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复配组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7964发布日期:2019-01-28 12:4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制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复配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目前植物病毒种类非常多,遭受的病虫害非常严重,能够起到病虫兼治的药物是少之又少,大多是单一使用,防治效果非常低。

现有吡蚜酮单一制剂,对于农作物杀虫达不到很好的杀虫效果,况且在杀虫的时候,很多病毒病同时产生,由此也想到和其他杀菌剂复配,但效果依然不明显。公开号为cn104412985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含菲杂环类化合物,该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对于病毒病效果很好,该含菲杂环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通式i所示:

式中,r1和r2分别代表氢、一个至四个卤素原子、一个至四个1-6碳烷氧基、一个至四个羟基、一个至四个酯基、一个至二个och2o、一个至二个och2ch2o;r3代表氢、(ch)4、一个至四个卤素原子、一个至四个1-6碳烷基、一个至四个取代胺基、一个至四个取代巯基;x1代表氢或氧;x2代表s、n、ch2;x3-x7分别代表s、n、c、o;n=0-2;m=1-2;通式中杂环包括饱和的和不饱和的两种结构形态。

然而,该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却无法防治害虫、做到病虫同时兼治。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采用吡蚜酮和上述新药含菲杂环类化合物进行复配,具有非常显著的病虫兼治效果,其防效率非常高,给农业生产带来历史性的革新,同时制备简单,用药成本很低,是一种前景非常广阔的复配组合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复配组合物及其用途,其具有高效、低毒、有效成分含量低、病虫兼治等优点。有效的解决植物抗药性、药效短等问题,特别是能很好地抑制烟草花叶病、水稻病毒、玉米矮花叶病毒,并且对蚜虫的防治效果非常显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复配组合物,包含: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吡蚜酮。

进一步地,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的质量比为85:1-1:85。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物制剂为乳油、水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干悬浮剂。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物还包括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物还包括农药上可接受的溶剂。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物还包括农药上可接受的载体。

进一步地,所述助剂包括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渗透剂、防冻剂。

进一步地,所述乳化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乙烯醚。

进一步地,所述分散剂为扩散剂mf、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

进一步地,所述润湿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进一步地,所述渗透剂为聚乙烯醇、有机硅。

进一步地,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

进一步地,所述溶剂为150#溶剂油,所述150#环保溶剂油由动物油和植物油按体积比1:1混合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为白炭黑、高岭土、硫酸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复配组合物在防治作物的病毒病和控制传毒害虫方面的用途。

本发明是基于拓宽杀虫抗病毒新药含菲杂环类化合物所提出的一种抗病毒新药和吡蚜酮原药混配在一起能够有效防治植物蚜虫还能很好地抑制烟草花叶病毒、水稻病毒、番茄等多种作物病毒病,能够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生产成本,且化学稳定性非常好,一种抗病毒新药物和防治蚜虫农药复配组合能够起到病虫兼治的效果。工艺制备简单,用药成本大大降低。

本发明制得的复配乳油药效高、生产成本低、使用安全,且制备工艺简单,其应用于水稻病毒病、水稻二化螟、小麦、大豆番茄、烟草花叶病等植物抗病毒及蚜虫防治效果显著,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二元复配乳油,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为:1.2%的含菲杂环类化合物、12.0%的吡蚜酮、10.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0%聚乙烯醇,1.0%的渗透剂有机硅、0.5%的乙二醇、70.3%的150#溶剂油补足。

制备方法:将以上原料按比例投入反应釜,提高温度到45-50度之间,开动搅拌器进行搅拌30分钟,制得该产品。

经检测该13.2%二元复配乳油,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2%,吡蚜酮含量:12.0%,ph值:7.5,水分:0.3%,外观:橙色透明,分散性:98%,符合乳油标准,热冷储稳定性合格(热储稳定性:54℃两周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2%,吡蚜酮含量:12.0%,ph值:7.5,水分:0.3%,外观:橙色透明,冷储稳定性:0℃一周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2%,吡蚜酮含量:11.9%,ph值:7.5,水分:0.3%,外观:橙色透明),经时稳定性合格(自然放置一年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2%,吡蚜酮含量:12.0%,ph值:7.5,水分:0.3%,外观:橙色透明)。

实施例2:

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二元复配乳油,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为:15.0%的含菲杂环类化合物、13.5%的吡蚜酮、10.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0%聚乙烯醇,1.0%的渗透剂有机硅、0.5%的乙二醇、55.0%的150#溶剂油补足。

制备方法:将以上原料按比例投入反应釜,提高温度到45-50度之间,开动搅拌器进行搅拌30分钟,制得该产品。

经检测该28.5%二元复配乳油,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5.0%,吡蚜酮含量:13.9%,ph值:7.5,水分:0.3%,外观:橙色透明,分散性:98%,符合乳油标准,热冷储稳定性合格(热储稳定性:54℃两周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5.0%,吡蚜酮含量:13.5%,ph值:7.5,水分:0.3%,外观:橙色透明),冷储稳定性:0℃一周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5.0%,吡蚜酮含量:13.5%,ph值:7.5,水分:0.3%,外观:橙色透明),经时稳定性合格(自然放置一年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5.1%,吡蚜酮含量:13.0%,ph值:7.5,水分:0.3%,外观:橙色透明)。

实施例3:

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二元复配可湿性粉剂,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为:1.5%的含菲杂环类化合物、13.5%的吡蚜酮、5.0%的木质素、5.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1.0%的扩散剂mf、高岭土补足。

制备方法:将以上原料进行混合,进行气流,制得该产品。

经检测该15.0%二元复配可湿性粉剂,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4%,吡蚜酮含量:13.6%,ph值:8.5,水分:0.8%,悬浮率:90%,符合可湿性粉剂标准,热冷储稳定性合格(热储稳定性:54℃两周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4%,吡蚜酮含量:13.0%,ph值:8.5,水分:0.8%,悬浮率:85%,冷储稳定性:冷储7天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4%,吡蚜酮含量:13.6%,ph值:8.5,水分:0.8%,悬浮率:85%),经时稳定性合格(自然放置一年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4%,吡蚜酮含量:13.0%,ph值:8.5,水分:0.8%,悬浮率:85%)。

实施例4:

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二元复配可湿性粉剂,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为:85.0%的含菲杂环类化合物、1.0%的吡蚜酮、7.0%的木质素、5.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1.0%的扩散剂mf、白炭黑补足。

制备方法:将以上原料进行混合,进行气流,制得该产品。

经检测该86.0%二元复配可湿性粉剂,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84.9%,吡蚜酮含量:1.0%,ph值:8.5,水分:0.8%,悬浮率:90%,符合可湿性粉剂标准,热冷储稳定性合格(热储稳定性:54℃两周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84.5%,吡蚜酮含量:1.0%,ph值:8.5,水分:0.8%,悬浮率:85%,冷储稳定性:冷储7天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84.9%,吡蚜酮含量:1.0%,ph值:8.5,水分:0.8%,悬浮率:85%),经时稳定性合格(自然放置一年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84.5%,吡蚜酮含量:1.0%,ph值:8.5,水分:0.8%,悬浮率:85%)。

实施例5:

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二元复配可湿性粉剂,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为:1.0%的含菲杂环类化合物、85.0%的吡蚜酮、7.0%的木质素、5.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1.0%的扩散剂mf、白炭黑补足。

制备方法:将以上原料进行混合,进行气流,制得该产品。

经检测该86.0%二元复配可湿性粉剂,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0.9%,吡蚜酮含量:84.9%,ph值:8.5,水分:0.8%,悬浮率:90%,符合可湿性粉剂标准,热冷储稳定性合格(热储稳定性:54℃两周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0.8%,吡蚜酮含量:84.5%,ph值:8.4,水分:0.7%,悬浮率:85%,冷储稳定性:冷储7天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0.9%,吡蚜酮含量:84.6%,ph值:8.5,水分:0.8%,悬浮率:85%),经时稳定性合格(自然放置一年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0.9%,吡蚜酮含量:84.0%,ph值:8.5,水分:0.8%,悬浮率:85%)。

实施例6:

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二元复配水乳剂,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为:15.0%的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吡蚜酮的1.4%、1.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0%的渗透剂有机硅、0.5%的乙二醇、水补足。

制备方法:将以上原料进行溶解、乳化、剪切,制得该产品。

经检测该16.4%二元复配水乳剂,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5.0%,吡蚜酮含量:1.4%,ph值:8.2,水分:0.5%,分散性:100%,符合水乳标准,热冷储稳定性合格(热储稳定性:54℃两周后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4.9%,吡蚜酮含量:1.3%,ph值:8.2,冷储稳定性:冷储7天0℃质量不变),经时稳定性合格(自然放置一年后,产品质量为:分散性100%、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4.8%,吡蚜酮含量:1.3%,ph值:8.2,符合水乳标准)。

实施例7:

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二元复配水乳剂,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为:1.4%的含菲杂环类化合物、15.0%的吡蚜酮、1.4%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0%的渗透剂有机硅、0.5%的乙二醇、水补足。

制备方法:将以上原料进行溶解、乳化、剪切,制得该产品。

经检测该16.4%二元复配水乳剂,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4%,吡蚜酮含量:15.0%,ph值:8.2,水分:0.5%,分散性:100%,符合水乳标准,热冷储稳定性合格(热储稳定性:54℃两周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4%,吡蚜酮含量:15.0%,ph值:8.2,冷储稳定性:冷储7天0℃质量不变),经时稳定性合格(自然放置一年后,产品质量为:分散性100%、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4%,吡蚜酮含量:15.0%,ph值:8.2,符合水乳标准)。

实施例8:

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二元复配水乳剂,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为:20.0%的含菲杂环类化合物、15.0%的吡蚜酮、2.4%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3%的乙烯醚,3.0%的白炭黑、0.5%的乙二醇、水补足。

制备方法:将以上原料进行溶解、乳化、剪切,制得该产品。

经检测该35.0%二元复配水乳剂,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20.0%,吡蚜酮含量:15.0%,ph值:7.2,分散性:100%,符合水乳标准,热冷储稳定性合格(热储稳定性:54℃两周后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9.8%,吡蚜酮含量:14.5%,ph值:8.2,冷储稳定性:冷储7天0℃质量不变),经时稳定性合格(自然放置一年后,产品质量为:分散性100%、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20.0%,吡蚜酮含量:15.0%,ph值:7.2,符合水乳标准)。

实施例9:

实施例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二元复配悬浮剂,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为:1.0%的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吡蚜酮的10.0%、1.4%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0%的渗透剂有机硅、0.5%的乙二醇、水补足。

制备方法:将以上原料按比例投入砂磨机进行湿法粉碎使其粒径达到5微米,制得该产品。

经检测该11.0.%二元复配悬浮剂,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0%,吡蚜酮含量:10.1%,ph值:6.2,悬浮率98%,分散性:98%,符合悬浮剂标准,热冷储稳定性合格(热冷储稳定性:54℃两周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0%,吡蚜酮含量:10.1%,ph值:6.2,悬浮率98%,冷储稳定性:冷储7天0℃质量不变),经时稳定性合格(自然放置一年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0.9%,吡蚜酮含量:9.8%,ph值:6.2,悬浮率98%)。

实施例10:

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二元复配水分散性粒剂,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为:1.0%的含菲杂环类化合物、85.0%的吡蚜酮、5.0%的硫酸铵、5.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1.0%的扩散剂mf、高岭土补足。

制备方法:将以上原料直接进行混合挤压造粒,制得该产品。

经检测该86..0%二元复配水分散性粒剂,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0%,吡蚜酮含量:84.8%,ph值:8.5,水分:0.8%,分散性:90%,符合可湿性粉剂标准,热冷储稳定性合格(热储稳定性:热储54℃两周后产品质量为,分散性98%,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0%,吡蚜酮含量:84.8%,ph值:8.5,水分:0.8%,、冷储稳定性:冷储0℃、7天,合格),经时稳定性合格(自然放置一年后,产品质量为分散性98%,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0%,吡蚜酮含量:84.8%,ph值:8.5,水分:0.8%)。

实施例11:

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二元复配水分散性粒剂,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为85.0%的含菲杂环类化合物、1.0%的吡蚜酮、5.0%的硫酸铵、5.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1.0%的扩散剂mf、高岭土补足。

制备方法:将以上原料直接进行混合挤压造粒,制得该产品。

经检测该86.0%二元复配水分散性粒剂,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85.0%,吡蚜酮含量:0.9%,ph值:8.5,水分:0.8%,分散性:90%,符合水分散性粒剂标准,热冷储稳定性合格(热储稳定性:热储54℃两周后产品质量为,分散性98%,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85.0%,吡蚜酮含量:0.9%,ph值:8.2,水分:0.8%,冷储稳定性:冷储0℃、7天,合格),经时稳定性合格(自然放置一年后,产品质量为分散性98%,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84.0%,吡蚜酮含量:0.9%,ph值:8.5,水分:0.8%)。

实施例12:

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二元复配水分散性粒剂,原料按百分比计为:1.8%的含菲杂环类化合物、52.0%的吡蚜酮、5.0%的硫酸铵、5.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1.0%的扩散剂mf、高岭土补足。

制备方法:将以上原料直接进行混合挤压造粒,制得该产品。

经检测该53.8%二元复配水分散性粒剂,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78%,吡蚜酮含量:52.0%,ph值:7.5,水分:0.8%,分散性:90%,符合水分散性粒剂标准,热冷储稳定性合格(热储稳定性:热储54℃两周后产品质量为,分散性90%(请发明人确认),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78%,吡蚜酮含量:51.9%,ph值:7.5,水分:0.8%,冷储稳定性:冷储0℃、7天,合格),经时稳定性合格(自然放置一年后,产品质量为分散性90%,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78%,吡蚜酮含量:51.9%,ph值:7.5,水分:0.8%)。

实施例13:

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二元复配干悬浮剂,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为:1.0%的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吡蚜酮的85.0%、3.0%的渗透剂有机硅、0.5%的乙二醇、1.0%的扩散剂mf、0.6%的十二烷基硫酸钠、2.0%的木质素磺酸钠、1.0%的聚乙烯醇、5.9%的高岭土。

制备方法:将以上原料按上述比例投入混合器进行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分钟,再按混合后的物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投入反应釜进行剪切乳化、然后进行压力喷雾干燥,制得该产品。

经检测该86.0%二元复配干悬浮剂,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0%,吡蚜酮含量:85.0%,ph值:8.2,水分:0.5%,分散性:90%,符合干悬浮剂标准,热冷储稳定性合格(热储稳定性:热储54℃两周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0%,吡蚜酮含量:84.0%,冷储稳定性:冷储7天0℃,产品合格),经时稳定性合格(自然放置一年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0%,吡蚜酮含量:85.0%,ph值:8.2,水分:0.5%)。

实施例14:

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二元复配干悬浮剂,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为:85.0%的含菲杂环类化合物、1.0%的吡蚜酮、3.0%的渗透剂有机硅、0.5%的乙二醇、1.0%的扩散剂mf、0.6%十二烷基硫酸钠、2.0%的木质素磺酸钠、1.0%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9%的高岭土。

制备方法:以上原料按上述比例投入混合器进行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分钟,再按混合后的物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投入反应釜进行剪切乳化、然后进行压力喷雾干燥,制得该产品。

经检测该86.0%二元复配干悬浮剂,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85.0%,吡蚜酮含量:1.0%,ph值:8.2,水分:0.5%,分散性:90%,符合干悬浮剂标准,热冷储稳定性合格(热储稳定性:热储54℃两周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85.0%,吡蚜酮含量:1.0%,冷储稳定性冷储7天0℃,产品合格),经时稳定性合格(自然放置一年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84.9%,吡蚜酮含量:1.0%,ph值:8.2,水分:0.5%)。

实施例15:

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二元复配干悬浮剂,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为:1.5%的含菲杂环类化合物、16.4%的吡蚜酮、3.0%的渗透剂有机硅、0.5%的乙二醇、1.0%的扩散剂mf、0.6%的十二烷基硫酸钠、2.0%的木质素磺酸钠、1.0%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9%的高岭土,68.1%的水。

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将以上原料按投料量投入反应釜进行剪切乳化、然后进行压力喷雾干燥,制得该产品.

经检测该17.9%二元复配干悬浮剂,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5%,吡蚜酮含量:16.4%,ph值:8.2,水分:0.5%,分散性:90%,符合干悬浮剂标准,热冷储稳定性合格(热储稳定性:热储54℃两周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4%,吡蚜酮含量:16.2%,冷储稳定性:冷储7天0℃产品合格),经时稳定性合格(自然放置一年后产品质量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含量:1.5%,吡蚜酮含量:16.4%,ph值:8.2,水分:0.5%)。

该二元复配以上剂型可用于保护和治疗蔬菜和果树的霜霉病、炭疽病、疫病及部分观赏植物的病毒病害等,特别是13.2%(含菲杂环类化合物1.2%,吡蚜酮12.0%)二元复配乳油对于水稻病毒病和二化螟防治效果显著。

实施例16:

以下是本发明的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二元复配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病毒病和二化螟防治的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药剂:取实施例1、3、6制得的13.2%二元复配乳油、15.0%二元复配可湿性粉剂、16.4%二元复配水乳剂;

2、对照药剂:25.0%苯醚甲环唑乳油(12.5%苯醚+12.5%甲环唑)

30.0%苯醚丙环唑乳油(15%苯醚+15%丙环唑)

30.0%吡蚜酮乳油;

3、供试作物:水稻;

4、防治对象:水稻病毒病(包括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水稻黄矮病)及二化螟;

5、试验设计:

(1)30.0%苯醚丙环唑乳油;

(2)30.0%吡蚜酮乳油;

(3)25.0%苯醚甲环唑乳油;

(4)13.2%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和吡蚜酮复配乳油;

(5)15.0%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和吡蚜酮复配可湿性粉剂;

(6)16.4%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和吡蚜酮复配水乳剂;

(7)对照喷施清水;

6、施药方法

采用bp-16型背负手动喷雾器喷雾,每亩兑水50kg(每亩使用的制剂量为100克);

防治效果采用以下病情指数计算,试验数据经方差分析,用lsr法检验防治效果的差异显著性;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7、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1-3,其中表1及表2获得的结果是基于水稻病毒病所包括的所有病(即,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水稻黄矮病)而获得的结果。

表1水稻病毒病病情指数结果

表2水稻病毒病防治效果及差异显著性结果

表3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复配组合物对水稻病毒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大于84.0%,高出对照药剂10%;并且对二化螟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虫口下降率大于87.5%,高于对照药剂吡蚜酮75.0%。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复配制剂与对照药剂存在差异显著性,特别是13.2%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复配乳油效果显著。

实施例17:

以下是本发明的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二元复配组合物用于防治烟草花叶病和烟草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药剂:取实施例2、4、8制得的28.5%二元复配乳油、86.0%二元复配可湿性粉剂、35.0%二元复配水乳剂;

2、对照药剂:25.0%苯醚甲环唑乳油(12.5%苯醚+12.5%甲环唑)

30.0%苯醚丙环唑乳油(15.0%苯醚+15.0%丙环唑)

30.0%吡蚜酮乳油;

3、供试作物:烟草;

4、防治对象:烟草花叶病及烟草蚜虫;

5、试验设计:

(1)30.0%苯醚丙环唑乳油;

(2)30.0%吡蚜酮乳油;

(3)25.0%苯醚甲环唑乳油;

(4)28.5%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和吡蚜酮复配乳油;

(5)86.0%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和吡蚜酮复配可湿性粉剂;

(6)35.0%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和吡蚜酮复配水乳剂;

(7)对照喷施清水;

6、施药方法

采用bp-16型背负手动喷雾器喷雾,每亩兑水50kg(每亩使用的制剂量为100克);

防治效果采用以下病情指数计算,试验数据经方差分析,用lsr法检验防治效果的差异显著性;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7、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4-6。

表4烟草花叶病病情指数结果

表5烟草花叶病防治效果及差异显著性结果

表6烟草蚜虫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复配组合物对烟草花叶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大于83.2%,高于对照药剂74.2%十个百分点;并且对烟草蚜虫有较好的杀虫效果,虫口下降率大于85.0%,高于对照药剂吡蚜酮80%五个百分点。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复配制剂与对照药剂存在差异显著性,特别是28.5%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复配乳油效果显著。

实施例18:

以下是本发明的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二元复配组合物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和黄瓜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药剂:取实施例9、10、13制得的11.0%二元复配悬浮剂、86.0%二元复配水分散性粒剂、86.0%二元复配干悬浮剂;

2、对照药剂:10.0%氯氰菊酯乳油

30.0%苯醚、丙环唑乳油(15%苯醚+15%丙环唑)

30.0%吡蚜酮乳油;

3、供试作物:黄瓜;

4、防治对象:黄瓜霜霉病及黄瓜蚜虫;

5、试验设计:

(1)30.0%苯醚丙环唑乳油;

(2)30.0%吡蚜酮乳油;

(3)10.0%氯氰菊酯乳油

(4)11.0%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和吡蚜酮复配悬浮剂;

(5)86.0%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和吡蚜酮复配水分散性粒剂;

(6)86.0%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和吡蚜酮复配干悬浮剂;

(7)对照喷施清水;

6、施药方法

采用bp-16型背负手动喷雾器喷雾,每亩兑水50kg(每亩使用的制剂量为100克);

防治效果采用以下病情指数计算,试验数据经方差分析,用lsr法检验防治效果的差异显著性;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7、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7-9。

表7黄瓜霜霉病病情指数结果

表8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及差异显著性结果

表9黄瓜蚜虫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复配组合物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大于84.2%,高于对照药剂十个百分点;并且对黄瓜蚜虫有较好的杀虫效果,虫口下降率大于85.0%,高于对照药剂吡蚜酮十个百分点。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复配制剂与对照药剂存在差异显著性。

实施例19:

以下是本发明的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二元复配组合物用于防治牡丹病毒病及牡丹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药剂:取实施例9、10、13制得的11.0%二元复配悬浮剂、86.0%二元复配水分散性粒剂、86.0%二元复配干悬浮剂;

2、对照药剂:10.0%氯氰菊酯乳油

30.0%苯醚丙环唑乳油(15%苯醚+15%丙环唑)

30.0%吡蚜酮乳油;

3、供试作物:牡丹;

4、防治对象:牡丹病毒病及牡丹蚜虫;

5、试验设计:

(1)30.0%苯醚丙环唑乳油;

(2)30.0%吡蚜酮乳油;

(3)10.0%氯氰菊酯乳油

(4)11.0%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和吡蚜酮复配悬浮剂

(5)86.0%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和吡蚜酮复配水分散性粒剂;

(6)86.0%含菲杂环类化合物和吡蚜酮复配干悬浮剂

(7)对照喷施清水;

6、施药方法

采用bp-16型背负手动喷雾器喷雾,每亩兑水50kg(每亩使用的制剂量为100克);

防治效果采用以下病情指数计算,试验数据经方差分析,用lsr法检验防治效果的差异显著性;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7、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10-12。

表10牡丹病毒病病情指数结果

表11牡丹病毒病防治效果及差异显著性结果

表12牡丹蚜虫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复配组合物对牡丹病毒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大于85.0%,高于对照药剂11个百分点;并且对牡丹蚜虫有较好的杀虫效果,虫口下降率大于90.0%,高于对照药剂吡蚜酮62.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含菲杂环类化合物与吡蚜酮复配制剂与对照药剂存在差异显著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