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的饲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45770阅读:2261来源:国知局
犊牛的饲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犊牛的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犊牛是整个牛群的后备基础,在选育、繁殖、生产、品种改良、发挥养殖效益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以最少的投放得到最大的回报,是广大养殖户所共同追求的目标,然而目前犊牛的饲养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阻碍着养牛业的正常发展,影响养牛户的经济效益。

小牛出生后,随着脱离母体相对恒定与安稳的环境,加上其体质很弱,需要面临外界环境、母原抗体、免疫功能、消化功能四方面的挑战。在犊牛初生后,需要做好清除粘液,断脐带、哺育初乳等工作。其中,犊牛初乳腹泻及第一次进食饲料导致的饲料期腹泻是犊牛早期死亡主要原因,而关于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进行解决。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犊牛的饲养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犊牛的饲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初生犊牛首次吮吸初乳之前用乳头模拟物诱使初生犊牛吸吮,随后再让其进食初乳;

2)、犊牛首次进食饲料之前先饲喂犊牛成年牛的反刍物。

犊牛初乳腹泻及断奶时首次进食饲料导致的饲料期腹泻是犊牛早期死亡主要原因。牛是反刍动物,反刍动物具有庞大的复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四个室构成(如图1所示)。前三个胃的粘膜无腺体,不分泌胃液,合称前胃;其中瘤胃和网胃关系极为密切,故合称为网瘤胃(reticulorumen)。只有皱胃衬以腺上皮,是真正有胃腺的胃。在成年反刍动物,瘤胃在消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牛吃食时先把饲料吞进瘤胃,待休息时经过反刍细细咀嚼回吞,然后移入网胃。瓣胃前通网胃、后接皱胃,主要功能是阻留食物中的粗糙部分继续加以磨细,并输送较稀部分入皱胃进行消化吸收。

初生犊牛的瘤胃在整个复胃体积中所占比例只有25%左右。而网胃、瓣胃和真胃体积所占比例分别为5%、10%和60%左右。随着犊牛的生长,瘤网胃体积所占比例迅速增加。成年牛瘤胃的体积约占整个复胃体积的70%,而真胃体积只占8%左右。犊牛在1周龄时没有反刍活动,1周龄后开始反刍。在没有反刍活动之前,犊牛主要靠真胃消化。

初生犊牛食管沟闭合不完全,往往食管沟反射功能不全,初乳会进入瘤胃、网胃、瓣胃,则会引起腹泻。而吸吮动作可反射性的引起食管沟的两唇闭合成管状,形成将乳汁通向皱胃的直接通道。这种反射活动在断奶后伴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以至消失。犊牛首次吃初乳时,乳汁应进入皱胃消化吸收,而初生犊牛食管沟闭合不完全,往往食管沟反射功能不全,初乳会进入瘤胃、网胃、瓣胃,则会引起腹泻,这是初生犊牛早期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在初生犊牛首次吮吸初乳之前用乳头模拟物诱使初生犊牛吸吮,随后再让其进食初乳,从而可以有效的刺激食管沟反射功能,从而大幅减小初乳腹泻的发生概率。

饲料期腹泻也是长期困扰养牛户的重要问题,在犊牛的第一次吃饲料时,由于犊牛胃中(主要是瘤胃)的微生物种群还未形成,难以对干饲料进行有效的发酵,因此会产生腹泻。

本发明利用成年牛的反刍物饲喂犊牛,由于反刍物中包含着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可大幅度加快犊牛胃中微生物群落的建立,从而有效地减少了饲料期腹泻的发生。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犊牛的饲养方法,在步骤1)中,所述乳头模拟物包括手指或奶嘴。

所述奶嘴没有奶嘴眼。

手指使用方便,不需额外准备,非常适合该方法的普及与应用。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犊牛的饲养方法,所述乳头模拟物在使用前洗净消毒。

由于初生犊牛的体质很弱,且无法自己产生抗体,免疫系统还未发育完善,因此需要入口的乳头模拟物非常有必要进行洗净消毒。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犊牛的饲养方法,在步骤1)中,诱使初生犊牛吸吮乳头模拟物的次数为2~3次,每次吸吮时间为15s~30s,每次吸吮间隔1min~2min。

合理设置吸吮的次数和时间间隔可更有效地促进食管沟反射功能。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犊牛的饲养方法,在步骤1)中,初生犊牛最后一次吸吮完乳头模拟物后让其进食初乳。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犊牛的饲养方法,在步骤2)中,所述饲料包括青草、新鲜干草。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犊牛的饲养方法,在步骤2)中,饲喂所述饲料时,犊牛为7日龄。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犊牛的饲养方法,在步骤2)中,所述反刍物为当日早、午、晚各饲喂犊牛1次。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犊牛的饲养方法,在步骤2)中,所述反刍物每次的饲喂量为:直径8cm~12cm的反刍物料团。

可选的,如上所述的犊牛的饲养方法,犊牛最后一次进食完反刍物后让其进食饲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使用乳头模拟物诱使初生犊牛吸吮,操作简单易行,技术门槛低。此操作可反射性的引起食管沟的两唇闭合成管状,形成将乳汁通向皱胃的直接通道,这样初乳就可以不通过瘤胃发酵进入瓣胃消化吸收,避免90%以上的初乳腹泻。经过上述处理后,能够大幅度提高犊牛的成活率。

2)、本发明使用成年牛反刍物帮助犊牛快速形成有益消化的菌群,从而缩短了犊牛开口时间,降低了饲料期腹泻的腹泻几率,进一步提高了犊牛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成年牛的胃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验例2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瘤胃重量比较;

图3为本发明实验例2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瘤胃壁厚度比较;

图4为本发明实验例2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瘤胃绒毛长度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提供的犊牛的饲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初生犊牛首次吮吸初乳之前用乳头模拟物诱使初生犊牛吸吮,随后再让其进食初乳;

2)、犊牛首次进食饲料之前先饲喂犊牛成年牛的反刍物。

本发明提供的犊牛饲养方法适用于各种奶牛、肉牛、役用牛或兼用牛;其中奶牛包括荷斯坦-弗里生、娟姗牛、艾尔夏、更赛、瑞士褐牛等;肉牛包括夏洛来、利木赞、皮埃蒙特、海福特、比利时蓝牛等;役用牛包括中国黄牛等;兼用牛包括西门塔尔、短角牛等。

较好的,如上所述的犊牛的饲养方法,在步骤1)中,所述乳头模拟物包括手指或奶嘴。

手指使用方便,不需额外准备,非常适合该方法的普及与应用。

奶嘴的材质可为乳胶、橡胶或硅胶。

较好的,如上所述的犊牛的饲养方法,所述乳头模拟物在使用前洗净消毒。

由于初生犊牛的体质很弱,且无法自己产生抗体,免疫系统还未发育完善,因此需要入口的乳头模拟物非常有必要进行洗净消毒。

较好的,如上所述的犊牛的饲养方法,在步骤1)中,诱使初生犊牛吸吮乳头模拟物的次数为2~3次,每次吸吮时间为15s~30s,每次吸吮间隔1min~2min。

合理设置吸吮的次数和时间间隔可更有效地促进食管沟闭合完全。

较好的,如上所述的犊牛的饲养方法,在步骤1)中,初生犊牛最后一次吸吮完乳头模拟物后让其进食初乳。

通常情况下,第一次初乳应在犊牛出生并开始正常呼吸后立即喂给,以使得犊牛在出生后获得足够的抗体。本发明的吸吮乳头模拟物的时间及最后一次吸吮完乳头模拟物与正式进食之间的间隔时间是出于对防止犊牛腹泻与增强其免疫力利弊角度进行综合考虑的,在此间隔时间内,犊牛的免疫力不会受到显著的影响,且可达到最佳的刺激瘤胃与瓣胃导管打开的目的。

较好的,如上所述的犊牛的饲养方法,在步骤2)中,所述饲料为青草、新鲜干草。

较好的,如上所述的犊牛的饲养方法,在步骤2)中,饲喂所述饲料时,犊牛为7日龄。

7日龄开始用犊牛开后料教槽:可抓几粒饲料放到喝完牛奶的奶桶中或放在手中诱食。

优选的,所述饲料还可以以牛奶+开口料+新鲜干草配合的方式促进犊牛断奶。料的添加比例逐日递增,每天加料时观察犊牛的食欲和粪便,如果加料过急引起消化不良,一旦发现,停料1天可自行恢复。断奶前瘤胃发育尚未完全,对干草降解能力有限,但干草能帮助微生物体系的建成,所以此种搭配可帮助犊牛最快的断奶。

较好的,如上所述的犊牛的饲养方法,在步骤2)中,所述反刍物2~4次饲喂犊牛,每次间隔3h~6h。

较好的,如上所述的犊牛的饲养方法,在步骤2)中,所述反刍物每次的饲喂量为:直径8cm~12cm的反刍物料团。

反刍物料团是在成年牛进行反刍的时候人工掏出的。

较好的,如上所述的犊牛的饲养方法,犊牛最后一次进食完反刍物后让其进食饲料。

实施例1

一种犊牛的饲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初生犊牛吮吸初乳之前,用洗净消毒的手指诱使初生犊牛吸吮,吮手指的次数为2次,每次吸吮时间为30s,每次吸吮间隔2min;初生犊牛最后一次吸吮完手指后让其进食初乳;

2)、犊牛长到7日龄的时候,首次进食饲料之前先饲喂犊牛成年牛的反刍物;

在生育所述犊牛母牛反刍时将口中料团人工抠出。首次进食饲料当日的早、午、晚各饲喂犊牛所述反刍物1次,每次饲喂的反刍物直径为8cm~12cm;犊牛最后一次进食完反刍物后让其进食饲料。饲料投喂时以牛奶+开口料+新鲜干草配合的方式进行投喂,饲料的投喂量在4~21日龄阶段每天喂料0.1~0.4kg;22~35日龄阶段每天投喂料量0.4~0.6kg;36~45日龄阶段每天喂料量0.6~0.8kg;46~60日龄阶段每天喂料量0.8~1.0kg。

实施例2

一种犊牛的饲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初生犊牛吮吸初乳之前,用洗净消毒的奶嘴诱使初生犊牛吸吮,吮奶嘴的次数为3次,每次吸吮时间为15s,每次吸吮间隔1min;初生犊牛最后一次吸吮完奶嘴后让其进食初乳;

2)、犊牛长到7日龄的时候,首次进食饲料之前先饲喂犊牛成年牛的反刍物;

在生育所述犊牛母牛反刍时将口中料团人工抠出。首次进食饲料的前一日早、午、晚各饲喂犊牛所述反刍物1次,每次饲喂的反刍物直径为8cm~12cm;犊牛最后一次进食完反刍物后让其进食饲料。饲料投喂时以青草为主,饲料的投喂量在7~21日龄阶段每天喂料0.1~0.4kg;22~35日龄阶段每天投喂料量0.4~0.6kg;36~45日龄阶段每天喂料量0.6~0.8kg;46~60日龄阶段每天喂料量0.8~1.0kg。

实验例1

申请人与吉林市某大型养牛场合作试验本发明的效果。该养牛场现有奶牛1000多头,在两年内提供待测试犊牛100头。犊牛分两组,其中50头选用实施例1中提供的方法进行饲养作为实验组,另外50头作为对照组,在饮用初乳和首次吃饲料之前不采用乳头模拟物和成年牛的反刍物进行处理,其余饲养条件与实验组完全一致。

表1不同犊牛饲养方法效果比较

从上表可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犊牛饲养方法,犊牛日增重可提高到700g以上,成活率可达96.3%以上,并且犊牛腹泻发生率非常低。出现腹泻的犊牛要耽误30~60天左右的生长时间,使用本发明提供的饲养方法后可以避免出现腹泻,因此可以比发病个体提前1~2月进入育肥饲养,进而缩短到出栏的时间,减少人力物力投入,减少饲养成本。

实验例2

由于牛的主要能量来源是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因此瘤胃的发育对牛的生长尤为重要。为了能更好的检测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待实验例1进行完成后,申请人从两组犊牛中各随机抽取6头宰杀并测量其瘤胃发育情况。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犊牛的瘤胃发育情况各项指标均有大幅度提高,其中:

实验组瘤胃重量比对照组增加了45.9%(图2),瘤胃壁厚度比对照组增加了48.8%(图3),而瘤胃绒毛长度则增加了89.9%(图4)。

以上数据清楚的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犊牛的腹泻率,提高犊牛的生长速度,出人意料的是,还可以促进瘤胃的发育。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