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型集约化循环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7616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渔业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用型集约化循环养殖池。



背景技术:

在现代渔业养殖过程中,养殖池的设计与建造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因为养殖池的设计建造关系着其投放鱼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因此,为适应不同种类鱼的生长要求和多元化的养殖要求,各生产企业建造的养殖池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由于养殖池的不同,其配套系统也会相应的进行改变,因而极大的提高了渔业养殖企业的建造成本和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在现代渔业养殖池建造过程中,养殖池高效、稳定的增氧及高效率的水利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本发明中所述的三级水池净化系统是专利号为201320516619.9,名称为“一种淡水微生物菌群代谢净化水质”的专利,该系统的优势是通过微生物载体,形成生物膜,经过层层的过滤,并且用紫外灯杀菌,为养鱼提供优质的水源,操作方便,结构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既能满足多元化养殖要求,同时又能够持续稳定增氧且拥有高效率水利用的养殖池。

技术方案:一种通用型集约化循环养殖池,包括水体循环系统、环绕微孔增氧系统、终端检测系统,所述的水体循环系统包括排水管筒、卸放管路、抬升水箱、进水管路、锥形储水进水器,所述的环绕微孔增氧系统包括pvc增氧管、进气管路、空气压缩机。所述的排水管筒安装在池体中间伸出水面,所述的卸放管路连接一个三级水池净化系统和一个增压水泵,末端延伸至抬升水箱顶部,所述的进水管路安装在抬升水箱底部,延伸至池体上端,所述的锥形储水进水器与进水管路连接,所述的pvc增氧管通过进气管路与空气压缩机连接。

在使用过程中,池体中的水经排水管筒进入到卸放管路,再通过卸放管路进入到三池水池净化系统,通过三层水池净化系统过滤净化后再由卸放管路进入到抬升水箱,考虑到养殖过程及水循环中的水流失和损耗,抬升水箱上方再接入一个补水管路进行补水,抬升水箱中的水通过安装在抬升水箱底部的进水管路及相应的支管进入到锥形储水进水器,最后水体经由锥形储水进水器缓冲沉淀后排入池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水体循环系统。

室外的氧气通过安装在室外的空气压缩机压缩后输送到进气管路,再由进气管路进入到安装在池体四周围壁的pvc增氧管,经过压缩后的氧气通过pvc增氧管上的增氧孔进入水体,从而持续稳定的给水体进行增氧。

优选地,所述的排水管筒为双层管中管蜂窝套筒结构,通过旋转外层套管调节排水水流量大小。

优选地,所述的抬升水箱底部距离地面3.5m~4m,并且通过一个补水管路进行新水补充。

优选地,所述的pvc增氧管安装在池体四周的池壁上,距离水面6~7cm,且绕池壁一周。

优选地,所述的pvc增氧管含有若干个增氧孔,彼此间距为4cm。

有益效果:

1.此方法通过水体循环系统、环绕微孔增氧系统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提高养殖密度的同时进一步的降低生产能耗。

2.通过排水管筒的双层管中管蜂窝套筒结构,实现了调节排水流量的大小,从而实现了对水体水流的控制,通过微孔增氧系统,实现了增氧量的可控,适应了多元化养殖的要求。

3.通过终端检测系统,实现了水温、ph值、溶解氧等生产主要水质指标的实时检测、数据传输、分析、储存、预警,实现产品清洁养殖与精细化管理,保证养殖过程中鱼类质量安全的生产控制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一种通用型集约化循环养殖池,如图1所示,包括水体循环系统、环绕微孔增氧系统、终端检测系统11,所述的水体循环系统包括排水管筒1、卸放管路2、抬升水箱4、进水管路5、锥形储水进水器6,所述的环绕微孔增氧系统包括pvc增氧管7、进气管路8、空气压缩机9。所述的排水管筒1安装在池体中间伸出水面,所述的卸放管路2连接一个三级水池净化系统3和一个增压水泵,末端延伸至抬升水箱4顶部,所述的进水管路5安装在抬升水箱底部,延伸至池体上端,所述的锥形储水进水器6与进水管路5连接,所述的pvc增氧管7通过进气管路8与空气压缩机9连接。

在进行养殖前,池体用10mg/l~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48h,清水冲洗干净后投放龙纹斑鱼种,规格:8cm~15cm,密度:10尾/m3

在龙纹班养殖过程中,池体中的水经排水管筒1进入到卸放管路2,再通过卸放管路2进入到三池水池净化系统3,通过三层水池净化系统3过滤净化后再由卸放管路2进入到抬升水箱4,考虑到养殖过程及水循环中的水流失和损耗,抬升水箱4上方再接入一个补水管路进行补水,抬升水箱4中的水通过安装在抬升水箱4底部的进水管路5及相应的支管进入到锥形储水进水器6,最后水体经由锥形储水进水器6缓冲沉淀后排入池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水体循环系统。

室外的氧气通过安装在室外的空气压缩机9压缩后输送到进气管路8,再由进气管路8进入到安装在池体四周围壁的pvc增氧管7,经过压缩后的氧气通过pvc增氧管7上的增氧孔10进入水体,从而持续稳定的给水体进行增氧。

在该实施例中,抬升水箱4高度3.5m,通过调节排水管筒1及进水量,保持养殖池中的水体每1h~3h循环一次,控制空气压缩机9的压缩流量1.7m3/min,功率2.2kw,pvc增氧管7距离水面6cm。

通过终端检测系统,控制水体容氧量6~11mg/l,ph值为6.5~8.5,氨氮含量小于0.5mg/l,亚硝酸盐小于0.1mg/l。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该集约化循环养殖池,龙纹班长势良好,6个月的生长周期未见死亡,达到了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要求。

具体实施例2

一种通用型集约化循环养殖池,进行鲥鱼养殖,池体如实施例1所述,并且,在进行养殖前,池体用10mg/l~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48h,清水冲洗干净后投放鲥鱼种,规格:6cm~12cm,密度:15尾/m3

在该实施例中,抬升水箱4高度4m,通过调节排水管筒1及进水量,保持养殖池中的水体每1h~3h循环一次,控制空气压缩机9的压缩流量1.7m3/min,功率2.2kw,pvc增氧管7距离水面7cm。

通过终端检测系统,控制水体容氧量6~11mg/l,ph值为6.5~8.5,氨氮含量小于0.5mg/l,亚硝酸盐小于0.1mg/l。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该集约化循环养殖池,鲥鱼长势良好,6个月的生长周期未见死亡,达到了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2种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用的龙纹班养殖池和鲥鱼养殖,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到其它鱼类养殖过程中,并且可以有各种改进、变化,包括为适应不同的鱼种,对于池体结构、抬升水箱高度的改变等,凡在本发明的原则和范围内,所做的修改、润饰、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用型集约化循环养殖池,包括水体循环系统、环绕微孔增氧系统、终端检测系统三个部分,其中水体循环系统包括排水管筒、卸放管路、抬升水箱、进水管路、锥形储水进水器,环绕微孔增氧系统包括PVC增氧管、进气管路、空气压缩机。该养殖池不仅满足多元化养殖要求,而且能够持续稳定增氧和高效的水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钱晓明;金加余;温松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25
技术公布日:2017.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