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豆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0673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豆芽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家用豆芽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家用豆芽机,使得人们可以在自己家里发豆芽,安全卫生,也能体验种植乐趣。

在豆芽生长的过程中,会有芽根吸收水分,供给豆芽生长所需的营养,但是芽根不好吃,略苦涩,所以人们在正常食用之前都会把豆芽的芽根给去掉。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结构的豆芽机,有的根本不具有去芽根的功能,有的只能去掉芽根的末梢那一小部分,芽根的大部分仍然存留,有的因为芽根长得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只能去掉一部分豆芽的芽根,剩余豆芽的芽根仍然存留,均不能方便快捷地将豆芽的芽根去掉。

因此,如何改进豆芽机的结构,使得人们能够方便快捷地将豆芽的芽根去掉,提高豆芽机的实用性与方便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豆芽机,通过改进豆芽机的结构,使得人们能够方便快捷地将豆芽的芽根去掉,提高豆芽机的实用性与方便性。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家用豆芽机,包括上盖、培育桶、基座、控制器以及控制面板,还包括上限长盘、培育盘、下储水限长盘、压簧、第一上水管、密封圈、第二上水管以及水泵;

所述上盖封盖在所述培育桶的上开口处,所述培育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中设置有用作水箱的上空腔以及用于安装机电装置的下空腔;

所述上限长盘的周向外侧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培育桶的周向内壁面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上限长盘通过螺纹连接设置在所述培育桶的内桶壁上,且所述上限长盘的盘面为无孔面;

所述下储水限长盘的盘底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上水管的内螺纹孔,且所述下储水限长盘的内盘底面上设置有用于溢水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高度大于所述培育盘的盘底的厚度;

所述培育盘用于最开始时盛装豆粒,且所述培育盘的盘底面为栅格状镂空结构,且所述培育盘的周向外侧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培育盘通过螺纹连接设置在所述培育桶的内桶壁上,且所述培育盘的盘底上开设有用于允许所述第一上水管插入的第一通孔,且所述培育盘的盘底上开设有用于允许所述溢流管插入的第二通孔;

所述上限长盘、培育盘、下储水限长盘在所述培育桶内从上到下依次布置;

所述第一上水管穿透所述下储水限长盘且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下储水限长盘上,所述第二上水管从上到下依次穿过所述培育桶的桶底与所述水箱的箱底,且所述第二上水管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培育桶的桶底上,且所述第二上水管通过密封圈与所述水箱的箱底密封连接,所述第二上水管的顶端口处套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二上水管的上部套设在所述第一上水管内以使得所述第一上水管可沿所述第二上水管上下往复密封滑动,所述第一上水管的且位于所述下储水限长盘的内盘底面之上的且紧贴所述下储水限长盘的内盘底面的部分上设置有用于仅向所述下储水限长盘上供水的出水孔,所述第一上水管的上端口密封;

所述培育盘的盘内腔部的外径小于所述下储水限长盘的盘内腔部的内径以允许所述培育盘的盘内腔部可以插入所述下储水限长盘的盘内腔中,且所述培育盘的盘内腔部的腔高大于所述下储水限长盘的盘内腔的腔高以使得所述培育盘的外盘底面可以与所述下储水限长盘的内盘底面无缝接触;

所述上限长盘与下储水限长盘之间的最大竖直间距小于豆芽苗在自然生长条件下的平均长度;

所述培育桶的桶底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水箱回流水的回流孔,且所述培育桶的下部的内桶壁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下储水限长盘下行的下限位置的限位凸台;

所述压簧的上端与所述下储水限长盘的外底面连接且所述压簧的下端与所述培育桶的内桶底连接以支撑所述下储水限长盘,且所述压簧套设在所述第一上水管与第二上水管上,所述压簧的原始空载高度满足当豆芽机最开始工作所述压簧承受且仅承受所述下储水限长盘的重量及其上的水的重量时,所述压簧的高度大于所述限位凸台的高度;

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水箱的外底面上,所述水泵的进水管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管与所述第二上水管的底端口连通;

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下空腔中,所述水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为o形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上盖、基座、培育桶、上限长盘、培育盘、下储水限长盘、第一上水管以及第二上水管为塑料材质。

优选的,所述培育桶的内桶底处盛装有用于净化循环水的柱状活性炭。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家用豆芽机,包括基座、上盖、培育桶、智能控制器以及控制面板,还包括上限长盘、培育盘、下储水限长盘、压簧、第一上水管、密封圈、第二上水管、水泵;本申请利用豆芽苗抵抗外力自然生长的天性且同时利用豆芽苗的芽根逐水而生的天性,在放置豆粒的培育盘的上方设置固定的上限长盘,在培育盘的下方设置可以升降的下储水限长盘,利用豆芽苗自然生长的推动力推动下储水限长盘向下移动,使得豆芽苗的下部以及芽根穿过培育盘上的栅格孔,豆芽苗的芽根整齐地露在培育盘的下盘面之外,从而可以轻而易举、方便快捷地将豆芽的芽根去掉,提高了豆芽机的实用性与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家用豆芽机在最开始工作压簧承受且仅承受下储水限长盘的重量及其上的水的最大重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家用豆芽机在下储水限长盘被限位凸台限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与图2中的培育盘的俯视图。

图中:1基座,101水箱,2上盖,3培育桶,4上限长盘,5培育盘,501第一通孔,502第二通孔,6下储水限长盘,7压簧,8第一上水管,9溢流管,10第二上水管,11水泵,12回流孔,13限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轴向”、“径向”、“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家用豆芽机在最开始工作压簧承受且仅承受下储水限长盘及其上的储存的水的重量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家用豆芽机在下储水限长盘被限位凸台限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与图2中的培育盘的俯视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家用豆芽机,包括上盖2、培育桶3、基座1、控制器以及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限长盘4、培育盘5、下储水限长盘6、压簧7、第一上水管8、密封圈、第二上水管10以及水泵11;

所述上盖2封盖在所述培育桶3的上开口处,所述培育桶3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基座1中设置有用作水箱101的上空腔以及用于安装机电装置的下空腔;

所述上限长盘4的周向外侧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培育桶3的周向内壁面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上限长盘4通过螺纹连接设置在所述培育桶3的内桶壁上,且所述上限长盘4的盘面为无孔面;

所述下储水限长盘6的盘底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上水管8的内螺纹孔,且所述下储水限长盘6的内盘底面上设置有用于溢水的溢流管9,所述溢流管9的高度大于所述培育盘5的盘底的厚度;

所述培育盘5用于最开始时盛装豆粒,且所述培育盘5的盘底面为栅格状镂空结构,且所述培育盘5的周向外侧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培育盘5通过螺纹连接设置在所述培育桶3的内桶壁上,且所述培育盘5的盘底上开设有用于允许所述第一上水管8插入的第一通孔501,且所述培育盘5的盘底上开设有用于允许所述溢流管9插入的第二通孔502;

所述上限长盘4、培育盘5、下储水限长盘6在所述培育桶3内从上到下依次布置;

所述第一上水管8穿透所述下储水限长盘6且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下储水限长盘6上,所述第二上水管10从上到下依次穿过所述培育桶3的桶底与所述水箱101的箱底,且所述第二上水管10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培育桶3的桶底上,且所述第二上水管10通过密封圈与所述水箱101的箱底密封连接,所述第二上水管10的顶端口处套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二上水管10的上部套设在所述第一上水管8内以使得所述第一上水管8可沿所述第二上水管10上下往复密封滑动,所述第一上水管8的且位于所述下储水限长盘6的内盘底面之上的且紧贴所述下储水限长盘6的内盘底面的部分上设置有用于仅向所述下储水限长盘6上供水的出水孔,所述第一上水管8的上端口密封;

所述培育盘5的盘内腔部的外径小于所述下储水限长盘6的盘内腔部的内径以允许所述培育盘5的盘内腔部可以插入所述下储水限长盘6的盘内腔中,且所述培育盘5的盘内腔部的腔高大于所述下储水限长盘6的盘内腔的腔高以使得所述培育盘5的外盘底面可以与所述下储水限长盘6的内盘底面无缝接触;

所述上限长盘4与下储水限长盘6之间的最大竖直间距小于豆芽苗在自然生长条件下的平均长度;

所述培育桶3的桶底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水箱101回流水的回流孔12,且所述培育桶3的下部的内桶壁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下储水限长盘6下行的下限位置的限位凸台13;

所述压簧7的上端与所述下储水限长盘6的外底面连接且所述压簧7的下端与所述培育桶3的内桶底连接以支撑所述下储水限长盘6,且所述压簧7套设在所述第一上水管8与第二上水管10上,所述压簧7的原始空载高度满足当豆芽机最开始工作所述压簧7承受且仅承受所述下储水限长盘6的重量及其上的水的重量时,所述压簧7的高度大于所述限位凸台13的高度;

所述水泵11设置于所述水箱101的外底面上,所述水泵11的进水管与所述水箱101连通,所述水泵11的出水管与所述第二上水管10的底端口连通;

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基座1的下空腔中,所述水泵11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上述的上限长盘4有限制生长的功能;上述的下储水限长盘6有储存水以及限制生长的功能;

本申请,将豆芽生长所需的水设计成循环水,是为了方便对水净化,去异味,去异色,利用水凭借自身重力从高处流往低处经过培育桶3内的柱状活性炭,柱状活性炭具有过滤功能以及吸附功能,能够吸附水中的脏污,能够去异味以及去异色,从而实现对水的净化,干净的水会更有利于豆芽的发芽以及后期的生长;

本申请中,上限长盘4以及限位凸台13之间的间距是始终不变的,当下储水限长盘6下降到限位凸台13上后,上限长盘4与下储水限长盘6之间的竖直间距最大,且该最大的竖直间距就是本申请中豆芽机提供的豆芽苗生长的最大长度(高度);由于短粗的豆芽苗口感与营养更好,长得短、更粗壮、苗径更粗的豆芽苗能够贮存更多的水分和营养,为此,本申请将上限长盘4与下储水限长盘6之间的最大竖直间距设计得小于豆芽苗在自然生长条件下的平均长度(高度),对豆芽苗的自由长高进行限制,防止豆芽苗长得又细又长,将豆芽苗中原本用于长高的营养成分用来变粗,得到短粗的、口感与营养更好的豆芽苗。

上述家用豆芽机的工作过程为:

1)首先将准备好的豆粒放置在培育盘5上,然后按照上述的豆芽机的结构、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与附图1所示的结构将豆芽机组装起来:首先将培育桶3安装在基座1上,然后将第二上水管10旋拧固定在培育桶3的桶底上且同时保证第二上水管10的底端口与水泵11的出水管旋拧螺纹连通,然后将压簧套设在第二上水管10上,然后将第一上水管8旋拧在下储水限长盘6上,然后将下储水限长盘6上的第一上水管8套设在第二上水管10的上部,然后开动水泵11向下储水限长盘6供水,使得下储水限长盘6上具有一定高度水位的水,然后将装有豆粒的培育盘5旋拧固定在培育桶3上,通过旋拧调节培育盘5的上下高度使得培育盘5的外盘底面与下储水限长盘6的内盘底面无缝接触,且此时下储水限长盘6中的水的上液面高于或齐平于培育盘5的内盘底面,然后盖上上盖2,至此本申请中的豆芽机组装完成;

其中,打开水泵11后,水沿第二上水管10与第一上水管8上行,最终从第一上水管8上的出水孔流出,流到下储水限长盘6上,水不断在下储水限长盘6上积聚,液面逐渐升高,最终从下储水限长盘6上的溢流管9中溢流,落到培育桶3的桶底,然后水经过培育桶3的桶底上的回流孔12返回基座1中的水箱101,此时下储水限长盘6储存有一定液面高度的水;

由于此时豆粒还没有发芽长大,此时的压簧7承受且仅承受所述下储水限长盘6及其上的储存的水的重量,所述下储水限长盘6的内盘底面与所述培育盘5的外盘底面无缝接触,所述下储水限长盘6上的溢流管9插入所述培育盘5上的第二通孔中,且所述溢流管9的顶端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培育盘5的内盘底面,使得所述培育盘5的内盘底面浸没在所述下储水限长盘6储存的水中,从而使得培育盘5上的豆粒能够接触到水,为豆粒的发芽以及后续的生长提供水分;

此时的压簧7承受且仅承受下储水限长盘6的重量及其上的水的重量,由于下储水限长盘6的重量不变,且下储水限长盘6上的水的重量也不变,因此,此时压簧7的高度保持恒定不变;

2)培育盘5上的豆粒吸水发芽,继而不断长大,不断向上生长,最终豆芽苗的苗尖触碰到上限长盘4的下盘面,由于上限长盘4的盘面为封闭的无孔面,没有孔洞,此时豆芽苗不可能穿过上限长盘4,即豆芽苗往上方向的长势受到了限制,上限长盘4限制了豆芽苗继续向上方向生长,但是,此时的豆芽苗还没长到最大长度(高度),其还得继续生长,还得继续变长变高,该豆芽苗所具有的自然生长的天性会对阻挡其自然生长的阻碍物产生一个抵抗力,由于上限长盘4在培育桶3的内壁面上是固定不动的,豆芽苗继续变长,会穿过培育盘5上的栅格孔,最终触及下储水限长盘6,然后豆芽苗继续变长会产生一个推动力推动下储水限长盘6向下移动;

在下储水限长盘6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上水管8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下储水限长盘6上,从而带动第一上水管8沿着第二上水管10向下密封滑动,从而使得下储水限长盘6上始终储存有固定液面高度的水;

由于豆芽苗的芽根有逐水而生的天性,而水始终在下储水限长盘6上,因此豆芽苗的芽根会追着下储水限长盘6的向下移动而向下生长;

3)当下储水限长盘6在豆芽苗的变长的推动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直到碰到培育桶3上的限位凸台13后,限位凸台13对下储水限长盘6的下行运动进行限位;

此时上限长盘4与下储水限长盘6都是固定的,二者之间的竖直间距此时最大且就是本家用豆芽机提供的豆芽生长的最大长度;

由于豆芽苗的芽根有逐水而生的天性,而水始终在下储水限长盘6上,因此豆芽苗的芽根会追着下储水限长盘6的向下移动而向下生长,最终造成了这样一个场面:豆芽苗的苗尖触及上限长盘4的下底面,豆芽苗的芽根在下储水限长盘6上,而培育盘5是套设在豆芽苗的下部的(接近芽根),因此,当打开上述家用豆芽机,拿出培育盘5,豆芽苗的芽根是全部露在培育盘5的下盘面之外的,整齐划一,此时用刀顺着培育盘5的下盘面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全部豆芽苗的芽根剪掉,从而方便快捷地将豆芽的芽根去掉,提高了豆芽机的实用性与方便性。

由于上限长盘4限制了豆芽苗继续向上方向生长,但豆芽苗还得继续生长变长,继续变长的豆芽苗的芽根会推着下储水限长盘6向下移动;下储水限长盘6向下移动,即豆芽苗生长所需的水分会向下移动,植物的根都有逐水而生的天性,水在哪里,根就往哪里生长,所以豆芽苗的芽根会追着下储水限长盘6的向下移动而向下生长;两相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相互作用,从而不断地推着下储水限长盘6向下移动,从而使得芽根不断向下生长,由于培育盘5是固定不动的,从而使得整个豆芽苗穿过培育盘5上的栅格孔的部分越来越长,培育盘5最终是套设在豆芽苗的下部的(接近芽根),豆芽苗的芽根整齐地露在培育盘5的下盘面之外。

由于豆芽苗继续变长会产生一个推动力推动下储水限长盘6向下移动,且豆芽苗的芽根会追着下储水限长盘6的向下移动而向下生长,二者相互作用,使得下储水限长盘6下移一小段距离至限位凸台13上,使得培育盘5最终是套设在豆芽苗的下部的(接近芽根),使得豆芽苗的芽根全部露在培育盘5的下盘面之外,整齐划一,因此本申请可以将每个豆芽的整个芽根都去掉,一点芽根也不会存留,从而解决了现有的豆芽机只能去掉芽根的末梢那一小部分,芽根的大部分仍然存留的问题。

由于豆芽的生长必须需要水分,而水分始终储存在下储水限长盘6上,所以只要是活的豆芽苗,其根部都会追着下储水限长盘6的向下移动而向下生长,即只要是活的豆芽苗,其根部最终都会聚集在下储水限长盘6上,使得全部豆芽的芽根都整齐划一地聚集在在下储水限长盘6上且露在培育盘5的下盘面之外,因此本申请可以将全部豆芽的芽根一次性都去掉,从而解决了现有的豆芽机只能去掉一部分豆芽的芽根,剩余豆芽的芽根仍然存留的技术问题。

所述上限长盘4的周向外侧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培育桶3的周向内壁面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上限长盘4通过螺纹连接设置在所述培育桶3的内桶壁上,从而可以通过旋拧上限长盘4进而调节上限长盘4在培育桶3的内桶壁上的具体高度;由于限位凸台13的高度不变,从而可以通过调节上限长盘4的高度进而灵活调节该家用豆芽机提供的豆芽苗的最大长度(高度)。

所述培育盘5的周向外侧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培育盘5通过螺纹连接设置在所述培育桶3的内桶壁上,从而可以通过旋拧培育盘5进而调节培育盘5在培育桶3的内桶壁上的具体高度;由于限位凸台13的高度不变,当上限长盘4的高度固定好后,可以通过调节培育盘5的高度来调节露出在培育盘5的下盘面之外的豆芽苗的芽根的长度,从而实现去掉的芽根可长可短,甚至将豆芽的紧邻芽根的芽体下部也去掉一截,随心所欲,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家用豆芽机,包括基座1、上盖2、培育桶3、智能控制器以及控制面板,还包括上限长盘4、培育盘5、下储水限长盘6、压簧7、第一上水管8、密封圈、第二上水管10、水泵11;本申请利用豆芽苗抵抗外力自然生长的天性且利用豆芽苗的芽根逐水而生的天性,在放置豆粒的培育盘5的上方设置固定的上限长盘4,在培育盘5的下方设置可以升降的下储水限长盘6,利用豆芽苗自然生长的推动力推动下储水限长盘6向下移动,使得豆芽苗的下部以及芽根穿过培育盘5上的栅格孔,豆芽苗的芽根整齐地露在培育盘5的下盘面之外,从而可以轻而易举、方便快捷地将豆芽的芽根去掉,提高了豆芽机的实用性与方便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为o形密封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2、基座1、培育桶3、上限长盘4、培育盘5、下储水限长盘6、第一上水管8以及第二上水管10为塑料材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培育桶3的内桶底处盛装有用于净化循环水的柱状活性炭。

本发明未详尽描述的方法和装置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