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洗涤用品抑菌除臭的消毒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76765发布日期:2019-02-01 18:47阅读:9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专利涉及的是一种消毒剂,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日常洗涤用品的无毒、安全抑菌除臭的消毒剂。



背景技术:

1.家庭毛巾刺鼻的氨气味道。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酸臭味,主要的酸臭一般是因为在使用毛巾时,身体皮肤表面因新陈代谢而产生的死皮细胞和体液(汗液)等沾在了毛巾上,皮脂及汗液中的糖分等遇到合适的温度条件进行快速分解,而细菌遇到在毛巾上潮湿的环境中皮脂营养基能很快繁殖,并分解沾在毛巾上的死皮细胞,蛋白质在分解过程中可以产生合机胺、硫化氢、硫醇、咧跺、粪臭素等,以上物质具有蛋白质分解所特有的恶臭;细菌和杂菌在繁殖过程还能产生色素;脂肪腐败的“哈喇”昧和碳水化合物分解后产生的特殊气味,也往往使人们难以接受。

2.洗碗布发馊。在用洗洁精多次洗搓后,看似干净,但无法完全清除一些食物或油脂,尤其是在气温高的季节,洗碗布不能短时间烘干,同样会会闻到难闻的味道,采取高温蒸煮的物理方法消毒结果会导致毛巾发硬且处理过程麻烦,还增加了家庭主妇的负担;要么定期频繁更换新的,将导致经济成本增加。

3.家庭及办公室清洁卫生后的严重异味。在春末、夏季和秋初清洁家庭及办公室地板(除安装尼龙地垫或地毯外),尤其是南方地区一年20℃以上气温持续时间长,有时遇上阴雨天气,拖布湿且黏糊,拖地后的地板散发出令人作呕的酸臭味,室内龌龊不堪的空气影响员工心情,其主要原因是主要是掉落在地板砖或地板上的食物残渣、不小心洒在地上含糖分饮料污渍、肉眼看不见的皮脂屑和头皮屑等污染物,用拖布处理后,有很多食物残渣进入拖布深处,无论添加洗洁精和洗衣粉怎么用劲洗涮,都无法彻底清除污物以阻挡拖布所散发出令人作呕的酸臭味,酸臭味让家庭主妇和保洁员深恶痛绝;有想喷射空气清新剂充盈室内清新气味,结果空气清新剂喷射后却产生了另外一种混合难闻气味。

4.对经常旅行和外出公务较多的年轻人来讲,旅客对酒店提供的毛巾、浴巾等常用物品的卫生安全性存在一定担心,但长时间使用自带毛巾、浴巾等用品因不能及时风干容易产生酸臭味。

5.刚出生的新生儿皮肤比较娇嫩,每天都会接触到细菌病毒和其它微生物,在接触这些微生物时是否会得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免疫力的强弱,父母对新生儿衣物消毒需求更加重视。

6.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机理对杀菌的启示

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适宜的盐水浓度为6%-8%,超过8%抑制乳酸菌活性发酵产酸;在氯化钠浓度低于6%时,会促进乳酸过度发酵导致酸味过重,进而让丁酸菌等杂菌大量繁殖,使泡菜腐败。拖布中的难闻的酸臭味主要是乳酸菌产生的。限制了细菌的繁殖。

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为原核生物乳酸菌(lacticacidbacteria,lab)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这类细菌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这类菌中有些细菌又是人畜的致病菌,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目前至少可分为18个属,共有200多种。除极少数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

7.目前常用各种灭菌剂学术研究分类

根据已有技术文献资料,常用灭菌剂按照杀菌特点,可进行如下五种分类:

(1)由强氧化剂氧化细菌体内的活性基因而杀菌消毒。如液氯(cl2)、高锰酸钾(kmno4)、臭氧(o3)、过氧化氢(h2o2)、氯胺、二氧化氯(clo2)、过氧乙酸(ch3coooh)、84消毒液(即naclo水溶液)等。

(2)通过与细菌体的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凝固或变性达到消毒。如,乙醇(c2h5-oh)o、来苏尔(lysol)、苯酚(c6h5-oh)、甲苯酚(ch3-c6h4-oh)、福尔马林、红汞、戊二醛(ohcch2ch2ch2cho)。

(3)卤素及能产生卤素的化合物,使细胞蛋白质变性而杀菌消毒。如,漂白粉、二溴海因(c5h6br2n2o2)、碘酒、氯胺t([ch3(c6h4)so2ncl]na)等。

(4)使细菌胞内物质外渗透,改变细胞浆膜的通透性。如,新洁灭尔、消毒净等。

(5)改变细菌的新陈代谢,产生抑菌作用而杀菌消毒。如,乙酸(ch3cooh)、苯甲酸(c6h5cooh)、甲紫等。

8.目前市场常见的线上线下消毒产品情况

以京东、淘宝线上渠道销售灭菌剂产品为例,相关产品在20余种,如威露士,主要有效成分是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4.5%-5.5%,适用范围包括衣物织物消毒、脸盆拖鞋消毒、地板桌椅等家居物体表面消毒;滴露主要有效成分是,适用范围主要是衣物除菌;威猛84消毒液,主要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含量34.0g/l--46.0g/l,适用于餐饮具、瓜果、一般物品表面、白色织物消毒等;经查阅文献资料,上述杀菌消毒产品均会对水体产生污染,残留物会对皮肤产生刺激等副作用。

9.氯化钠盐水日常生活消毒应用

医学上经常采用0.9%的盐水进行伤口消毒,盐水清洗伤口能消毒,皮肤出现伤口后,可在凉白开水中加入食用盐,配成1%浓度的盐水,冲洗伤口。冲洗后,应涂一些常用外用药,如2%碘酒或75%酒精等,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去除伤口的细菌,从而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10.过碳酸钠杀菌效果实证

2000年2月,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医用化学教研室、预防医学教研室的杨小弟、邱世聪等老师在《水处理技术》第二期的《过碳酸钠净水效果的实验观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l浅井水中加入8mg过碳酸钠进行消毒处理后,观察到其生化指标细菌总数由原来80个/ml降低到40个/ml,大肠菌群由23000个/l降低到2300个/l。

根据1999年《中国消毒学杂志》第16卷第二期由江苏省卫生防疫站陈越英、吴小成、顾健发表的《过碳酸钠杀灭微生物效果及腐蚀性的观察》成果表明,0.5%过碳酸钠溶液对大肠杆菌作用30分钟,5%过碳酸钠溶液对金黄葡萄球菌作用45分钟,杀灭率均100%。

于萍、张爱华于1999年发表在《医学动物防制》的《过碳酸钠杀毒效果及毒性的实验观察》指出,在悬液中,10g/l过碳酸钠对大肠杆菌作用10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20min,平均杀灭率为99.98%;100g/l过碳酸钠对白色念珠菌作用40min,平均杀灭率为99.99%;100g/l过碳酸钠对白色念珠菌作用40min,平均杀灭率为99.99%。结果表明,过碳酸钠溶液对大肠杆菌和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发明专利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无毒、对水体和大气环境无污染的用于日常洗涤用品卫生防预处理的固态消毒剂。抑菌除臭消毒剂利用自身带有孢、孢子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专利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研究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本发明专利提供两种技术方案:

1.基本型抑菌除臭消毒剂:根据市场客户需求特性,采用包衣过氧化钠(2na2co3·3h2o2)和食品级氯化钠(nacl)两种盐进行不同比例组合。

制备方法:取纯氯化钠90份,包衣过氧化钠颗粒10份,进行混合即得到基本型抑菌除臭消毒剂。

2.复合型抑菌除臭消毒剂:根据产品对应的消费人群需求特性,采用包衣过氧化钠(2na2co3·3h2o2)、食品级氯化钠(nacl)和多种酶制剂(一种或几种,如洗衣粉中添加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及复合酶,有加速分解油污作用),按照不同比例进行组合调制。

制备方法:取纯氯化钠89份,包衣过氧化钠颗粒10份,酶制剂1份进行混合即得到复合型抑菌除臭消毒剂。

使用方法:将需消毒的物品放入1-2升水和消毒剂混合的容器中,浸泡2-3小时后取出、清水冲洗或加入洗涤剂洗涤即可。

本发明专利的优点

1.安全无污染,氯化钠广泛存在于地球土壤和水中,酸碱度中性,对水体产生影响甚微;过碳酸钠分解后的成分为碳酸钠和氧气、水,其碱性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体的酸碱度,尤其是当前城市污水富营养化、酸化程度高,产生影响甚微;过碳酸钠分解后的成分为碳酸钠和氧气、水,其碱性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体的酸碱度,尤其是当前城市污水富营养化、酸化程度高,进入城市污水管道后能抵消水中一定的酸性物质。

2.通过采用包衣过碳酸钠(pc)微胶囊化技术在其表面覆盖一层薄膜,获得满意的储存稳定性,便于储存、保持其稳定性,包有涂层的颗粒,在自动清洗过程中涂层能够溶解或充分软化,释放出活性核,使机洗或其他硬表面洗涤剂时同时含有稳定的漂白剂、酶、过酸母体、催化剂或表面活性剂活性,不会影响pc的溶解和漂白性能;也避免了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分解放热引起危险,给运输和贮存带来很大困难,以致失去其应用价值。

3.增加或减少单一酶或复合酶的成分,由于复合酶的效果远远超过单一酶的效果,原因是淀粉酶分解了污渍表面的淀粉污垢,使蛋白酶能以更有效的方式向蛋白质污垢进攻,酶可以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易于溶于水,从而与纤维分开。

4.固态,容易保存,截至目前为止,市场上尚未发现有以氯化钠、包衣过碳酸钠为基础组份或添加酶制剂的复合组分,并专门针对家庭、酒店、办公室和公共场所经常进行卫生清洁的毛巾、洗碗布和拖布异味处理的固态无污染的消毒产品。

5.消毒剂可满足家庭、酒店和办公场所的部分物品消毒需求

毛巾、浴巾、内衣内裤、婴幼儿内衣裤、家庭拖布、厨房抹布、拖鞋等,如,对婴幼儿健康卫生条件要求比较高、担心孩子受的家庭,可通过为孩子内衣裤消毒提供一道安全保障等。

6.方便携带

以上消毒菌剂均采用小计量连体包装袋设计,方便外出旅行或出差携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