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水稻发病率的幼苗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种子是人类重要的粮食来源,为全世界半数左右人口提供主粮,同时也是农业上重要的生产资料。目前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发病率高,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抗虫害能力差,不仅增加了农药的使用量,而且还易造成水稻的减产,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种植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降低水稻发病率的幼苗培育方法,通过优化水稻育种工艺,水稻种子出苗率高,壮苗指数大,得到的水稻幼苗具有良好的抗虫害及抗寒抗旱性能,有效降低水稻后期肥料、农药及人工管理费用,减少水稻生产成本,同时增加水稻的产量,提高了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降低水稻发病率的幼苗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整地施肥:旋耕土壤,施加生石灰,作畦,施肥;
s2、育苗:选取优质稻种,播种前晒种,播种后覆盖一层秸秆碎屑,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出苗后去掉塑料薄膜保持秧苗通风,并施加中草药复合剂。
优选地,s1中,土壤为疏松、排水良好、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或壤土,旋耕深度为10-15cm。
优选地,s1中,每亩施用60-80kg绿肥。
优选地,s2中,在阳光下晒种,晒种后水稻种子中的含水量为8-10%。
优选地,s2中,每千克水稻种子施加2-3kg中草药复合剂。
优选地,中草药复合剂按以下工艺进行制备:将金银花、板蓝根、除虫菊、甘草、五味子、薄荷、艾草、苦藤、绿茶粉碎后混合得到混合草药,然后加水煎煮,得到滤液,冷却,加入多效唑、赤霉素、比久、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得到中草药复合剂。
优选地,中草药复合剂按以下工艺进行制备:按重量份将10-15份金银花、5-10份板蓝根、6-12份除虫菊、4-8份甘草、3-7份五味子、2-5份薄荷、5-10份艾草、3-5份苦藤、1-2份绿茶粉碎后混合得到混合草药,然后加入清水煎煮3-4次,其中,每次煎煮时清水与混合草药的重量比为25-30:1,煎煮温度为85-90℃,煎煮时间为25-35min,合并煎煮后的滤液,冷却至室温,然后加入多效唑、赤霉素、比久、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得到中草药复合剂。
优选地,滤液与多效唑、赤霉素、比久、微生物菌剂之间的重量比为100-150:0.1-0.15:0.05-0.12:0.1-0.2:0.5-1。
本发明中先通过整地,选择旋耕土壤,施加生石灰,作畦,为水稻种子提供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和表面状态,同时协调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外部因素,施加的生石灰具有杀菌除虫害的作用,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为水稻播种和水稻幼苗生长及日常田间管理提供良好条件,结合施加绿肥,有效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水稻萌发及加强水稻幼苗的营养吸收;再在出苗出施加中草药复合剂,中草药复合剂采用金银花、板蓝根、除虫菊、甘草、五味子、薄荷、艾草、苦藤、绿茶煎煮,并在得到的滤液中添加多效唑、赤霉素、比久、微生物菌剂,水稻幼苗通过吸收上述中草药复合剂中的活性成分,有效增强水稻幼苗的生命力,提高水稻幼苗的细胞活性与酶活性,促进水稻幼苗根系及芽叶的生长,同时提高水稻幼苗在后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抗逆性,使水稻幼苗抗虫害、抗寒抗旱能力强,水稻幼苗在后期时结穗率高,增加了水稻的亩产量,有效降低了水稻后期肥料、农药及人工管理费用,减少水稻生产成本,且增加水稻的产量,从而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降低水稻发病率的幼苗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整地施肥:旋耕土壤,施加生石灰,作畦,施肥;
s2、育苗:选取优质稻种,播种前晒种,播种后覆盖一层秸秆碎屑,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出苗后去掉塑料薄膜保持秧苗通风,并施加中草药复合剂。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降低水稻发病率的幼苗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整地施肥:选择疏松、排水良好、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或壤土,旋耕土壤,旋耕深度为10cm,施加生石灰,作畦,每亩施用60kg绿肥;
s2、育苗:选取优质稻种,播种前在阳光下晒种,晒种后水稻种子中的含水量为8%,播种后覆盖一层秸秆碎屑,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出苗后去掉塑料薄膜保持秧苗通风,并施加中草药复合剂。
其中,s2中,每千克水稻种子施加2kg中草药复合剂;中草药复合剂按以下工艺进行制备:将金银花、板蓝根、除虫菊、甘草、五味子、薄荷、艾草、苦藤、绿茶粉碎后混合得到混合草药,然后加水煎煮,得到滤液,冷却,加入多效唑、赤霉素、比久、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得到中草药复合剂。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降低水稻发病率的幼苗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整地施肥:选择疏松、排水良好、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或壤土,旋耕土壤,旋耕深度为12cm,施加生石灰,作畦,每亩施用70kg绿肥;
s2、育苗:选取优质稻种,播种前在阳光下晒种,晒种后水稻种子中的含水量为9%,播种后覆盖一层秸秆碎屑,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出苗后去掉塑料薄膜保持秧苗通风,并施加中草药复合剂。
其中,s2中,每千克水稻种子施加2.5kg中草药复合剂;中草药复合剂按以下工艺进行制备:按重量份将12.5份金银花、8份板蓝根、9份除虫菊、6份甘草、5份五味子、3.5份薄荷、8份艾草、4份苦藤、1.5份绿茶粉碎后混合得到混合草药,然后加入清水煎煮3次,其中,每次煎煮时清水与混合草药的重量比为28:1,煎煮温度为88℃,煎煮时间为30min,合并煎煮后的滤液,冷却至室温,然后加入多效唑、赤霉素、比久、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得到中草药复合剂;其中,滤液与多效唑、赤霉素、比久、微生物菌剂之间的重量比为120:0.12:0.1:0.15:0.8。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降低水稻发病率的幼苗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整地施肥:选择疏松、排水良好、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或壤土,旋耕土壤,旋耕深度为15cm,施加生石灰,作畦,每亩施用80kg绿肥;
s2、育苗:选取优质稻种,播种前在阳光下晒种,晒种后水稻种子中的含水量为10%,播种后覆盖一层秸秆碎屑,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出苗后去掉塑料薄膜保持秧苗通风,并施加中草药复合剂。
其中,s2中,每千克水稻种子施加3kg中草药复合剂;中草药复合剂按以下工艺进行制备:按重量份将10份金银花、10份板蓝根、6份除虫菊、8份甘草、3份五味子、5份薄荷、5份艾草、5份苦藤、1份绿茶粉碎后混合得到混合草药,然后加入清水煎煮4次,其中,每次煎煮时清水与混合草药的重量比为30:1,煎煮温度为90℃,煎煮时间为25min,合并煎煮后的滤液,冷却至室温,然后加入多效唑、赤霉素、比久、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得到中草药复合剂;其中,滤液与多效唑、赤霉素、比久、微生物菌剂之间的重量比为100:0.1:0.05:0.1:0.5。
实施例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降低水稻发病率的幼苗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整地施肥:选择疏松、排水良好、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或壤土,旋耕土壤,旋耕深度为15cm,施加生石灰,作畦,每亩施用80kg绿肥;
s2、育苗:选取优质稻种,播种前在阳光下晒种,晒种后水稻种子中的含水量为10%,播种后覆盖一层秸秆碎屑,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出苗后去掉塑料薄膜保持秧苗通风,并施加中草药复合剂。
其中,s2中,每千克水稻种子施加3kg中草药复合剂;中草药复合剂按以下工艺进行制备:按重量份将15份金银花、5份板蓝根、12份除虫菊、4份甘草、7份五味子、2份薄荷、10份艾草、3份苦藤、2份绿茶粉碎后混合得到混合草药,然后加入清水煎煮4次,其中,每次煎煮时清水与混合草药的重量比为30:1,煎煮温度为85℃,煎煮时间为35min,合并煎煮后的滤液,冷却至室温,然后加入多效唑、赤霉素、比久、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得到中草药复合剂;其中,滤液与多效唑、赤霉素、比久、微生物菌剂之间的重量比为150:0.15:0.12:0.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