右放置一块木板或石棉瓦,作为中华鳖、小龙虾的晒背台和饵料台。木板宽0.6~0.8m、长1.5~1.8m,一端固定在埂上,另一端没入水中15cm左右。
三、品种选择与生产管理
本发明优选汪宝增发明的新型高粱红稻品种(“高粱*水稻”)。新品种抗病力强、抗倒伏、分蘖强、口感好、成熟期略长、营养价值高、市场畅销的品种。为此,特选高粱红稻品种,种植高粱红稻采用大垄双行栽插技术,株距为小行间距18-25cm,大行间距35-45cm,便于鳖、小龙虾在水稻中爬行。在稻田环形防逃栏四周内侧种植蓖麻或菖蒲,蓖麻春播以4月上旬为宜,一般采用人工挖穴点种,每穴播种3粒,播种深度以5cm为宜,行距80~100cm。土壤粘重地块覆土时不宜镇压。在环形沟内种植茭白,四周环形沟亩种120棵,茭白的种植方法:3月中下旬气候回暖时,挖出茭白秧苗小墩,用利刀劈开分株。按每株3~5条健全的分蘖苗,每个分蘖苗有3~4张叶片的要求进行分切,分切时不能损伤分蘖芽和新根。定植时应随起苗、随分株、随定植。采取大小行距栽培,小行距60~70厘米,大行距80~90厘米,株距50~60厘米,栽植的深度一般以老根埋入土中10厘米,老苔管齐地面为宜。高粱红稻收割以后种植黑麦草养鹅肥田,黑麦草种植方法:黑麦草种子较小,要求畦面平整无大土块,播种方式条播或散播均可,但为管理方便,以条播为好,亩用种量1.5公斤左右,草长旺盛用来养鹅,鹅粪肥田。如播种期内少雨或土壤较干燥,可先用清水浸种2至4小时,以利出苗和提高成苗率。高粱红稻的秸秆通过微生物作用是很好的饲料,通过废弃物五化处理变废为宝,五化即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
高粱红稻移栽前施1次基肥(复合肥或有机肥),期间施追肥2次,第1次在插后7天,第2次在第30~35天。
四、鳖种、小龙虾放养
插秧结束半个月后,投放鳖种和小龙虾并在稻田四周种上茭白,四周埂堤上种上菖蒲或蓖麻。在鳖种、小龙虾投放前10天,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进行鱼沟消毒,放养规格400~500g/尾的甲鱼50~300尾/亩,小龙虾500-1000尾/亩。鳖种、小龙虾要求选择体质健壮、健康无伤病、活动力强、规格统一的苗种入田,并且在放养前苗种用15~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
人工饲养过程中,中华鳖喜食野杂鱼、切碎的鱼肉等动物性饲料。饵料投喂严格遵守四定原则,每天投喂2次,投喂时间分别在上午9~10点、下午4~5点。具体投喂量视当天情况(天气、水温、活饵)而定,一般以1.5小时左右吃完为宜。种养过程中,可在稻田内投放一些田螺、鱼虾类等活饵供鳖食用,以利于提高中华鳖的品质和节省饲料成本,小龙虾则混养在稻田自行觅食。还可以投放一些鲫鱼进行养殖,鲫鱼选小鲫鱼鱼苗,其投放密度为:小鲫鱼600-1000尾/亩。
五、晒田
水稻生长期间需要进行烤田。在顺应水稻生长需求和不影响中华鳖生长前提下,采取轻烤的办法:将水位降至田面露出水面,使田块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不裂缝和发白,以见水稻浮根泛白为适度。烤田结束之后,立即将水位提高到原水位。烤田期间要清理鱼沟,并调换新水,以保证鱼沟通畅,水质清新。
六、防治病虫害
大田栽培前期要重点做好两迁害虫和螟虫的防治工作,在分蘖末期(7月20号以后)至破口前,防治好纹枯病,如果发生卷叶螟虫采用稻田四周种植的蓖麻或菖蒲配置中草药剂,配置方法:a、蓖麻叶撒于田间或在田间栽植蓖麻,可以诱杀金龟子;b、蓖麻叶10公斤捣烂后,加水10公斤,过滤成原液,每公斤原液加水3-4公斤,喷洒;c、蓖麻子仁捣成糊状,加水1公斤调匀,另加肥皂60克,慢慢加入蓖麻子仁水中,边加边搅,调匀后再加水100-150公斤,喷雾,可以防治金龟子成虫和各种蚜虫。菖蒲1公斤,捣烂,加水2公斤,煮成原液,每公斤原液加水6公斤,喷雾,每亩用40-50公斤。采用中草药治虫分解快、不含农残,若出现稻瘟病采用h离子水喷洒,喷洒方法::一般每隔7-10天喷施一次,具体间隔次数根据稻瘟病发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实施例2年均经济效益分析表:
实施例2所产生的生物交叉点:
【优选高粱红稻】利用植物与植物间产生交叉点解决一个或几个农业系统问题;实施例1所述的高粱红稻就是利用高粱和水稻进行远缘杂交(父本高粱*母本水稻),形成抗倒伏(植物与植物交叉点,第一解决抗倒伏)、抗病虫害(植物与动物交叉点,第二解决病害)、产量高、营养好(植物与人交叉点,第三解决人的需求)、适合南方生长的高粱红稻(植物与环境交叉,第四解决环境问题),同时大幅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植物与人交叉点,第五解决人的需求),我们利用植物与植物产生交叉点所发明的高粱红稻就不会发生稻飞虱(植物与动物交叉点,第六解决虫害),解决了水稻多年难以解决的病虫害稻飞虱。我们还可以利用生物交叉点研究找到适合北方平原旱区稻高粱,父本水稻*母本高粱进行远缘反交获得稻高粱。
【优选中华鳖】利用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产生交叉点解决一个或几个农业系统问题;利用甲鱼吃虫(动物与动物交叉点,第一解决虫害),利用甲鱼在稻田里爬行代替农民耘田(动物与人交叉点;第二解决人力紧张),甲鱼吃得多拉得多天天施肥,农民不用施肥(动物与环境交叉点,第三解决化肥问题),甲鱼经济和营养价值也很高,促进农民增收(动物与人交叉点,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利用动物甲鱼与动物昆虫产生多个交叉点解决了单一稻田的几个大问题,通过立体混合种养多种生物的功能会变得更加强大,按照功能甲鱼是稻田立体混养的最佳优选,其次是青蛙、鸭子、鲫鱼等。
【优选小龙虾】利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人产生交叉点解决一个或几个农业系统问题:利用动物小龙虾与植物秸秆废弃物污染产生生物交叉点(动物与植物秸秆交叉点,第一解决污染物问题),同时动物小龙虾与动物甲鱼又产生交叉点,小龙虾脱下来的壳又是甲鱼的饲料,甲鱼吃剩下来的废弃物又是小龙虾的饲料(动物与动物交叉点,第二解决小生态系统平衡),小龙虾还是我们的美食与人产生交叉点,小龙虾还给稻农增加收入,净化水源(动物与人交叉点,第三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优选鲫鱼】利用动物与动物、微生物、人产生交叉点解决一个或几个农业系统问题:鲫鱼以植物食料为主(动物与植物交叉点,第一解决小生态系统平衡),稻田里的藻类、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都是鲫鱼的的食物(动物与动物交叉点,解决小生态系统平衡),同时喜欢择食而居在茭白、芦苇中产卵(动物与植物、环境交叉点,解决小生态系统平衡),鲫鱼繁殖能力强、生长快为甲鱼提供充足的饵料(动物与动物交叉点,解决小生态系统平衡),节约大量的成本,还给农民带来收入产生很多交叉点(动物与人交叉点,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稻田多种生物共生互助的很好中间体。
【优选黑麦草】利用植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产生交叉点解决一个或几个农业系统问题:农民无须在投入,利用休耕种植黑麦草养鹅(植物与动物交叉点,解决肥料问题、饲料问题),鹅粪和黑麦草是来年庄稼的有机肥(动物与植物交叉点,解决化肥问题),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动物与人交叉点,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优选茭白】利用植物与水、动物、人产生交叉点解决一个或几个农业系统问题:茭白为多年生挺水型水生草本植物,被称为水生蔬菜,特别喜欢肥土,适合鲫鱼生长环境和产卵(植物与动物交叉点,解决小生态系统平衡和农民增收)特别适合实施例1环境生长,而且营养价值高(植物与人交叉)等产生多个交叉点,
【优选蓖麻或菖蒲】利用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人产生交叉点解决一个或几个农业系统问题:利用田埂3种植蓖麻配置中草药(植物与动物交叉点,第一解决农药问题),蓖麻配置中草药治虫效果好、分解快、不含农残,确保食品安全,同时蓖麻籽增加农民收入,是很好的航空油原料(植物与人交叉点,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优选h离子水】利用生物与水产生交叉点解决一个或几个农业系统问题,作为中性的水分解成h离子水灭菌防治稻瘟病效果好(生物与水交叉点,解决农药问题),而且多余的h离子和空气的oh离子结合成水,不产生污染物,无农药残留(人与水、环境交叉点,解决污染问题)。
实施例3,通过生物多维组合技术在稻田里配置高粱红稻和一定比例的鲫鱼、泥鳅、青蛙、油菜、紫花苜蓿、h离子水与oh离子水、菖蒲或西红柿以及沟与坑等构成小生物圈生态系统,形成多维生态农业稻蛙鳅鱼药肥种养模式。实施例3模式的生物多维组合技术和方法:利用多种生物交叉点和生物组合功能构建更加强大的小生物圈生态系统,能够系统解决农药问题、化肥问题、除草剂问题、废弃物污染问题以及农民增收难等问题。
一、稻田选择:稻蛙鳅鱼共生组合模式,田块不宜过大,一般以2亩-15亩为宜,山区山坞田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日照充足,通风顺畅,土质要求微酸性、腐殖质丰富为佳。
二、稻田改造:1、稻田四周开挖四道水沟,田间开挖一条水沟,水沟一般宽50-100cm,深80cm。田间沟宽80cm,深30cm。5条沟占稻田总面积5%左右。2、四周田埂3加高、加固。一般埂高50cm,宽30cm,埂要高出水面30cm,且要斜坡。堤埂内侧用黑聚乙烯网片拦好,因为青蛙趋光性,采用其它颜色网青蛙会踫的头破血流,网的底部埋入土中20-30cm,防止泥鳅逃跑,防止青蛙天敌蛇等从田埂3入内。3、开挖4个小水坑,分别在四个角,每个水坑面积2-3平方米,深80-100cm,坑内放置少量水草,供青蛙产卵,戏水,再放一块泡沫板,喂食蛙鳅鱼使用。稻田进、排水口用粗细铁条网封住,粗网挡住树枝垃圾,细网防止天敌黑鱼、蜻蜓卵等从流水入内。
三、品种选择:水稻选高粱红稻,泥鳅宜选台湾龙鳅,青蛙选黑斑蛙,鱼为小鲫鱼;种植高粱红稻采用大垄双行栽插技术,株距为小行间距18-25cm,大行间距35-45cm。
四、烤田:水稻生长期间需要进行烤田。在顺应水稻生长需求和不影响中华鳖生长前提下,采取轻烤的办法:将水位降至田面露出水面,使田块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不裂缝和发白,以见水稻浮根泛白为适度。烤田结束之后,立即将水位提高到原水位。烤田期间要清理鱼沟,并调换新水,以保证鱼沟通畅,水质清新
五、管理要点:1、定期消毒。稻田整改前后,选择晴天用生石灰进行一次全方位泼田,彻底消毒,此后,在稻蛙鳅鱼生长期间用em菌进行消毒。2、宜用发酵过后的农家有机肥对种稻区域进行重施。3、合理放养。秧苗下田10天后,开始放蛙、泥鳅、鱼。规格为:青蛙为幼蛙,泥鳅3cm大小,鲫鱼为小苗,避免大蛙吃小鳅现象发生。配置密度一般为:幼蛙约600只/亩,小泥鳅约1200尾/亩,湾龙鳅、黑斑蛙、小鲫鱼放养时,用em菌进行消毒。4、整改稻田后四周种上菖蒲和西红柿。5、高粱红稻移栽前施1次基肥(复合肥或有机肥),期间施追肥2次,第1次在插后7天,第2次在第30~35天。
六、科学投喂:1、青蛙吃稻田中秧苗水面以上的害虫,泥鳅吃水面以下稻田害虫。2、定期人工投喂些蚯蚓,蝇蛆等。
七、水质控制:青蛙,泥鳅,鱼对水的要求基本一致,保持高出水稻10-30cm左右,一般稻田上游都有库塘,沟渠都有流动水,若稻田沟渠无流动水每间隔5天放水换水一次,过保持水质鲜活。
八、防治病虫害:大田栽培前期要重点做好两迁害虫和螟虫的防治工作,在分蘖末期(7月20号以后)至破口前,防治好纹枯病,如果发生卷叶螟虫采用稻田四周种植的菖蒲或西红柿配置中草药剂,配置方法:菖蒲1公斤,捣烂,加水2公斤,煮成原液,每公斤原液加水6公斤,喷雾,每亩用40-50公斤。采用中草药治虫分解快、不含农残,若出现稻瘟病采用h离子水喷洒,喷洒方法::一般每隔7-10天喷施一次,具体间隔次数根据稻瘟病发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高粱稻种植区域收割完整理田地,先种油菜,等到油菜涨到60-70cm,撒上红花草籽种子,待第二年五月油菜杆、红花草(紫花苜蓿)作为高粱红稻植物绿肥并富硒,通过红花草生物固氮,补充土壤的n元素含量,实现一年油菜与高粱红稻两季种植庄家作物的收获。高粱红稻、油菜的秸秆通过微生物作用是很好的饲料,通过废弃物与微生物的五化处理变废为宝,五化即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
实施例3年均经济效益分析表:
实施例3所产生的生物交叉点:
【优选高粱红稻】利用植物与植物间产生交叉点解决一个或几个农业系统问题;实施例3所述的高粱红稻就是利用高粱和水稻进行远缘杂交(父本高粱*母本水稻),形成抗倒伏(植物与植物交叉点,第一解决抗倒伏)、抗病虫害(植物与动物交叉点,第二解决病害)、产量高、营养好(植物与人交叉点,第三解决人的需求)、适合南方生长的高粱红稻(植物与环境交叉,第四解决环境问题),同时大幅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植物与人交叉点,第五解决人的需求),我们利用植物与植物产生交叉点所发明的高粱红稻就不会发生稻飞虱(植物与动物交叉点,第六解决虫害),解决了水稻多年难以解决的病虫害稻飞虱。我们还可以利用生物交叉点研究找到适合北方平原旱区稻高粱,父本水稻*母本高粱进行远缘反交获得稻高粱。
【优选黑斑蛙】利用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间产生交叉点解决一个或几个农业系统问题:利用动物青蛙吃动物昆虫产生交叉点减少农药的使用(动物与动物交叉点,第一解决农药问题),同时青蛙肉又是人类的美食,而且节省大量的农药(动物与人、环境交叉点,第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产生多个交叉点。
【优选台湾龙鳅】利用动物与植物、动物、昆虫、与人产生交叉点解决一个或几个农业系统问题,青蛙吃水上面昆虫,稻田养殖泥鳅吃水里的甲壳虫、浮游生物、腐殖质(动物与动物交叉,第二解决虫害、解决小生态系统平衡),净化水源,泥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是人类的美食(动物与人交叉点,第三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产生多个交叉点。
【优选紫花苜蓿】利用植物与微生物、动物产生交叉点解决一个或几个农业系统问题:紫花苜通过根瘤菌生物固氮(植物与微生物交叉点,解决化肥问题),而且富硒,是来年很好的有机肥,又是很好的饲料(植物与动物交叉点,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优选鲫鱼】利用动物与动物、微生物、人产生交叉点解决一个或几个农业系统问题:鲫鱼以植物食料为主(动物与植物交叉点,第一解决小生态系统平衡),稻田里的藻类、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都是鲫鱼的的食物(动物与动物交叉点,解决小生态系统平衡),同时喜欢择食而居在茭白、芦苇中产卵(动物与植物、环境交叉点,解决小生态系统平衡),鲫鱼繁殖能力强、生长快为甲鱼提供充足的饵料(动物与动物交叉点,解决小生态系统平衡),节约大量的成本,还给农民带来收入产生很多交叉点(动物与人交叉点,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稻田多种生物共生互助的很好中间体。
【优选菖蒲或西红柿】利用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人间产生交叉点解决一个或几个农业系统问题,利用菖蒲配置中草药治虫植物蓖麻与动物昆虫产生交叉点,菖蒲古代称治邪之物,全株芳香可以驱虫,可以配置中草药通过胃杀治虫,效果好、分解快、不含农残(植物与动物昆虫交叉点,解决农药问题),菖蒲可以配置多种生物制剂,确保食品安全(植物与动物交叉,解决人的需求)。
【优选h离子水】利用生物与水产生交叉点解决一个或几个农业系统问题,作为中性的水分解成h离子水灭菌防治稻瘟病效果好(生物与水交叉点,解决农药问题),而且多余的h离子和空气的oh离子结合成水,不产生污染物,无农药残留(人与水、环境交叉点,解决污染问题)。
【优选微生物】利用微生物与植物秸秆产生交叉点解决一个或几个农业系统问题:高粱红稻、油菜的秸秆通过微生物作用是很好的饲料,通过废弃物与微生物的五化处理变废为宝,五化即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多种途径产生多个交叉点。
实施例4,除了水稻品种选择袁隆平院士的杂交稻外,其余同实施例2或3。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