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莓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64381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草莓的种植方法,涉及农产品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草莓属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茎低于叶或近相等,密被开展黄色柔毛。叶三出,小叶具短柄,质地较厚,倒卵形或菱形,上面深绿色,几无毛,下面淡白绿色,疏生毛,沿脉较密,叶柄密被开展黄色柔毛,聚伞花序,花序下面具一短柄的小叶。花期4-5月,果期6-7月,而目前关于草莓的种植方法中,其果实的口感和甜度以及产量并不理想,而且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工去精心培育和照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产量以及果实口感和优质度的草莓的种植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草莓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育苗,选择草莓匍匐茎上前期生长的健壮小苗,移植到露地苗床中进行育苗,要求育苗床土或钵土保水性、透气性好,育苗间距为10-15公分,育苗密度为7000-7500棵/亩,且将苗木根系剪留10厘米左右;

(2)土壤发酵,将土壤与发酵组合物混合均匀,在33℃-37℃的条件下,在土壤与发酵组合物的混合土壤上覆盖一层非透气膜;

(3)施肥,对土壤进行耕翻,施复合肥或者其它天然家禽腐肥55~70kg/亩;

(4)作基地,作畦,畦宽1米,畦沟深28~35cm;

(5)定植,9月中下旬选择新叶正常开展,小叶对称,叶色浓绿叶柄粗,叶片大,长势健壮,丰产性好的幼苗进行定植;

(6)大棚控温,室外温度较低时铺好地膜,室外温度为零度时,增加棚膜;

(7)病虫妨害,利用稻糠放入土壤发酵,防治病虫害;

(8)待草莓果实充分成熟后采摘。

作为优选,育苗间距为设置为12-13公分。

作为优选,所述复合肥施加量为60-65kg/亩。

作为优选,畦沟深30-32cm。

作为优选,所述棚膜由抗老化且高强度材质制成。

作为优选,病虫妨害中,每隔一周喷一次多氧霉素来防治芽枯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所述草莓的种植方法前期施肥少,人工照料时间少且人工栽种强度低,且能有效提高产量以及口感度,成本较低,因而经济效益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草莓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育苗,选择草莓匍匐茎上前期生长的健壮小苗,移植到露地苗床中进行育苗,要求育苗床土或钵土保水性、透气性好,育苗间距为10-15公分,育苗密度为7000-7500棵/亩,且将苗木根系剪留10厘米左右,作为优选实施方案,为提高育苗生长效果,育苗间距为设置为12-13公分;(2)土壤发酵,将土壤与发酵组合物混合均匀,在33℃-37℃的条件下,在土壤与发酵组合物的混合土壤上覆盖一层非透气膜;(3)施肥,对土壤进行耕翻,施复合肥或者其它天然家禽腐肥55~70kg/亩,进一步地,为提高施肥效果,所述复合肥施加量为60-65kg/亩;(4)作基地,作畦,畦宽1米,畦沟深28~35cm,优选地,畦沟深30-32cm;(5)定植,9月中下旬选择新叶正常开展,小叶对称,叶色浓绿叶柄粗,叶片大,长势健壮,丰产性好的幼苗进行定植;(6)大棚控温,室外温度较低时铺好地膜,室外温度为零度时,增加棚膜,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防护效果和较少人工强度,所述棚膜由抗老化且高强度材质制成;(7)病虫妨害,利用稻糠放入土壤发酵,防治病虫害,进一步地,病虫妨害中,每隔一周喷一次多氧霉素来防治芽枯病;(8)待草莓果实充分成熟后采摘。

按照本实施例中的草莓的种植方法,其产量为4000-5500斤每亩,且口感度得到较大的提升。

上述草莓的种植方法前期施肥少,人工照料时间少且人工栽种强度低,且能有效提高产量以及口感度,成本较低。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莓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育苗,土壤发酵,施肥,作基地,作畦,定植,大棚控温,病虫妨害,待草莓果实充分成熟后采摘。所述草莓的种植方法前期施肥少,人工照料时间少且人工栽种强度低,且能有效提高产量以及口感度,成本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周丽红;王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蓝碧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24
技术公布日:2017.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